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灰色地带”的网络安全主动防御机制

来源 :防务视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美国国家安全咨询类网站“法律事务”2016年10月30日报道,乔治·华盛顿大学网络与国土安全中心当天发布了题为《走进“灰色地带”:私营部门与主动防御网络威胁》的报告,全文86页。这份报告由一个涵盖技术、安全、隐私、法律及商界等多名专家的小组撰写,该小组的研究聚焦互联网主动防御技术及其应用。报告指出,美国目前正处于网络空间发展的转折点。美国各政府机构与私营企业都在大力开发网络空间能力,已经从相当一部分最为先进的网络能力当中受益;但同时也容易遭受破坏性网络事件的影响,并且面临着各类网络恶意行为者的持续威胁。要 According to the US National Security Advisory website “Legal Affairs” October 30, 2016 reported that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Network and Homeland Security Center released a day entitled “Into the” gray area “: the private sector and active defense Network Threat ”report, full 86 pages. The report, written by a team of experts covering technology, security, privacy, law and business, focused on Internet proactive technologi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The report pointed ou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is currently at a turning poi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yberspace. US government agencies and private-owned companies are both developing cyberspace capabilities that have benefited a considerable portion of the most advanced cyber capabilities; yet are also vulnerable to disruptive cyber incidents and face the persistence of malicious cyber actors of all kinds Threats. want
其他文献
局麻下结扎家兔盲肠,在扎线近端盲肠上用针穿刺小孔,并在盲肠周围注射自身粪便混悬液、造成弥漫性腹膜炎。于12~18小时动物发生休克后,剪断盲肠结扎线恢复肠道通畅。分组:每
通过对18只豚鼠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临终口鼻涌血时血小板数和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的研究,发现口鼻涌血时,绝大部分豚鼠有血小板数减少和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降低,这些变化可能与
前年,一位张家口文友问我:余老师,我怎么从没听你谈过李泽厚先生?望着这位70后作家,我一时结舌。后来,只好坦诚相告,因为我早年读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后来又读黑格尔、柯
在大多数内分泌腺机能的调节中,具有颈动脉体反射的参与(1)。大家知道,这些反射使肾上腺髓质发生兴奋。(2)指出向血液注射小量氰化物后,发生具有反射特征的血糖过多症,是■
最近几年,在一些地区青少年犯罪现象呈现出日渐恶化的趋势。不久前,笔者走访调查了Y市少年管教所,调阅了近百份少年犯罪档案,发现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有两大特点:一是犯罪年龄
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经济快速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黑客攻击和网络病毒给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
符号的价值法国的社会学家鲍德里亚在《物的体系》一书中提出一个重要命题———物必成为符号 ,才能成为被消费的物。他所要表明的 ,概括地说就是 :商品具有两面性。其一是“
互联网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为网络信息安全埋下深刻的隐患,如何做好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计算机相关工作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在1980年和1981年已分别使分离的鸡胚脑细胞体外培养3~4周和2~4月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创造条件对体外培养的鸡胚脑神经元分裂、神经元突起发生、伸展和接触联络的
我有一个坏习惯,一种得陇望蜀的不满足感——看到一篇好文章,就想设法把整本书都弄来读。《始终》就是这样有缘读到的一本书。作者郑锦杭,长期从事基础教育工作,尤其关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