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介绍由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引起的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症(PMWS),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和防制对策。
关键词 仔猪多系统衰竭症(PMWS);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防制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症(PMWS)的主要病原体已被世界各国学者确认为圆环病毒Ⅱ型(PCV-2),除PMWS之外,PDNS(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DC(猪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使用ELISA抗体检测表明:我国85%以上的受检猪群呈阳性。
1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分为PCV1和PCV2等2个类型,均有感染性,但致病性主要以PCV2型为主。PCV对外界抵抗力强,一般消毒药对它没有作用,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传染源主要是感染PCV的猪,PCV也可感染鼠,但是否排毒尚待证实,可能有宿主或传播媒介的潜在危险。易感动物是猪,各种年龄、类型、品种的猪和胎猪均可被感染。感染猪自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
2临床症状
断奶后仔猪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或黄疸,腹泻,贫血,精神沉郁,堆拥在一起,体表触摸感觉淋巴结肿大,有时表现为腹泻、咳嗽和仔猪先天性震颤等症状。但在一头猪中,常不全部表现出这些基本症状。在病猪群中有时亦见有包括发热、胃溃疡、中枢神经障碍和突然死亡等症状,其中有些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肺脏肿胀,比重增加,呈间质性肺炎,红色至灰褐色斑驳状。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出血点。肾脏肿胀,颜色变淡。个别猪肝脏、脾脏轻度肿胀。
4预防
PCV-2与其相关猪病PDNS的发生还需要另外的条件或共同因素才得以诱发临床病症。世界各国目前控制本病的经验认为,对共同感染原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明显的效果。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巴氏杆菌等疫苗的免疫接种、预防用药等综合防制措施来增强猪机体抵抗力,加强猪场各环节的消毒工作,减少环境病原量,从而减少或避免PCV-2对猪群健康所能造成的危害,尽量减少损失,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控制并发疾病。
选择性、预防性投药和治疗,对控制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与其他细菌性的感染或继发性感染同样可取。同时,开展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良好的管理和高水平的生物安全措施。全进全出和有效的消毒是阻止该病传播和控制此病的重要措施。加强猪群保健和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如猪舍有害气体、霉菌毒素、转栏混群等)。
5防制
(1)猪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入猪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 从分娩、保育、生长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2)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如卫康等),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防止霉变饲料危害猪群的健康;在饮水中添加速补康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减少在保育期间注射各种疫苗;降低饲养密度,减少转群所造成的应激。
(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在母猪产前4周时开始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产后20d注射猪瘟啤淋苗2头份,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母猪产前1~2周用伊维菌素驱虫。分娩前1周将母猪转入分娩舍,进入分娩舍前母猪必须用新型高效的消毒药带猪消毒,用卫康消毒液1∶100进行地面和四周消毒。母猪产前、产后2周在饲料中添加瑞特奇2kg/t、呼诺玢(氟苯尼考)等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母猪带菌(毒)数。
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德利先注射液(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d、7d、21d分别注射0.5mL、1mL、l.5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对已感染呼吸道病的猪群要精心护理,隔离饲养。由于病猪饮水和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刚发生混合感染、病情较轻的猪,可使用德利先、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注射1次,连用3d,有一定效果。对病情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是控制此病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仔猪多系统衰竭症(PMWS);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防制
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症(PMWS)的主要病原体已被世界各国学者确认为圆环病毒Ⅱ型(PCV-2),除PMWS之外,PDNS(猪皮炎与肾炎综合征)、PNP(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RDC(猪呼吸道综合征)、繁殖障碍、先天性颤抖、肠炎等疾病亦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一些权威的研究机构使用ELISA抗体检测表明:我国85%以上的受检猪群呈阳性。
1流行病学
病原体为猪圆环病毒(P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分为PCV1和PCV2等2个类型,均有感染性,但致病性主要以PCV2型为主。PCV对外界抵抗力强,一般消毒药对它没有作用,在诱发因子的作用下可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传染源主要是感染PCV的猪,PCV也可感染鼠,但是否排毒尚待证实,可能有宿主或传播媒介的潜在危险。易感动物是猪,各种年龄、类型、品种的猪和胎猪均可被感染。感染猪自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
2临床症状
断奶后仔猪出现呼吸急促、困难,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食欲减退,皮肤苍白或黄疸,腹泻,贫血,精神沉郁,堆拥在一起,体表触摸感觉淋巴结肿大,有时表现为腹泻、咳嗽和仔猪先天性震颤等症状。但在一头猪中,常不全部表现出这些基本症状。在病猪群中有时亦见有包括发热、胃溃疡、中枢神经障碍和突然死亡等症状,其中有些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
3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肺脏肿胀,比重增加,呈间质性肺炎,红色至灰褐色斑驳状。全身体表淋巴结肿大,切面有出血点。肾脏肿胀,颜色变淡。个别猪肝脏、脾脏轻度肿胀。
4预防
PCV-2与其相关猪病PDNS的发生还需要另外的条件或共同因素才得以诱发临床病症。世界各国目前控制本病的经验认为,对共同感染原作适当的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有明显的效果。做好猪瘟、猪伪狂犬病、蓝耳病、巴氏杆菌等疫苗的免疫接种、预防用药等综合防制措施来增强猪机体抵抗力,加强猪场各环节的消毒工作,减少环境病原量,从而减少或避免PCV-2对猪群健康所能造成的危害,尽量减少损失,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抗生素治疗结合良好的饲养管理,控制并发疾病。
选择性、预防性投药和治疗,对控制呼吸系统疾病并发与其他细菌性的感染或继发性感染同样可取。同时,开展有效的综合措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预防和控制措施基于良好的管理和高水平的生物安全措施。全进全出和有效的消毒是阻止该病传播和控制此病的重要措施。加强猪群保健和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如猪舍有害气体、霉菌毒素、转栏混群等)。
5防制
(1)猪场内实行封闭式生产,制定和执行各项防疫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外来车辆进入猪场,定期进行灭鼠、灭蝇、灭虫工作。 从分娩、保育、生长到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
(2)选择适合的消毒药(如卫康等),加强场内环境的消毒净化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场内的病原微生物。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防止霉变饲料危害猪群的健康;在饮水中添加速补康提高猪体的免疫力;减少在保育期间注射各种疫苗;降低饲养密度,减少转群所造成的应激。
(4)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在母猪产前4周时开始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产后20d注射猪瘟啤淋苗2头份,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母猪产前1~2周用伊维菌素驱虫。分娩前1周将母猪转入分娩舍,进入分娩舍前母猪必须用新型高效的消毒药带猪消毒,用卫康消毒液1∶100进行地面和四周消毒。母猪产前、产后2周在饲料中添加瑞特奇2kg/t、呼诺玢(氟苯尼考)等药物,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母猪带菌(毒)数。
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德利先注射液(长效土霉素),在仔猪出生后3d、7d、21d分别注射0.5mL、1mL、l.5mL。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对已感染呼吸道病的猪群要精心护理,隔离饲养。由于病猪饮水和采食饲料减少,不能摄取足够治疗量的药物,刚发生混合感染、病情较轻的猪,可使用德利先、黄芪多糖注射液,每天注射1次,连用3d,有一定效果。对病情严重和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应及时、果断淘汰,防止疫病传播是控制此病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