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凝血因子Ⅷ和纤溶酶原检测

来源 :白血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上常伴有止血功能紊乱,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其机制较为复杂。对此我们检测了4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抗凝血酶三(*T巨:C)、见因子(w:c)和纤溶酶原活性(PLg),结果如下。l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经血及骨赢细胞形态检查确诊的急性白血病29例,未治组14例,缓解组15例,男1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5岁;慢性白血病7例,均为慢性期,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471岁;恶性淋巴瘤8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男5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岁。全部患者肝功、A
其他文献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Ting类Protriticites的旋壁构造,重点研究了透明层,蜂巢层的超微构造特征,并分别与Fusulinella和Triticites旋壁中的类似构造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Protriticites内部壳圈的透明层与Fusulinella相似,但整体发育状况较差,并以Triticites为
目的了解和掌握萍乡市手足口病病毒分型及WBC、CRP、BG趋势,为临床制定诊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根据
采用二维小波变换对航空γ谱数据进行分解和重构。基于标准差变异系数选取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层数,使用古铀量分布情况对提取的异常区域进行修正。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方法和一
对111例与白血病患者不同部位的细菌培养阳性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G^-杆菌占54.8%,G^+球菌占27%,G^+杆球占3.6%,真菌占14.6%,感染的病原有原菌前四位为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类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变48例临床分析孙雪梅欧阳建冯云范洵楠我院自1987年1月—1996年4月共确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BP)患者59例,其中资料完整者48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急变患者,男
介绍国产^6LiF、^7LiF热释光剂量计,反应堆热柱、静电加速器、高压倍加器及Am-Be中子源,中子剂量当量—照射量转换标定实验方法。给出100 keV~10 MeV中子通用标定曲线;14.87 M
本文首先分析房地产业中国特色,通过分析各类住房建设模式,提出中国特色住房建设模式的内涵并加以分析,最后对构建中国特色住房建设模式提出对策建议。
针对光子计数较少导致心肌灌注PET(MP-PET)图像质量严重退化问题,提出基于TGV正则化的MP-PET图像恢复模型。模型结合低秩稀疏分解理论对MP-PET序列图像的目标区域和背景区域进行分离,针对目标区域进行TGV约束从而改善图像质量。分别对仿真数据及临床扫描数据进行实验,采用视觉及不同的量化指标进行恢复效果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TGV模型具有优质的恢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