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竹筐做西餐 农村娃绘就财富路线图

来源 :生意经·经营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叫我Peter(彼德)吧,大家都这样称呼,习惯了。90后如何创业。”这是他在采访中唯一的要求,也是开场白!
  当你了解了Peter,你会立即明白“有志者事竟成”这句千古名言的真谛。1981年出生的Peter,原名叫罗宗华。一位从土房走出来的农民娃儿,却善于在繁华都市中营造浪漫的南美风情;一个手上长过老茧的竹编好手,却能为在异国他乡寻觅乡味的老外烹饪出地道正宗的西餐;一位流落在社会底层的打工仔,用真情实意经营起一家家外国人的“世外桃源”。挣钱。
  生活上,他保留着一些农家气息:24岁结婚,26岁得子,足足比城里人先行数年;住房要租,交通靠走,生活配套与一些高级打工仔有些相似。“生活就是这样,没有想过那些奢靡的享受。”Peter的日子朴实、简单,为人正直、热情。
  事业上,他飞跃了田野超越了烦躁都市,他的那股“洋”味脱俗而真诚:The Tex-mex Burrito、大使塔可卡尔邦、塔可、法嘿塔(菜名)在他手中玩得有张有度,从不为川人改良口味只为那股正宗地道的“西洋”味;句句字正腔圆的英语竟令人难以分辨出他是位初一辍学的农家小伙儿,与老外对话宛若同乡般的亲热。
  偶然,他小心翼翼问道:你是否觉得我说话结结巴巴的?
  笔者答:你说英文可比中文要流利很多。
  他微微一笑,黯然低头说:我老婆也这样说的……
  对于成功,Peter的解释很简单,只是“天时、地利、人和”。也许他还不明白,现在社会已经不再是富贵世袭时代,是一个平民时代,是一个智者真者时代,更是英雄出少年的时代。从这一点来讲,他那傻傻地、懵懂地一笑验证了这个时代的新定义。
  
  怎知艰苦岁月
  
  在与Peter的交谈中,他虽有时语句断断续续,交流不算流畅,确也时不时会给出一些经典的人生感悟。“如果你一直从事着扫地工作,长年如一日,你就不会觉得扫地有多艰苦了。只有有了变化,回味过去才知道那段时光是艰苦的。”
  
  12岁辍学编竹筐卖钱
  
  “我的家乡在资阳,我只念到初一便辍学了,和父母一起劳动,主要是做竹子加工。”Peter家在资阳农村,家境贫寒,读到初中一年级后,就因为交不起学费辍学。当时Peter才12岁,想出门打工却不够年龄,而像父母一样务农的话,辛苦又赚不到钱,头脑灵活的Peter就注意身边哪些邻居过得比较好,他们做的是什么。不久,他就注意到编豆瓣筐卖可以赚钱,于是偷偷去看别人编筐学手艺,两个月后终于摸索着编出了第一个豆瓣筐,卖掉后赚到了有生以来的第一笔钱。
  编竹筐很苦,Peter的手每天都血淋淋的,不是被竹片划伤,就是被刀片划伤,但随着手艺日长,编筐速度越来越快,几个月后,小小的他已经能赚到比父母还多的钱。在Peter动员下,全家人都开始编竹筐,生活状况有了起色,当地人都称他“能干”,这一家人走上了“康庄大道”。Peter有段时间为自己谋划的未来就是,做个好竹匠。
  
  借来50元闯荡成都
  
  “有时我非常‘气’父母不争气,为什么老是比同乡人贫穷。”Peter话语中是又爱又恨。拿到身份证后,他“愤然”地离开了家人,靠着借来的50元来到成都。
  从1996年起,Peter开始了打工仔生涯。正如他所言,有改变才觉得乡下生活是一种艰苦,自此以后的一切在他看来都是种小小的幸福,他一如既往地踏实勤奋。借来的几十元只能够车费,他经历了在九眼桥打地铺的生活。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餐馆洗碗,足足要站十多个小时不停地洗,每月包吃包住有200元的净收入。
  Peter思想上有种满足感,只是身体不争气。不到一周时间,他每天都止不住地流鼻血,老板有些怕了,叫他停下看病去。此后,杀鸡、守店、端盘子……他无一不做,辗转了七八份工作,命运却也悄然改变……
  
  初识异域风情
  
  那是位于川大内一家小小的西餐厅,Peter被介绍到此在厨房做下手。猛然走进迥然世界,他有些迷茫,有些好奇,有些兴奋。这里不再像中餐后厨中,黑黑炉灶中呼呼冒出的滚滚红火,取而代之的是不同烤箱、微波炉,大碗大碗的辣椒、葱蒜,被一排排整齐的西式调料所代替。前厅不再是吵闹不止的催菜声,莅临的老外们总是在小小的空间里用英语交谈着等待着。
  
  边打工边学做沙拉酱
  
  不难想象Peter的兴奋。而当时他的珍惜仅仅是因为夜晚不再睡那油腻腻的餐桌,有了独立的员工室,洗澡不再使用洗碗池里的冷水,而是到川大洗浴室里享受着充裕的淋浴。机会往往不仅仅需要珍视,Peter一度疯狂地学习西餐中必备的沙拉酱,每次都在最后因无法拿捏好原料的分量,功亏一篑。一周下来,望着一盆盆成本不菲的材料这样白白浪费掉,老板娘有了辞退Peter的想法。“能再给我一周的机会吗?我用工资将浪费的东西赔上。”Peter急切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西餐的探知欲。老板娘会心地笑了,这样的小伙儿有着与小工不同的认真与坚强。
  
  边帮厨边自学英语
  
  从此,Peter畅游在这个刀叉勺的世界,他时而在厨师边帮厨,一边留心学习西餐技巧;他时而又窜到了前厅,缠着大哥哥大姐姐做个翻译桥梁,与前来用餐的老外们聊天。有事的时候他用心帮厨,闲下来时,他会拿着从老家寄来的妹妹的初中英语教材,涂涂画画外加“鬼哭狼嚎”……
  
  际遇命中恩人
  
  那时是1997年,成都的西餐厅尚不具规模,那家小小的西餐厅成为了当时在蓉工作外国人的小小根据地。一位有些发福、满脸笑容的老奶奶是餐厅的常客,她来自美国得克萨斯州在成都科分院当外籍教师,全名叫Meredith Elizabeth Dunton(梅瑞狄斯·伊丽莎白·丹顿),大家都叫她Mary(玛丽)。在后厨帮忙的Peter总是远远地望着Mary坐在老位子上,点着那几道熟悉的家乡菜。Mary总是热心肠,从开始的就餐后提出菜品意见到随后的餐后走进厨房指导主厨学习新菜,从指导店内摆设到教授员工英语。
  
  Mary出资 助他学习西餐
  
  Mary与Peter相识了,这位热情的太太还给了他“Peter”这个名字,虽然后来同事在他名字前加了一个“小”字——小Peter——但是这个名字沿用至今。Mary希望让所有外国人能够在成都品尝到正宗西餐,邀请餐厅里的主厨到她家去学习,Peter用真诚与勤奋换来了陪同的机会。
  “哇塞……难以想象,Mary家仅西餐调味品就有几十种!”如今,Peter感叹西餐曾经带给他的震撼。Peter贪婪而勤奋地学习着,Mary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一天,Mary叫住Peter,表示要送他去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习西餐 烹饪,学费全由她来付。Peter感动地答应了,并表示一定学好。1999年,Peter开始进入烹饪,进行系统的训练,他的技术进步很快。特别是Mary更把中国少有人懂的“墨西哥菜”技术倾囊相授。经过一年多的学习,Peter的墨西哥菜和牛排已经在业内很有名气,不少同学都向他“求菜”。
  
  2万元和技术 换来餐厅股份
  
  2000年初,Peter的学习结束,并认Mary做了干妈。一位投资人要在成都开西餐厅,Mary和Peter出技术,后者投资。
  “我一直都想拥有一家自己的餐厅。”在2000年初,Peter认为那只是一个梦。他用仅有的2万元想换一点股份。那时,Peter战战兢兢地将想法告诉了投资人后,数月后终于拿到了2%的股份。“也好,这样我就有了参与除了做菜以外的管理事宜,虽然完全没有绝对权,但是至少可以留心了。”
  
  自起炉灶 开办墨西哥餐厅
  
  2003年12月,他辞去高薪报酬,自己在科华北路开创了“彼德西餐”,以擅长的墨西哥菜和牛排作主打。技术见长的Peter一边做主厨,一边学管理。他一直同员工以兄弟相称,所以“彼德西餐”很少有员工离开。
  Peter坚持和伙伴一起亲自培训员工,餐厅的厨师都是他的“弟子”。正宗的味道很快吸引了不少外国顾客慕名而来,有些人甚至每天都要光顾。Peter一共认了4位“洋干妈”,另外3位干妈也是餐厅的常客。美国驻华大使雷德一家到成都旅游时,也指定要到Peter的西餐厅来享受墨西哥大餐。
  
  寻找下站方向
  
  Peter感慨道,“我就是这么一个人,老在别人认为不错了的时候想做更多的事情。”
  事实上,一直以来他确实做了更多事。上世纪80年代在农村与父辈们一起努力脱贫,90年代又随着进城务工大潮度过打工生活,又在21世纪成为了“翻身做主”的典型。如今,27岁的Peter即将把经营的Peter's Tex-MexGrill(彼德西餐)延伸到国际大都会上海。正当壮年、生逢盛世,一切对于他都顺理成章,又意味深长。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Peter的经历的确令人汗颜。城里人读书时,他打工;别人打工时,他做主。城里人追求时尚,他在营造氛围;时尚人追捧感觉,他早已是感觉中的一分子。有时认为,Peter像是“出水芙蓉”,却又不太贴切。他从洗碗工、杀鸡仔、厨下手,到浪漫西餐的营造者、南美美味的制造者,不能说是脱胎换骨,却也步步升华。Peter更是文化的矛盾体,每日公交车上下班,咀嚼着川味员工餐,却满脑子是美式旋律,橘子酱是否正宗,怎样在餐厅里营造出异域氛围。
  
  开餐厅是为实现价值
  
  作为Peter's Tex-Mex Grill的老板之一,Peter没有太多自我的想法,“开好车,住洋房,又怎样,还不是做给别人看的。”Peter坚定地否决了现在成功可以带给他的一切享受。“我是从农村里那种土房子成长起来的,还有什么怕吃苦的。”此时,Peter有些手舞足蹈,激动地反问,“你能够想象吗,就是那种蜘蛛网都会陈积多年的环境。”我点点头。
  他试图努力地让人明白他的追求:“现在在成都、北京的四家店都是随其自然成立的,并没有说要让Pe-ter's Tex-Mex Grill做得多大多强,今后也将这样自然下去……总觉得应该这样下去……”Peter又开始结结巴巴,无法表达出他对餐厅的寄托。
  “实现一种价值吗?”笔者轻声问道。
  “对,就是价值。”Peter犹如恍然大悟,大声而坚定地肯定。
  走时,Peter恰巧遇到美领馆海军陆战队的朋友来就餐,他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与他谈天说地,安排着下次在Pe-ter's Tex-Mex Grill的俱乐部聚会。
  Peter和Mary一起研究制作的“Marymoo's Ice Cream家庭自制冰淇凌”已经上柜,其味可能会甜蜜到Mary与其他所有人的心中。
其他文献
2008年3月1日,北京著名的世纪坛公园内,正在进行一个独特的成人仪式:42名刚满18岁的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时放飞了42个真人大小、形状也和真人近似的气球。这壮观而令人惊叹的一幕立刻引来数千名中外游客的围观。人群中的朱亚婕会心地笑了,很少人知道,这种“真人气球”就是她的梦想家气球公司独家开发出的产品。    妈妈,我也想飞    今年29岁的朱亚婕,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她原本在一家国营玩具
期刊
如果没有当地民间融资的崩盘,就没有人“逃出”沙县;没有人“逃出”沙县,就没有沙县小吃的盛行;没有沙县小吃,也就没有现在的沙县。  小吃,曾经只是一根稻草,是“逃标”者的稻草,是山区农民的稻草,也是小城政府的稻草。狠狠抓住了,它就变成了钢筋。  最早抓住这根稻草的邓世奇,已经是沙县小吃界的传奇人物。而在19年前,他只是一个狼狈的跑路者。  邓世奇,大背头,大眼睛,微胖,皮肤很好,一副养尊处优的样子。
期刊
高中学历,34岁下岗,从鞋模生意起步,和大客户谈成首笔生意。创业当老板。他只用4年赚来千万身家。  一个高中毕业生,一个从来没有想过当老板的人,在无奈的情形下选择自我创业,结果竟出乎意料的好。  4年过后,他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创办了一个拥有200名员工、年销售额过千万元的企业。天使投资人。这个人就是深圳下岗职工郭大宝。    夫妻双方月入不够养孩子    郭大宝是安徽芜湖的农家子弟,曾当过兵
期刊
美丽的孔雀让人赏心悦目。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孔雀也可以养殖,而且还有着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孔雀难养吗?南京女白领娄霞说:“养孔雀比养鸡还容易!”    把孔雀当宠物遭邻居数落    5年前,她与孔雀结下了不解之缘。“以前就是在动物园里看过,所以当朋友带来了3对孔雀,我第一眼就好喜欢它们,它们的羽毛很丰满,毛色很鲜亮,”2006年4月份,在南京市麒麟门一家玩具公司做设计师的娄霞,见到了朋友从福建
期刊
专利工艺创新中华传统美食文化  特色小吃引领百家媒体竞相报道    说到绍兴臭豆腐,内行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绍兴佰味苋。先看加工工艺,佰味苋在传承绍兴百年臭豆腐制作工艺基础上,不断摸索、研究,将现代创新技艺与古老传统工艺有机融合,以特有的生产制作方法泡制出更具口感、更符合现代人口味的“臭名远扬”臭豆腐。2010年,佰味苋公司的臭豆腐加工生产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0710071510.
期刊
集装箱里开超市    “走出来一看,这里居然多了这么一幢房子,没看见它建,怎么会突然有呢?”“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个集装箱,当时就纳闷我们村里干嘛搬来这么大一个集装箱啊?”“开始营业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是一个跟城里一样的超市。”……  笔者来到海宁市长安镇的鹿耳村好立方超市时,边上的几个村民正在“围观”并议论这个“横空出世”的超市。  “一开始是觉着新鲜,进来看看。后来发现,这里面的东西质量不错,而且
期刊
老张的光阴咖啡馆,悄然无声地蹲在长春市一条僻静的胡同里,锈迹斑驳的铁皮门楣毫不起眼,偏偏客人却不少。左右几条街,模仿“光阴”的山寨店已陆续开起20多家,可个个敌不过老张。“我和别人最大的不同,就是我没那么多功利心。”老张瘦削的脸颊上,笑容淡淡。  老张今年30岁,大名张静涛,2007年吉林大学法学硕士毕业。开店,对他绝不是“赚几个钱”那么简单。    旧时光的财富    老张的咖啡馆里到处是上世纪
期刊
张格庄镇近两万人口,位于山东烟台福山区西南部,北依烟台市最大的湖泊水源地门楼水库,大樱桃种植面积两万亩,被誉为中国大樱桃第一镇,党委书记张宁,人称樱桃书记。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山东烟台福山区张格庄镇,中国大樱桃第一镇。我们今天《乡约》的嘉宾,人称樱桃书记的张格庄镇的党委书记张宁,来掌声欢迎一下来。  张宁:肖老师,早也盼晚也盼,终于把您给盼来了。  主持人:刚才我们跟大家伙聊了一聊,
期刊
投石问路    2007年,我厌倦了打工的日子,辞了职想自己做生意,可做什么项目呢?这难倒了我,几年积蓄下来的工资,充其量只能经营小本生意,但是目前国内的消费市场中,一般都是以规模赚取利润,白色家电、手机、电脑市场等等,都是这样,市场被品牌巨头占领着。经过市场调查,我发现有一个项目非常特殊,把国内市场前十名的品牌全部加起来,规模不到整个市场的8%,这个项目就是箱包。可以说,现在正是各箱包品牌的战国
期刊
拼图,于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不过,在大家的传统印象里,拼图都是平面的,而且基本没有什么主题。而在北京的南锣鼓巷,有家名为“拼途”的拼图店,店里售卖的都是诸如地球仪、笔筒等立体拼图。即使是平面拼图,也独具特色:拼出来的是一幅幅世界名画,可以直接挂起来当家饰品。小店开业当天就实现了盈利。除了南锣鼓巷店外,半年多的时间里,店主又陆续在798艺术区、前门台湾映像商场开了两家店。    立体拼图把玩观赏两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