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马嘶鸣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前社会,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过着最原始的渔猎生活,马最初仅仅作为人类猎杀为人类提供肉食的一种动物而存在,是人类肉食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社会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增强,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马不再单单是为人类提供肉食的动物,人类对马驯化,使其成为成为驾车、骑乘的动力。
  一、马在秦汉时期是被人们崇拜信仰的对象
  马,在秦汉时期,有着同龙一样的地位。《易经》载“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也就是说马是龙之变象,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出于对马的崇拜,以至于出现许多龙马相关的吉祥成语,如“龙马精神”、“天马行空”等。秦汉时期,尤其是汉代,对马的崇拜,主要是由马在农业、军事中的作用所决定的。有了对马的崇拜习俗,也就创造出“天马”这一灵兽(图1)。天马形象成为人们对神仙世界向往的一种表达形式,马成为得道修行的一种坐骑,寄寓着人们祈求长生、幻想升仙思想。天马形象在汉代画像石、铜镜装饰纹饰中较多见,有的有羽翼,有的没有羽翼,但都是升仙工具,是汉人升仙思想的一种反映。
  另外,秦汉时期对于马的信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马的习性决定的。马灵活机智,反应积极;马驯服倔强,忠心不二;马矫健勇猛,斗志昂扬,正是由于这些特性,人们才把它看做神灵一样崇拜信奉。对于马的崇拜,我们可从汉代铜镜中窥见一斑。如东汉时期神人神兽画像纹镜(图2),其中便有一马,背上有鞍,呈飞奔状,马背上有一羽人;另一区间为一白虎,其为四神之一,飞马与白虎同时出现在同一画面中,表明汉代马已被视为一种神兽,可供人们乘坐升仙之用。1960年青海省西宁市一座汉墓中出土一件木龙马,其头似龙头,身和四肢为马形,为龙马合一的雕像。研究者认为这一考古实物为研究汉代崇马养马的历史提供新见证,木龙马可能就是汉代崇拜之马神。
  二、马在秦汉时期是区分尊卑贵贱的标尺
  从先秦开始,在和平时期,马不仅仅是一种拉车或驾驭的交通工具,更多表现在政治上非比寻常的作用,乘坐马车及驾马数量是诸侯公卿身份地位的一种体现形式。马的这一政治作用可从古代典籍中窥见一斑。《尚书·夏书·五子之歌》载:“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逸礼《王度记》载:“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这些记载在几千年后的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2002年10月洛阳市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在一座长42、宽7.2米的车马坑中清理出一处6匹马驾1车的遗迹(图3),印证了古文献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天子驾六”记载。
  秦汉时期,尊卑贵贱可从很多方面表现出来,如服装配饰、房屋建制及墓葬封土等。除此之外,马的应用规制在区别尊卑贵贱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古代帝王、诸侯乃至王公贵族的出行,无论是车辆组合、仪仗规模、侍驾官员,还是所随兵马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对此历代史书都有记载。古人在政治中地位的体现,可从用马的仪仗之中体现。近年来,通过科学考古,再现了帝王诸侯或者王公贵族出行的盛大场面。秦始皇兵马俑就是一个最好的实例。新中国成立后,汉代诸侯王及以上高规格的墓葬发掘数量较多。据不完全统计,数量达20余座,如汉阳陵、徐州狮子山汉墓、青州香山汉墓(图4)、章丘卫山汉墓、临淄山王庄兵马俑坑(图5)等,在这些高规格的墓葬或其陪葬坑中,出土大量马俑及骑马俑,这些马俑及骑马俑的用途,就是模仿世间墓主人的出行仪仗,是体现墓主人地位尊卑的重要表现形式。
  三、马在秦汉时期的军事战略中地位举足轻重
  战争时期,马在战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马上封侯”、“马到成功”这些成语都是与战争和马有关。秦汉时期,战争频仍,尤其是中央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侵扰的用兵,史料上的记载很多。《汉书·匈奴传》载:武帝元狩四年(前119)“春,……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票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票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幕击匈奴。”像这种关于“发十万骑”、“四万余骑”、“分突骑万匹”等与骑兵有关记载在《汉书》等史料中常见,可见马在战争中的作用。汉代墓葬出土的骑兵俑正是对史料记载的印证。1970年—1976年,陕西咸阳杨家湾两座汉墓中出土大批彩绘陶俑,分为骑兵、步兵、文官武士、舞乐杂役及配套的战车兵马等。其中有骑兵俑坑六个,骑兵俑按真身四分之一比例制作(图6)。战马或安然站立,或昂首嘶鸣;马上骑士表情各异,似如备战。这些兵马骑俑的出土,是研究西汉军制和骑兵在西汉时期的军事作用的重要资料。马作为战争工具在画像石中也有体现,山东邹城博物馆藏有多方“胡汉战争”画像石,其中一方长2.79米,宽0.82米,厚0.25米。1990年邹城市郭里镇高李村出土。(图7)画面左侧刻一山峰,层峦叠嶂,每峰刻一胡人头,三匹马正欲从山涧奔出,一匹马正驰入。山左画面分上下两层。上层四骑吏正向山涧逃窜,右刻十人,双手前伸,坐于地上,回首顾望,当为俘虏,后为三步卒,一人执钩镶,二人执盾,再右为两骑吏,一人执盾,最后为五步卒,两人执弓弩,三人执戟。下层左侧为两骑吏格斗,下有一跪卒,后有一骑吏执弓奔驰,再后为三马拉辎车和一马拉轺车,轺车后为二骑吏。从画面内容看,为战争图,战争一方为汉人,一方为胡人。山东滕县等地也出土过许多类似的“胡汉战争”画像石。(图8)
  四、马在秦汉时期是农业生产的动力之一
  秦汉时期,继承了春秋战国时的农本思想,将重农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高峰,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在北方,旱作体系形成,精耕细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耕作的第一动力,主要还是牛,江苏、陕西、山东等地出土的汉代壁画或画像石中都有“牛耕图”的发现。另外,东汉崔寔《政论》中载:“今辽东耕犁,辕长四尺。回转相妨,即用二牛,两人牵之,一人将耕”。说明牛耕的推广。但是,在农业生产中,马作为耕作牵拉的动力也是偶尔为之。自西汉文帝实行“马复令”以后,养马的人很多,马的数量迅速增加。《史记·平准书》中载,到汉武帝即位时,“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盐铁论·未通》中又说道:“牛马成群,农夫以马耕载,而民莫不骑乘”。可见西汉时期除了普及的牛耕之外,马耕也较为普遍的存在。山东滕州龙阳镇黄家岭出土的一方画像石上就有“马耕图”(图9),画面下层中部有一人扶犁架一牛一马耕田,后面一人使牛拉一横长之器物耙田碎土。
  五、马是秦汉时期娱乐骑射的工具
  除了作为坐骑出行的日常交通工具外,马在秦汉时期还是娱乐骑射的重要工具。秦汉时期,以马为坐骑的娱乐活动,除了骑马猎杀禽兽外,再就是马戏、赛马等。
  东汉时期车马狩猎画像纹镜(图10),深圳博物馆藏,镜中央纹饰区分饰四组纹饰,以连珠纹座乳钉相隔。其中隔钮相对的两组纹饰中各饰一人骑马奔驰,回首弯弓搭箭,似狩猎状。关于骑马射猎,除铜镜外,东汉时期画像石中表现此类题材的比比皆是。如陕西米脂党家沟出土的画像石(图11)中就很形象地表现出骑马射猎的场面。
  马戏、赛马,张衡的《西京赋》中就有“百马同辔,骋足并驰”的记载。在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就有许多马术表演的表现。在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乐舞百戏图中,有一幅“马戏图”(图12),图中两小童各自在马上表演,两马相向奔驰,左边一小童左手执马鞭,右手持曲柄幢立于马上;右边一小童双手执手戟据于马背,横体腾空,双足后翘,马蹄腾飞。原存于山东省临淄市文庙的汉代画像石中也有一幅“马戏图”(图13),其中有一舞者立于马背之上,另有四个舞者从其后马车之上向前翻越,与前者共同参与马戏活动,戏车之上仍有四个舞者跃跃欲试。
其他文献
今天,10岁的里安又发火了,她因为不喜欢芥末酱“大发雷霆”,而她的姐姐谢斯霖却喜欢这样子,并不依不饶,故意气里安,非要说芥末酱如何如何好吃。在姐妹两个人的争执中,一只盛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和现实进程,都要求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与物质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是我们党面临的
起先,太阳花并没有引起我太多的注目。只是有一年夏天,南方的一位朋友在古城观光时,对大街上的一种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她让我无论如何要弄到这种花的花籽。她说她太喜欢这
通过对五彩瓷历史发展及明清时期五彩瓷发展繁荣,成就达到巅峰论述康熙时期五彩瓷的特点,以及对偶得青花五彩麒麟牡丹纹罐,尺寸,大小,器形,色彩,和图案的论证为康熙民窑青花
化学教学是我国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科目,化学知识在高考理综考试题目当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做好化学教学工作,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基本知识技能得到巩固,还对学生升学
《书城杂志》的主编嘱我为巢峰同志的文集《出版论稿》写一篇书评。这当然是应该写的。正如刘杲同志为此书所作的序所说的:“在十多年来出版理论研究逐步展开的进程中,巢峰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在示范建设过程中取得丰富的改革成果,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专业课和基础课齐头并进、同时开发,管理机制逐步完善,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品牌效应凸显。实现
荣膺一九八九年全国企业管理奖——金马奖的西北国五棉厂组建公司,发展外向经济,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办法。停产半停产企业如何摆脱困境?市场疲软问题如何解决?衷心希望读者掩卷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3岁的小男孩,晚上非常害怕一个人上厕所,总要妈妈陪着才敢去。一天夜里,小男孩想尿尿,叫醒了妈妈,妈妈轻轻拍了拍孩子的脑袋,很认真地说:“你已
To implement structural hybrid simulation independent of the control system of any testing equipment in civil engineering, an external command control appro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