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经典著作,在经济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专题讨论、实施案例教学、强化阅读原著的过程监督等教学方法的实施,将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资本论》 教学方法 学生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2
《<资本论>选读》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资本论>选读》课时量的大大缩减,另一方面是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资本论》为指导已经过时了。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本论》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1 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资本论》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的课堂讲授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基本知识,但这种仅由教师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将课堂讲授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专题讨论时,首先在学生中广泛讨论题目,然后根据讲授章节,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题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一些讨论题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对我国企业改革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制定土地制度和政策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对指导我国金融改革有何现实意义?其次,在确定了讨论内容和题目后,将授课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在课后查阅资料,准备讨论提纲。第三,在完成对相关章节的课堂讲授后,组织专题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鼓励相互讨论,提倡学术争鸣,最后由老师评述和总结。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了正确运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加深了对所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讨论,消除了部分学生中存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论》过时的错误思潮和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仍然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指针。
2 实施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一般是以现实中的典型案例为材料,尤其应选择一些与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有着紧密联系的案例,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具有现实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以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应让学生在课前知晓并阅读案例,做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才能真正与学生共同学习案例、分析案例和讨论案例,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第三,要提倡学术争鸣,积极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最后由老师认真点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自由讨论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与点评。然而,教师在进行点评时,切忌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为评判的标准,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对案例或者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获益,在思考中成长。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不是空洞无物和无用的,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既有利于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学生感觉平均利润理论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从理论上阐释了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由于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彩电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变动的案例,进一步说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国彩电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由1990年的50%左右降至2001年的6%,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较早实施市场化的行业,在存在较大供需缺口的情况下,彩电行业存在着较高的平均利润。然而,随着资本不断流入高利润率部门,致使彩电行业的发展到百花齐放的态势,利润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相似,在房地产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市场中只要存在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有着超额利润的行业就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超额利润就必然面临着消失的命运,平均利润率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将愈发明显。同时,从长期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这会使平均利润率呈现出下降的
趋势。
3 强化阅读原著,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神实质,离不开对《资本论》原著的研读。恩格斯在谈论如何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时曾说过:“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有权要求人们听到他的原话,让他的科学发现完完全全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传给后世”。由此可见,认真阅读原著,无疑是学习《资本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内容,尤其是与市场经济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相关的章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将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勾画出来。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在课堂上对主要内容和难点进行讲解。或者就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来释疑解惑。同时,为了强化学生阅读原著的效果,要求学生就《资本论》的重点章节做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情况与期末成绩挂钩。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强化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72-174.
[2] 周晓梅,宋春艳.资本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9-140.
[3] 洪远朋,严法善,马艳.资本论教程简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21.
[4] 李繁荣.资本论教学研究及改革尝试[J].当代经济研究,2011(12):14-20.
关键词:《资本论》 教学方法 学生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2
《<资本论>选读》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经济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资本论>选读》课时量的大大缩减,另一方面是有人错误地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资本论》为指导已经过时了。因此,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和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必要合理安排《资本论》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以便提高教学效果。
1 开展专题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资本论》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的课堂讲授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了解和熟悉基本知识,但这种仅由教师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却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将课堂讲授和专题讨论结合起来,将有利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开展专题讨论时,首先在学生中广泛讨论题目,然后根据讲授章节,有针对性地选择讨论题目。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一些讨论题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现实意义?马克思的股份制理论对我国企业改革有什么样的指导意义?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制定土地制度和政策有什么样的参考价值?马克思的金融危机理论对指导我国金融改革有何现实意义?其次,在确定了讨论内容和题目后,将授课班级的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分别在课后查阅资料,准备讨论提纲。第三,在完成对相关章节的课堂讲授后,组织专题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鼓励相互讨论,提倡学术争鸣,最后由老师评述和总结。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了查阅文献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了正确运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加深了对所学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讨论,消除了部分学生中存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论》过时的错误思潮和观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资本论》的基本原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仍然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指针。
2 实施案例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在开展案例教学时,一般是以现实中的典型案例为材料,尤其应选择一些与当前中国改革开放实践有着紧密联系的案例,通过分析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精选具有现实性、典型性和针对性的案例,以增强教学效果。其次,应让学生在课前知晓并阅读案例,做好案例讨论的准备工作,在实施案例教学时,才能真正与学生共同学习案例、分析案例和讨论案例,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第三,要提倡学术争鸣,积极引导学生自由讨论,最后由老师认真点评案例。这就要求老师在案例讨论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为学生创造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自由讨论氛围,以激发学生的激情和创新思维,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与点评。然而,教师在进行点评时,切忌以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作为评判的标准,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对案例或者社会经济现象进行更多更深的思考,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从而使学生在讨论中获益,在思考中成长。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学生将理论与现实的经济现象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理论不是空洞无物和无用的,而具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这既有利于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又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时,学生感觉平均利润理论较为抽象,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从理论上阐释了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由于各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周转速度不同,会有不同的利润率。在利润率不同的情况下,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这同资本的本性相矛盾。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率,各部门资本家必然展开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部门之间的竞争。通过资本转移使各部门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从而使价格涨落,引起利润率升降,使各部门利润率趋向平均,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的形成是各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在理论阐释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彩电行业与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变动的案例,进一步说明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中国彩电生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由1990年的50%左右降至2001年的6%,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家电行业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较早实施市场化的行业,在存在较大供需缺口的情况下,彩电行业存在着较高的平均利润。然而,随着资本不断流入高利润率部门,致使彩电行业的发展到百花齐放的态势,利润率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与此相似,在房地产行业也存在着同样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市场中只要存在竞争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有着超额利润的行业就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本流入,超额利润就必然面临着消失的命运,平均利润率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也将愈发明显。同时,从长期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有机构成的逐步提高,这会使平均利润率呈现出下降的
趋势。
3 强化阅读原著,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
要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精神实质,离不开对《资本论》原著的研读。恩格斯在谈论如何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时曾说过:“对于那些希望真正理解它的人来说,最重要的却正好是原著本身。”“像马克思这样的人有权要求人们听到他的原话,让他的科学发现完完全全按照他自己的叙述传给后世”。由此可见,认真阅读原著,无疑是学习《资本论》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内容,尤其是与市场经济共同遵循的基本原理相关的章节,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将理解有困难的内容勾画出来。在此基础上,由老师在课堂上对主要内容和难点进行讲解。或者就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在课堂上通过让学生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来释疑解惑。同时,为了强化学生阅读原著的效果,要求学生就《资本论》的重点章节做读书笔记,并定期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情况与期末成绩挂钩。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强化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恩富.现代政治经济学案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172-174.
[2] 周晓梅,宋春艳.资本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139-140.
[3] 洪远朋,严法善,马艳.资本论教程简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21.
[4] 李繁荣.资本论教学研究及改革尝试[J].当代经济研究,2011(12):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