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科学大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bitwang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就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教学方法的改进,问题情境的创设,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以及“开放型”探索材料的提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改; 创新意识; 培养; 建构; 问题情境;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4-068-001
  
  众所周知,新课改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灌输获得的,而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法,即创新来获得。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书本知识和教师传授的传统的学习方法,大多是前人智慧和经验的总结,认真“接受”和继承这些经验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接受”并不等于盲目机械地知识灌输和技能模仿。学生也不是个单纯的知识灌输的容器,他们既要学习前人的经验,又不能“唯书、唯师、唯上”,在学习和继承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羁绊,在前人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创新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因此,可以说质疑是创新的突破口,它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为有“疑”才有“思”,有“思”才启“新”,培养学生大胆质疑是非常重要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因此本人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创新学习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就成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角色”问题。首先,教师在更新教育观念时,要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学生,把学生视为有人格的人、平等的人、自主的人、有潜力的人;其次,要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营造一种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用探讨、商量式的口吻组织教学,使学生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讨与学习;尤为重要的是要重视教学中教师的激发作用、启迪作用和组织作用,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激发作用是采用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作用可以采用外在的激励措施,如赞许、表扬和奖励来达到其目的;但更多的是运用知识内在的激励因素,运用学习要求与学生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并把这种矛盾转化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来实现的。应该注意的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就定在“激趣、引思、导向”上,至于新知识“新”在什么地方、它和原有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怎样运用原有知识来学习新知识、什么是新知识、新知识学来有什么用等等具体问题,就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主动探索,通过自身的努力自己解决这些问题,教师绝不能代替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组织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四、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
  “开放型”材料的提供,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解决。也就是说教师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既要使学生感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要做到材料与内容相吻合,还要使学生展开积极思维,同时在多向参与的过程中,寻求规律,掌握知识。提供“开放型”的探索材料,本人认为首先要把握好两个度。
  1.要使学生在选择材料上有一定的自由度
  如在教学“小数减法”一课中,我们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的材料:文具店里的圆珠笔每支2.45元,书包每个18.6元,小刀每把0.55元,文具盒每个9.25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50元、10元、5元、5角、5分各一张(或一枚),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商品应拿出多少钱,求应找回多少钱?列出算式进行计算。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商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他们不知不觉地发挥了平常的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
  2.要使学生问题在思考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如在教学等五册“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有这样一个例题:“果园里有桃树1560棵,杏树比桃树少290棵,桃树和杏树共有多少棵?”我们在教学比例时没有直接单一地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如下:
  第一步:给出一个问题:“桃树和杏树一共有多少棵?”问学生:“你们看到这个问题想到了什么?”让学生补上桃树和杏树各有多少棵,教师对具体数据略加调整,写出:“果园有桃树1200棵,杏树700棵,桃树和杏树一共有多少棵?”
  第二步:要求学生改编其中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两步计算应用题,分组讨论,到底有几种改编方法,并分别列出算式解答。
  第三步:教师提问:以上这四种改编方法,为什么只有两种列式办法?这两种解题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什么地方?再次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进一步认识题目结构和解题方法。
  由此看来,以上的教法改变了传统的例题教学,采用开放性的编题引入,使学生在主動建构的过程中,认识这类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横向联系,从整体上把握解题规律;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训练思维能力,使学生体验到获取新知的成功感。因此也开启了学生创新的“闸门”,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一把“金钥匙”。
  让我们从每一节课做起,真正地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容器”;让他们能在教师和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情境中,通过逐步自主地“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
其他文献
经济果林是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本市林业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形势下增加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实践证明,巩固和发展经济果林
小学课程改革把地理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改变了以往把地理看成是独立学科的做法。这样做的初衷是,在小学阶段,地理知识本身的学习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品德与社会性的发
在语文教学中,善于运用错误来创造认知矛盾,引起学生的学习内部动力,就像点燃孩子的内部发动机。可以通过课始错误抛问、课中错误导读、发言将错就错、辩论错误结论、评价以错导
围绕提高江宁区水稻保全生产能力建设,江宁区农业局对全区1997~2006年10年来的水稻综合生产能力进行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与结果报道如下。
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均为大发生,虽和迁入峰次多、迁入量大以及水稻的高肥栽培、气温回升有关,但根本原因是天敌的缺失。一只稻纵卷叶螟雌蛾可产几百粒卵,在自然条件下,若不受杀虫剂
农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中的副产品,同时也是工、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是制作肥料、饲料的极佳原料,又可用来造纸、制作建材、生活燃料和食用菌培养料等,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近年来烟粉虱在海门市普遍发生危害,其种群扩散行为受风向、风力等气候因子影响较为显著。本文分析研究了烟粉虱在海门市成功入侵后向全市范围扩散蔓延线路与主导风向的关系以
近年来,我市在着力培育林业生态体系的同时,注重建立健全林业产业体系,紧紧抓住林业产业化这条主线,着力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水平,取得了较大成效。2007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96
“金菊1号”是从“早小洋菊”芽变得到的一个新品系,与桐乡市4种主栽品种相比,品种性状,特征特性均较佳,且商品性好,适宜在桐乡市栽培种植。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