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取向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的民主价值理念催生不同的民主实践。中国民主政治价值目标的确立,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遵循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规定,体现了价值追求与实践探索的统一。
  [关键词]民主政治 政治发展 价值取向
  
  民主政治成长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其价值追求的深化和发展,不同的民主价值理念催生不同的民主实践。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确立,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遵循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规定,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价值形态,并在民主政治实践探索中,逐步形成了其价值实现机制。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确立的客观依据
  民主是崇高的政治理想,也是现实的政治实践。作为一种政治制度,民主必然体现为民主理想与民主现实的对立统一。人类对民主政治的追求,既应该以民主理想为目标,实现对现实状况的不断超越,又要遵循社会历史条件的现实规定,避免盲目和空想。
  第一,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价值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新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结合使得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在本质上属于社会主义民主形态。社会主义民主是比资本主义民主更高的民主形态,它既是一种现代化的价值观,又是一种在不断创新、变革、发展中的社会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所包含的价值要求包括人民民主、社会公正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价值形态上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了社会公正、平等、民主、自由等基本价值取向。从制度形态上看,社会主义确立了多数人对少数人统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从而使人类社会政治文明达到了更高层次。
  第二,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具体价值目标确立的现实基础。与西方不同,中国是后发现代化国家,中国现代社会发育与民主政治发展是共时性的,即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培育现代社会所需的政治权力的集中、行政统治的扩张同时成为国家发展的目标。民主化和经济发展等问题纠缠在一起,无法分开。这就导致了相互矛盾的问题同时进发,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与社会自治、国家权威与民主诉求等多重矛盾的同时并存。这决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目标的多样性与特殊性,它并不能为民主化而民主化,而只能依据现实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可能,通过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为民主化的发展创造和积累各种政治资源,逐步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价值目标的具体形态
  
  民主政治,重在建设。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的价值追求必须转化为具体的建设目标。由上所述,我国民主政治价值目标的确立是社会主义本质与我国具体国情的综合体现。政治稳定、政治民主、政治法治、政治效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价值追求。
  第一,政治稳定。政治稳定也是政治民主的前提。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客观上存在一个不断谋求以秩序为基础的政治稳态化过程。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中的大国而言,稳定是压倒一切的核心价值。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谋求稳态政治,是政治系统为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所建立或维持的一种政治动态平衡态势。实现政治的稳态化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迈向民主政治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的政治稳定,坚持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中实现政治民主的价值取向。
  第二,政治民主。政治民主要以政治稳定为前提,政治稳定又必须以政治民主为基础,政治稳定与政治民主之间构成了一种最大程度的内在勾连,民主政治发展在实现社会稳定和谐中意义巨大。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中国的国情和历史决定了中国发展民主政治的艰巨性和长期性。1945年,毛泽东在和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谈话中指出:“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深刻揭示了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关系,体现了我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
  第三,政治法治。在政治生活领域中,法治表现为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政治法治的内涵包括政治权力运行的规则化,政治权力行为的程序化,公民权利保障的制度化,法律适用无差别化等。“文革”的惨痛教训,使我们党从一开始就认识到,民主和法治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民主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在有秩序的环境中推进。法治是政治民主的重要保障。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实行法治是当代世界各国的普遍选择,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当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内涵。实行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目标和现实价值取向。
  第四,政治效能。所谓政治效能是指政治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能力与效率。它不仅表现为政治系统的功能本身,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治发展适应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合理程度和有效程度,追求的是整个政治形态及其所决定的政治生活在国家现实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中国改革开放和转型发展来说,有效政治是通过在政治建设和发展中不断创造政治有效性来实现的。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因此,中国实际展开的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虽然核心目标是民主与法治,但其行动原则是创造有效政治,保持和提升政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有效性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价值目标。
  
  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价值实现机制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我国逐步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理想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相统一的价值实现机制,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同时兼顾;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第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是政治最深刻的根源,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前提条件。政治民主化的本质含义在于政治平等,而政治平等是以经济平等为基础和先导的。如果脱离经济的发展,政治民主化就是空中楼阁。民主政治发展还需要一种先进的民主文化以自身所展现的新价值、新理想和新观念,对社会和政治发展起引导和促进作用。因此,在社会发展这个大系统中,经济、政治、文化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社会的全面发展,要求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政治民主。而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更依托于社会这个有机统一的大系统的协调发展。从社会发展中寻求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从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中探索政治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形式、途径与力度,把政治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大系统中,才能真正把握政治活动和政治发展的内在规律。
  第二,改革、发展、稳定、和谐同时兼顾。改革、发展、稳定、和谐都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任务所要趋向的目标。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改革的必然结果,是检验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也为新一轮的改革奠定了基础。只有实现科学发展、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人民满意,改革才能在新的基础上、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新的进展。发展也为稳定创造新的条件。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稳定奠定了物质基础,制度的完善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制度基础,文化的进步使人心凝聚成强大的精神力量。稳定是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保持社会的相对稳定。和谐是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度结合在一起,是社会整体运行的良性状态。
  第三,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概括和科学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坚实基础和根本目标;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循序渐进的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事业和伟大实践中,其本质内涵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价值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不可分割,而且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精髓。三者统一的有效实现必然保证社会主义民主价值的有效实现。
其他文献
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你叫维特,在《人间失格》里你叫大庭叶藏,在《冬日笔记》里你就叫你。  你人生最初的记忆是不着纤云的青空。九岁那年,你俯瞰着那片摇颤的碧蓝。你趴在巨大的荷花缸边缘,踮起脚尖,将右臂尽力伸向青空深处,伸向那些闪闪发亮的硬币。阳光将缸沿晒得滚烫,灼痛了你腋下的皮肤。缸中之水却寒彻骨髓,一指长的红鱼环绕着白色手臂,你渐渐失去了手的知觉,看着它仿佛是由他人操作的机械臂,一次次挖入淤泥,
“我很清楚,我是一个不断尝试新事物的散文家,同时也是一个生手。我觉得生手是一个很好的状态。我想应该是罗兰·巴特说过一句关于生手的话,他说:生手的妙处在于,它与情窦初开类似。而我就在书写着我所热爱的事物。”  杰夫·戴尔 英国作家,毕业于牛津大学,作品包括《杰夫在威尼斯,死亡在瓦拉纳西》《此刻》《潜行者:关于电影的终极之旅》《然而,很美:爵士乐之书》《懒人瑜伽》《寻找马洛里》《一怒之下:与D.H.劳
陶渊明《饮酒》其五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毫无疑问是陶诗中最受称赏的经典名句。不过,就“悠然见南山”的“见”字读音,却时见争议。目前通行的由今人校注的陶渊明诗文集以及今人编写的各类古代文学作品选本和教材,对此字均不注音。我们通常读作“jiàn”,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时常听到学生将此字读作“xiàn”,就连个别电视台在播放产品广告时引用此诗也读为“xiàn”。事实上,不少读者在私下交流时就
中晚唐时代,江南地区活跃着一群水墨山水画家,他们上承张璪、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下启五代荆浩、关仝水墨山水画的新局面。这个画家群体,在画史上缺乏记载,或则语焉不详,而唐代诗人却将他们的行踪、画艺特征,用优美的诗歌语言,生动地记录了下来,充分展示出诗画融通的历史贡献。  五代著名山水画家荆浩说过:“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当将两子之所长,成一家之体。”  (语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
我在找一种对比,从这些作家、作品中挖掘具备“反衬”质感的东西  《相爱相亲》的剧本雏形是游晓颖大三时的课堂作业。  游晓颖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有门课叫“电视剧创作”,课程作业是每人交一个剧本。她想起了“大奶奶”。大奶奶是游晓颖爷爷的原配,生活在乡下。游晓颖从不知道这位“大奶奶”的存在,直到要回乡给爷爷迁坟,大奶奶才被提及。爷爷一辈子没回乡,大奶奶就一直未改嫁,等了他一辈子。  “我特别好奇,
【摘要】社会规范和“会”论是“聚和堂”最为重要的理念,其实践是中国古代社会进行理想社会实验的先例。这些理念和实践深远地影响了中国人对于社会福利的态度,为社会福利在中国的进一步开展,以及社会福利的本土化发展给予了启示。  【关键词】聚和堂 社会福利 “会”论    16世纪,与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名著《乌托邦》的发表几乎同时,中国明代嘉庆年间就出现过一次以宗族为单位的乌托邦实验——“聚和堂”。而“聚和
他喋喋不休,说着从分裂的地中海海岛北部移民过来的悲惨传奇,我一边听一边哼,在独立大街不停地走,他像英俊的牵线木偶被我的脚步牵扯着。午夜前的伊斯坦布尔,你无法在昏黄的灯光里看到月亮。  我让塞浦路斯男孩失去了兴趣,一声告别,忽然消失在那些通往海峡的幽暗巷子里。大街渐渐沉寂,我也转入巷子, 1912年开业的旅店灯火璀璨,对面摆着满满当当橙子和血红色石榴的果汁店老板,盯着两位异装尤物招摇而过。  我确实
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评王维的诗“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个评语家喻户晓。王维兼具诗人与画家的身份,所以才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融合境界。这种诗与画的融合不仅在其诗中有所体现,在其散文中也是如此。他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就体现了文中有画亦有诗的意境。  裴迪是王维的朋友,与王维在终南山、蓝田辋川隐居,交情甚深。《新唐书》本传说王维“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他们
[摘要]柳永是宋词发展史上一位标志性的人物,他大量创制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开创俚俗词派,改变了以“雅”为绝对主体的传统风格;创作主体介入,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绝对主体的传统方式。  [关键词]柳永 慢词 俚俗 主体介入    任何一种文学形式的兴旺发达,都需要一批为之呕心沥血的人,北宋时期,由唐民间曲子词发展而来的词体逐渐兴盛起来。在这一过程中,柳永以毕生精力开疆拓土,功不可
本书主要探讨唐诗与绘画艺术的紧密关系,以苏轼评论王维诗画艺术的两句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论述中心,涉及唐诗与绘画艺术方方面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诗画融通的艺术规律,以及它在各个朝代的表现,简略勾勒出我国历代诗画融通的发展轨迹。本书不啻为一部诗画融通小史。  《唐诗与绘画艺术》,吴企明著,平装32开,凤凰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定價6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