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中国的骄傲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cao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空指南靠绝招
  导航是将载体从一个位置引导到另一个位置的过程。人类发明了多种定位和定向方法,如根据夜空中的北斗七星确认方向,利用司南和罗盘等装置确定方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导航技术。例如,惯性导航、天文导航、无线电导航以及组合导航。从目前看,卫星导航是最佳的技术,它实质是把无线电导航台搬到太空上,用卫星作为空间基准点,增加覆盖范围。它能克服地面无线电导航台传播距离有限的先天不足,不受气象条件、航行距离的限制,导航精度比较高。卫星导航技术目前分两大类。
  类是采用多普勒测速原理,即用户根据接收到的卫星信号的多普勒频移曲线、导航卫星的轨道参数,推算出用户位置。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个卫星导航系统——“子午仪”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缺点是不能连续实时导航,两次定位的时间间隔太长,只能提供二维定位,对高速移动物体测量误差大,现已基本没有这种导航卫星了。
  另一类卫星导航采用时间测距原理,即用户首先测量来自天上几颗导航卫星发来信号的传播时间,完成数学运算,得出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
  这类卫星又分为有源(主动式)和无源(被动式)两种。简单说,有源就像对讲机,对讲机有发射有接收,这就是有源的,导航的计算通过卫星转到地面站算。无源的是光收卫星的信号,自己在那儿算就可以了。它们之间的差别就相当于对讲机和收音机一样。
  采用有源时间测距定位技术时,用户终端主动通过导航卫星向地面控制中心发出定位申请信号,地面控制中心发出测距信号,根据信号传输的时间测定用户到两颗卫星的距离,推算出用户位置,最终发送到用户终端。采用无源时间测距定位技术时,用户被动测量来自至少4颗导航卫星发出的信号,根据信号时间差通过数学运算得到用户的三维坐标与速度。
  我國先期的“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采用有源方式。美國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我國在建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都采用无源方式,为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全球、连续和实时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精确时间信息。
  根据信号覆盖范围,卫星导航系统还可分为区域性和全球性两种,“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以及日本、印度在建的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前者,美國的CPS、俄罗斯的GLONASS、我國的“北斗”以及欧洲的“伽利略”属于后者。
  循序渐进三步走
  我國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是用少量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完成试验任务,即建设个区域性有源卫星导航系统。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建设启动,2000年10月31日、12月21日,先后发射了第一颗和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初步建成,形成了区域有源服务能力,结束了我國长期依赖國外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成为继美國、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旱导航系统的國家。2003年5月25日,我國又发射了第三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进一步增强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性能。
  第二阶段是建设一个覆盖我國及周边國家的区域性无源卫星导航系统。2007年至2012年6月,13颗“北斗”导航卫星相继升空。2011年12月27日开始向亚太地区用户提供试运行服务,主要服务区为东经84°~160°,南纬55°~北纬55°之间的大部分区域;定位精度为平面25米,高程30米;测速精度为0.4米/秒;授时精度为50纳秒。今年年底,我國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9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北斗”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定位、测速、单双向授时、短报文通信,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50纳秒,短报文通信120个汉字/次),服务中國及部分亚太区域。
  第三阶段是再建一个全球性无源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我國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独立为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服务,促进各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与互操作。
  简言之,我國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三步走”是从区域性有源服务到区域性无源服务,再到全球性无源服务。到2020年,在全球无源卫星导航系统中,我國的“北斗”将与美國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形成四足鼎立的局面。
  双星定位有特色
  第一阶段的“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独具中國特色。它由“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地面控制中心站为主的地面部分和“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由于只需要发射2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就能导航定位,所以也叫双星定位系统。虽然这一新颖方案最早是由美國吉奥星公司提出来的,但美國和欧洲的公司在该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均遭失败,目前只有我國在世界上建成了双星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其中有1颗用于备份增强)设计寿命8年。地面控制部分由地面控制中心和若干标校站组成,主要完成卫星轨道确定、电离层校正、用户位置确定及用户短报文信息交换等处理任务;标校站为地面控制中心提供距离观测量和校正参数。用户终端部分包括手持型、车载型和指挥型等,具有定位申请发射和位置坐标信息接收等功能。
  “北斗”试验卫星导航系统的优点是周期短、投资少,满足了中國5000千米×5000千米区域连续、实时定位的要求,满足了20米定位精度,与2000年当时的GPS民码相当,满足了既能定位又能位置报告,而且响应时间为1秒的要求,这成为优于GPS的一大亮点,世界上还没有超越我们这个响应时间为1秒的系统,它将是航空、航海等领域生命救援的宝贵资源。更重要的是创立了完善的双星定位工程理论,为21世纪用户位置信息共享树立了典范。
  自2003年“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正式提供服务以来,已在民用诸多领域被广泛应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特别是在南方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以及上海世博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美國GPS还实用。
  当用户向“北斗”提出申请或按预定间隔时间进行定位时,不仅用户能知道自己的测定位置,而且其调度指挥或其它有关单位也可得知用户所在位置。这些特色特别适用于需要导航与移动数据通信相结合的用户,如交通运输、调度指挥、搜索营救、地理信息实时查询等。采用有源卫星定位方式的不足是系统的用户容量有限,保密性差。   群星灿烂全球通
  目前正在建造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控制和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空间段最终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组成,不仅增加了卫星数量,提高了导航定位精度,还保留了“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通信功能。运行在非地球静止轨道的“北斗”导航卫星包括27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中中圆地球轨道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1500千米,分布在3个轨道面上,是卫星导航的主力;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轨道高度36000千米,均匀分布在3个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面上,用于增加覆盖面。
  地面控制部分由若干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组成。主控站收集各个监测站的观测数据,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卫星导航电文、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完成任务规划与调度,实现系统运行控制与管理等;注入站主要是在主控站的统一调度下,完成卫星导航电文、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注入,有效载荷的控制管理;监测站对导航卫星进行连续跟踪监测,接收导航信号,发送给主控站。
  用户终端由各类“北斗”用户终端,以及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满足不同领域和行业的应用需求。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博采众长,吸收了美國GPS和俄罗斯GLONASS的优点。例如,它与GPS一样,采用码分多址方式传输信息,而不是像GLONASS频分多址方式,能大大降低用户接收机的成本,有利于地面应用:在卫星入轨方式和星座优化设计上,它又不像GPS那样把卫星布置在6个轨道面上,而是与GLONASS一样,采用3个轨道面均匀分布的对称星座设计,有利于“一箭多星”发射,降低发射成本。与GPS、GLONASS相比,“北斗”星座采用3种混合轨道,能为用户提供更多可见卫星,可支持更长的连续观测时间和更高精度。其全球定位精度可与GPS相抗衡,亚太地区定位精度甚至会更高。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为全球用户授时精度将提高到20纳秒,为我國及周边地区用户提供定位精度1米的广域差分服务和120个汉字/次的短报文通信服务。
  该系统将向全球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向全球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授权服务是为有高精度、高可靠卫星导航需求的用户提供全球范围更高性能的导航定位服务,以及亚太地区的广域差分服务(精度为1米)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定位精度与GPS相当,但比GPS多一个重要功能——发送短报文,可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结合起来。另外,“北斗”与其它卫星导航系统之间可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定位、导航、授时服务的全面应用。
  总而言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它由区域导航定位逐渐转向全球导航定位,突出区域服务能力,对我國进行区域增强。
  星座中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能发射“北斗”导航卫星、GPS、“伽利略”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使差分定位精度达到1米。“北斗”多模用户机可以接收“北斗”、GPS、“伽利略”信号。
  在通信信号盲区发送短信是“北斗”的独门绝技。它还突出位置报告与短电文通信功能,其定位与位置报告最短完成时间为1秒,定位与指挥调度集于一身,摆脱了”先定位再报告”的若干苦恼与弊病。
  “北斗”用户与用户之间可以实现数据交换。
其他文献
目前,第四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在北京开幕,这一展览在2008年奥运会之前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  新北京,新奥运,我们的社会越来越走向国际化,治安形势也面临着诸多新问题,如反恐、反分裂、反骚乱、足球流氓等形形色色的新问题已经逐渐涌现,需要科学、先进的硬件和理念来装备一线警察。但我们国内工业部门是否意识到这种变化,能否满足上述需求呢?让我们来仔细研读。    声学博士的杰作    展览馆的广场四周
海湾战争期间,“沙漠风暴”几乎成为了盟军行动的代名词,整个行动持续了38天,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实行空中打击,使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瘫痪,严重削弱了伊拉克军队的战斗力。伊军全线溃败,29个师丧失作战能力。而不为人知的是,为了保证这次行动的成功,美军花费了5个月准备了一次特战行动。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大举入侵科威特,仅用几个小时便攻占了科威特首都科威特城,在一天之内控制了科威特全境。
GOOGLE是大家熟悉的互联网工具,已经成为信息时代人们检索资料的主要手段,特别是它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开发的GOOGLE EARTH已经成为人们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以前我们经常能听到某些国家以泄密为由要求GOOGLE公司关闭在GOOGLE EARTH中其领土上的影像,也偶尔能看到网络或台湾某些杂志不怀好意地公开GOOGLEEARTH上找到的所谓我国导弹阵地的卫星照片。那么我们能不能也
读问答  熊仔学长:请问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区别,据说有源的较先进,是否?小编:你好,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明白什么是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是上世纪六十年才问世的一种雷达,它的天线是用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辐射单元排列组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天线阵的移相器,改变阵面上的相位分布,使发射机发出的波束在空间扫描,而天线则固定不动。其波束移动速度比一般机械扫描天线要快百万倍以上。但扫描范围有限,一
自从坦克、装甲车出现后,就成为战场上无可争议的猛兽。而德国人,最喜欢给自己的战车起个猛兽名字。比如刚刚服役的“美洲狮”步兵战车,多项技术成为北约标准的“豹”2坦克,还有“黄鼠狼”装甲车、“狐”式三防侦察车等等。这里面很多名字,其实在二战时期就开始用了。“虎豹熊狼”,各种坦克、突击炮、装甲车,驰骋在欧洲、北非战场上,是盟军坦克的噩梦。今天,就让我们以欣赏动物世界的眼光,来看看这些变得更加鲜活生动的—
7月31日,韩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新型运输直升机Surion在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I)庆尚南道泗川工厂出厂。韩国总统李明博等政府、企业有关负责人800多人出席了仪式。  Surion是韩语发音词,“Sufi”表示“雄鹰”,“on”表示“完美状态”,因此Surion意为“百分之百的雄鹰”或“完美雄鹰”。李明博的发言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开始的时候,一部分人怀疑单凭韩国自己的力量是否可以设计和开
绘图/佐顷 撰文/佑协  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著名思想家魏源所著的《庸易通义》,本意是说做学问要知行合一,知新、敦厚、崇礼三者皆备。现在则是指在极周密的考虑中,偶然出现了一点疏忽。在战场上,占优势的一方经常犯这种错误,认为在自己强大的兵力、先进的装备面前,对方只能被动挨打,所以自己想怎么打,就能怎么打。    1 1978年11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秘密研制一种能够躲避敌人探测的战斗机。为了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将为目本航空自卫队生产40架UH-60J搜索与救援直升机,价值1900亿日元(23亿美元),用来等量替换目前装备的1991年开始服役的UH-60J。西科斯基飞机公司表示这批直升机将按照许可在20年内生产,新直升机上的改进包括安装空中受油管、卫星通讯设备和防撞系统。从1988年起,三菱重工业公司已经为日本自卫队生产了226架H-60系列直升机,其中包括陆上自卫队的UH-60JA和海
金年是我国第一颗氢弹甩投成功40周年。本文将回顾当年的飞机改装以及第一次甩投失败、带弹返航降落的一幕惊险瞬间。  氢弹载机的研制  我国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5月9日完成了空投原子弹的试验。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颖氢弹。然而,氢弹要具有实战价值,就必须有一种实用有效的空中运载和投掷平台。当时,空军装备的轰-5甲和轰-6甲飞机可以承担这种特殊
百年寻梦:空中化引领新军事变革    从冯如制造中国第一架飞机到今天,100年了。有人浪漫地称之为百年寻梦。百年,我们寻到什么梦呢?  当年冯如飞机出来的时候,中国飞机只比世界第一架飞机晚6年。而性能大大超过(当然,这是依托美国的经济基础)。1963年中国装备歼-6的时候,和世界战斗机的水平差距也只有七八年。但现在,中国空军装备技术形态,保守地说也在一代以上。为什么呢?  一个空军的发展,由军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