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的“移动城堡”:雕齿兽

来源 :天天爱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wei1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5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南美洲的潘帕斯草原上,一只孤单的刃齿虎正在寻找食物。刃齿虎可是非常著名的古生物,其最具特色之处就是嘴中那对长长的犬齿。因此,人们也叫它剑齿虎。
  刃齿虎发现不远处有几只大羊驼正在吃草,它立即放慢速度,想十削、肖地接近它们。没想到,那几只机警的大羊驼很快就发现了刃齿虎,撒开腿就跑。不过,刃齿虎并没有追击,因为它知道在开阔的草原上,自己根本追不上那些腿长善跑的大羊驼。刃齿虎不甘心地望着猎物越跑越远的身影,就在此时,一只慢吞吞走路的雕齿兽闯进了它的视线。
  刃齿虎只快走了几步便追上了那只雕齿兽。不过,面对这个身披重甲的奇怪家伙时,刃齿虎却不知道该怎么攻击它。
  雕齿兽显然更有经验,它知道遇到凶猛危险的刃齿虎时,应该立即停下脚步,趴在原地不动,自己身上那副无懈可击的盔甲足以自保。看着一动不动的雕齿兽,刃齿虎猛冲上来,想扑倒它。可是雕齿兽太重了,竟然纹丝不动。
  于是,刃齿虎开始绕着雕齿兽转圈,它现在是又恼又气,食物明明在嘴边,可就是吃不到。接着,刃齿虎转到雕齿兽的前面,想用自己的尖牙咬它的脑袋,可试来试去,就是没有合适的角度下嘴。对峙了一段时间后,刃齿虎终于决定放弃这次捕猎,转身而去。雕齿兽依然趴在那里,确认没有危险之后,才慢吞吞地继续赶路。

坚硬甲片中的秘密


  辽阔的南美洲曾活跃着众多古生物。不过,我们对这些史前巨兽的科学认知仅仅开始于大约两个世纪之前的19世纪初。
  当时,来自南美洲的化石被运到欧洲,最先解读出其中奥秘的是大名鼎鼎的古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居维叶最先辨认出了大地懒,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灾变论”。
  1823年,居维叶又得到了一批来自南美洲的化石,这些化石中有几枚独特的甲片引起了他的注意。根据以往的经验,居维叶认为这些甲片同样属于大地懒。
  十年后,古生物学家埃尔顿推翻了居维叶的判断,认为这些甲片属于一种类似于犰(qiu)狳(yu)的动物。由于缺乏完整的化石,埃尔顿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幸运的是,人们很快就在南美洲发现了更多的化石,这些化石足够让古生物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正是基于这些化石,特别是完整的头骨化石,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将甲片的主人命名为“雕齿兽”。名字的灵感来自其嘴中那些像是被雕刻过的牙齿。
  知识链接
  “灾变论”是居维叶提出的一种生物进化理论,他认为物种大灭绝的现象是发生过的。“而大多数这种灾变是突然发生的”。

神奇的盔甲兽


  雕齿兽体形庞大,体重可达2吨,体长超过3米,球形的巨大外壳高约1.5米。
  雕齿兽最显著的身体结构当然是它身上那副坚硬的“球形盔甲”了,值得注意的是,它的盔甲并不是一体式的,而是由上千块六边形的甲片连接而成。整个盔甲的重量近500千克,相当于它体重的四分之一!
  每一块甲片的直径只有2.5厘米,但这些甲片连接在一起后非常坚固,即便是强大的食肉动物,也对它束手无策。
  盔甲虽然可以保护雕齿兽的身体,却无法保护它的脑袋和尾巴。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问题——雕齿兽的头部较短,头骨相当结实;尾巴同样很短,而且长满坚硬的棘状突起。猎食者若想攻击雕齿兽的头或尾,实在是很有难度。

最强防御大师的消失


  雕齿兽足哺乳动物中防御能力最强的成员之一,它将防御技能发挥到了极致,能与其媲美的只有生活在恐龙时代的甲龙了。
  今天,与雕齿兽亲缘关系最近的动物足同样生活在南美洲的犰狳。不过,与巨大的雕齒兽相比,体长12-100厘米的犰狳只能算是小不点儿。
  雕齿兽之所以会拥有如此强大的防御结构,与其生存环境是直接相关的。
  史前的南美洲,生活着高大的陆行肉食鸟类和肉食猛兽,它们对雕齿兽构成的威胁成为雕齿兽不断演化的动力。
  250万年前,陆桥将南美洲与北美洲连接在一起,来自北美洲的肉食猛兽涌入南美洲,其中就包括刃齿虎、短面熊、狼等。在这些猛兽的冲击之下,许多南美洲的原生动物纷纷灭绝。但“防御大师”雕齿兽顶住了生存压力,甚至还进入了北美洲。
  雕齿兽主要在平原上活动,特别是靠近水源、植被茂盛的地方。古生物学家认为雕齿兽是独来独往的物种。不过,最近在阿根廷发现的化石显示,雕齿兽或许会组成小群体进行活动。不妨想象一下如下情景:在池塘边的灌木丛中,一小群巨大的“圆球”正在缓慢地移动,寻找可口的食物……
  距今1万年前,一种奇特的动物来到了南美洲。他们就是人类。遇到雕齿兽之后,人类立即想出了对付雕齿兽的办法——将雕齿兽掀翻,然后猎食。至于其坚固的球形盔甲,既可以当盾牌使用,又能当搭建房屋的材料。
  在人类的持续捕杀之下,雕齿兽最终在4000年前灭绝,人类又毁灭了一个物种。
其他文献
河馬长相呆萌,大大的脑袋上长着一双小眼睛,大嘴巴再配上一对小小的圆耳朵,让人忍俊不禁。因为河马的头部非常硕大,四肢又十分短小,所以给人们的印象是行动缓慢、性情温和。不过,你可不要被河马的外表蒙骗了哦!  河马之所以被称为“河里的马”,就是因为它们跑得快。别看河马腿短,奔跑起来却可以达到时速50公里,而人类虽长了一双大长腿,但跑起来最快也不过时速30多公里。和河马赛跑的话,人类根本就不是它们的对手!
期刊
在中药家族里,有一些成员的名字和“数字”有关,比如一枝黄花、两面针、十大功劳等。本期,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些“数字”本草吧!  一听到“蛇头王”这个名字,是不是会让你毛骨悚然、全身起鸡皮疙瘩呢?  不必惊恐,其实这“蛇头王”是一種外形漂亮别致的植物——一枝黄花。一枝黄花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本地种。一枝黄花长什么样?  一枝黄花全草入药,具有疏风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以用来治疗毒蛇咬伤、疮(chua
期刊
知识小百科  什么是“距”?  在古文中。“鸡距”的意思是指鸡爪子上向后生长的脚趾。而在植物学领域,“距”是指花萼的附属物:向后生长的囊状结构,和“鸡距”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明明是一种植物,为什么人们偏偏给它取了一个鸟类的名字呢?  原来,盛放的翠雀花和鸟儿的姿态有几分相似:花朵后方的距仿佛是鸟儿的尾羽,五枚萼片则像展开的翅膀。美丽的翠雀花代表了蒙吉国  翠雀花自古以来就被蒙古人民视为和平与安宁
期刊
谁说“花无百日红”?  夏天的艳阳让人汗流浃背,苦不堪言。这时,街边突然出现的一抹粉红是不是会让你眼前一亮呢?  在夏秋季节,很多花已经不再开放的时候,紫薇花登场了。进入7月份,紫薇花已经开满枝头。它的花期一般是6—9月,这超长的花期让紫薇有了一个形象的别称——百日红。  紫薇的叶子摸起来有纸质感,形状一般为椭圆形、阔矩圆形或者倒卵形。  紫薇是千屈菜科、紫薇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可以长到7米多高
期刊
虎鲸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物种,它们的生活轨迹遍布地球上所有的大洋。处于食物链顶端的虎鲸非常聪明,甚至还会合作捕猎。复杂的社会行为、高超的捕猎技巧和类似语言的声音交流都是虎鲸高智商的标志,它们在海洋中所向披靡,唯一的对手恐怕就是人类了。  細心的读者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虎鲸的名字里虽然有个“鲸”字,但外形却酷似海豚。那么,虎鲸到底是鲸还是海豚呢?  在分类学中,人们根据生物的特点,按照“门、纲、目、科、
期刊
漆黑的深海里隱藏着很多秘密,我们对这个阳光难以穿透的世界知之甚少。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很容易让人觉得那是一个死气沉沉、了无生机的地方。不过,随着探索的深入,科学家发现深海原来是个生机勃勃的乐园,比如世界上最长的硬骨鱼——皇带鱼就生活在那里。  已知最长的皇带鱼长达11米,虽然它们的足迹遍布亚热带海洋,但由于皇带鱼只活跃于200-1000米深的海域,所以人们很难一睹它们的真容。  皇带鱼还有个别称,叫
期刊
有一句話叫“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用来形容令人讨厌、不受欢迎的人。老鼠不仅身负骂名,而且连它们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往往被遗忘和忽视。  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脊椎动物被用于科研实验,这其中的85%是老鼠。这些毛茸茸的小动物是生化科学家做实验的首选对象。不同于普通人对老鼠的认知,科学家对它们充满了感恩与敬意。要知道整个现代医学的发展都与这些小老鼠紧密相联,在它们的帮助下,人类的平均寿命从20世纪初期的4
期刊
奥地利:不同风格的黑死病纪念柱维也纳的巴洛克式纪念柱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有一座巴洛克式的黑死病纪念柱,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1679年,黑死病存此肆虐,几乎夺走了三分之二维也纳人的生命。为了纪念黑死病的受难者,奥地利皇帝利奥波特一世下令建造一座纪念柱,祈祷瘟疫永不再来。  最初,纪念柱只是一根木头柱,几年后用大理石重建,并于1693年落成。  纪念柱的底座很大,里面还有一座小教堂。底座表面刻
期刊
玛若星球原本遵循着物竞天择与循环食物链的大自然法则有序运行着,弱小的蜥蜴族群族长如米立誓要让蜥蜴一族成为星球上的霸主,不再遭受其他大型猛兽、猛禽的欺压。但经过一系列的抗争后,如米还是失败了,只好带领蜥蜴们离开平原森林逃亡到沙漠深处。  在沙漠里,如米他们遇到了自称是“老本家”的外星蜥蜴一族,外星蜥蜴是高度进化的智慧生命体,拥有大量科技设备和武器。外星蜥蜴引诱如米接受了放射线的基因改造,将一部分玛若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