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717.38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身在其中的高职毕业生的起薪有多高,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怎样的地位?
从半年来对河北省几个主要城市的调研来看,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从学历对薪酬的影响来看,不同学历应届生的起薪水平与初次就业率正好相反:高学历人群起薪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以2776元的平均起薪遥遥领先,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有7%,低于整体的“90后”的就业率。而今年高职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虽然不到2300元(整体呈现逐年升高态势),但其初次就业率却高达78.1%,甚至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
为何在大学生平均起薪越来越低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却呈现出相反的形势呢?我国目前有普通高校200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已经超过1000所,高职毕业生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致。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继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1.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的优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就适应社会的急需,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实践“三站四段”式培养模式—“三站”即学校建立了工实习生实训的工作站、用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站、用于科研的研发站:“四段”是将职业教育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四个阶段,着重培训其职业技能与动手的能力,培训过程是在基层、企业中完成,在毕业就时就达到职业上岗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优势。
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高职院校每增设一个专业,都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确认社会需要才开设新的专业。例如,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铁道工程等特色专业,都是大量社会调查之后的结果。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本科层次有所区别,按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应用能力的培训摆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的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彻底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知识来华、系统化、多而无用的现象。
3.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个层面的学生很清楚市场的定位,他们,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达到专业基本对口就心满意足。所以在就业的大军中,而且目前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已经转变为中小民营企业,对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由于状态的时候,高职毕业生早已把就业的目前定位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所以这就更现实了他们的优势所在。
虽然,以上的优势帮助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方面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高职毕业生近几年的高就业率也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2014年,高职大学生就业率最高的七大专业分别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铁道机车车辆、应用化工技术、学前教育和护理。对于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而言,在没有特色专业的条件下,他们在以下方面也有自身的劣势:
1.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对此,在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工作时,高职高专学生首先就处于了被动地位。
2.可挖掘潜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弱势。比如建筑专业中,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高职毕业生在入校前的起点不高,学习过程中理论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可提升的空间不大。
因此,今后高职毕业生还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提高:
1.提高自身素质,开展职业培训
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工作提供方便,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培训。职业生涯培训的缺失直接影响就业力,高职毕业生生涯的规划关系大学的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以及大学里社会实践的方向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并不是简单的等于“就业”和“找工作”,实际上,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有意识的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领域,学习、工作、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
2.加强社会实践,正视自己,从基层做起
专家认为,求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们要通过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发现、展示并提升综合能力,多与各公司合作。在校期间,多让学生与公司接触,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与工作,为求职做好准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高职毕业生自己必须还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
3.拓宽渠道为高职生就业开辟基地
激活各种有利因素建立就业基地。首先,学校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和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努力争取成为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的友好合作伙伴,扩大就业基地。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暑期见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的单位来拓宽就业渠道,聘请客座教授等多种渠道,倾听用人单位意见,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校企沟通,巩固扩大就业基地。
4.产学合作是高就业率的另一条坦途
校企结合、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产学合作,拓展了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高職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从而也拓宽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示,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梁蔚 男 1983.1 石家庄市井陉县 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 050091 本科 讲师 机械工程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身在其中的高职毕业生的起薪有多高,就业状况究竟如何,他们在劳动力市场处于怎样的地位?
从半年来对河北省几个主要城市的调研来看,2014年新就业大学生的平均月薪只有2400元左右,呈逐年下降走势,四成大学毕业生还在“啃老”。从学历对薪酬的影响来看,不同学历应届生的起薪水平与初次就业率正好相反:高学历人群起薪最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生以2776元的平均起薪遥遥领先,而2014年高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仅有7%,低于整体的“90后”的就业率。而今年高职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虽然不到2300元(整体呈现逐年升高态势),但其初次就业率却高达78.1%,甚至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
为何在大学生平均起薪越来越低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的情况却呈现出相反的形势呢?我国目前有普通高校2000多所,其中高职院校已经超过1000所,高职毕业生已经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的百分之五十左右,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所致。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社会继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在就业中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
1.我国的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有一定的综合素质的优势。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就适应社会的急需,培养的是“理论知识够用,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通过实践“三站四段”式培养模式—“三站”即学校建立了工实习生实训的工作站、用于课堂教学的学习站、用于科研的研发站:“四段”是将职业教育分为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孵化四个阶段,着重培训其职业技能与动手的能力,培训过程是在基层、企业中完成,在毕业就时就达到职业上岗的综合素质要求,这就是我国目前高等职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优势。
2.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社会需要什么专业就开设什么专业。高职院校每增设一个专业,都要进行大量的社会调查,确认社会需要才开设新的专业。例如,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铁道工程等特色专业,都是大量社会调查之后的结果。对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本科层次有所区别,按用人单位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开设课程,知识结构中把基本技能与应用应用能力的培训摆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毕业生在就业岗位用的上,留得住,知识少而精,全面更新,彻底改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中知识来华、系统化、多而无用的现象。
3.高职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这个层面的学生很清楚市场的定位,他们,心理预期接近市场,很少有好高骛远的想法,能就业,能达到专业基本对口就心满意足。所以在就业的大军中,而且目前我国就业的主渠道已经转变为中小民营企业,对此当本科大学毕业生还处于由于状态的时候,高职毕业生早已把就业的目前定位在中小企业、私营企业,所以这就更现实了他们的优势所在。
虽然,以上的优势帮助高职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方面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成绩,但需要看到的是,高职毕业生近几年的高就业率也体现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上:2014年,高职大学生就业率最高的七大专业分别为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铁道机车车辆、应用化工技术、学前教育和护理。对于绝大部分高职毕业生而言,在没有特色专业的条件下,他们在以下方面也有自身的劣势:
1.与同专业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专科文凭明显属于“弱势文凭”。对此,在选择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工作时,高职高专学生首先就处于了被动地位。
2.可挖掘潜力方面高职毕业生存在一定的弱势。比如建筑专业中,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高职毕业生在入校前的起点不高,学习过程中理论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可提升的空间不大。
因此,今后高职毕业生还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提高:
1.提高自身素质,开展职业培训
在学校里学习的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今后工作提供方便,还应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培训。职业生涯培训的缺失直接影响就业力,高职毕业生生涯的规划关系大学的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以及大学里社会实践的方向与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与发展方向。
职业生涯并不是简单的等于“就业”和“找工作”,实际上,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有意识的计划个人全部生活的过程,包括重要的生活领域,学习、工作、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施这些计划。
2.加强社会实践,正视自己,从基层做起
专家认为,求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学生们要通过大大小小的实践活动才能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议学校多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发现、展示并提升综合能力,多与各公司合作。在校期间,多让学生与公司接触,让学生多了解社会与工作,为求职做好准备,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高职毕业生自己必须还要了解现在整个劳动力市场,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的总体供求数量信息和结构信息,要了解职位具体的职责要求,要了解自己个人就业能力的水平,把自身的各种资本、能力的信息传递给市场,让市场明白自己的价值。
3.拓宽渠道为高职生就业开辟基地
激活各种有利因素建立就业基地。首先,学校应加强与行业协会、大型企业集团和各地市人才服务中心的联系,努力争取成为各地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才培养基地的友好合作伙伴,扩大就业基地。其次,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暑期见习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实习见习、社会实践的单位来拓宽就业渠道,聘请客座教授等多种渠道,倾听用人单位意见,进行情感交流,促进校企沟通,巩固扩大就业基地。
4.产学合作是高就业率的另一条坦途
校企结合、产学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的显著特色,也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一条有效途径。通过产学合作,拓展了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高職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从而也拓宽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综上所示,与本科毕业生相比较,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劣势和威胁,毕业生只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认清自身的不足,积极弥补和完善,化被动为主动才能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梁蔚 男 1983.1 石家庄市井陉县 石家庄铁路运输法院 050091 本科 讲师 机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