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换位体验”的操作误区及矫正策略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juan119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换位体验”教学法的实际运用,经常会出现轻视学生的阅读起点、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漠视学生的角色经验的误区。鉴于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对策,从而使学生能真切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过程,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换位体验”;操作误区;矫正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7-0048-02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换位体验”,语文课堂教学要较多地注重师生互动、平等参与,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换,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笔者观察发现,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不少操作的误区,需要语文教师给予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对策。
  【课堂扫描】
  笔者曾在一次教学竞赛中听到一位老师执教六年级下册《清平乐·村居》一课,为了引导学生充分理解“相媚好”的含义,教者在教学中运用了“换位体验”的教学方法,意图通过对文本人物的换位体验,深入体察人物内心世界,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内驱,生成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但课堂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当老师询问“谁愿意扮演老公公和老婆婆,一边喝酒一边亲热地聊天”时,学生捂着嘴儿偷偷地笑。后来,老师喊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分别扮演“翁”和“媪”。此刻,下面的孩子笑得更欢了,表情有些诡异。当那两个孩子迫于无奈,开始根据老师的“指导”以老公、老婆相称时,课堂上爆发出一阵阵大笑,课堂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案例反思】
  尽管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将“换位体验”引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深度阅读的良好途径,但不可否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换位体验”的运用和操作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轻视学生的阅读起点。
  时下,一些老师把换位体验作为一种时髦的教学方法,轻视学生的阅读起点,轻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轻视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能力,一厢情愿地运用“换位体验”,结果往往南辕北辙。如一位老师执教《小露珠》,让孩子们戴上头饰,分别模仿小青蛙、小蟋蟀和小蝴蝶蹦、爬、落的不同姿态,相继与小露珠打招呼。孩子们光顾着摆造型、演动作,全然忘记了小露珠闪亮、透明、圆润的可爱模样,对小露珠的那份喜爱也随之烟消云散。
  误区二:无视学生的身心发展。
  “换位体验”是一种学习过程中特有的心理体验过程,要求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文本角色或作者在情感上实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换位体验”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不分青红皂白地加以滥用,定会成为教学的一大败笔。上述案例中课堂上“翁媪”的角色体验不仅没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文本意义,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分散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样的“换位体验”无疑是得不偿失的。
  误区三: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一味地按照教学设计,为了所谓的“出彩”,置学生的实际情感状态于度外,设计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换位体验”活动,使教学大煞风景。笔者曾听一位男老师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在学习重点段落,品味了文本语言之后,孩子们纷纷被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所感染,一股淡淡的忧伤在孩子们的心头萦绕。此时,教者置孩子们的真实情感体验不顾,让孩子们扮演彭德怀,表演其摘下军帽、背过脸去、深情地看着、敬礼等一系列动作,试图通过角色表演来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那份特殊的爱。结果事与愿违,课堂上竟笑声一片,整篇课文的情感基调和课文所营造的情感场在所谓的“换位体验”中荡然无存。
  误区四:漠视学生的角色经验。
  换位体验如果漠视学生的角色经验,乱用甚至是滥用,不仅难以达成得意习言的目的,有时还会画蛇添足。例如,有位老师执教明代诗人于谦写的古诗《石灰吟》,在初步理解了诗句含义之后,设计了“换位体验”:如果你就是那烈火中焚烧的石灰,此时此刻,你会说什么?此处,教师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学生对体验角色的经验积累。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与感受,学生是很难真正触摸到石灰的内心世界。因此,学生的发言也就愈发显得苍白、无力,毫无生气。
  【矫正策略】
  针对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换位体验”运用的操作误区以及存在问题,笔者以为我们可以运用以下策略进行调整和修复。
  策略一:深入解读教材,据文而用。
  语文教学文本体裁的多样性、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换位体验”运用的选择性。教者应在深入解读教材的前提下,准确把握文本内容和文体特点,尤其要重视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合理把握学生的阅读起点,有针对性的设计和运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天鹅的故事》“群鹅破冰”的场面时,并没有让学生直接体验天鹅的角色,而是让学生以文本作者的身份,去聆听天鹅们非同寻常的叫声,去感受叫声背后蕴藏的含义。这样的换位体验,既吻合了文本特点,又符合了学生实际。学生们在这样的体验中,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策略二:准确把握学情,因人而用。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根据学情需要,根据教学现场需求,合理而准确地运用“换位体验”,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笔者曾听过一位老师执教《黄鹤楼送别》一课,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孟浩然,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教者喊上了两位男同学,要求他们通过朗读表现两人依依惜别的场景。两位男同学不仅读得声情并茂,而且加上了作揖、鞠躬、饮酒等一系列动作,赢得了其他学生和听课者的一片掌声。
  策略三:激发情感体验,顺势而用。
  “文章不是无情物”,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大都是文质兼美、情深意浓的文章。教学中,如果能在激发学生语文学习情感体验的前提下,顺势运用“换位体验”,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理想的风筝》第5自然段时,设计了这样的“换位体验”:如果你也是刘老师的学生,当你看到刘老师一次又一次旋转板书的一幕幕,你为什么而激动呢?在情感的推波助澜之下,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孩子们将心比心,在角色的体验中完成了对文本语言的深度品析和感悟,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之情。
  策略四:关注教学生成,适时而用。
  “换位体验”的运用既需要课前的充分预设,也需要教学现场临时变通。在教学中,根据教和学双方生成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控,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学生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达成对文本内容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理解。
其他文献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问题学生'。如何转化和教育他们,各个学校方法不一,我校做了如下尝试:一、摸家底、定对象为了摸清'问题学生&
国道347线普济圩至枞阳一级公路项目,是安徽省铜陵建市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道省道干线工程,也是枞阳境内开工建设的第一条一级公路。如何把铜陵“青铜”和枞阳
情趣课堂是一种使学生感到趣味盎然的课堂,是生动活泼、智慧流淌、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情趣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心理。情趣课堂决不是肤浅地追求课堂表面的嘻哈热闹,而要追
文中介绍基于USB接口的ARINC429总线测试仪的实现方法.该方案硬件采用了集成USB接口的单片机和ARINC专用接口芯片,利用基于Windows环境编写的可视化软件,为ARINC429总线设备
摘要:由课程研究到教师研究的范式转换是以教学研究为基轴展开的。教师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教师的专业属性;教师研究的内涵追求。本文基于佐藤学先生提出的“反思性实践家”概念,明晓教师研究的当下意义,厘清教师研究的基本思路,以及在学校环境中探讨教师研究开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课程研究;教师研究;范式转换;反思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1)07-
西兰公路,起自陕西西安,经咸阳、醴(礼)泉、乾县、永寿、那(彬)县、长武进入甘肃,过平凉,越六盘山至兰州。公路全长719公里,始于康熙八年(1669年),大规模改建于1934年,1935年竣工,在抗日战
<正> 江苏如皋市石庄中学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如皋的教育史上,她曾为之撰写了许多光辉的篇章,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为高等学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新生。多年来,尤其
立体成像技术是现代显示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文中简要介绍了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了空间立体视觉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立体投影成像系统的整体架构,提出了一种立体投
山东省济宁市是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儒家学说,拥有京杭大运河古道、水泊梁山、河湖湿地和中都佛苑。这里公路交通的历史与古鲁
<正>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要把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活动,同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作为高校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