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被不断应用到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应该让学生爱上语文,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适合的方向,充分展现自己的特长。因此,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就需要老师探讨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够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新媒体 高中语文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82-02
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审美的培养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备受学校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中,用学生熟悉的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阻碍
1.教师理解有偏差
要想彻底进行新课标改革,教师就要丢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语文教学观念,更正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要求教师们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教师的技术体系不过硬
我们的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遇见各种挑战和机会,一个善用新技术的教师必定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的新媒体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新媒体技术,还要探讨新媒体技术怎么更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其时效性、多样性、灵活性的优势,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新媒体技术,与自身授课紧密相连,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3.缺乏互动,影响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和老师的互动几乎为零。而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则要求老师要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要精心准备,找准话题切入点,做好课堂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调控互动的节奏和时间,以及话题的内容。通过良性互动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由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4.学生不了解新媒体技术
信息时代下的高中语文学习,不仅老师,学生也应该了解新媒体技术,并且学会使用新媒体,利用网络资源、微课资源、新媒体社交资源,多渠道地拓宽学习领域。只有学生和老师都懂得并应用新媒体技术,才能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视频资源共享给学生,也可以在课上课下举办诗词大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投票、评选,一方面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1.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培训
要想学生有所改变,首先要老师改变,所以老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更新。老师要不断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教师要多参加各类培训,吸收各家长处,紧跟新时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把新观念、新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知识,在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2.师生可以利用移动媒体交流语文学习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可以被利用起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实时辅导。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向老师问问题,老师也可以整理一些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方法和文学作品,放在网盘里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可以翻阅。
3.设计互动话题,活跃课堂氛围
互动话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好的互动话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可以和老师、同学积极地进行互动,让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角色互换,增加互动的多样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4.利用教学视频,探索语文课堂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引入一些在线課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在线课程的开放性很强,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上课的地方和时间都没有限制。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前期准备和筛选,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优质资源。比方说,老是明天要讲新课,老师就可以录制一些学习内容,分享给学生观看,学生就可以提前预习新课文,长期坚持下来的话学生就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的教学质量也能提高。
三、总结
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寻找阻碍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原因,还要找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减少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敏才.巧借东风云水意,踏星掬月近天涯——浅谈高中语文“四微四步”写作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289-290.
[2]夏晓云.对于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2):44.
[3]王文雅.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21):327.
【关键词】新媒体 高中语文 互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0182-02
语文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审美的培养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效果备受学校重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到语文课堂中,用学生熟悉的资源和手段,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一、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阻碍
1.教师理解有偏差
要想彻底进行新课标改革,教师就要丢弃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语文教学观念,更正对新课标改革的理解偏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这要求教师们更新教学方法,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成绩。
2.教师的技术体系不过硬
我们的教学在新媒体时代下遇见各种挑战和机会,一个善用新技术的教师必定是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师。尤其是高中语文老师,的新媒体技术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新时代下的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习新媒体技术,还要探讨新媒体技术怎么更好地运用到课堂中,发挥其时效性、多样性、灵活性的优势,增加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新媒体技术,与自身授课紧密相连,弥补传统课堂的不足之处,从而改进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模式,提高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3.缺乏互动,影响课堂气氛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角色,学生是被动接受者,往往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和老师的互动几乎为零。而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学则要求老师要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老师要精心准备,找准话题切入点,做好课堂互动。教师要在课堂中发挥引导者的角色,调控互动的节奏和时间,以及话题的内容。通过良性互动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自由主动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目的。
4.学生不了解新媒体技术
信息时代下的高中语文学习,不仅老师,学生也应该了解新媒体技术,并且学会使用新媒体,利用网络资源、微课资源、新媒体社交资源,多渠道地拓宽学习领域。只有学生和老师都懂得并应用新媒体技术,才能达到双赢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将视频资源共享给学生,也可以在课上课下举办诗词大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投票、评选,一方面让学生积累文学知识,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媒体时代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
1.教师要更新观念,加强培训
要想学生有所改变,首先要老师改变,所以老师的教学观念一定要更新。老师要不断寻找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根据实际进行调整,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此,教师要多参加各类培训,吸收各家长处,紧跟新时代步伐,提高自身能力,把新观念、新知识灌输到学生的思想中,让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知识,在学生提高成绩的同时,也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2.师生可以利用移动媒体交流语文学习
随着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运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可以被利用起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进行实时辅导。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向老师问问题,老师也可以整理一些对学习语文有帮助的方法和文学作品,放在网盘里分享给学生,让学生随时可以翻阅。
3.设计互动话题,活跃课堂氛围
互动话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好的互动话题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可以和老师、同学积极地进行互动,让思想的火花得以碰撞;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课堂讲解,角色互换,增加互动的多样性,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师生关系更加亲密。
4.利用教学视频,探索语文课堂
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利用引入一些在线課程,让学生学会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在线课程的开放性很强,每一个人都可以参与,上课的地方和时间都没有限制。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前期准备和筛选,让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优质资源。比方说,老是明天要讲新课,老师就可以录制一些学习内容,分享给学生观看,学生就可以提前预习新课文,长期坚持下来的话学生就会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老师的教学质量也能提高。
三、总结
新时期,教师不仅要寻找阻碍高中语文教学发展的原因,还要找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中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减少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汪敏才.巧借东风云水意,踏星掬月近天涯——浅谈高中语文“四微四步”写作教学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5,(z1):289-290.
[2]夏晓云.对于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2):44.
[3]王文雅.新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