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我的分组教学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所在的学校一级有三十多个班,我所带的班级数学成绩总在前列,所接学生不管基础如何,三年总会有大的提高,有很多经验之谈,其中实施小组教学是我的经验之一。每次接班,都面临班额大,数学基础差异大,学习习惯参差不齐等诸多不利因素,如何实施数学教学呢?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告诉我们: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缺陷,它只能使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完全学会所教的知识;三分之一的学生将刚好通过或不及格;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学会所学的许多知识,但还不是“好学生”,并且这种差距还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扩大。许多专家也认为造成学生学业差异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遗传与智力,而在于环境和教育。只要教育得法,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可以掌握学校里教给他的各种知识。所以我采取了分组教学。
  如何分组 学期初,根据上一学期的期末成绩,把学生分为ABCD四类。A类为前四分之一位次者,也是学习小组组长,B类为前四分之二位次者,C类为前四分之三位次者,D类为后四分之一位次者。每个小组A类与D类学生同位,B类C类学生同位,排成前后位。当然分组排位时还要考虑学生的身高,性格习惯等因素。学期初分组排位,期末小组总评,优胜小组,进步小组等。
  (1)在类比联想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类比就是根据两种事物一部分类似的性质,推测这两种事物其他类似性质的推理方法.联想是由某种事物而想到其他相关事物的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时,经常会运用类比联想来从一个概念推到另一个概念,从一种数学关系、性质推到另一种数学关系、性质。这个推导过程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当我们遇到一个数学问题时,常常想起与它类似的问题、类似的解法,利用类比与联想,常常可以发现新命题和扩展新思路。
  (2)在比较异同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比较是一种判断性的思维活动,是确定所研究的对象的相同和差异的一种逻辑方法。一般说来,人们认识事物是从区分事物开始的,要区分事物,首先要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鉴别。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用比较思维来指导学生怎样认识事物,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由m=n的命题推导m=n+1时的命题,就要运用比较思维来认识m=n的命题和m=n+1时的命题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由不同点,确定下步目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达成这个目标。
  (3)在实验操作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数学实验是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个数学猜想,解决某类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下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有些数学实验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需要小组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数学实验的准备工作,数学实验的过程观察、记录,数学实验的结果、总结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这就说明数学实验需要小组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实验教学的较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动脑又动手,更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4)在归纳推理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推理是指以某类思维对象中个别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为前提,推出该类全部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属性为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的前提不蕴含结论,是然性推理。归纳推理,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数学的证明和推理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归纳推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得出结论。
  (5)在分类讨论时,组织小组学习。分类讨论法是指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的方法叫做分类讨论法。在数学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分类讨论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去思考---怎样分,分几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分几类才能分得不余不漏。让学生真正参与解题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分类讨论法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有关分类讨论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学生的思维的逻辑性和缜密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分类讨论的思想贯穿整个中学数学,在中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6)在整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建构主义告诉我们,学生知识的习得是学生自主构建的结果,数学学习是意义的构建学习。因此,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原来的教师整理知识转变为学生自己整理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例如,在讲完数学函数这一章后,就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自己画出函数知识结构图,构建本章的知识体系;在讲完三角函数后,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学生自己描绘三角函数逻辑联系图,巩固所学的知识。这样做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更加有效的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水平。
  (7)在解答“开放型”问题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这里讲“开放型题”不包括一题多解型的开放题。主要是指条件性开放和结论性开放的两种题。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安排这样一些开放性的题让学生去解答,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视角看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习惯。
  (8)在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是没办法解决的,这时就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来讨论求解.例如:讲完互为反函数的图象关系后,教师提出互为反函数的单调关系和奇偶关系是什么呢? 这两个问题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学生要独立解决是比较较困难的,这时教师就可以顺势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探讨,同时教师也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更能有效的促进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9)在一题多解或多解一题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对一些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或多解一题,当教师带领学生用一种方法解完某一题后,不要马上就用第二种方法求解,而是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第二方法或其他的更多方法来求解。同时提出组与组来一个竞赛,看哪一组解答的方法多,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在一题多解或一解多题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0)在质疑问难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就告诉我们在学习上,要敢于大胆质疑问难。爱因斯坦也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意义更重大”。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上,教师遇到学生提出一些疑难性的问题,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表扬学生敢提问题的勇气,能提问题的认真,会提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索正确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學生提出的问题超出本节课研究的范围,也要给学生一个交代,决不能置之不理。
  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多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小组认同。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个体间存在的经验经历、悟性技巧、思维方式、质疑能力、智慧表现等差异,通过个体之间的交流、碰撞、沟通、争议,也就是“兵教兵”、“兵强兵”,可以达到共同进步、全面发展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创造性思维是一个至今尚未定论的概念。现在常见的有这样两种界定:一种认为,它是以解决科学或艺术研究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法,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方法的心理过程。另一种认为,它是在解决问题时,具有主动性和独特性的一种思维活动。前者是特殊才能的创造性思维,如科学家发明家的创造发明,艺术家的创作等等;后者是自我实现性的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在发展意义上的自我潜在智能有意义
期刊
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运动,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情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的,课本是情的载体,一篇篇课文无不依附着情,浓缩着情,洋溢着情。课堂是学生展示激情、展示个性魅力的大舞台。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一篇优秀散文,冰心奶奶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
期刊
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绪去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积极的确定的反应,自动、快乐地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我是通过创设情境、动机内化、积极评价做到的。  一、创设情境,培养积极情绪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我们教给学生的东西不是什么与人截然公开的东西,它是同人的情感世界溶合在一起的。”教学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感情与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
期刊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期刊
浮力是力学的部分最为重要的、最为综合性的知识,浮力同样有力的一些共同特征,同时又跟密度和压强联系很紧密,因此在初中科学力学方面是学生最难啃的一块骨头,而大多数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生来惧怕,具体表现在:一、不会分析题意或者实验探究的目的,不能抓住实验探究的核心部分内容;二、对结论性的文字描述不清晰,并且每年的中考在文字描述结论方面是失分最严重的一个。  浮力的探究实验总体上可以分成两类的分析:一种是探究
期刊
教学设计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在仔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的合适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是教师能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保障。教学生成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个体知识的过程,它包括了生成性的教与生成性的学两个方面。教学生成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  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完全按
期刊
拼音是小学教学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如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圆满地解决好这个难题,首先就要从了解一年级新生的认知特点入手。从儿童的心理上看,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
期刊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语言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没有掌握一定量的词汇,则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作能力;词汇量越大,学习的效果肯定会越好。但现行教材词汇量大,传统的词汇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因而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现状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本应该由学生自己去观察
期刊
每每翻阅孩子们的习作,总是不免疑惑与惆怅:为什么现在小学生的作文总是一副大人的模样?为什么小学生的作文好像出自于一人之口?一个个生动形象的孩子,一个个性情各异的孩子,为什么拿起笔写出来的文字生硬呆板,了无生趣?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观察,我发现这与老师习作前引导不当与严格要求密不可分。作文之前,为了防止学生自由发挥而离题,为了达到“立意思想健康”的要求,老师总是在孩子们习作提之前画一个“圈”,各种限
期刊
现代文阅读中记叙文的阅读在初中语文的各类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学生在这类试题中往往得分不高。怎么提高学生记叙文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做这类试题的时候少失分,甚至不失分呢?在从事语文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关于记叙文阅读的一些技巧,与大家共勉。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阅读方法历来名目纷繁,分类庞杂。主要侧重阅读训练与应考的方法指导,内容既突出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又结合实战应考经验,以近年各地中考阅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