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支撑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努力做好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教育信息化服务教学与管理的能力”是“十三五”期间教育信息化所关注的发展方向,也是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实施路径。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中,关键是将技术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全过程中,发挥技术带来的便捷、显性、科学等优势。
  北京市育英学校近年来开发了基于学校“育·英课程”体系[1]的选课、评价等课程管理软硬件功能,实施了信息化支撑学校课程管理与评价的探索。

项目制推动


  2012年,北京市育英学校架构了“育·英课程”体系。学校以项目组制度推动,从选修课着手探索课程实施管理办法与软硬件功能。项目组由两部分教师组成,一部分是有课程实施经验的教师,主要负责研制选修课管理办法。另一部分是有技术经验的教师,借外力、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适合本校课程实施需求的网上教师报课、学生选课等功能。这与为了推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方向不同,老师们是自下而上的因需而动、因需而用。项目组在权衡学校实际需求和软件可持续应用性基础上从五家公司最终选中了一家公司与之合作。

信息化课程管理初探


  信息化课程管理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是否区别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与传统课程管理相比的优势何在……这些问题在探索之初很难有答案,需要在创新中摸索、梳理和总结。技术项目组依据课程项目组“选修课管理办法”的研讨成果,基于软件公司原有的学生选课功能,且整合了软件公司已有、但没有融合到课程管理平台中的问卷功能、教师申报课程等功能,最終形成了选课课程管理如下的三步曲包括十个基本内容和功能。
  第一步曲:课前,①“基本信息”功能:从学生学籍信息、教工信息更新、家长账户上做个性化架构,满足学生只查看自己的选课、教师只评价自己所教课程的基本需求;②“学生对课程的需求调研”功能 ;③“根据学生需求的教师申报课程”功能 ;④学科组长的网上审课功能;⑤“依据教师所提供课程的学生选课”功能 。
  第二步曲:课中,⑥“教师对选自己课学生的随堂评价”功能。
  第三步曲:课后,⑦“教师对选自己课学生的综合评价”功能 ;⑧“学生对自己选择的选修课程评教”功能 ;⑨“教师查看学生评教”功能;⑩“教师向学校上传授课课程纲要与课件资料等”功能。
  与传统的发问卷调研学生选课需求,教师交纸质表申报选修课程,教务老师分学科反馈给学科组长去审核,组织学生涂答题卡选课等大量线下工作相比。信息化课程管理“三步曲十功能”不仅初探了选修课程实施前、中、后所包括的信息化课程管理内容,环环相扣的操作流程还呈现出了课程管理办法中的工作流程,实现了对课程的无缝管理。这有利于将课程与教师、学生联系在一起,有效探索了因需定教、个性课表生成、评教评学、课程资源库生成等学校信息化课程管理难题。
  基于选修课程管理“三步曲”,技术项目组教师后来还对基础课程分层走班选课,发展力课程打通班级、年级和学段的整体选课等功能进行了开发。

以课程评价深入推进


  随着“育·英课程”体系的逐步完善,育英教育品质[2]日益彰显,课程的丰富性、多样性、选择性更加凸显。以课程评价引领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规划自己的成长、综合发展,是学校特别重视的工作。2012年,育英学校组建课程研究院并由校长亲任首届院长,创立课程评价部、主抓学生综合素养积分评价办法的建设。技术项目组的老师依据评价办法,架构不同课程不同评价方式的软件功能:如基础课程积分评价功能,修身课程等级赋分功能、星级评定功能、倒扣分制评价功能,以及发展力课程课堂上即时评价功能等。
  例1 积分评价技术支撑学习过程记录
  在我国2014年新一轮课改中,着重提出教师要关注对学习过程的记录,避免重分数、轻能力的评价导向;在评价内容上要突出价值引领;在评价方式上要突显进步和努力程度;在评价结果上要重视学习诊断与改进。
  育英学校几年来注重发挥教师主体作用,依据课改指导方向制定课程评价方案,着重突出过程性评价。技术上,大力建设过程性评价的信息化呈现,实现网络实时记录与反馈。如教师网络同步设置评价内容、同步教学评价,学生和家长在整个学期内随时登录查看学习情况等功能。图1以本学期七年级数学学科为例,呈现了教师对过程性评价内容的设置,每一项评价内容的实际分值由满分值(打分值)与折算比例相乘产生,如“单元测验(第六章实数)”学生看到的打分分值是一百分,而后台实际折算成本学期过程分为四分。这一分值转换功能对细化分值、分层评价指导起到了积极的助力作用。
  例2 “硬件 软件”建设支撑即时评价
  “育英大讲堂”是育英学校由学生讲学生听的特色课程,每周四,四个讲堂同时开放,参与的学生人数众多。近500名学生同时上课的走班管理与即时评价是个难点。育英学校引进“活动预约管理系统”硬件,抓住“前台硬件学生刷卡”和“后台软件即时积分生成”软硬件相结合的信息化建设,有力保障了课程实施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具体实施和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六项:①每个学生首先在开学初通过课程管理平台抢选自己心仪的ABCD四档课程;②抢选成功后,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看所选课程的开课日期和地点,如生病也可临时取消选课;③如图2,学生持学生卡在教室门口的“活动预约管理系统”硬件上刷卡签到;④学生刷卡成功后,“活动预约管理系统”提示学生“按时上课”或“已迟到”;⑤在学生刷卡的同时,学生参加学习情况的评价积分同步在后台生成;⑥班主任和家长可以随时通过课程评价平台查看积分与参与学习的情况。这种将硬件与软件捆绑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为课程的实施与管理带来了便捷,同时笔者认为这个领域还有更多可以深入挖潜的空间。比如,以育英大讲堂为例,基于学生参与人数众多(某些课程超过200人)的现状,学生听课纪律、回答问题态度与数量等的鲜活评价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对课程的学习质量。为使这些即时性的评价能有效落地,还需要创设更灵活的硬件与软件功能,如无线终端实时记录表现、一键补救没带学生卡的学习积分问题等。
  例3 权限分配支撑评价角色转变
  以往观念中,课程评价的主体是教师。随着课改中学生主体角色的轉变,课程评价主体也可以随之改变。如育英学校的“学生自主发展社团”课程评价,评价权限从后台直接分配给了“学生社团联盟长”和“学生社长”。即“社团成员”参与“学生自主发展社团”积极与否、贡献怎样、发展力习得情况如何,不由教师打分,而是由自发的发起该社团的“学生社长”打分,而社长当得怎样由社团联盟长给予评价。那么,要想顺畅的实现这些赋分功能,软件系统就要配套开发“社团申请”“社团审核”“社团管理”“社团成绩”等课程管理模块。如每学期初,学生通过平台自主填写“社团申请”、由社团联盟的学生盟长审核等。权限的分配,不仅从技术上实现了对学生评价角色的转变观念,也为课程生长创设了信息化教育空间,网络上学生组建课程的申请书本身就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
  例4 评价大数据指引学生规划成长
  育英课程管理平台现已试行三年,积累了这三年来每位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所有课程学习大数据,学生“个人综合素养报告单”一目了然的呈现了他在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和发展力课程多个维度、综合发展的指标,个性化的指导了孩子和家长及时调整和规划成长路径,纵向诊断学生在育英学校九年一贯、十二年一体化教育体制中的发展情况,而非横向和他人进行比较。这一信息化课程管理模式,便于教师、学生、家长的查询与诊断,也成为了师生、家校互动的窗口。
  如图3,学生学习完成各门基础课程的总体积分表,动态呈现了学生九年甚至十二年文化素养的积累与进展,从评价数据可以诊断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个人倾向性、努力改进程度等。基于“育·英课程”体系,每位学生的“综合素养报告单”大数据,指引着孩子们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对“追寻属于未来的自己”起到了很好的引领性作用。
  以北京市育英学校为例的信息化支撑课程管理与评价探索,代表了一线教师尝试用信息化手段深入学校教育教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探索路径。老师们在不断的试错中积累了多种开发经验,也有多种更深入的设想。比如面向教师与学生的软件操作界面设计还需要更加人性化、用户体验还需更加友好,才能减少更多全校师生及家长在软硬件使用中的疑问、操作培训工作等。育英学校正走在教育信息化深入探究的路上。
  注释
  [1]“育·英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修身课程、发展力课程。基础课程指向17门国家课程,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修身课程聚焦于学生个人修养、行为规范、责任担当精神的培养,包括践行常规、自主管理和志愿服务等课程内容。发展力课程包括选修课程、终身技能课程、育英大讲堂、学生自主发展社团、竞赛与展示等课程。指向学生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方面的培养,以引导学生在学校丰富的课程实践中实现自身的主动发展、思维优化和实践创造,形成学生成长发育的强固之本。
  [2]“育英教育品质”内涵:在关注学校教育社会化功能的同时,进一步尊重学生的丰富性、多样性,更加注重发现、发挥学生潜能,帮助每一位学生追寻属于未来的自己。
其他文献
编者按:2007年第8期为《北京档案》出版200期,我们收到兰州某企业的档案工作者发来的贺信,现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我们七个人,由25岁到72岁,共同特点之一——都是《北京档案》的“粉丝”。在热烈祝贺《北京档案》出刊200期的喜庆日子,送上“粉丝”们由衷的祝福!  我们在距北京2000千米远的兰州某企业从事或曾经从事档案工作(其中两人已退休)。但是,距离不妨碍对《北京档案》的追逐。我们是忠
平谷民俗旅游档案上网今年初,平谷区档案局帮雕窝市级民俗旅游村的20余户旅游接待户建起了家庭档案,并在雕窝民俗旅游网上增加了“家庭档案成果展览”栏目此举既扩大了宣传,又推动了民俗旅游,为“旅游富民”发挥积极作用(平谷区档案局)    “通州名人展”在乡镇小学巡回展出为配合荣辱观教育,由通州区档案馆制作,以刘白羽刘绍棠“面人汤”等通州籍名人的成长经历和取得的成就为素材的“通州名人展”,近日在永顺镇的7
赵爱国在2006年第6期《档案学通讯》上撰文指出,在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和馆藏建设中,应该关注三个层面的问题,即体制、制度与方法。具体分析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认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馆藏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加强档案馆基础建设。同时必须提高档案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能力。  2、关注档案馆信息资源整合和档案馆藏建设的方向和导向性问题。以档案馆服务机制创新带动档案资源的整合与馆藏建设。  3
案例背景  口腔健康不仅是全身健康的一面镜子,更是一个人及全社会文明的标志。面对耳提面命的牙齿教育,许多孩子存有抵触心理。教师一味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过于抽象与理论,这无疑将影响学生对护牙新知的建构。再者,良好的护牙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养成,学生记忆有限,课后若不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课堂效果将大打折扣。换言之,如果给学生提供一个自学、复习、巩固的平台,可以随时随地针对不同需要对某个护牙知识点进行查
北京市平谷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三面环山,与天津、河北接壤。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平谷区牢牢把握生态立区、绿色发展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快公共服务均衡发展,促进了公共服务优质化、均等化。随着北京市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推进,平谷区坚持教育优先,始终把教育作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性民生工程,办学条件和教育理念均有很大提高,同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
一个和谐的社会,肯定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业活动蓬勃开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有效的科学研究是不可或缺的。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无论是自然科学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研究,都离不开对档案资料直接和间接的查考利用。人们利用档案的目的是为了获取档案中的管理性、科学技术性知识和有关数据、规律和历史事实等情报性信息。为了说明档案
近日,友人赠我市档案局编辑的《档案与你同行》一书,当晚,即如饥似渴读至夜深。次日又用两个小时兴致勃勃观赏了随书附带的光盘。都道兰台无语,我自感悟颇多。  其一,近年来,市档案系统先后举办两次演讲比赛。2001年那次,我因出差在外与之擦肩。去年这次,我已退休,不便贸然光顾。因此,书和光盘便弥补了我的遗憾。其实会场再大,也不能满足全市所有档案人的观赏。更何况,《档案与你同行》的这个“你”,绝不限于档案
7月19日,岛内“贸协”主办的第一届“台湾运动暨休闲产业展”在台北世贸中心开幕。此展筹备近一年,尝试将运动与休闲两个面向不同但目的一致的新兴产业结合在一起,满足消费者对于各种运动休闲的需求和认知。  具体规划有“八大主题馆”,即:  休闲生活运动休闲馆——由体育运动总会规划执行,并邀与休闲相关的协会参与展出,目的在于增加健康与运动意识,注重运动与休闲。  单车休闲馆——为迎合岛内自行车绿色休闲风潮
本刊讯5月31日,北京市档案馆召开了为期3天的“档案史料与现代城市发展学术讨论会暨纪念《北京档案史料》创办20周年座谈会”北京市档案局馆长陈乐人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会议由时山林副局馆长主持,任志副局馆长就《北京档案史料》20年来的发展作了总结报告,会议围绕“档案史料与现代城市发展”进行了专题讨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北京市社科院历史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以
从21世纪初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数学课程改革中,某些特定的数学知识进进出出高中教材,某些思想或方法的加强或削弱,都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但有一条看法却毋庸置疑地得到了大部分数学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认同,那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十一条就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