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情况。方法选取我市2010年1月——2013年6月不同级别18所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情况进行调研。结果抽取30条电子胃镜、18条电子肠镜,三级医院各个指标合格率优于二级医院,检测出36株病原体,主要由活检道及送气送水道检测出。结论我市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基础符合规范化指标,但应继续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加强内镜清洗消毒监测力度。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50-01Analysis
本次研究主要探析我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并取得显著成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区2010年1月——2013年6月不同级别18所医院,对其胃肠镜诊疗所应用医院内镜室进行检测,其中三级医院共6所,二级医院12所。
1.2方法采取现场查看与调查问卷方法,对消化内镜室实际面积、布局进行了解,统计清洗消毒科总人数,人员是否得到相关防护及培训等,调查内容还包括清洗消毒设备具體配置,内镜数量、应用管理水平,清洗消毒流程,内镜储存保养措施,以上各调查内容均由调查员本人进行填写。
织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抽样检测时,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规定具体方法,采用检测清洗后胃肠镜镜身表面、内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活检钳、清洗酶、消毒液,并将采样液予以细菌学检验。所采集标本液应用漩涡器完成震荡,分离出0.5ml样液,然后将其接种到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内,然后凝固接种平板放置到35℃环境内持续培养48h,有可疑菌落需继续进行细菌鉴定,检测致病菌。
相关判定标准:经消毒,胃肠内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符合标准情况为:细菌总量低于20CFU/件,无法检测到致病菌。经灭菌处理活检钳符合标准指标为:经采样进行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持续7d未出现细菌生长情况。2结果
经统计发现,清洗消毒人员培训达标率达到96.0%,清洗消毒设施、清洗流程、内镜储存合格率均为78.0%,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合格率73.0%,消毒或灭菌措施合格率达到100.0%。
本文抽取30条电子胃镜、18条电子肠镜对其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内外镜表面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5.0%,二级医院为73.6%;内镜活检道合格率三级医院为80.0%,二级医院为58.5%;内镜送气送水道合格率三级医院为75.0%,二级医院为71.5%;活检钳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4.2%,二级医院为87.4%;内镜消毒液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2.1%,二级医院为85.3%;内镜清洗酶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0.0%,二级医院为68.8%。
对病原体进行检测,发现36株病原体,主要构成为活检道11株(30.6%),送气送水道9株(25.0%),内镜外表6株(16.7%),清洗酶4株(11.1%),活检钳3株(8.3%),消毒液3株(8.3%)。所检测到的病原体类型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9.4%),铜绿假单胞菌6株(16.7%),白色假丝酵母均5株(13.9%),大肠埃希菌12株(33.3%),分枝杆菌属2株(5.6%),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1株(2.8%),乙型肝炎病毒3(8.3%)。3讨论
在内镜进行清洗处理过程中需注意其规范化,胃肠镜应用后需予以彻底性清洗,将生命所附着血液、体液等有机物质均予以清理干净,此乃控制医院感染最为关键步骤,若清洗无法达到彻底性则会对消毒灭菌效果造成直接性不利影响[1]。若长期未予以标准清洗,容易在表面形成生物膜,由此会导致管腔内发生相关感染,且其可以对消毒液产生一定抵抗作用,导致消毒灭菌无法获得成功。所以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前,予以标准人工清洗显得尤为重要[2]。
经本文研究发现,目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性,清洗消毒设施、清洗流程、内镜储存合格率均为78.0%,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合格率73.0%,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对电子胃镜、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发现,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降低由此而导致的感染几率。总之,了解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所存在的缺陷性,从而针对此情况予以有效改善,能够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参考文献
[1]齐卫东,刘华琳,武焕玲.山东省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0):4282-4284.
[2]郑玉英.现代一体化内镜洗消中心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504-505.
【关键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灭菌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0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1850-01Analysis
本次研究主要探析我市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并取得显著成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区2010年1月——2013年6月不同级别18所医院,对其胃肠镜诊疗所应用医院内镜室进行检测,其中三级医院共6所,二级医院12所。
1.2方法采取现场查看与调查问卷方法,对消化内镜室实际面积、布局进行了解,统计清洗消毒科总人数,人员是否得到相关防护及培训等,调查内容还包括清洗消毒设备具體配置,内镜数量、应用管理水平,清洗消毒流程,内镜储存保养措施,以上各调查内容均由调查员本人进行填写。
织对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抽样检测时,依据《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所规定具体方法,采用检测清洗后胃肠镜镜身表面、内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活检钳、清洗酶、消毒液,并将采样液予以细菌学检验。所采集标本液应用漩涡器完成震荡,分离出0.5ml样液,然后将其接种到直径为90mm无菌平皿内,然后凝固接种平板放置到35℃环境内持续培养48h,有可疑菌落需继续进行细菌鉴定,检测致病菌。
相关判定标准:经消毒,胃肠内镜活检道、送气送水道符合标准情况为:细菌总量低于20CFU/件,无法检测到致病菌。经灭菌处理活检钳符合标准指标为:经采样进行营养肉汤培养基培养持续7d未出现细菌生长情况。2结果
经统计发现,清洗消毒人员培训达标率达到96.0%,清洗消毒设施、清洗流程、内镜储存合格率均为78.0%,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合格率73.0%,消毒或灭菌措施合格率达到100.0%。
本文抽取30条电子胃镜、18条电子肠镜对其清洗消毒效果进行检测,内外镜表面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5.0%,二级医院为73.6%;内镜活检道合格率三级医院为80.0%,二级医院为58.5%;内镜送气送水道合格率三级医院为75.0%,二级医院为71.5%;活检钳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4.2%,二级医院为87.4%;内镜消毒液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2.1%,二级医院为85.3%;内镜清洗酶合格率三级医院为90.0%,二级医院为68.8%。
对病原体进行检测,发现36株病原体,主要构成为活检道11株(30.6%),送气送水道9株(25.0%),内镜外表6株(16.7%),清洗酶4株(11.1%),活检钳3株(8.3%),消毒液3株(8.3%)。所检测到的病原体类型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9.4%),铜绿假单胞菌6株(16.7%),白色假丝酵母均5株(13.9%),大肠埃希菌12株(33.3%),分枝杆菌属2株(5.6%),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1株(2.8%),乙型肝炎病毒3(8.3%)。3讨论
在内镜进行清洗处理过程中需注意其规范化,胃肠镜应用后需予以彻底性清洗,将生命所附着血液、体液等有机物质均予以清理干净,此乃控制医院感染最为关键步骤,若清洗无法达到彻底性则会对消毒灭菌效果造成直接性不利影响[1]。若长期未予以标准清洗,容易在表面形成生物膜,由此会导致管腔内发生相关感染,且其可以对消毒液产生一定抵抗作用,导致消毒灭菌无法获得成功。所以消毒灭菌工作进行前,予以标准人工清洗显得尤为重要[2]。
经本文研究发现,目前内镜清洗消毒效果仍然存在一定缺陷性,清洗消毒设施、清洗流程、内镜储存合格率均为78.0%,清洗消毒人员防护合格率73.0%,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对电子胃镜、电子肠镜清洗消毒效果分析发现,其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降低由此而导致的感染几率。总之,了解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过程所存在的缺陷性,从而针对此情况予以有效改善,能够提高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参考文献
[1]齐卫东,刘华琳,武焕玲.山东省17所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调查与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20):4282-4284.
[2]郑玉英.现代一体化内镜洗消中心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3):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