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需求巨大,出行平台集体发力拼车
拼车出行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上班族出行难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随着拼车需求的日益增加,拼车行业也迎来了春天。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上线,这也是滴滴快的继打车、专车和快车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在出行服务领域的作品。滴滴快的此举,给原本已眼花缭乱的市场注入了一剂猛药,在嘀嗒拼车、微微拼车和51用车等十余家互联网拼车企业已经占据自己阵地的大背景下,拼车这个已经逐步形成的红海市场,注定要上演一幕幕血拼的大戏。
年初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的春运,恰好为拼车企业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场。在春节返乡的这个特殊节点,搭顺风车成为很多人无奈却又唯一的选择。在常规交通形式不能满足人们返乡需求的当下,顺风车的出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充。
对于互联网平台加入春运之举,交通运输部表示支持。在2016年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春运服务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明确表态,春运期间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拼车回家”,交通部持支持鼓励态度。
公益之下,收费标准缺少具体细则
据统计,2015年全国已经有二十多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百万辆,到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而根据国外经验,顺风车每天可有效减少10%~25%的车辆,这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很好的作用。毫无疑问,顺风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个市场注定是寡头的游戏。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投资圈对于拼车企业的投资需求已近乎饱和,尤其是在BAT和国际巨头Uber都已经全部入场的情况下,再投资拼车领域的回报率太低,成为炮灰的可能性太大。
未来的拼车大战,将在滴滴顺风车、天天用车、嘀嗒拼车和百度顺风车之间上演。但即便是这几家实力相对雄厚的参战者,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顺风车的收费问题。与专车、快车等饱受质疑不同,顺风车一直以公益的姿态出现在用户面前,收费自然成了敏感话题。
年初,滴滴快的针对每单的顺风车都会收取5%的费用,如果一个行程的顺风车有4名乘客搭车,滴滴则可以分别收取4单各5%的费用。这5%的费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的顺风车车主说,车费少了干着没什么意思了。有的车主说,没有免费的蛋糕。有的车主说,还是收费好一点,不然依靠风险投资也无法长久。也有车主表示,收取服务费与顺风车公益的身份不符。
除了出行平台收取的服务费,顺风车司机向乘客收取的费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2013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出台关于合乘的指导意见,给出“合理分摊油费”为判断标准。这一条款也被多家拼车企业写入拼车条例中,作为乘客需要知悉的重要条款。但具体到操作中也有不少问题,是否应该收取平台服务费、收取多少油费才算“合理分摊”,都没有具体细则。
对于顺风车司机来说,费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有车主表示,“顺风”的标准确实不易界定,某些车辆的保养、维修费用都比较高,车辆耗油也远高于经济型车辆,很难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黄洁莉介绍,跨城顺风车有一套复杂的计价原则,但基本上是根据公里数和座位定价。乘客付款之后,车主可以收到费用,滴滴会抽取每单5%的平台服务费。
阻碍重重,未来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除了收费问题,顺风车面临的阻碍还有不少。由于顺风车还是一种刚刚摆上台面的新鲜事物,即便是走在前列的滴滴顺风车也还处于摸索状态,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拼车的随机性太大,很难让出行平台像对专车、快车那样更加严格地当面审核驾驶人。拼车不仅对车型、价格等要求更低,甚至连审核流程都更加简化。
弱审核的监管方式,让拼车更容易出现问题。更让人无奈的是,信息网站上层出不穷的拼车信息,更是处于无监管的状态。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只能是比较车型优劣和价格高低等,却对背后的风险高低不能有明确的了解,只能是靠运气。
在这样的态势下,搭顺风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司机都是非专业司机,面对紧急交通情况、复杂路况等时应变能力较低,很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交通问题,影响乘客行程不提,更有可能会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一旦司机没有上足保险,或保险公司不予理赔,那乘客只能将希望寄予司机身上—但这可能吗?
此外,专车上也曾经出现过诸多违法事件,而顺风车由于乘客和司机较多且复杂,更容易出现问题,让不法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如果在偏远地段实施不法行为,无论是求救还是事后的取证都会有很大难度。往小了说,如果车内都是不熟悉的人,倘若都不善于聊天,在轿车狭窄的空间内也存在气氛尴尬的问题。
如果说上述问题还只属于司机、乘客之间容易发生的问题,那么在春运这种特殊节点,行李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多人拼一辆车,往往会造成行李过多,无法安置的问题。如果行李摆放不当,很容易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撞击、上下坡和滑行等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很难善后,双方容易各执一词。
当然,最重要的是谁也没有权利去搜查行李。司机没有权利去检查乘客的行李,乘客之间也没有权利互相检查,用户也没有权利检查司机的行李。这就造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司机和乘客都有携带违禁品的可能性。尤其是可燃和易爆物品,一旦在途中出事,肯定就是大事。而如果是其他违禁品被相关工作人员检查到,司机和其他乘客也都有被牵连的危险。这样看来,搭顺风车回家风险还是很大的。如果不能消除司机和乘客的这些疑虑,顺风车市场很难做到良性发展。
虽然交通部鼓励和支持非盈利的顺风车,但这也只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没有真正落实到法律法规和日常的执行上。可以这么说,顺风车现今完全没有法律地位可言,即使是披上滴滴快的外衣,却依然属于非法营运行为。一旦被逮到,就只能缴纳巨额罚款。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也可以拒绝赔偿,让司机全无安全感。
拼车出行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上班族出行难问题的一个有效方式,随着拼车需求的日益增加,拼车行业也迎来了春天。2015年6月1日,滴滴顺风车在北京上线,这也是滴滴快的继打车、专车和快车之后,推出的又一个在出行服务领域的作品。滴滴快的此举,给原本已眼花缭乱的市场注入了一剂猛药,在嘀嗒拼车、微微拼车和51用车等十余家互联网拼车企业已经占据自己阵地的大背景下,拼车这个已经逐步形成的红海市场,注定要上演一幕幕血拼的大戏。
年初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人口迁徙”的春运,恰好为拼车企业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战场。在春节返乡的这个特殊节点,搭顺风车成为很多人无奈却又唯一的选择。在常规交通形式不能满足人们返乡需求的当下,顺风车的出现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补充。
对于互联网平台加入春运之举,交通运输部表示支持。在2016年1月21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的春运服务新闻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水平明确表态,春运期间互联网平台推出的“拼车回家”,交通部持支持鼓励态度。
公益之下,收费标准缺少具体细则
据统计,2015年全国已经有二十多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百万辆,到2020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而根据国外经验,顺风车每天可有效减少10%~25%的车辆,这对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有很好的作用。毫无疑问,顺风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个市场注定是寡头的游戏。业内人士表示,现在投资圈对于拼车企业的投资需求已近乎饱和,尤其是在BAT和国际巨头Uber都已经全部入场的情况下,再投资拼车领域的回报率太低,成为炮灰的可能性太大。
未来的拼车大战,将在滴滴顺风车、天天用车、嘀嗒拼车和百度顺风车之间上演。但即便是这几家实力相对雄厚的参战者,也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首当其冲的就是顺风车的收费问题。与专车、快车等饱受质疑不同,顺风车一直以公益的姿态出现在用户面前,收费自然成了敏感话题。
年初,滴滴快的针对每单的顺风车都会收取5%的费用,如果一个行程的顺风车有4名乘客搭车,滴滴则可以分别收取4单各5%的费用。这5%的费用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的顺风车车主说,车费少了干着没什么意思了。有的车主说,没有免费的蛋糕。有的车主说,还是收费好一点,不然依靠风险投资也无法长久。也有车主表示,收取服务费与顺风车公益的身份不符。
除了出行平台收取的服务费,顺风车司机向乘客收取的费用也没有明确的标准。2013年底,北京市交通委出台关于合乘的指导意见,给出“合理分摊油费”为判断标准。这一条款也被多家拼车企业写入拼车条例中,作为乘客需要知悉的重要条款。但具体到操作中也有不少问题,是否应该收取平台服务费、收取多少油费才算“合理分摊”,都没有具体细则。
对于顺风车司机来说,费用是首先考虑的问题。有车主表示,“顺风”的标准确实不易界定,某些车辆的保养、维修费用都比较高,车辆耗油也远高于经济型车辆,很难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滴滴顺风车事业部负责人黄洁莉介绍,跨城顺风车有一套复杂的计价原则,但基本上是根据公里数和座位定价。乘客付款之后,车主可以收到费用,滴滴会抽取每单5%的平台服务费。
阻碍重重,未来仍需摸着石头过河
除了收费问题,顺风车面临的阻碍还有不少。由于顺风车还是一种刚刚摆上台面的新鲜事物,即便是走在前列的滴滴顺风车也还处于摸索状态,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拼车的随机性太大,很难让出行平台像对专车、快车那样更加严格地当面审核驾驶人。拼车不仅对车型、价格等要求更低,甚至连审核流程都更加简化。
弱审核的监管方式,让拼车更容易出现问题。更让人无奈的是,信息网站上层出不穷的拼车信息,更是处于无监管的状态。用户在选择的时候只能是比较车型优劣和价格高低等,却对背后的风险高低不能有明确的了解,只能是靠运气。
在这样的态势下,搭顺风车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如司机都是非专业司机,面对紧急交通情况、复杂路况等时应变能力较低,很容易出现大大小小的交通问题,影响乘客行程不提,更有可能会对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害。一旦司机没有上足保险,或保险公司不予理赔,那乘客只能将希望寄予司机身上—但这可能吗?
此外,专车上也曾经出现过诸多违法事件,而顺风车由于乘客和司机较多且复杂,更容易出现问题,让不法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如果在偏远地段实施不法行为,无论是求救还是事后的取证都会有很大难度。往小了说,如果车内都是不熟悉的人,倘若都不善于聊天,在轿车狭窄的空间内也存在气氛尴尬的问题。
如果说上述问题还只属于司机、乘客之间容易发生的问题,那么在春运这种特殊节点,行李将是最大的安全隐患。多人拼一辆车,往往会造成行李过多,无法安置的问题。如果行李摆放不当,很容易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撞击、上下坡和滑行等造成的人身安全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很难善后,双方容易各执一词。
当然,最重要的是谁也没有权利去搜查行李。司机没有权利去检查乘客的行李,乘客之间也没有权利互相检查,用户也没有权利检查司机的行李。这就造成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司机和乘客都有携带违禁品的可能性。尤其是可燃和易爆物品,一旦在途中出事,肯定就是大事。而如果是其他违禁品被相关工作人员检查到,司机和其他乘客也都有被牵连的危险。这样看来,搭顺风车回家风险还是很大的。如果不能消除司机和乘客的这些疑虑,顺风车市场很难做到良性发展。
虽然交通部鼓励和支持非盈利的顺风车,但这也只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没有真正落实到法律法规和日常的执行上。可以这么说,顺风车现今完全没有法律地位可言,即使是披上滴滴快的外衣,却依然属于非法营运行为。一旦被逮到,就只能缴纳巨额罚款。出了事故,保险公司也可以拒绝赔偿,让司机全无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