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意识虚拟不得

来源 :档案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m890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信息时代,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的发展,虚拟似乎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档案界步图书界之后开始了有关“虚拟”的研究,出现了“虚拟档案”、“虚拟档案馆”等众多新名词,欲将存在了几千年的实实在在的社会核心信息资源的实体虚拟了。把以可靠性、真实性为生命。以最高社会信用等级为存在价值的档案混同于一般的信息类别,全然不顾档案的基本属性。档案内容可以信息化,也可以“虚拟”,可档案却应该是现实的物质存在。我常常纳闷,档案界的一些学术研究者,为什么没有了最基本的档案意识?难道他们的档案意识也被虚拟了吗?
  我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和学年论文时,常常感到困惑,而在通读了学生们的大作后,我才渐渐有些明白,他们的研究对象是一个虚拟的想象物,他们心目中的档案是从书本上得来的印象,他们的档案意识自然也是建设在假想的基础之上的。因为他们没有具体接触过档案和档案工作,只是把从书本上得来的有关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印象当做研究对象而进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刻苦钻研,其精神可嘉。对于本科学生,我们无可厚非,他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实践会让他们补上短腿的部分。而我们的硕士、博士们却少有这个机会,将会沿着虚拟意识的道路走下去,直至成为档案学研究的主力军。我难以想象,档案学研究会走向何处?我并非反对高学历,但也要伴随着对档案实际的纵深认识,将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认识从虚拟走向实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要有实际的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没有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深入接触,怎么会有科学的档案意识呢?为什么社会公众没有档案意识,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档案,也很少有人进入档案馆。公众的档案意识能靠档案部门画饼似的宣传建立起来吗?费孝通先生的社会学研究一直以江村为自己的研究基地,才有了巨大的成就。而我们的一些档案学者从学校到学校,一直浮在书本上纸上谈兵,有多少人有自己的档案学研究基地?有多少人进行过实例解剖?有多少人在进行实证主义的研究?档案意识并非一两次的参观、调研所能确立的。由于档案意识的虚拟,没有了观念的羁绊,可以越过一切现实的障碍,任思绪自由地飞翔,不乏站着说话不腰痛的豪气,有敢于说“不”的勇气。厚道一点的干脆扬长避短,不懂的就不说,围绕着档案的外围打擦边球,在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电子文件等领域若即若离,而少有人深入到档案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中去。我们都知道,档案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知道国外的档案学家大都是从档案馆产生,对于档案学研究来说,实践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当前档案学界的时尚话题有多少是从档案实际工作中提出来的?有多少是远远地脱离档案工作实际的“屠龙之技”?众多的“基于”类的文章有多少是基于档案工作实际?有多少“范式”、“模式”能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无一不是虚拟的档案意识惹的祸。
  档案学界“虚拟”的走俏,正是一些档案学者虚拟的档案意识造成的结果。在虚拟的基础上建立的档案学也将是虚无缥缈的玄学。档案不能虚拟,档案馆也不能虚拟,档案意识更不能虚拟。档案学不要再天马行空了,而是要深入到档案工作实际中再谋发展。
  
  (摘自《档案界》网站)
其他文献
石墨烯改性再生纤维素纤维是基于石墨烯对粘胶纤维改性而得到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功能纤维。采用粘胶纺丝原液为基体,将石墨烯分散液均匀地掺杂到经磺化、溶解而成的纤维素黄酸
基于广州市典型气象年参数,计算了广州地区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的适用面积,结果比通常太阳能厂商所推荐的面积值要大得多。按平均太阳能热水器面积值计算有14.5%的天数不能保
穿过一望无际的绿色牧场,绕过巨人手臂般林立的白色风电机,它像一支飞翔在碧空中的箭簇.投入奥地利的群山,将那倩影投射进美丽的湖水。
针对薄膜太阳能电池硅薄膜层吸收效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金属纳米粒子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增强太阳能电池的吸收效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模拟计算了太阳能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党的十五大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
为实现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许多独立艺术类院校相继增强了美术专业的办学力量。但是,由于受传统美术教育的影响,美术专业在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教学方式、
<正>~~
期刊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古代文学教学引进翻转教学模式是当下古代
功能性便秘是影响人类健康最普遍的疾病,通过调节饮食结构加以缓解是治疗便秘的主要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长双歧杆菌BB68S的润肠通便作用和对便秘人群肠道菌群的影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