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g1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P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17例BPBC患者的临床病理与随访资料,着重分析BPBC的发生率、发病年龄、间隔时间和生存率。结果BPBC的发生率为2.1%,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sBPBC)和异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mBPBC)的发病高峰年龄均为48岁左右,大多在绝经前发病。mBPBC中位间隔时间为57.6个月。sBPBC与mBPBC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9.6个月和27.8个月,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绝经状态与BPBC患者的生存率无关。结论sBPBC与mBPBC发病高峰年龄相同。BPBC患者的预后分析应以第2癌为起点计算。BPBC比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差,sBPBC与mBPBC患者预后相同,且不受绝经状态影响。一侧乳腺癌术后应密切随诊,尤其是在第1癌发生后的5年内,以早期发现第2侧乳腺癌。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前方松解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的作用,评估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2年9月共施行14例胸腔镜脊柱侧凸前方松解手术和22例开胸前方松解手术,所有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胸腔镜组男1例,女13例;平均年龄15.9岁;其中KingⅡ型9例,KingⅢ型5例;Cobb角88°±10.4°,柔软度(Bending片侧凸矫正率)25.5%±6.1%;
目的 探讨定量多普勒组织速度显像(QTVI)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局部心室壁运动异常的可行性,为QTVI应用于临床判断心肌缺血部位及再灌注后存活心肌的评估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QTVI观察7条犬冠状动脉结扎前基础状态、结扎后不同时间点及再灌注后的局部室壁每一节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早期峰值流速(Ve).且术后心肌标本经 1% 氯代三苯基四氮唑溶液染色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以证实心肌细胞
目的 利用 pGEX-4T-2表达系统表达制备重组人B型钠尿肽(BNP)抗原.方法根据NCBI核苷酸数据库编码为gi : 2172639人BNP DNA序列,设计合成编码BNP-32蛋白的DNA,并分别在5′端和3′端设计BamHI及XhoI位点,经两步聚合酶链反应(PCR)、T-A克隆后,亚克隆至 经BamHI及XhoI 酶切的 pGEX-4T-2 载体,把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IPT
本研究通过对 31例继发性高血压 (SH)患者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 30例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进行比较 ,探讨SH患者2 4h动态血压变化规律。1 对象与方
目的 探讨血清CA15-3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监测145例乳腺癌患者的CA15-3水平,分析其与复发转移和治疗效果的关系,CA15-3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结果发生复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CA15-3水平明显高于无复发转移者(χ2=27.865, P<0.01),多发转移的患者CA15-3水平高于单发转移者(χ2=6.666,P<0.01),综合治疗有效的复发转移患者CA
目的 诱导系统性红斑狼疮(SLF)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分化树突状细胞(DC),检测DC分泌白细胞介素(IL)-12和干扰素(IFN)-α水平,并分析与DC各亚型的相关性,以了解树突状细胞在SLE疾病中的作用.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GM-CSF)、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分化DC成熟.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12和IFN-α表达,免疫荧光标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对语音功能是否有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方法选择38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患儿为研究组,随机选择40例替牙期正常反(牙合)儿童做对照组.由语音专家对两
目的:观察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arly growth response gene-1,Egr-1)在直肠癌组织的分布规律,探索Egr-1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将癌组织组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动态扫描时间的选择对诊断
目的 :研究荔枝核皂苷改善地塞米松 (DX)致大鼠胰岛素抵抗 (IR)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X诱导制作IR大鼠模型 ,观察荔枝核皂苷对模型鼠给药2h后空腹血清血糖 (FSG)、总胆固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