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常规杂交育种和生物分子育种的优劣对比

来源 :种子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i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大豆育种技术、育种手段发生了重大变革,从大豆育种目标分析到大豆育种手段展开了论述,通过对大豆传统育种方法和现阶段兴起的生物分子育种方法的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并探讨了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根据不同育种目标建立相应的育种策略,提高育种成功率。
  关键词:大豆常规杂交育种;生物分子育种;优劣对比
   大豆起源于中国, 在轩辕黄帝时已种植。大豆也称黄豆,古称“菽”,被称为“田中之肉” “绿色牛乳”。大豆是通过自花授粉繁殖后代的,一般其异交率很低,可以忽略不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大豆育种方式也顺应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从原始的自然变异选育到常规杂交育种。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兴起与发展,生物分子育种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大豆育种中。但常规杂交育种迄今为止仍然是大豆育种最主要、最通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
  1   育种目标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所以选择优良的父、母本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对目标父、母本的基因重组,即利用各种育种途径,如人工杂交或者分子标记等手段,通过基因重组分离出一些优良性状,并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进而选育出理想的目标材料,所以说亲本的选择是大豆育种成败的关键。
  另外,育种目标总是多方面的,如果父、母本都是优点多、缺点少,那么无论通过什么育种手段选育出的后代,出现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的概率就大,就有可能选出优良的品种。
  但无论是常规杂交育种还是生物分子育种,其育种目标都是一致的,即在不同品种间选取自己所要的,如将丰产性、熟性、抗性、品质好的品种作为选择目标,通过各自的方法,达到同一个目的。
  1.1   丰产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丰产无疑是育种目标的重要指标。但大豆的产量问题至今仍然是育种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020年力争大豆种植面积达933万hm2,而仅美国在2019年种植的面积就已达3 239万hm2。那么要想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更高的收益,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
  1.2   成熟性
   我国大豆产区分为五大类,分别为北方春大豆产区、黄淮海流域的夏大豆产区、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产区、东南春夏秋大豆产区和华南四季大豆产区。且不说南方地域的产区,就北方春大豆而言,其成熟期至关重要。因为气候条件,北方春大豆大多于 5月上旬播种,至9月底到10月初成熟收获。所选育品种的成熟期是一个关键性指标,在气温不稳定的情况下,既要避免低温年份晚熟贪青的减产,又要避免高温年份过于早熟浪费积温而减产,所以选育出生长期适合的品种也至关重要。
  1.3   抗性
  大豆品种的抗性主要有抗病性、抗倒伏性、抗逆性等。大豆的病虫害主要包括花叶病毒病、叶斑病、根腐病、灰斑病、孢囊线虫病、大豆食心虫及蚜虫等,近年来,点蜂缘蝽虫害也十分猖獗。针对这些病虫害,一方面可通过外界药物控制,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后代选育选出抗病性强的品种,用于后代杂交,通过人工选育方法将其抗性遗传下去。
  抗倒伏主要是通过提高大豆茎的机械强度和降低大豆株高等方式,防止大豆倒伏;抗逆性则是指大豆对逆境的忍耐和抵抗能力[2]。
  1.4   品质
   大豆的品质包括很多,如籽粒外观品质,可溶性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等,所关注的品质通常与其利用方向有关。
  2   大豆常规杂交育种法
   大豆为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一般不超过0.1%~3%。大豆花为总状花序,分别生长在腋中和顶部,形成腋生花序和顶生花序。花朵簇生在花梗上,称为花簇。花簇长短不一, 长者有花10~30朵,短者只有3~5朵花。每朵花有花萼5 片,其下部联合成筒状。花萼内有旗瓣、翼瓣和龙骨瓣等5个花瓣。
  大豆杂交技法为:第一步,选择母本植株,要选择有花且有1~2个花序已开放、生长发育良好、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一般尽量选择主茎上的花朵作为杂交目标。第二步,就是选定用于去雄用的花朵,以花冠露出花萼1~2 mm,但尚未伸出萼尖的花朵最适宜。花朵选定后,应将该花序中其余的花蕾全部摘除,特别是花序边部一定要清除干净。一般在一个植株上选2~4个花序,1个花序中只留2~4朵花作杂交用。第三步,就是选定去雄时间,去雄应在开花前1 d的3:00~7:00 PM或开花当天7:00 AM之后,将适于杂交的花朵先用镊子去除花萼的茸毛、萼片的上半部和花瓣后,在用镊子去除花瓣时,一定要注意镊子的方向和角度,镊子应背向花瓣开启方向且倾斜45°,捏住花瓣上半部轻轻提起,这个环节非常重要。如果角度和尺度把握好,可一次将花瓣和花药一次清除干净,而使柱头完好无损[3]。
  3   大豆分子育种法
   大豆生物分子育种主要方法有两种:①大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方法分为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大豆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和大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方面。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兴起与发展,在大豆遗传图谱的构建方面,标记密度逐步提高,图谱之间的整合也更加完善,使饱和遗传图谱得以构建。基因定位方面,国内外主要集中在产量、品质等一些农艺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近年来,种子大小、光周期、花期、茎强度、蔗糖、脂肪酸和一些耐逆性通过了基因定位。大豆分子标记辅助方面,中国研究者对大豆脂肪含量、SCN抗性、SMV抗性作了标记,国外对产量、花叶病毒病、白粉病等作了一些分子标记选择。②大豆转基因及分子设计育种。大豆转基因方法,主要是在子叶节、胚轴等部位用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而随着优异基因的不断发掘和转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Peleman提出了設计育种构想,其主要内容为先确立基因和环境的一级基因位点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育种的需求选择目标基因型,最后设计适宜的育种方案,进行育种设计[4-6]。   4   优劣对比
  无论大豆常规育种还是大豆分子育种,其选育的品种都必须符合高产、稳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等要求,这也是大豆优良品种所必备的基本条件。
  通过人工杂交选育,可以使父、母本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不同的基因型,选育出多种后代;不同后代可以将优良微基因积累,可能出现比亲本优良的性状,或通过基因互作,产生亲本不具备的新性状。另外,常规育种方法简单,但大豆是闭花授粉作物,人工常规育种时需要保持良好温度、湿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工杂交成活率。另外,常规人工杂交的育种周期长,需要通过后代的几代选择才能选育出好的材料[7-8]。
   而通过生物分子育种选育新品种,其优点是目标性强、成功率高。目前,分子育种能够定向改变大豆遗传性状,打破基因连锁,使优良基因能够共享,打破不良基因的表达。其在产量预测、鉴定品种、品质检测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提高工作效率。但分子育种造价昂贵,需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
  5   展望
  目前,我国关于大豆分子育种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发展趋势看,需要注重以下方面的研究:挖掘有重要利用价值的基因;挖掘多种遗传背景环境下的大豆QTL;多种性状转基因大豆的培育;加强大豆功能基因组学方面的研究等。
  作为育种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常规育种不能与分子育种有机结合,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不能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为了加快我国育种进度和质量,必须形成一套有效机制和方法,使二者能够有机融合,为大豆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 1 ] 毕影东,李炜肖,佳雷,等.大豆分子的育种现状、挑战与展望[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6):33-39.
  [ 2 ] 蔣炳军,岳岩磊,王彩洁,等.大豆分子育种研究进展[J].大豆科学,2012(4):662-667.
  [ 3 ] 曲梦楠,蒋炳军,刘薇,等.大豆分子育种研究新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4(3):8-13.
  [ 4 ] 师颖,马利平,张瑞军.大豆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中国种业,2017(8):17-19.
  [ 5 ] 姜海英.浅谈北方春播大豆杂交育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1(5):124-125.
  [ 6 ] 程砚喜,王维田.大豆高产杂交育种的亲本利用及种质来源简述[J].大豆通报,1998(6):3-5.
  [ 7 ] 陈学珍,谢皓,李莉,等.大豆杂交F2代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2(1):1-7.
  [ 8 ] 周翔,李廷泉,冀宪武.浅论大豆部分核不育在杂交育种中的利用——大豆改良式轮回选择法初探[J].大豆通报,1996(2):3.
其他文献
摘 要: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种植具有天然的气候优势。以张家口马铃薯主产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05—2019年7个县的气象条件,对比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得出张家口地区最适宜马铃薯不同生育期生长的气候条件,最后分析不同气象灾害对张家口地区马铃薯种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张家口地区10 cm地温、气温、降水量均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同时不同县的气象条件中,7个县的降水量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各项指
期刊
正值2020年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召开之际,9月8—9日,由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组织的“山西小米”走进厦门推介座谈活动暨晋闽西南粮食产销衔接会在福建厦门举行。会议期间,山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厦门市发展改革委签订粮食产销合作协议,通过加强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合作会商机制,创新完善粮食产品展销推介方式,建立健全粮食产品应急保障机制,共同保障两地粮食安全。“山西小米”运营中心与夏商集团夏
期刊
摘 要:小麦是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新沂市常年小麦种植面积1 200万hm2。为进一步验证2019年引进的16个小麦新品种在当地的适应性、安全性和丰产性,为筛选小麦主推品种提供科学依据,新沂市种子管理站开展了种植试验。通过初步试验,筛选出综合表现相对较好的5个品种,分别是中育9302、徐麦2023、新麦32、郑麦0943和保麦158。  关键词: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随着农业农村部《主要农作物品
期刊
摘 要:绿豆属豆科植物,别名菉豆、植豆、文豆等,属于我国普遍种植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农产品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农产品市场地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绿豆出口国。绿豆的食品应用价值极高,不仅可用于食品加工,也可以应用于酿酒工业,加之绿豆所具有的药用价值,应进一步拓展绿豆的市场。鉴于此,以绿豆种植技术为基础,通过习性分析、种植技术、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农业
期刊
摘 要:通过研究不同玉米品种在6.0万株/hm2、7.5万株/hm2、9.0万株/hm2种植密度条件下茎秆抗倒力学特性与农艺性状变异规律,分析玉米茎秆力学特性与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茎秆抗折断力、外皮穿刺强度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减弱;品种间茎秆力学特性差异明显;增加种植密度对穗位、茎粗影响显著,高密度条件下穗位升高、茎秆变细,而株高受密度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茎秆抗折断力与株高、穗位负相关,
期刊
摘 要:种业是夯实农业基础、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核心产业。随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深入推进,种业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为了更有效地服务陕西省现代种业发展,陕西省种子管理站积极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种子管理部门、种子企业和科研育种单位调研,因地制宜,结合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全省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了促进陕西农作物种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
期刊
摘 要:种子是农业生产的核心与基础,种子检验是保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贮藏及农业贸易等领域的保障。对比国内外种子检验技术发展现状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角色,梳理了“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我国种子检验存在的问题及巨大压力,并针对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  关键词:种子检验;一带一路;种子贸易;策略  2013年9—10月,习近平总书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了“一带一路” “丝绸之
期刊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小麦种植业的发展中,小麦栽培技术直接影响其产量和质量。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小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机会。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影响小麦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改进病虫害防治技术能够有效提高产量。为此,有关工作部门应重视对小麦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关键词: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小麦栽培技术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小麦栽培技术水平的
期刊
摘 要:以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探讨了不同程度盐胁迫及外源CaCl2、EBR对紫花苜蓿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①盐胁迫显著降低了紫花苜蓿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抑制了紫花苜蓿幼苗的伸长,降低了紫花苜蓿的生长量,盐胁迫程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②外源CaCl2、EBR可以显著改善紫花苜蓿种子在盐胁迫下的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其中以CaCl2浓度为10 mmol/L、EBR浓度为0.
期刊
摘 要:辽宁省的气候条件较复杂,有不同的生态类型,对玉米品种要求也不同,这就决定了辽宁省玉米品种类型具有多样性。铁岭市农业科学院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不断运用科技创新手段,持续加强高产、高效、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玉米杂交新品种选育工作,成功选育出了高产抗病、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铁研123。重点分析了玉米杂交种铁研123的选育方式,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