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喻政”: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政论手段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早在先秦时期,“医道”就通于“治道”,秦医和、扁鹊等一批卓越的医者留下了大量有关治国的名言。宋代医学极其发达,作为“技术官”的医者,其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甚至出现了转官为文官的现象,不少士人也与医者交往。在此背景之下,“以医喻政”成为宋代士人论政的重要手段,在王安石变法过程中,王安石、苏轼都将医学话语纳入政治话语之中,以用于展开有关变法的政论。
  【关键词】:以医政喻;王安石变法 ;政论
  “政治隐喻”在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生活中十分常见。宋代士大夫继承了古代士大夫“以医喻政”的政治传统,他们将医学话语引入政治话语之中,以之议论时事,此种风气之下,“上医医国”论和“不为良相、则为良医”[1]论,在宋代士大夫群体中得到广泛流行。宋代不少士人习医,并将之用于政争、政论之中,蔡襄、晁补之、晁公遡、晁说之、陈淳、陈傅良、陈亮、李纲、苏轼、王安石、司马光等均有“以医喻国事”的政论,特别是针对王安石变法过程中,两派之间均将身体的疾病隐喻为国家面临的种种弊端,通过引用“上医医国”的典故达到讽谏的效果。
  历来研究王安石变法的学者,忽略了这类较为隐晦的材料,笔者通过研究王安石及其反对派人物苏轼的一系列论医之作,发现它们都各自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变法的看法。在医学话语的包裹之下,这些“暗斗”看似没有经过明显的交锋,事实上,他们都通过“以医喻政”作为对对方政论的回应。
  熙宁元年四月(1068),王安石入朝对策,得到即位不久的宋神宗赏识,“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2]熙宁三年(1070),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多数大臣的强烈抵制,先是“二月,韩琦请罢青苗法,公称疾不视事……帝命司马光草答诏,有士大夫沸腾,黎明骚动之语,公上章疏辩”[3],其处境十分尴尬,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王安石写下《与妙应大师说》:
  妙应大师智缘诊父之脉而知子之祸福,翰林王承旨疑其古之无有。缘曰:昔秦医和诊晋侯之脉而知良臣必死,良臣之死乃见于晋侯之脉,诊父而知子,又何足怪哉?熙宁庚戌十二月十九日某书。[4]比王安石(1021-1086)稍晚的晁补之(1053-1110)也记载了此事:
  余应举时,见王荆公书一事云:妙应大师智缘诊父之脉,知其子祸福。翰林王承旨禹玉疑古无有,缘曰:秦医和诊晋侯之脉而知其良臣将死,良臣之命乃见于晋侯之脉,诊父知子又何足怪乎?[5]
  上述二则材料忽略其在个别文辞上的不同,更重要的是整个事件的真实性问题。晁补之与王安石同朝为官,其记载应当可信。王安石在文中明确说明其写作时间是熙宁庚戌(1070)十二月十九日,而晁补之“应举”的时间,据其熙宁六年(1073)所作《寄怀寿光主簿四叔父》:“我初就学首未冠,叔父不以童儿看。我今生年二十一,叔父晚作东州官。……六年两岁从进士,晩学扬雄识难字”[6],可知熙宁六年之时晁补之已经参加了两次科试,而熙宁三年曾举行过科考,因此晁补之第一次参加科考的时间当为熙宁三年(1070),其“见王荆公书一事”与《与妙应大师说》的写作时间相符。
  智缘以医僧的身份,行术士之实,医家本无“诊父之脉而知子之祸福”之说,此类谶语,王安石不可能不知其虚妄,而记其言,盖非专言“诊父之脉而知子之祸福”,而是对秦医和 “诊晋侯之脉而知良臣必死”之言,深信不疑。王安石写此文之时,正是其孤立难支,无人窥其心迹之际,他借智缘之口,以医和的口吻,委婉劝谏神宗,勿蹈晋平公覆辙,“昔秦医和诊晋侯之脉而知良臣必死,良臣之死乃见于晋侯之脉”,可谓用心良苦。
  王安石另一篇著作《使医》[7],也表达了同样的心迹:
  一人疾焉而医者十,并使之欤?曰:使其尤良者一人焉尔。乌知其尤良而使之?曰:衆人之所谓尤良者而隐之以吾心,其可也。夫能不相逮,不相为谋。又相忌也,况愚智之相百者乎?人之愚不能者常多,而智慧者常少,医者十,愚不能者乌知其不九邪?并使之智能者何用?愚不能者何所不用?一日而病且亡,谁者任其咎邪?故予曰:使其尤良者一人焉尔。使其尤良者有道,药云则药,食云则食,坐云则坐,作云则作。夫然,故医也,得肆其术而无憾焉。不幸而病且亡则少矣。药云则食,坐云则作,曰姑如吾所安焉尔。若人也,何必医?如吾所安焉可也。凡疾而使医之道皆然,而腹心为甚。有腹心之疾者,得吾说而思之,其庶矣。[8]
  王安石以人之疾喻国家之疾,而感叹神宗不“使其尤良者一人”,既有心变法,又重用”愚不能者”,让自己无以“肆其术”,“况今天下乃有腹心之疾者”尽现其满腔怨愤。
  明朝万历间人詹景凤(1532-1602),可谓王安石的知音,他的《古今寓言》一书不仅收录了王安石此文,而且还有大量批注,认为“介甫可谓急于得君矣”。[9]大约在詹景凤前后,陈绛[10]也认为王安石此文旨在阐发“医国之方”,迫切得到神宗的专任,全面推行新法,清除对新法的阻碍力量,“王荆公《使医论》其有感于医国也。......公盖自署,以为医之尤良而讽任者之未或专也,故持论若此”,值得注意的是,陈绛认为苏轼是针对王安石《使医》一文有感而发。[11]《张君宝墨堂记》系苏轼在熙宁五年(1072)所作,正当新法大肆推广之际,苏轼借蜀人谚语,讽刺王安石“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岀之于政”,表现了对新法的不满:
  蜀之谚曰:学书者纸费,学医者人费。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世有好功名者,以其未试之学而骤岀之于政,其费人岂特医者之比乎?[12]
  无论是王安石的《与妙应大师说》、《使医》,还是苏轼的《张君宝墨堂记》,它们都将“以医喻政”作为一种政论手段,避免了与对方的正面冲突,寓其褒贬于医学话语之中,既隐秘,又富有策略性,凸显出宋代医学与政治的密切关系,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宋代士人的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视角。
  宋代医学介入政治,是随着宋代医者的地位升高而产生的。自先秦到宋代,医者之地位逐渐发生了历史的倒转,此一巨大变化不是瞬间产生的,而是随着士人群体与医者群体的不断交流,不断融合才产生的。士人群体作为“舆论场”的主导,他们对于医者地位的转变,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与医者群体交往过程中,士人群体对医者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医学话语开始大量进入宋代士大夫的政治生活之中,凸显了宋代政治话语的多样性,“以医喻政”这一传统,随着儒医群体的兴起更为普遍[13]。
  注释:
  [1]“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系本于秦医和之论,“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良相则为上医也,以治国疾;良医则可疗人疾,民疾亦国病耳。
  [2]脱脱:《宋史》卷三百二十七《王安石传》,清乾隆武英殿刻本。
  [3]詹大和 撰 ,裴汝诚 点校:《王荆国文公年谱》,中华书局,1994年1月第1版,第80页。
  [4]王安石:《临川集》第七十一,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5]晁补之:《鸡肋集》卷第三十五《送医李寅序》,四部丛刊景明本。
  [6]晁补之《鸡肋集》卷第十一,四部丛刊景明本。
  [7]所作年代无考。据王安石不获专任,推测此文当作于熙宁三年至熙宁七年间。
  [8]王安石:《临川集》卷第七十《论议》,四部丛刊景明嘉靖本。
  [9]詹景凤:《古今寓言》卷五《文具类》,明万历九年陈世宝刻本。
  [10]陈绛,字用言,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浙江上虞人。
  [11]陈绛:《金罍子》上篇卷十九,明万历三十四年陈昱刻本。
  [12]蘇轼撰 郎晔注:《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五十《张君宝墨堂记》,四部丛刊景宋本。
  [13]参见陈元朋:《两宋的「尚医士人」与「儒医」》,《国立台湾大学文史丛刊》之一零四,中华民国八十六年四月初版(1997)。
其他文献
【摘要】:英语是一门注重交流和沟通的语言学科,而对于英语的学习来说,要想提升语用能力,就必须要在口语方面进行有效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措施。而情景对话教学作为一种营造教学气氛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英语;口语;情景对话;教学探讨  0.引言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具备英语交流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的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国内高校新校区建设的快速兴起,学校环境的优化建设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校园雕塑作为大学校园环境中重要的物质文化景观,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和重视。校园雕塑是雕塑艺术和学校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是具有观赏价值艺术品,还应该与校园的历史、文化及环境融為一体。  【关键词】:现代雕塑;校园文化;融合  现代雕塑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具有空间体感的艺术形象,并且反映出对
期刊
【摘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数学作为一门可以启发小学生智商的学科,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创新;教育;潜力  引言: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已经严重阻碍学生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新型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以适应飞快发展的社会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中职语文教学虽然与普高教育模式有着较大区别,中职语文教育也没能融入职教体系之中,但是由于中职课程教学同样有其巨大的需求性,所以关于探索中职语文的教学方法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便从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出发,并着重提出能够提高专业性与有效性的方法,以期为各位读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专业化;有效性;探索  语文教学也是中职教学中的必修课程,不仅在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领域的改革也在不断加快,科技在教育中运用也越来越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科学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提高教学效率,最大程度的发挥教学的功能。那么,我们在实际运用中应该如何对教育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对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整合的方法以及整合中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对小学数学教育与
期刊
【摘要】:通过深入分析大学生异常心理个案,印证大学生异常心理有环境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识与接纳问题、学业困扰和家庭问题等,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异常心理的成因,有助于提出高校应对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的措施,形成有效的异常心理干预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异常心理  1.大学生异常心理案例分析  1.1 环境适应障碍引发的异常心理  案例一:陈同学,男,来自中国西部农村,高中在班级名列前茅。进
期刊
はじめに   ご周知のように、日本の近代化の起点は欧米よりはるか低い、そのため日本は明治維新によって、近代化を実現するには欧米諸国を見習うしかない。そのうちに、教育は重大な役割を果たしている。なぜならば、当時の日本にとって、先進的な科学技術の導入、富国強兵の目標に相応しい思想観念や社会道徳、また資本主義の発展の為に大勢の専門分野の人材を育成など、全部教育によって実現する。この点から見れば、教育は日
期刊
【摘要】:民间美术是提升河南文化软实力的突破口之一。河南民间美术资源众多,特色鲜明,却面临众多创新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索民间美术的传承创新,寻求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更好地构建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响亮名片。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 ;民间美术;传承   一、文化软实力  1、文化软实力的概念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领域的流行关键词,由美国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
期刊
【摘要】: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党的基层组织加强自身建设的新探索和新实践, 但是目前区域化党建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围绕“移动互联网”和“区域化党建”两个主题,在阐述区域化党建的基本内涵及背景的基础上,归纳出目前高校在区域化党建推进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开展区域化党建的优势和现实意义,最后探索出高校利用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功能推动区域化党建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移动
期刊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的学习需要依靠在实验中的不断探索和发现,进而建立其理论知识的基本框架,促进化学学习的进一步完善。本文就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基本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化学教学中,创新实验的重要作用。就如何构建化学教学中的创新实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化学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充分发挥创新实验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学;创新实验;作用  21世纪需要的是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