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唱艺术

来源 :章回小说·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歌唱是一种用人类的声音表达音乐的艺术方式,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都是服务于对人物情感表达的需要。本文从文化修养、情感表达、想象能力与个人魅力四个方面阐述一位优秀的歌唱者应当具备的审美素质,唯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具备音乐感染力,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
  关键词:歌唱 审美素质 音乐感染力
  唱歌,人人都会。那么,为什么同样的歌曲,在一些人唱来干涩生硬,被艺术家演绎出来就具有非凡的感染力,令世界闻之动容呢?这当然是演唱者个人素质的高下之分造成的。本文将这些素质分而析之,望对热爱歌唱者的成长有所进益。
  一、文化修养
  (一)歌唱者文化修养的必要性
  歌唱者首先是个独立的个人,一个人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都是其头脑中所思所感的外物表现,歌唱当然也是如此。我们无法想象,一个干瘪的头脑,如何能够理解一部伟大的作品,更遑论去理解和感受到作品中的深层次的文化信息。因此,优秀的歌者是文化熏染后的陈年紫砂,惟其如此,歌中的意境才会随着歌声沁入人心。
  中国古代最轻妓籍,妓籍中又以歌妓为甚。但是这些人往往在潜心研究之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舞无所不能,若能逢今日之盛世,必能成为一代翘楚。反观今日之歌者,或将精力全部用于雕琢演唱技巧,或钻研观者心理百般搞怪哗众取宠,唯独很少有人能潜下心来为自己的文化修养花费精力。
  刚刚进行完毕的第十四届青歌赛的美声个人单项决赛的艺术素质考试中,竟然有选手将齐白石认为是唐代的画圣,让这位白发老者在时空中漫游得甚是辛苦。还有一位长相颇为英俊的男选手竟然认为科举考试的第二名是举人,使人对他的好感度一路下滑。能够进入美声单项决赛的,都是栖身全国前三十位的美声选手,但是,他们中一些人的文化清单上竟然没有这些在初中阶段就应该掌握的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常识,实在是其个人素养构成的畸形,更反映了中国歌唱者文化的缺失。
  但是,这场比赛中也不乏知识面很宽的选手。一位男选手对埃菲尔铁塔了解得很透彻,对于其历史背景、建筑年代、历史争议以及这件作品的艺术价值都能够娓娓道来,其厚积薄发出深厚的个人文化素养,使人肃然起敬。两相对比,我们认识到歌声背后选手的素质水平之高低,在没有艺术素质考核的歌唱领域,这种考试转化为另外的形式,在歌曲的演绎中被观众评判。
  (二)歌唱者提高修养的途径
  作为中国歌曲文化的传承者,对于中国的古典文化必须有基本的了解,而且,对于中国的艺术更应该比普通人钻研地更加深入。这需要歌唱者大量的阅读相关书籍,观赏带有古典韵味的艺术形式如书法、绘画、京剧等,一点一滴地理解中国文化。这是每一位中国歌唱者的立足之本。
  歌唱是一种将曲子和歌词融合在一起、用嗓音表达出来的艺术。因此,对于曲和词都需要仔细地琢磨与玩味,这就需要音乐知识和文字知識的双重基础。因此,歌唱者应该对经常给自己伴奏的乐器有了解,最好能够掌握一、两种乐器,更好地理解作曲者旋律中要表达的情感。在对于歌词含义的把握上,需要对歌词的含义、背景、情感认识透彻并能够移情于其中,这就需要经常阅读国内外的小说、戏剧,并要对古今中外的历史、政治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二、情感表达
  (一)嗓音与情感的融合
  歌唱者往往具有嗓音的天赋,经过后天的雕琢和磨练,就成就了那些独具特色的嗓音。饱满之如殷秀梅,婉转之如幺红,浑厚之如郑咏,悦耳之如王霞,那美妙的声音以及其带给我们的或明或暗的感触,几乎使人窒息。但是,只具备好嗓音是不够的,没有情感的一味炫耀声音技巧往往会令听者厌烦。嗓音的优势必须与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融合,用具有相应气质的嗓音去诠释契合的音乐作品,作品的情感才能真正地流入到听者的心里,引起强烈的共鸣。
  (二)对作品情感的理解
  首先,演绎歌剧等有故事和人物的歌唱作品,要体味人物应具有的心境、表情、声调、以至整个生命的样态。例如歌剧《卡门》中的卡门是一位美丽的吉普赛女郎,她渴望自由、热爱生活,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演绎中,要将她的热情奔放、放荡不羁、泼辣强悍、敢爱敢恨呈现出来,让人捉摸不定又无限向往。只有这样,才能立体地、完整地表现这一人物,其歌唱才会真正具备“卡门”的精神力量。
  其次,要增加自己的情感体验,这里所说的情感绝不仅仅是爱情。对祖国的依恋、对伟大人物的崇敬、国仇家恨中的同仇敌忾、应对困境的勇气、青春的激情飞扬、淡淡的乡愁别恋,都是美丽的生命体验。如《黄水谣》这首歌,歌唱者就要根据各章节所要表达的不同情感内容而适时调整音调和速度,如“黄水奔流向东方······奔腾叫啸如虎狼”这段应该用高亢的声音和起伏有力的表达手法,一定要把河水的奔流动态用起伏翻腾的旋律表现出来。而“百姓遭了殃”这段的演唱速度宜低沉有力,旋律要唱得连贯,充满凄凉的感情。
  然后,在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的基础上,歌者面对一部音乐作品,要在词义、背景、基调、风格,情感、层次六方面来立体地理解它,使自己找到与作品契合的情感。词义背景说的是文字,基调风格说的是旋律,情感层次则是更深一次的要义。《松花江上》是一首饱含民族激愤的作品,有着失去家园的东北汉子的怀故、漂流和呼唤,兼具叙事性和抒情性。那撕心裂肺的旋律,满含热泪的控诉,要求歌唱者情绪饱满真挚,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起奋而收复失地的力量。对抗日情怀有着强烈共鸣的歌者,方能绝对驾驭这一作品,使听者在叙事中回忆,在旋律中激愤,进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高潮。
  最后,对局部细致处理,需要对作品整体和细节的透彻把握。每个字的感情都要饱满,都要恰当。语速、语气、力道、气势都应随着感情的需要而变化。
  宋祖英在上海进行的2010演唱会中演唱了用苏州评弹改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在这首歌的演唱中,宋祖英就能够抓住毛泽东诗词的每个字传递其要表现的思想感情:“直上重霄九”是壮怀激烈的,“捧出桂花酒”时是温柔烂漫的。“舒广袖”是孤芳自赏的,“泪飞”是激越雄浑的,这种对一首歌不同细节的饱满诠释需要的是多年的演唱功力和醇厚的文化底蕴。   三、想象能力
  演唱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心理过程,想象能力是演唱者的灵魂能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限制,有自己未能触及的领域。歌唱者不可能亲身经历《红楼梦》中诸位公子小姐的诗词生活,但是,陈力的《枉凝眉》却仿佛是从百年前的水边阁楼传音而来,“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泪珠儿哽在听者的喉咙,几十年来未曾咽下。
  一直认为《在水一方》是邓丽君演绎得最好的一首歌,“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歌声顺着水面上茫茫的迷雾飘来,穿越着时空,从遥远的《诗经》时代一直流淌到歌者所处的时代,那位佳人一直宛在水中央,依稀微笑着,永恒地吸引着人们逆水而上。当然,这一切都是想象,我们有幸借由邓丽君的歌声同样享受到这种有着神话色彩的想象。
  美声歌唱者在音乐会上演唱歌剧片段,也要发挥想象力。不似歌剧现场中有情有景,音乐会中只有乐队和观众,怎样将有着故事情节和情感起伏的歌剧片段演绎出来呢?当然需要移情移景,发挥想象能力,对歌剧片段所描述的景象、所记叙的故事、所歌颂的人物借由想象塑造出来。
  四、个人魅力
  上述的各种素质往往通过勤学苦练终能得到,但是这最后一种个人魅力确是有些人终其一生也无法得到的。这种气质当然随着歌者素质的提高会逐步清晰,但是這更多的是一种天赋。
  音乐理论家经常在讨论歌唱者的规范性与个性的辩证问题,主流的观点是这样认为的:规范性是符合音乐素质的基础,同时也是完整地表现好一部作品的基础。而个性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而且对于有成就的艺术家来讲,这种要求必须得到满足。这种个性其实对于歌唱者来说,值得摘取的就是一种独特气质和舞台魅力。
  张国荣低低地用粤语唱着《风继续吹》,聚光灯下,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拿着麦克风的那个人。他的眉梢、眼角、唇瓣都是一股独特的风情,这种风情决不是搔首弄姿、哗众取宠,而是静静流淌在其灵魂深处的高贵与孤独,是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风华绝代。“哭态也绝美”,舞台上的歌者并没有哭,但听者闻之却满腹愁泪,他们都懂了歌声中恋人因外力不得不分手的离愁别恨,更因为这段不忍卒听的悲伤往事由这么一位有着不同寻常感情经历的歌者演绎,感受到其独特的感染力,仿佛记取了自己的陈年往事,唏嘘不已。
  参考文献:
  [1] 冯元元.歌唱审美艺术与综合性大学的声乐教育要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2] 张文华.歌唱审美与情感的培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3] 段玉香.声乐艺术中“歌唱技巧”与“情感表现”的关系[J].中国音乐,2007(3).
  [4] 苏玲芬.自然与积极——源自歌唱艺术的思考[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4).
  [5] 马婷婷.自信的歌唱[J].安徽文学,2009(3).
其他文献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语篇的形式日趋呈多模态化,应运而生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图像语法为理论,
在诗歌领域,现代诗歌好像走上了一条越来越曲高和寡的道路,使得大众难以广泛接受,由此很多人提出以歌词来拯救现代新诗,甚至有人提出使现代新诗与音乐的重新结合来提高新诗的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具有装饰意味的花纹或者图形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图案.装饰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图案就是产生于这种本能的行为,图案不是自然和生活的直接再现,而是人类思维
“公正评论抗辩”是指当新闻媒体或评论面临法律诉讼时,只要能证明自己的言论是一种评论,并且该评论符合“公正评论”的标准,就可以使用抗辩权为自己开脱罪责.在中国,自“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