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西峡

来源 :躬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生活在一个风情万种,有着厚重历史积淀的小城。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错落在周围的几个方位。古老的楚城墙残留着几处断垣。秦时明月汉时风,掠过弥漫着现代气息的天空。恐龙蛋化石遗址,埋葬着一个比人类更为遥远的白垩纪时代。站在城市的边缘,带着审视的目光,你会发现,它像极了一本厚重的线装书,寓意无穷。
  唯独你,值此一生,成为永恒。一个地域的情结,从小根植在心灵深处,八百里伏牛山,它是我家乡的地域。我尝试着抚摸它的心跳,是灌河水滋养着它。在八百里伏牛山的腹心地带,这个美丽的山城——西峡,就像是一幅酣畅、浪漫、锦绣的画卷。
  西峡的山和水
  故乡极像一首诗和一幅画,晚霞飘落之后变得极为朦胧和诗意。故乡人的日子过得很平静,很优雅。他们仿佛知道,造物主给他们的这方天地,就是让他们享受生活的平静。平静到每天都在重复着千篇一律的日子。
  故乡的河流却并不平静,河水在八百里伏牛山中奔流不息,日夜流淌着故乡许多人的梦。故乡人的梦就像故乡的河,九曲十八弯,生命不止,奔腾不息。
  故乡的诗意蕴含在西峡的每一座山峰上和每一条河流里。故乡的美,不仅仅是巍峨苍茫的群山,还有纵横飘逸变化万千的水。家乡的水是清幽和奔放的交织,家乡的水是浅吟和豪迈的组合。
  多年之后,在外游荡过的我,感到自己的内心里有着一种无法稀释的情愫,折磨着我的灵魂。有时听到一些熟悉的声音,都会想起自己小时侯的故事来,每每静夜睡不着,躺在床上,心底便唱起了故乡那古老的歌谣。月亮很近,星星很远,故乡的歌谣始终让我走不出一种很真切、很贴近的声音。那便是故乡的诗意。
  故乡在秦岭以南,高高的秦岭像一面巨大的屏障,阻挡了许多寒流,使家乡春意盎然的时间自然延长,素有“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之称。三条国道在西峡相互交汇,宁西铁路隆隆的火车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西安至南京的高速缩短了龙乡与都市的距离,更有沪陕高速穿越全境。故乡停泊在长江流域,当一只只白鹳,顺着南方的河流飞翔到鹳河上空时,南方湿润柔和的空气带着些许飘摇的雨丝,把西峡的土地悄悄地湿润了。因此,西峡的山水既带着北方的雄浑与磅礴、大气与浪漫,又带着南方的湿润和婉约、清秀与妩媚。
  被誉为“绿色王国,天然氧吧”的西峡,被群山环抱着。老界岭生态旅游区群山叠翠、林海苍莽、四季景色异彩纷呈。它不仅是我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也是浩浩长江、黄河在中原的分水岭。伏牛山主峰犄角尖,荟萃了八百里伏牛山的旖旎和壮美,是我国丰富的生物物種基因库之一,千年银杏、千年杜鹃、国宝连香等随处可见。被誉为“中原神农架”的野人谷,曲径通幽。燃灯寺红墙画栋隐于翠柏之中,晨钟暮鼓响彻云霄,经音佛乐余音袅袅,朵朵白云缠绕山腰。在西峡流传着一句民谣:“东莲花,西燃灯,中间有座阿婆城。”“阿婆城”在今西峡县城的西北角,当年为唐武则天所建,今叫紫金城(小城),给燃灯寺带来几分神秘。当然它也不乏深厚的文化底蕴,西周初年为古若国属地并设为白羽邑,公元前524-506年曾为许国都,秦时制析县,古史曰:“陆通秦晋、水达吴楚”、“山产百货风行,千里万商云集”。更留下了许多圣哲贤达的传奇踪迹:孔子回车返鲁,屈原苦谏楚王,武则天建造行宫,李自成兵屯西坪操场,李白、孟浩然、白居易、李商隐、苏辙、司马光等都曾游历于此而留名作,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曾出任西峡县令留下了一百多首歌颂西峡山水田园的佳作。
  山峦是一个地域的风骨,而水则滋润着一个地域的灵魂。
  故乡的诗意流淌在河流之上。鹳河、淇河两大河流,汇集了沟壑峰峦中的清泉溪流,经汉水潺潺湲湲注入长江。“中原第一漂”的桨篙,搅动着十九公里的雪白浪花,在蜿蜒曲折的河流中,大家尽情地搏浪闯滩,戏水嬉闹。不经意间,湍急的河水早已打湿了衣服。放眼鹳河两岸,奇石胜境,琳琅满目。自然落差达2000米的龙潭沟,瀑密、潭幽、水澈、石奇、林茂,使人目不暇接。石门湖使西峡北部崇山峻岭间形成了高峡平湖的又一景观。山水画廊宛如漓江,被称为小三峡。一线瀑飞流直下,凤凰泉四季喷涌,群山环绕碧波荡漾。山映湖中,山水相连,美不胜收。秀水湾的竹筏,篝火晚会,在湖光山色中勾勒出豪迈的写意水墨画。
  故乡的诗意跌宕在嵯峨神奇的溶洞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使伏牛山遍布千姿百态的溶洞。蝙蝠洞、荷花洞、老君洞、地下河、栩栩如生的钟乳石星罗棋布,实属中原仅有,北方独特。张扬着鬼斧神工的自然玄机,出神入化,如人间仙境。在西峡伏牛山腹地新发现的放射性溶洞群,更是令人称奇。里边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笋全部呈半透明状态,像一尊尊洁白无瑕的玉雕,经灯光照射,满洞晶莹剔透。
  恢宏和宁静编织出西峡这片皇天厚土的粗犷与灵秀,氤氲出了西峡这片土地的灵秀和飘逸。
  望着郊外那一畦畦碧绿的庄稼,还有那一群群悠闲的牛羊,聆听着遥远的地方传来布谷鸟的啼声,还有那一声声蝉鸣,我的脑海里就会展现出那熟悉的景致,便会想起自己在故乡的日子。我的故乡从一个村庄开始。我清楚地记得,夏天里,从树叶间吹来的凉风,清爽有致。田地里正在茁壮成长的庄稼,在阳光的沐浴下,散发着那股特有的沁人肺腑的芳香。
  故乡的诗意在村庄里。太阳是暖暖融融的,风是柔柔和和的,花喜鹊和麻雀跳跃在墙头上、树叶间,叽喳乱叫,空气新鲜,令人沉醉。故乡的人会生活,逍遥自在。
  故乡的诗意在鹳河边,在时代广场的空气里。每当夜幕降临,广场上空华灯齐放,地上星光闪烁,五彩缤纷的喷泉随音乐起伏喷涌。跳舞的人群,做健身操的小团体,或漫步林荫小道,或在亭台休憩。灯光喷泉交相辉映,小桥流水、跑道、园林、池塘里漫游的观赏鱼,悠然自在,一番“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景象。
  为了生计而劳作的繁忙和噪杂,都在呼啸而过的日子里,变成了这首主旋律上跳动的音符。湖光山色之间,叠印着奋斗者挥舞的手臂,这片土地的容颜,被创业者们装扮得图画般艳丽。我只能说,我爱这片土地。地域的风光带来的锐气,在我们的心里充满生机。我爱这片土地自强不息的骨气。   “西峡美,惹人醉,不思归!”
  我爱这片土地,它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却镶嵌着蔚蓝色的万里碧空,那潇洒漂浮的云朵,编织成与隐隐草坡、泱泱绿水交相辉映的瑰丽图腾。
  故乡的诗意在土地里,在村庄里,在河水里,在古朴的民情与缕缕缭绕的炊烟里,更在我的心底里。我的心底里,感觉到处都是故乡馥郁的麦田,还有刚刚萌芽的草味和油菜花的香味,散放著沁凉的香气。嗅着这香气,故乡的人披着晚炊的烟霭,在田野里,在河水旁,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甜蜜的颤动,轻松而恬静地散着幸福的步子。晚霞也追逐而来,渲染着故乡情韵的气氛。是啊,故乡依山傍水,故乡人就应该有许多如诗如画的生活。当我面对微红的烂漫醉在恬静的风韵中时,故乡的那份根深蒂固的泥土气息,便柔韧于心中。故乡的那根情丝,似乎正亲切地呼唤着我的乳名,牵动着我渗入骨子里的那份土气,犹如埋藏在心底的一颗种子,浸在心泉里丰润着,一拱一拱地抽芽。
  故乡的山水将自然的和谐与淳厚,还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渲染得无比丰饶而美丽。
  “离乡离土不离音,改名改字不改姓”。乡音和姓氏一样,像胎记烙印在游子的身上,张扬着一个人的招牌,陪伴终生。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多少乡情就因闻听乡音而被煽动。故乡的人情世故简单如一瓮陈年老窖,置身其中,不由得你不心醉。不管游子的旅程走得多远,生命的根本永远铭植在故乡。
  初见紫荆花
  过善水广场,入太清谷,伴潺潺水声,沿小径渐入幽境。不经意间,蓦然看到漫山遍野的一片姹紫嫣红,有些讶异,有些惊喜。原来这就是紫荆花!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意外邂逅。“杂英纷已积,含芳独暮春”,韦应物写《见紫荆花》时,想来也是四月天。在我的眼前是这样一番景象,嵯峨险峻的山廓,满目的鹅黄苍翠之间,点缀着一团团一簇簇粉红色的紫荆花,轻柔飘逸如落霞般。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与老子骑青牛的肃穆庄重豁然不同的,是入太清谷以后的自然随意。纯原生态的太清谷,野人谷,植被茂密旺盛。紫荆花就在那种浑然天成的画廊中,自由旖旎着,弥漫着沁人肺腑的清香。老君洞的野生紫荆花有10万余亩,具有花株密、花期长、花型好、面积大等特点。在中原地区非常独特。受高山气候影响,紫荆花由山下而上逐次开放,形成了花期较长、变换多姿的奇特景观。
  紫荆花,又名乌桑花。传说中,乌桑是天宫的神树,乌桑花是天女们散花时的专用花。乌桑全身皆宝,花能驻颜美发,叶能洗浴爽身,根能益寿延年,因为这种神奇的天宫神花能赐福、降祥、保太平,所以它成了王母娘娘最喜欢的花,为了不让它流落人间,她把花种装在羊脂玉瓶中,秘密贮藏。除了她和紫霞仙子,谁也不知道花种放在什么地方。后来紫霞仙子私自下凡,化名织女与牛郎结为夫妻。盛怒之下的王母将紫霞仙子带回天庭,关在一个小屋里,让她每天纺织,以示惩戒。紫霞仙子天天垂泪,茶饭不思,王母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允许她每年七月初七与牛郎鹊桥相会一次,还让她继续照看天宫里的乌桑树。紫霞仙子从牛郎那里得知,乡亲们得了一种怪病,全身瘙痒,头发干枯,得了怪病的人狂燥不安,无心耕种。紫霞仙子偷偷取出了装满乌桑花种的羊脂玉瓶,将乌桑的功用告诉牛郎,让他将种子带回凡间,遍植广种,用乌桑治好乡亲们的病。后来,乡亲们用乌桑的叶和根泡水沐浴全身,怪病竟不治自愈,人们重回健康,村子里又恢复了恬淡安适的景象。人们为了纪念美丽善良的紫霞仙子,就把这种花叫做紫荆花。因为民间流传这种花的花语是“矢志不渝,不离不弃”,所以紫荆花被许多年轻人当作爱情的信物,送给自己最心爱的人。
  抬起头,静静地聆听紫荆花的花语,对着满树粉红色的花朵绽放一个最美丽的笑容。这一瞬间,紫荆花烙上了我的心底。
  进野人谷,扑面而来的是峡谷里的风,挟带着润泽的溪流,痛快淋漓。沐着清爽的峡风,站在绝壁栈道上,看雾霭托着远峰,深秀如蓬莱仙岛,升空的感觉、飞天的意念,会让你久积于身心的疲惫荡然无存。瀑布或轻盈飘逸,或狂放豪迈。置身崖顶,俯瞰脚下,惊魂的感觉如此真实,这种悬空的感觉真真切切,把你引向一个未知的天空。你的视野开始无限伸展,遍野的紫荆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蔚为壮观。
  云雾时而飘逸挥洒,时而驻足凝眸,与连绵的山峰构成的脊线缠绵流连,像是大自然造就的一处天然大舞台。潭则多为石潭,经过亿万年瀑布的冲击、打磨,有的像圆硕的水缸深不见低;有的像巨大的玉盘清澈透明,空灵得能辨清岩体上的纹理、脉络。飞瀑成潭,潭满则泻,泻则成瀑,瀑潭相连。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野人谷别具一格的地理风貌,也造就了生物物种多样性的特点。沿途茂林修竹、小桥流水,环境优美,是一处隐逸于红尘之外的“桃源乐土”。 它带给你奇妙的幻想,幻想着自己是一个隐者,寻一方净土,寄情与流觞曲水,以闲云野鹤为伴,以清风明月为伍。闲,则观花赏月,聆听风声鸟鸣;静,则一杯香茗,一卷书,一抹斜阳,一壶酒。
  在古代,紫荆花被用来比拟亲情,象征兄弟和睦、家业兴旺。
  站在紫荆树下,那一树的紫荆花,摇曳多姿,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自成一格。感觉到它温柔的气息,感受花语中浓浓的亲情与淡淡的思念,心里泛起无法言说的欢喜。紫荆的花很小,很香,极素雅,一花五瓣,下面一瓣特大,左右对称似蝶形,形如一群翩飞的蝴蝶,淡淡地沁着香气。
  沿小径攀缘,跨越斧立的峭壁,绕过盘根错节的植被和藤蔓,山上、路旁、沟沿到处都能见到紫荆花的美丽身影,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红云微岚,一片绮丽。一丛丛、一簇簇,错落有致地盛开于悬崖、峰腰。荆,多枝杈,曲度美,去皮后光亮可人,古代妇女把它做成梳妆簪髻的发钗,称为“荆钗”。紫荆原为落叶乔木,经栽培后通常为灌木,花簇生于老枝上,野生紫荆可高达15米,人工栽培的也有一人多高,蓝天白云,沁入肺腑的清香,极目所望的翠绿,好一幅天然大写意。
  离开那一树繁华,紫荆花的花语依然在梦中呢喃。每一个人对于花,都会有自己的偏爱。紫荆花不是我最钟爱的花,但却是我记忆中常开不败的,最绚丽的那一朵花。旧时的光阴在一片片浓绿和一瓣瓣粉红中飞舞如蝶。花开花落间,我也悄悄地告别了那些我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人,告别了欢乐和眼泪,黑夜里静待清风明月作陪,待雨露来时,洗尽铅华,明月珍珠,别有一番妖娆。我静对着一轮明月和这一树繁花,安静地想着我的人生。羡慕着草木无情,只管随着季节的变迁,花开花落,一荣一枯,世事浮云,无牵无挂。唯有紫荆花的花语在风雨中守候成永远,唯有每年春天的那场花瓣雨中氤氲着当年的温暖!紫荆花依旧笑春风,紫荆花的花语在风中弥漫成心香无数。   美丽乡村白庙
  沿环城傍水的滨河路前行,穿过大桥经猕猴桃观光大道,向西十几里,就进入了美丽乡村前营。美丽乡村前营,以它独特的风姿展现在世人面前。前营村白庙居住区的农耕文化,乡土主题建设更是吸引了大批的人慕名前來参观游玩。络绎不绝的人流、车流,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道路两旁异彩纷呈的彩灯,与绿色的长廊,搭建出浑然天成的田园风光。走在城市与乡村接壤的绿色长廊里,感受久别的乡土气息,心中总会涌动着异样的情愫和感动。
  沿整洁的柏油马路行驶,白庙村从前方迎面而来。村口石砌的墙壁上镶嵌着两个圆型磨盘,“白庙”两个字带着古朴与坚实出现在面前。
  走在通往白庙的路上,一石、一砖、一瓦、一木,无一不让我品味出满满的家乡味道。青砖红瓦上的“印象老家”,冲击着你的感官。古木匾坊门框,树皮盖顶,匾额上雕刻着“记住乡愁”,两边柱子上挂着成串的玉米棒,唤醒了游子的心。
  相继出现在视野里的农具,耕作用品,给了我太多的惊艳,它就像农耕文化的栅栏,缓缓打开一扇厚重的门,把古老的历史重现。
  水转,路转,文化广场古老的编钟架、巨型算盘、草棚、粮仓、一座座雕塑,走进你的视野,向人们展示着早已失传的十九至二十世纪前期的生产生活方式。这里的每一件物品,都饱含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历程,都能让你给孩子们讲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打铁、修鞋、磨刀、剃头理发、编竹筐、泥瓦匠、木工、锻造磨盘、弹棉花,这些青铜雕像,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劳动场景。
  文化广场旁边的巷口,屋旁一架辘轳井,“饮水思源”几个字,让你能感受到泉水的甘甜味道。墙角几个陶罐,门前几扇磨盘,一切都那么自然和谐。
  巷口“老家真好”几个字,似乎在牵引着你回家的脚步。
  漫步巷道,更多的场景一一呈现。
  木工工具展示墙上,木锛、凿子、刨子、锯、板斧等等一应俱全。看着眼前的工具,记忆中做床打柜子的景象浮现脑海,鼻端甚至有淡淡的松木香飘过。
  斗笠、蓑衣、草鞋、鱼篓,幻化成一幅绝美画面:清清河水里,一蓑笠翁,从手持的鱼叉上,取下鲜活的鱼儿,放入腰间悬挂的鱼篓,紫黑的脸膛,泛着幸福的微笑。
  另一面墙边展示的工具,让你仿佛看到了麦子从收割到装仓的整个流程。一排镰刀、耙子、木锨、叉、割麦子打麦粒用的工具,边上放着一部手摇扬灰机。扬灰机上宽下窄的方斗倒上夹杂着麦糠跟灰土的麦粒,方斗下面有个控制流量的挡板,打开挡板,麦粒流下来的时候,通过手摇的风扇叶吹走麦糠灰土,下面出粮口就是干净的麦粒,用袋子接着就行。
  独轮车、纺花车、织布机、大杆秤、铡刀,这些久违的古董一样的工具,是五六十年代最美好的记忆。
  酒坛、石磙、石磨、一串辣椒、一辫蒜头、几吊玉米,夹杂着用豆子、花生、小麦粘成“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字样的晒箩,简直让人挪不开脚步。
  它们带来远古时期的生活气息,带给我们温暖的回忆。
  农耕文化的发源,历史渊源,早在先秦时期民间就有“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这些描述农村生活景象的记载。现在都一一地再现。
  看着身边摩肩接踵的人流,心也跟着一起飞扬。梦里向往的地方,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
  居住地农民那自豪幸福的笑,那种发自内心,让你也忍不住要咧开嘴角笑,舒展在每一个人脸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歌谣不老,岁月如梭。
  家乡的变化就是世界的变化,家乡人的心里有多宽,整个世界就会有多大。
  历史在这里停留、辗转,留下风,留下云,留下一些不能留下痕迹的记忆。留下一代代的人群,不知疲倦地唱着古老的歌谣。也在西峡游子的心中留下一道永远的风景。
其他文献
4月15~16日,由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将在河南
4月24日,教育部在京召开2015年度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按照中央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整体推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改革发展。教育部副部
4月11~12日,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及MOOC联盟2014年会暨第二届中国职业教育微课程研讨会在同济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以“创新微课应用模式助推职业教育内涵发展”为主题,系统总结
期刊
4月15日,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技校委员会第26届年会暨经济新常态下技能人才培养高层论坛在无锡召开。中国职协会长孙宝树,中国职协常务副会长毕结礼,人社部职业技能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介绍2015年第一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82亿截至2 0 14年底,全国享受政府补贴性职业培训1935万
非常圖+文
期刊
教育部近日公布2014年全国中职毕业生就业情况。数据显示,2014年,包括技工学校在内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77.70万,就业人数为558.54万,就业率为96.68%。其中,普通
秋风知道  白杨树的枝叶不再稠密,稀疏了,拥挤了一夏的记忆终于可以在枝头自由地呼吸。树叶一片一片落下,如一桩一桩的心事掉在秋风里。  站在艳阳下,白底碎花的连衣裙,在清爽的风中和长发一同飘起。走在陌上,细碎的小花,还在一片苍绿中挣扎着最后的美丽。倚在窗前,侧耳还可以听见午后的枝叶间传来细微的蝉儿的叹息。  这,就是浅秋了吧?  浅秋的风景落在眼睛里,极目四望的时候,忽然觉得山河岁月都瘦了下去。  
期刊
此处的“磨拖啰啦”不是手机品牌,而是我们家坏习惯的组合,也就是“磨磨蹭蹭、拖拖拉拉、啰里啰唆”的总称。“磨”——磨磨蹭蹭的本大小姐要说起我的磨蹭,那可是相当有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