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的当代采编手法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o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文学简称“民文”,就像民间歌曲简称“民歌”一样,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民间文学,就是综合了“民间”和“文学”两个关键词的所涉内容。这里“民间”指民众之间,这里的“文学”主要指语言艺术,只有两者结合后,才能成为美谈佳话性质的“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存在形式。过去,由于缺少文字记载,只能依靠口述传播;当代,为了弘扬民间文化,各地都重视采录、整理、出版,为阅读传播创造了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民间文学还常通过录音、录像等形式,给予“数字化”保存。
  在采集过程中,既可将民间艺人的口述素材记录在册,留作永久“档案”;还可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原始故事再作进一步优化,成为当代与时俱进的民间文学。有人认为民间文学只能产生于“过去时”,这是中断历史的观点。难道百年后再要收集民间文学时,还是建国前那些老生常谈的内容?所以说,如要繁荣民间文学,就需要继续编造。过去这样做,现在还需这样做。目前流行的一些民间文学,大多经过了当代“民文”工作者不同程度的加工——在传统基础上,或“添油加醋”,或“节外生枝”,产生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文学,并都列入到各级“非遗”的保护名录。
  民间文学大致由神话、传说、故事三类文体组成。“神话”就是关于鬼神的话本,大多是扬善惩恶的主题;“传说”就是未经考证的说题,常是自圆其说人云亦云的谈资;“故事”就是讲述往事经过,常有细节描写,即使掺人一些“水分”也是允许的,所以切不可与史实“对号入座”,只能听听而已,不必当真。
  民间文学具有口述性、集体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其实,这个定义说得还不太全面,缺了一个最重要的创作属性,这又跟民歌一样。民间文学也是最初由一个富有编创才华的民间艺人首讲,因为好听而传说开来,由于当时没有文本记录,只能走上“口述传承、接力续讲、各白变异”的传播路径。当后人采集民间文学时,首讲者已经难觅踪影,只能无奈地被看成集体创作了。当时记录到的那位口述者,只能算是该民间文学流变过程中的一位接力传承者。
  当代民间文学如何传承?一种观点认为只需原封不动地作好记录,然后保存下来,让后人照本宣讲就可以了,这样的做法只会使民间文学越来越枯竭。最理想的做法是,应在记录前人口述素材的基础上,再进行加T整理,如增删内容、修饰文字等,使其更加生动,才能成为优秀的民间文学,才能产生出动态流变的传承效果。
  在采编原始素材时,不必忌讳增加一些虚构情节。就是在“采”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些“编”。可以把当代作者看成是某传说的一位续讲者。甚至还可以新编故事,把当代作者看成是新故事的一位首创者。只要编得跌宕起伏,编得合情合理,就有新一轮的传播可能。只要是好故事,即使是新故事,也会传讲开来,传播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民间文学既源远流长,又生生不息。
  对于这个做法可能有人会反对,但只要扪心自问,当代公认的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学,可以说没有一篇完全是“引经据典”的原始作品,都或多或少地對原作动了改编手术——有的采用了“移花接木”的小手术,有的采用了“偷梁换柱”的大手术。关键是作品情节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是衡量民间文学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可以这样说,只要听之有兴趣、说得有道理的作品,都有存在的价值。
  优秀的民间文学需要有歌颂真善美,释放正能量的积极主题,其次需要有独辟蹊径的视角,再次需要有不落俗套的结构,还需要有生动流畅的文字。将作者崇尚的高风亮节、美品厚德寄寓于鲜为人听的民间文学中,从而推介出去,达到陶冶情操,净化民风的目的。
  虚构虽然是民间文学的本质属性。但虚构应防止不着边际的胡编乱造,应是巧妙的锦上添花,或是理性的优化组合,只有在掌握大量原始素材的基础上,并广采博收,才能左右逢源地寻找到神来之笔。
  编写当代民间文学可以采用以下手法:
  1、在整理中润色:如要使采风记录成为民间文学,就需要在命名、结构、条理、语言、修辞方面进行全面整理。可将累赘的删去,凌乱的调整,费解的说通。还应善于发现闪光的题材和新鲜的亮点,即使口述者讲得语焉不详、条理不清,也不要轻易放弃,通过记录者的妙笔生花,也有可能成为民间文学佳作。
  2、在加工中充实:比较单薄的好故事,可通过发散式思维进行扩写,如借助背景叙述,环境描写,对话设计,情节营造,使本来较简约的民间故事变得一波三折,魅力无穷。还应注意文字的民间色彩。适当地运用方言、俗语,能使民间文学更具地域特色,能使读者更着迷、听者更过瘾。
  3、在同类中合并:采白草根群体的民间故事大多短小,如果不加以整合,就会有单薄、散乱的感觉。为了能形成系列,可将同类题材进行合并。通过整合后,多段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连成一篇长文章。如一个地方有很多有关寺庙的故事,可将这些同类信息串联起来,读起来更有系统性,听起来更有厚重感。
  4、在骨架中丰满:有些很有吸引力的题材,原始故事只有三言两语,听起来难以过瘾,这就需要丰满结构。可以通过合理想象,进行环环紧扣的细节描写。有些小故事已有了粗线条的骨架,就给编创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通过扩展篇幅后,就能成为一篇篇在骨架上附加上了有血有肉的民间文学作品。
  5、在关联中嫁接:有些民间文学为了增添更浓郁的地域色彩,常将一些发生在同时、同地的名人故事和事件故事进行嫁接,使民间故事妙趣横生。嫁接时追求巧妙勾连,顺畅转换,避免生硬别扭的“拉郎配”。经过合理嫁接的民间文学听起来出乎意料,又不会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6、在虚幻中落实:有些暂时还难以求解的史料,却是民间文学的表现天地,可将虚幻的疑问,落实到民间故事的情节中去。如,有人认为祖冲之到江苏昆山当上县令后发明了圆周率,但缺少证据,多有疑问,那么可以编成民间故事叙说发明经过,既能满足邑人的心愿,又能排除是非争端。
  7、在结论中演绎:很多民间故事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某种说法的出典,犹似运用演绎法求证数学题一样。就是“之所以”有那种说法,“是因为”有这种经历,才使结论成立。如,“蟹”字由上“解”下“虫”两字组成,就有人编出了巴“解”首吃夹人“虫”的冒险故事,听之有理,随之“蟹”字出典传说开来。
  8、在说讲中多解:有些民间故事在流通过程中被不断改写,一种可能是前人留下的故事编得还不够动听,后人有再创作的欲望;另一种可能是除了前人的一种解读外,还有另辟蹊径的其他解读,因此就有“一题多解”的现象。不能说前者对,后者错,民间文学可以各抒己见,各领风骚,切忌厚古薄今。
  9、在浪漫中荒诞:民间文学的文字运行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民间常依附名人效应来抒发浪漫,即使故事编得荒诞不经,百姓也会相信故事“真实”存在。如,昆山曾流行乾隆皇帝品尝奥灶面的民间故事,事实上纯属空穴来风,乾隆皇帝从未到过昆山,但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视,所以听来也觉可信。
  目前,传承民间文学要以保护“非遗”的高度来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方面需要“承前”,就是要把前人留下的口述素材记录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启后”,就是依靠当代“民文”工作者的智慧,将这些原始素材再巧妙编织,使当代民间文学既有“继往”的底蕴,又有“开来”的内涵,就是不但要认真地理旧,而且还需积极地创新,奉献出一批题材新颖、角度独特、结构精巧、语言流畅的优秀民间文学,成为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
其他文献
数学知识的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所以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和创新意识,体现出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对数学有正确的认识,从
新课标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那么,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作用呢?本文就是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对合作学习的探索.
期刊
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
音乐课是一门具体而又抽象、生动而又开放、主观意识很强的一门学科.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诱导”.音乐课的教学应讲究“留白”的教学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九寺掌,亦称“旧寺掌”,古称“冰沟奇峰”,是位于故乡北边的一座奇伟崚嶒的大山。这里属青海甘肃两省的交界地带,也是青藏高原东北与黄土高原接壤的祁连山林地的开端,海拔3000米,整个山高约2000米,东西长约5000米,底部前后最厚处近1000公里。  冰沟奇峰因冰沟古城而得名。冰沟古城遗址在今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境内南边,是解放前甘青两省的交通要冲。《碾伯所志》曰:“冰沟城在所治东北九十里。明洪武十九
期刊
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对我们广大数学教师都提出了更大、更新的挑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如何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摆在我们广大小
期刊
时间:当代  地点:某县城郊区  人物:聂火其(29岁),某县消防队消防科科长  钱小翠(28岁),某县试验小学教师  钱友福(53岁),小翠爸  钱大妈(50岁),小翠妈  场景:钱友福家  启幕  (钱友福手拿普通公文包,穿着整齐,看上去像个老板。)  钱友福:党的富民政策好,县里居民自办企业政策一开放,我家就办起了纸箱厂,生意蒸蒸日上,日子越来越红火。(话题一转,表情变得不愉快)但,这些天碰
期刊
交响乐一直被视为高雅音乐的代表,组建青少年交响乐团有利于为培养并提高青少年人文素养与音乐素养提供强有力支持,对促使其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安莲溪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