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青钱柳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qy7603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明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典型青钱柳群落为研究对象,采取常规植物群落学调查方法,分析贵州省青钱柳群落物种组成、结构、类型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根据各样地优势物种是否相同,划分为8种青钱柳群落类型(群落Ⅰ至群落Ⅷ),其中群落Ⅰ为青钱柳伴生群落,群落Ⅳ和Ⅶ为青钱柳纯林,其余5种为青钱柳与其他阔叶树种的混交林;(2)8种群落物种数范围为12~92个,属数范围为11~73个,科数范围为11~53个,表现为群落Ⅴ(92种73属53科)>Ⅱ(85种72属51科)>Ⅵ(65种63属47科)>Ⅳ(46种44属32科)>Ⅰ(45种42属34科)≥Ⅲ(45种39属30科)>Ⅷ(28种26属23科)>Ⅶ(12种11属11科);(3)不同群落生长型和生活型组成分别为乔木18.82%~50.00%、灌木10.87%~35.56%、草本20.00%~54.35%、藤本0~18.46%,高位芽39.13%~66.67%、地上芽0~22.35%、地面芽14.13%~46.15%、地下芽0~9.23%,其中以乔木、草本和高位芽植物占优势;(4)种子植物组成区系复杂,以北温带、泛热带及东亚为主要类型;(5)不同群落物种多样性差异较大,群落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s指数范围分别为0.95~6.07、0.99~2.99、0.55~0.95、0.67~0.90,群落Ⅴ的4个多样性指数都为最高,群落Ⅶ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皆为最低,Pielous指数则以群落Ⅳ最低.研究结果可以为贵州省青钱柳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渔业是江苏省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渔业机械化是推进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加快推进渔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2022年1月17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渔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农机〔2022〕1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了“434”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期刊
在“双高计划”政策引领下,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与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相互融合.文章提出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重构多专业融通、主辅兼修、一专多能的高水平专业群课程体系,让资源库的建设推动职业教育专业及专业群高水平、有特色地建设与发展.
应用电子专业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相对较强,在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育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在实际的教学中,应用电子专业大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依据进行课堂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此文章将以实践为导向,分析高职应用电子专业在教学中的改革措施,以供相关学者参考.
优良食味半糯粳稻是指稻米直链淀粉含量为8%~13%,含有低直链淀粉含量的Wx等位基因(如Wxmp、Wxmq、Wxmv等)、食味值在80分以上的粳稻.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均没有关于半糯粳稻品质评价的具体指标,亟需制订优良食味半糯粳稻的品质标准.在调研中国关于粳稻稻谷和粳稻稻米现有国家和行业标准、分析近4年已审定和参加区域试验的半糯粳稻品种(系)品质的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制定了优良食味半糯粳稻品质标准,为半糯粳稻品种的选育、鉴定、评价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豆类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有较高的地位.杂种优势的利用可提高产量.雄性不育是花粉或花药发育异常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种优势的利用提供了重要材料和思路.生物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模式植物拟南芥的花粉和花药发育分子遗传传机制的深入研究,为近几年对大豆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提供技术和理论的依据,并使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在此基础上,其他豆类雄性不育的分子遗传机制及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也有所突破.本文综述了植物花粉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以及豆类作物雄性不育分子遗传
为明确氮素对不同小麦品种产量结构、群体质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筛选黄淮麦区氮高效小麦品种,以黄淮麦区42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正常施氮和不施氮2种氮素水平,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产量结构、叶面积、株高、穗长、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旗叶SPAD值、氮素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2个氮素水平下,42个小麦品种产量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并且在不施氮条件下,品种间产量、穗数、穗粒数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21.8%、9.2%、17.4%,依据2个氮素水平下各小麦品种产量表现,将42个小麦品种划分为氮素双高效型
为了更好地协调利用产量性状杂种优势,了解杂交种及其亲本产量性状对产量影响的相对重要性,为杂交种及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的改良提供参考.选用4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试验材料,研究10个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杂交种与亲本自交系产量性状以及产量与其他性状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除母本自交系的秃尖长、杂交种的轴粗差异不显著外,杂交种和亲本自交系各产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存在差异,小区产量、秃尖长和穗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大,穗行数、穗长、百粒质量的杂种优势较小.杂
结缕草从愈伤组织发育成胚性愈伤再进一步分化为完整植株一直是该领域的研究重点与难点.本研究通过试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无种质基因型限制的结缕草组培快繁体系.结果表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2 mg/L 2,4-D+0.2 mg/L 6-BA+40 g/L蔗糖最为合适,体胚细胞诱导培养基为改良MS+2 mg/L 2,4-D+0.2 mg/L NAA+0.1 mg/L 6-BA+40 g/L蔗糖最为合适,胚状体增殖与生长培养基为MS+0.1~0.2 mg/L 2,4-D+1 mg/L NAA+0.1 mg/L
为减少草炭的开发和使用,为蔬菜育苗提供性能可靠、取材广泛的育苗基质,以豫甜羊角蜜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砻糠灰和草炭按不同体积比[100:0、75:25、50:50、25:75、0:100(mL:mL),下同]混配作为栽培基质,研究混配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甜瓜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纯草炭)相比,添加一定量的砻糠灰,混配基质的容重显著降低,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pH值、电导率(EC)得到有效改善,基质中细菌和真菌数量明显下降;砻糠灰混配基质可以促进甜瓜植株的生长,提高叶片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
获取黄独皂苷合成途径关键酶环阿屯醇合酶(CAS)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通过黄独微型块茎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得到CAS基因的核心片段,利用RT-PCR技术获得CAS基因保守片段,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CAS基因的3′及5′末端序列,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黄独微型块茎CAS基因编码序列长2280 bp,编码814 bp的氨基酸序列,相对分子量为86665.17 u,等电点为6.21.CAS蛋白主要是由α螺旋(33.66%)、延伸链(21.62%)以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