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对美国失去信心?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296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 月12 日,在加沙城,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和他的儿子们在家中望着对面被炸毁的建筑。以色列国防军针对加沙地带巴勒斯坦武装人员发动的“护刃行动”,当日进入第五天。

  加沙的战火,炸醒了全世界。
  就在去年7月,美国国务卿克里拉着内塔尼亚胡和阿巴斯的手,将这对中东对头摁到了谈判桌前,中断3年之久的巴以和谈重启。当时不少人认为,在强势的美国主导下,和平有望。然而3个犹太少年的死中断了这一切。人们这才认清巴以和平背后脆弱不堪的真相。
  如今有媒体揶揄克里:这才是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哪里?

美以矛盾日深 加沙成筹码


  克里上一次访问巴以还是3个月前。
  4月1日,愚人节,克里对以色列进行了一场未事先公开的访问,时间不足24小时。“我是为和平而来。”克里严肃地说。讽刺的是,正是这次访问加深了各方的误会。
  彼时,巴以和谈实际上已经中断。按照克里规划的“路线图”,去年7月重启和谈的条件是巴勒斯坦暂停申请加入联合国机构,而以色列要分4批释放104名在押巴方囚犯。这被一些媒体称之为“囚犯换和谈”。
  前三批进行得不错,然而3月底释放最后一批囚犯时出现了插曲:以色列要求和谈延长到4月底。以色列当地媒体报道称,内塔尼亚胡在会上还表示,如果以色列的释囚行为没有得到(巴方)适当的回报,那么未来的释囚行为就不可能继续。巴方拒绝并抛弃了“暂不入联”的承诺,一口气向有关国际机构递交了15份申请书。克里正好在这个危机关口风风火火地抵达了耶路撒冷。
  他和内塔尼亚胡进行了两轮密谈,均无果而终。以色列主流媒体《新消息报》披露,以方提出了用美国关押30年之久的以色列间谍乔纳森·波拉德,来换取以色列同意重开和谈的要求。美国认为此人摄取情报太多,危害甚大,克里拒绝了。
  “间谍问题”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以失信的重要原因,这次它被牵扯到巴以和谈,说明和谈已经成了以色列和美国讨价还价的手段。在特拉维夫大学中东政治经济学博士朱兆一看来,所谓的巴以和谈,其实更多是美以和谈。美以谈判结果,其实决定了巴以和谈的走向。如今美以“谈崩了”,巴以自然无从谈起。
  克里走后,巴以和谈果然成了无人管的孩子,矛盾在肆意生长。以方决定在东耶路撒冷犹太人定居点新建700套住房;巴勒斯坦则宣布法塔赫与哈马斯两派达成了和解协议。这成了压垮巴以和谈的最后一根稻草——以色列将哈马斯视为恐怖组织,而非谈判对手,和谈中断不可避免。
  就在巴以矛盾风险显著上升之际,哈马斯绑架并杀害3名犹太少年,成了以色列对加沙进行空袭的直接导火索。目前没有公开资料显示,在空袭之前,以色列获得了美国的背书。
  不少人都在疑惑,美国彼时在做什么?一直热心巴以和平的奥巴马政府,对局势的恶化似乎没有预见和准备。6月底,克里突访了伊拉克,调研当地反恐形势;7月8日冲突的第一天,克里在北京的长城上畅游;7月12日克里到访阿富汗,试图化解总统选举危机。
  美国高层对巴以局势的“淡定”,让该国政界都看不下去了。参议员麦凯恩公开对媒体表示:奥巴马应该赶快把克里派到巴以地区,不然他此前去那么多次还有什么意义?
  当国务卿这2年,克里到访巴以地区已达12次之多,平均几乎一个月来一次,走巴以成了串亲戚。但这位亲戚给以色列人的印象却并不太好,诸多以色列部长对他颇有微词。气势汹汹的克里对五大三粗的以色列人也有不满。美以高层的不信任感,始终是巴以和谈的阴影,并随着和谈的起起落落而越来越深。
  今年1月,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隆对克里要求以色列撤出约旦河谷表达愤怒。他私下用尖刻的语言形容克里“有强迫症”“太天真”。
  就在克里“愚人节访以”后的两周,久拖不决的伊朗核问题竟然出现了转机。伊朗和五大国达成了初步核协议,暂停铀浓缩。克里公开为伊朗“点赞”,宣称伊朗6-12个月不会拥有核武器,这和以色列官方对伊朗的态度大相径庭。以色列负责伊核问题的部长斯坦尼兹公开声称,“克里所说的话……令人担忧,令人吃惊,令人无法接受。”
  更让犹太人难以接受的是,4月29日克里在一次闭门会议中表示,如果不通过两国方案来解决巴以冲突,以色列将面临成为“种族隔离”国家的风险。此番言论引发极大争议,以色列政府上上下下都一脸铁青。
  “间谍问题”“伊核问题”和美国能力是美以互信缺失的三大问题。美国斡旋巴以和谈中隐现出来的这些问题,在以色列看来“个个致命”,每一个都会对以色列在和谈中的利益所得产生巨大影响。
  “以色列需要向美国示强——和平需要强力维护,而不能只关注谈判桌。”美国最大网络媒体《赫芬顿邮报》7月11日的文章如此解释美以关系。哈马斯此时绑架3个犹太少年成了以色列最新的示强手段。加沙便再次成为筹码。

巴勒斯坦对美失望 另谋出路


  巴以和谈的弱势方——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方面,对斡旋和谈的美国人也颇多微词。他们同样拿克里那次倒霉的“愚人节访问”说事儿。
  这是克里12次到访巴以地区中,极为罕有的只访问以色列,不到约旦河西岸拜会巴人领袖阿巴斯的一次。过家门而不入,反而去了对头家,克里的态度令巴勒斯坦人倍感失落,被边缘化的感觉前所未有。
  其实早在去年7月,美国把巴以强拉到谈判桌前的做法,就让巴勒斯坦内部出现了很多反对声音。
  根据克里的“路线图”,巴方虽然可从获得以色列监狱里的数百巴人囚犯,但作为交换,阿巴斯一方要付出暂停“入联”的代价。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引述前总理法耶兹的私下说法,“入联”是巴勒斯坦争取国际支持的重大步骤,要比囚犯释放更为重要,更何况囚犯主要是哈马斯的人。   如果巴以和谈有成效的话,阿巴斯或许会坚持走下去,但不幸的是,和谈除了维持片刻安宁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阿巴斯的过渡政府总理哈姆达拉在访问黎巴嫩之际,有意无意地谈到了克里处心积虑斡旋的和谈,他用了一个形象的词来形容——“原地踏步”。此时巴以和谈已经进行了半年之久,巴勒斯坦人的郁闷溢于言表。
  与此同时,巴内部的权力斗争却愈演愈烈。法塔赫高官借和谈向阿巴斯叫板,称其向以色列“妥协太多”。在此背景下,阿巴斯只得另寻出路——他想到了联合哈马斯,为己增加威望,并对以色列施压。哈马斯正好也想到了他。
  最近两年,哈马斯的日子变得很难过。以色列情报网的说法是,哈马斯的资金来源出了大问题,因而一段时间以来,该组织显得相对低调,淡出了国际媒体的重要位置。
  众所周知,哈马斯之所以能长期“抵抗以色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有“腹地”和“金主”。“腹地”主要是叙利亚。巴沙尔家族长期执政的一个国际影响就是哈马斯日益壮大。由于在反以问题上有共同利益,巴沙尔家族和哈马斯甚至抛弃了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分歧,在“反以大业”上合作数十年,父子传承治国后,哈马斯的领袖多数都在大马士革,而不在加沙或者约旦河西岸的巴控区。
  “金主”则是伊朗。西方媒体多次报道伊朗为了“支持巴勒斯坦人抵抗犹太复国主义”,从本不富裕的国库中每个月拿出2000万美元纳税人的钱,支援哈马斯。
  阿拉伯之春后,哈马斯的好日子到头了。先是哈马斯高层在卡塔尔的“授意”下支持巴沙尔的反对派,这导致2012年底利亚政府军冲进哈马斯驻大马士革的办公机构,在大门上贴严了封条。伊朗也迅速做出反应,部分取消了对哈马斯的月度支出,以示警告。而卡塔尔带给哈马斯的只是一个画饼充饥式的、价值高达3亿美元的“加沙重建计划”。
  在与伊朗和叙利亚关系出现问题后,哈马斯转向埃及。2012年上台的穆尔西对哈马斯态度友好,长期被封闭的加沙口岸也一度开放。然而好景不长,穆尔西的穆兄会政权倒台,埃及军政府对哈马斯的态度与前总统穆巴拉克相似,表面维持关系,实际上也警惕有加。
  于是,哈马斯与同样需要抱团取暖的阿巴斯一派走到了一起。
  值得注意的是,阿巴斯一方当然知道美国不喜欢哈马斯、以色列坚决不与哈马斯往来,但却与哈马斯进行了数月之久的秘密接触与谈判,谈判还是与以色列的和谈同时进行的。这一切都表明巴勒斯坦方面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美国斡旋这“一个篮子里”。因而4月底哈马斯和法塔赫突然宣布达成和解协议,美国的表态既吃惊又无奈。

尴尬的美国能做什么?


  当美国人明白巴以双方其实对和谈都是“半推半就”,而局势危险性日益增加时,以色列已经对加沙的哈马斯据点实施了大规模空袭。
  “我听到一声呼啸,然后是巨大的爆炸声,”7月8日晚,以色列导游泽夫经历了哈马斯火箭弹对他所在城市的袭击,“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哈马斯彻底驯服?”他语调平静但略带不满地问道。
  同一天晚上,以色列战机进入加沙城上空。平民安巴尔·胡塞对西方媒体透露,他眼见周围的大楼起火,很多人死伤。“以色列人之前给我们发短信,说这里有哈马斯据点,将被摧毁,让我们离远点儿,但,我们能去哪呢?”安巴尔对摄像机摇着头。
  这两个问题,美国人没有办法给出解答。但冲突再起让一贯高举和平旗帜的奥巴马政府感到了一丝羞辱,开始再次高调关注巴以局势。
  奥巴马10日给内塔尼亚胡拨了一个紧急电话,表示支持以色列对抗哈马斯,但同时也委婉地表示,希望巴以双方“克制”,要保护平民。长久未在巴以地区露面的克里13日出现在维也纳,和英德法外长讨论巴以冲突的解决方案。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以色列和哈马斯爆发冲突,与巴以和谈不同,这次美国人甚至连斡旋都不能主导。专栏作家斯特莱·哈克尔在《赫芬顿邮报》上如此分析。原因很简单,在美国人眼里,哈马斯就是必须消灭的恐怖组织。哈克尔称,这是历次加沙冲突中,土耳其或埃及人主导斡旋的重要原因。美国一般是通过和巴勒斯坦法塔赫一派的沟通,对未来时局施加影响。
  加沙冲突的升级,标志着美国此前寄予厚望的巴以和谈出现了重大危机。不过在中东问题专家朱兆一看来,和谈之路并没有完全堵死。危机也可能变成转机。
  他认为,以下三个因素没有变化,这决定了和谈还将重启,而时间是最大的悬念。
  一、以色列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不排除4万预备役士兵进入加沙进行地面战。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长久以来,以色列一直还没能力将哈马斯赶尽杀绝。导游泽夫坦言,如今的场面,“2年前就经历过。”
  和泽夫一样,很多以色列人对2012年11月以色列空袭加沙并出动地面部队的“铸铅行动”场景历历在目。一个月后以军撤出,哈马斯反而宣布“获胜”。
  目前,以色列舆论有了一些变化,“重新占领加沙”已被看作是军事选项。在一些军队高级将领看来,这可以基本根除哈马斯隐患。而朱兆一认为,“重占加沙需要政治、经济和道德代价,目前以方承担不了。”既然不能一棍子打死,那么停火就是必然的。这就给谈判和斡旋留出了空间。
  其次,从巴勒斯坦方面来讲,法塔赫与哈马斯也不可能真正走到一起。尽管双方背着美以勾勾搭搭,不过他们对以色列的态度、对巴政府的安排、对未来政治权力的分割都有着本质差异。更何况目前双方的合作协议也仅仅带有规划性质,具体人员安排等细节上悬而未决。
  《纽约时报》7月3日的文章已经“预见”:如今的所谓巴勒斯坦联合政府,很可能如同2006年巴勒斯坦大选,哈马斯组阁一年后即与法塔赫分道扬镳,并且爆发大规模冲突一样吊诡。那次冲突后,形成了如今加沙被哈马斯控制,约旦河西岸被法塔赫掌握的“巴人内部分治局面”。
  美国媒体的主流观点是,巴内部矛盾虽然可能随着以色列打击的深入而弱化,不过一旦军事行动停止,巴人的斗争还将“你死我活”。法塔赫一方自然会通过与以色列接触来缓和自身的疲态,和谈就存在了价值。
  况且,“美国和国际社会也不会允许冲突一直持续。”朱兆一分析。
  国际上对巴以冲突的普遍看法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冲突,每次冲突后都会被调停,之后相安无事一段,实现各取所需的效果。等所需的东西用完,或者需要新的东西的时候,双方又会大干一场。这次以色列与哈马斯之间的冲突也不例外。
  “东西”自然是利益。以色列称和谈没能带来和平,巴勒斯坦说人道主义灾难重现。这些正是双方各自利益所在,也恰恰是美国最关注的问题,巴以通过冲突成功地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自己一边。调停必然出现。
  尽管如此预见,冲突却仍在升级。以色列国防军7月13日证实,以军12日晚至13日凌晨派遣特种部队对加沙地带北部发起突袭。据巴勒斯坦卫生部消息称,加沙地带12日共有5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是以军发起“护刃行动”以来巴方单日死亡人数最高的一天。而巴勒斯坦卫生部统计,截至当地时间13日,以军行动已造成超过167名巴勒斯坦人死亡,1100多人受伤。
  “战争很残酷,”专栏作家斯特莱·哈克尔提醒全球关注巴以冲突的进展。不过他随即表示,“但或许明天就戛然而止。”
其他文献
从10月开始,全国近百个城市都在忙着准备一项三年一次的“大考”——“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检查。  10月14日,武汉市召开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部署大会。让参会者始料未及的是,会议的第一项议程竟然是,“现场默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在手机信号屏蔽的会场内,400余名官员现场被测评。事后统计,现场有87.6%的人回答正确。  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晓率必须达到100%,而
人类过去200年的经济史,就是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的历史。企业家不仅为我们创造了物质形态的新产品、新技术,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  今天,我们享受着200年前的人们想都不可能想到的产品和服务。据统计,200年前,人类所能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总数不过10的2到3次方,而今天的产品数量已达到10的8到10 次方。想想吧,从飞机、汽车、高铁,到电视机、电脑、网络、遥控器等等,哪一件产品不是
8月26日至27日,一位不同寻常的“游客”——越共总书记特使、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常务书记黎鸿英,到访北京,并受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接见。他向中国领导人转达了越南领导人的口信,表达希望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对此,中方作出积极回应。这是自5月中越南海摩擦及越南反华骚乱严重冲击两国关系之后,越方高层首次访华,被外界视为“破冰之旅”。  短短三个多月,在历史与现实中纠结的中越关系,似乎又重新找
1969 年7 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右)举行大典,册封查尔斯为威尔士亲王。在1958 年时,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发出谕旨,封1948 年出生的查尔斯为威尔士亲王和切斯特伯爵,但正式的册封大典直至1969 年才举行。(自1301 年英格兰吞并威尔士之后,英王便将这个头衔赐予自己的长子,此后,给国王的男性继承人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逐渐相沿成习,“威尔士亲王”便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他的官
虚构和现实总有惊人相似的一幕,“七夕”那天,小刀哥总算明白了这个道理。  一整天,小刀哥都陷入在一种狂热的亢奋状态中,好不容易中午睡着了一会。起来后,他淋浴更衣,剃须修面,找出最贵的衣服。拾掇好后,小刀哥发现时间还早,才四点来钟,而他跟姑娘约定吃饭的时间是晚七点半。他步行到吃饭地方——广场边的露天餐厅,虽说那地方也是露天,但那可是有情调的地方,比街边的大排档可上档次得多。小刀哥选择那么个地方,是因
中关村768创意园区的地面上已经铺满了金黄的梧桐叶,这里驻扎了多家互联网创业公司。最近势头越来越火的“知乎”就在这里。  “才把时差倒成美国时间就回国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周源笑着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他坐在平时和团队成员开会的玻璃房里,上身穿着深褐色的皮夹克,里面搭一件橘色格子衬衣,不时看看手机。作为知乎的创始人,周源更愿意自称“知乎001号员工”。  六年前,周源去过一次美国,那次是以记者身份去
11 月 24 日,青岛市黄岛区的一处事故现场。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22 日发生的输油管道爆燃事故,给现场及周边的多处道路、建筑物等造成极大的破坏。图 /IC  在《青岛市石油天然气管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印发半年后,青岛以事实证明,这套预案并没有发挥作用。  该应急预案于2013年5月由青岛市政府制订完成,并于5月17日向全市印发。然而,11月22日凌晨,中石化东黄复线发生漏油,7个小时后引
能从改革中得益的民众的参与,就是改革有效推进的决定性力量。总体性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强力推动,也需要民众、尤其是新兴中产阶级自下而上的广泛参与。上下合力,总体性改革才有成功之可能。  中共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临近,高层频繁释放出种种明确信号,告诉中国民众和全世界,中国将启动一场规模空前的总体性改革:  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演讲指出,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他告
影子银行如今已成为人们在探寻中国经济崩溃的潜在原因时经常提到的话题。在此之前,充当这一话题的是房地产泡沫与廉价劳动力成本上涨。做空中国的人士因其中的既得利益而不断做出中国经济即将崩溃的预测。事实上,中国经济减速的可能性很大,但不会是出于做空者所提出的此类原因。  随着中国金融体系逐渐变得开放与宽容,新的问题会接连产生,形成无尽的财务问题循环。但人的创造力是无限的,人们可以创造出无数绕开现有规则的金
导演姜文。摄影/许闯  在中国电影界,姜文似乎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他的作品始终散发着浓烈的个人气息,无论票房的成败,姜文的每一部作品都会被热烈地讨论。他的几部电影是他几种性格与兴趣的映射,《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怀旧与热血,《鬼子来了》中对人性的检视和批判,《太阳照常升起》中浓稠的浪漫主义以及《让子弹飞》中的机智与冒险精神,这些共同组成了姜文。而最新的《一步之遥》仍是一部充满冒险精神的民国背景电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