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0年风雨兼程,60年上下求索,60年勤劳耕耘,育得桃李满天下、神州多栋梁。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0年华诞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令人感慨万端、心潮澎湃——几代人为梦想而砥砺前行,为使命而鞠躬尽瘁。他们弘扬了文化,探索了艺术,传递了精神:播种了希望,谱写了经典,铸造了辉煌。
虽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但星河璀璨,百花妖娆。新时代的她将继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再续华章!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就职时则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下簡称清华美院)作为中国高校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可谓设计艺术大师云集,一系列闪光的名字如璀璨明星,令人敬仰。60年来,在这些艺术大师、教育家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清华美院代表了中国设计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世界艺术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知名学院,为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塑造国家形象、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正值这座令人瞩目的艺术学府60年华诞之际,回溯其发展,展示其成就,缅怀师长,砥砺后人,这将在我国设计、艺术与教育领域具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一、隆重庆典,纪念动人时刻
2016年11月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60天之时,一场旨在庆祝清华美院建院60周年的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美院原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王明旨,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李功强,清华美院离退休与在职教师、各届校友、学生代表,以及不远千里赶来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和国内外兄弟院校代表们。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近千人沐浴在纪念大会隆重热烈的气氛中,欢聚一堂,开心畅谈,合影留念,共同庆祝母校60华诞,见证与分享了这一盛典带来的人生感动。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校友和各位来宾表示了祝贺与欢迎。在致词中,他高度赞扬了清华美院取得的成就与历史贡献,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美术学院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发展理念。既要扎根于民族、民间的文化土壤,也要学习国外的优秀艺术经验:既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也要放飞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二是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卓越的创造力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杰出人才,使美术学院的优秀传统和精湛技艺薪火相传。三是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进一步推动文理渗透。要有打破人文与科学隔阂的勇气,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要深化与其他院系的交流合作,努力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做文理渗透的典范。继续发扬创新实干精神,凝聚共识、携手共建,不断推动美术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常沙娜先生作为清华美院发展进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设计家、艺术家、教育家,一直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满含感情。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了学院初创阶段艰难的发展历程。她认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根据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新中国工艺美术适应人民“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并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支持下诞生的。正如当年文化部领导钱俊瑞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中所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不仅是文化美术事业的大事,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人们要缅怀那些学院的创办者们和前辈大师们,因为他们一生默默耕耘,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为人民服务的专业设计中坚力量。她引用了学院创建者之一的庞薰莱所作的诗句《光华路》为结语:“光华路是一条光辉的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光华是为中华民族增添光辉,我们要有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才能有勇气、信心和毅力……让我们还是走我们自己的光华路吧!”言之凿凿,情真意切,让人们无不动容。
校友代表刘绍荟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发展,表达了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众多老师无私传授的感谢。在老先生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格的感召下,他深深受益于母校大综合、大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树立了自己一生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始终坚持民间装饰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精神相结合的道路,坚持重振复兴汉唐雄风以及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实践于从云南画派发展而来的当代重彩美术创作发展过程中。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表达了对清华美院建院60年的美好祝福,强调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清华美院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与未来合作。在两所院校强强联合,共同开展多项教学和研究项目,师生往来交流频繁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在推动跨国度、跨文化、跨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及院校合作,以及人类文明、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高素质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合作发展前景。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在讲话中,回顾了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清华美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当前新时期的清华美院发展提出了展望。他表示,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体系,将在继承和发扬学院传统和文脉的基础上,以设计学科为主体,形成三个一级学科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以开放、包容、科学、创新为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科学结合,继续推进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教学队伍,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担当的设计艺术人才:加强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艺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交流合作与竞争,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世界著名美术学院。 二、配套活动,展示学人艺术成就
值60周年院庆之际,清华美院还举办了一系列融图片与实物于一体的配套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与纪念美院60年来的光辉岁月和美院人的春华秋实、美院杰出校友的设计与艺术创作成果、美院60年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校友们所展现出的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与生命力。展览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视觉传达、服装、声光电等,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让一段历史充实、真切、鲜活地再现在大家的面前。观众可以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味它,触摸它,感悟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在学院和广大校友之间架设了一座艺术、学术和情感的桥梁,为清华美院发展留下面向未来的思考。
1.回顾与展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建系60周年师生作品展
4月11日,该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中的“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建系六十周年文献展”,全面展示了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自1956年建系以来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同时举办了“面向未来的纺织、服装设计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第十六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作品展”。
2.五月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
5月5日,清华美院和校友办、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联合主办,吴传麟艺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五月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在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开幕。展出1961年入学的66届毕业生至在读硕士研究生、教师等共60人、336件作品,包括书法、绘画、陶瓷、雕塑、漆艺、摄影、工艺美术、新媒体等,向母校六十华诞献礼。
3.艺·光华——艺术名家邀请展
9月10日,在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由北京地区的清华美院校友自发组织的“艺·光华——艺术名家邀请展”,展示了清华美院文脉传承以及艺术家的探索与追求。
4.“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请展”
10月31日,清华美院美术馆内,近130件作品,是清华校友们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艺术探索与成就,代表着他们为国家艺术设计、美术和艺术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些材料多样、风格各异、承载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创作者对清华美院优秀传统和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们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下,以艺术情感、审美智慧形成的多元挑战。透过作品,观众可以看到清华美院前辈们的办学理念影响下授艺育人的历史脉络与教学成果。
5.传承·跨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暨96届“20情怀”校友作品邀请展
11月12日,该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由96届毕业生自发组织、实施。参展作品涵盖了当代艺术、当代工艺、绘画、雕塑、视觉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服装设计、电影动漫、广告多媒体设计等领域,展览力图以高昂的艺术情怀和设计理想,纵横于古典与现代,解读东西方的体验实践。这是96届学生毕业20周年的成果展示,承载着他们对母校的浓厚情怀。
6.庆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清华力量”校友作品展
11月13日,该展在深圳福田九域艺术馆举行,由深圳校友会组织、实施。这些作品从纯艺术的角度呈现“清华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艺术特色,对于探讨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研究及院史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展览以“设计与商业、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科技、设计与生活、设计与未来”这5个子项来阐述设计对各产业的推动与融合,试图将艺术与设计,和经济、社会、科技、生活放在同一平台进行审视,以此激发并催化各产业间的深度合作与整合。
此外,还针对清华美院老艺术家个人,举办了“纪念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雷圭元先生诞辰110周年”“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先生百岁诞辰艺术展”等系列活动。
三、回顾历史,缅怀前辈传承发展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之初,是新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高等学府:后来与清华大学强强合作,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前后总计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服务的办学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了“工艺美术”“工农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以及融合古今中外艺术精华、促进艺术与科学结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11月1日至1999年11月9日)
1956年11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为发展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
在教学理念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既强调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又强调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坚持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坚持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应该面向现代生产、面向大众生活。在其院刊《装饰》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上,“衣、食、住、行”四面旗帜的图形是其办学方向的高度概括,也是其创作和学术方向的象征。这种理念,成为了中国设计教育现代转型的基石,成为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理论建设及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经过43年的努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备,集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高等艺术设计学院,以综合性、多学科、高层次的特色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家的摇篮。
清华大学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经过多次接触并实地考察后,认为两校在学科上有很好的互补性。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已经形成的完整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对清华大学加强艺术学科建设,培养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的优秀人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室内装饰、环境艺术、绘画等学科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制造、汽车设计等学科专业可以密切结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清华大学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工艺美术学科的现代化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与优良传统,對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两校领导对此达成共识,并经教育部批准,最终促成了两校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转入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师生一起学习和生活,成为了清华园的新主人。 自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这座中国工艺美术的殿堂形式上虽然已经蜕变、转型,但其所留下的光辉与梦想,依然留在每一个具有“老工艺美院”情怀的人们心中。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11月9日至今)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件事在北京的文化艺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以及国家轻工业局的领导,都对两校合并事宜给予了关心与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不断调整学科布局,已逐步成为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大学。借助这次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并重的学科特色以及在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独树一帜的文脉传承与学术探索,汇入清华,使得清华大学由此增添了专门的艺术类学科,从而向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又跨进了新的一步。
清华美院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在学科建设上,继续保持和发扬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艺术设计学科的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加速美术学科发展,提高创作、科研、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清华美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习中外各民族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注重学术交流,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向: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工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培养出了一批批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合作上,清华美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吸收世界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探索面向新时期设计艺术学科和美术学科的合理结构,向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的美术学院的目标,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四、辉煌业绩,砥砺学子继往开来
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清华美院建院之初,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学者、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和海外留学归来的设计家。上个世纪20、30年代,庞薰莱、雷圭元、郑可、李有行等留学法国,陈之佛、祝大年、沈福文等留学日本,张光宇、张仃、叶浅予、丁聪、吴劳等在国内从事商业美术、漫画、装饰艺术创作,关注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设计,他们从不同的侧重点学习工艺美术。正是这批人中的大部分成为了新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者、奠基人,也是我国现当代多元设计和美术创作的开拓者。此外,还有卫天霖、陈叔亮、阿老、柴扉、张景祜、汤子博、程尚红、徐振鹏、张振士、梅健鹰、柳维和、邱陵、袁迈、高庄、奚小彭、吴冠中、郑炯灶、常沙娜、田自秉、王家树、何燕明、俞致贞、田世光、刘力上、杨子美、白雪石、郑乃衡、陈若菊、权正环、冯远、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柳冠中、张绮曼、王明旨、奚静之、白崇礼、代大权、王宏剑、鲁晓波、赵萌、包林、郑曙旸、李象群、曾成钢……可谓名家云集,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最高奖得主、国家教学名师多名,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学术研究、创作设计以及管理的师资和梯队。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艺美术的多种需求,学院采用短训班、进修班、研究班、中专班等多种办学形式,接受各地工艺美术生产、设计及研究人员学习基础理论及总结创作经验,提高艺术水平,推动了我国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正是在这些行业名家的努力下,清华美院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在“衣、食、住、行”及工艺美术发展方面,进行了传承与创新研究,提出了产、学、研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并入清华后,借助完备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实验手段,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教学质量更加优良,在我国设计与艺术多个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开始,美院先辈和师生们紧密配合,在国家重点艺术设计项目创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挥了国家级艺术机构的重要作用,履行着“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历史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完成了国家和国际间的重大艺术设计200余项,获国际和国内各类奖项300余项,包括:建国初期元帅服及国家许多重要功勋奖章的设计,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在内的“十大建筑”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室内装饰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共青团团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以及国家重要礼品的设计工作,中央书记处会议厅与国务院、紫光阁总理接待厅等国家重点场所的整体设计,首都机场、中国大饭店、北京王府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大剧院等公共场所与环境的室内设计与壁画、雕塑装饰创作,多项国家大型庆典活动和大型展览设计,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全国妇联等多家国家机构和著名企事业单位做了形象标志设计工作,还为中国驻前西德、英国、比利时大使馆以及意大利联合国驻罗马粮农总部的中国厅进行了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并出版了教材、专著300多部,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放专题教学片和电化讲座教材100余部。
吴冠中先生曾说:“中国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代言人,要有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喜爱的艺术作品。”清华美院建院60年来,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艺术作品。其中,张光字的《大闹天宫》,张仃的《哪吒闹海》,郑可的浮雕《纪念章》,崔毅的《人民大会堂柱头设计》,常沙娜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顶设计》,祝大年的《森林之歌》,袁运甫的《巴山蜀水》(局部),權正环、李化吉的《白蛇传》,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集体创作的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等作品,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设计与艺术界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 同时,清华美院还出版了《工艺美术论丛》《工艺美术参考资料》《装饰》《艺术与科学》《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等理论刊物,成立了“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当代艺术研究所”“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紫砂艺术研究所”“漆艺研究所”等机构,致力于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90年: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文献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辉煌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展”“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清华大学户外沉浸式游戏论坛与工作营”等大型展览活动,鼓励艺术创作、设计与交流:与德国BMW、美国MIT、微软、Autodesk、丹麦哥本哈根皮草等众多国际大型公司以及清华同方等部分国内知名公司合作,成立了一系列研发中心,进行了现代产品创意与设计方面的综合开发:设立了“柒牌非物质文化研究与保护基金”“平山郁夫奖学金”“枫华奖学金”“张光字艺术奖”和“王已千创作设计研究奖”等奖励基金,为学生学习与创作提供保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土耳其米玛尔·锡南美术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教育教学与科研创作方面的交流;进行了“985”专项课题、“非遗文化”等一系列专题的研究开展;众多设计与艺术作品在国内、国际各项赛展的获奖……无不展现了清华美院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结语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事件早已尘埃落定17年之际,现在也许有人还在质疑——当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究竟该不该并入清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阿兰·卡明斯的观点也许有助于我们的解读,他说:“一所美术学院合并入另一个研究机构存在风险,英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较小规模的艺术类专业学校并入综合性的大学,但大都不像美院并入清华这样具有明确的研究倾向。它们可能并入像牛津、剑桥或者帝国大学这样的高校,但是即使并入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设计学科也很难作为研究型的学科被认真对待……通过这些合作又使美术学院得以同自然科学系、工程学系、科学技术系、商学院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期待的某种改变就会发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和设计给予清华大学一个新的视角和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共同应对新的变化的世界。
毕竟,在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战略思想指导下,依托综合学科优势,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清华美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设施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更加突出,17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做出了证明。可以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21世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60年华诞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令人感慨万端、心潮澎湃——几代人为梦想而砥砺前行,为使命而鞠躬尽瘁。他们弘扬了文化,探索了艺术,传递了精神:播种了希望,谱写了经典,铸造了辉煌。
虽时光荏苒,岁月如歌:但星河璀璨,百花妖娆。新时代的她将继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革故鼎新,再续华章!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已故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1931年在清华就职时则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下簡称清华美院)作为中国高校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可谓设计艺术大师云集,一系列闪光的名字如璀璨明星,令人敬仰。60年来,在这些艺术大师、教育家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清华美院代表了中国设计艺术的最高水平,成为中国美术教育、世界艺术教育领域极具影响力的知名学院,为发展艺术教育事业、塑造国家形象、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正值这座令人瞩目的艺术学府60年华诞之际,回溯其发展,展示其成就,缅怀师长,砥砺后人,这将在我国设计、艺术与教育领域具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一、隆重庆典,纪念动人时刻
2016年11月1日,一个特殊的日子里——阳历一年中的第30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60天之时,一场旨在庆祝清华美院建院60周年的纪念大会在清华大学礼堂隆重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党委书记陈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谢维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名誉院长冯远,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美院原院长、清华大学原副校长王明旨,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清华美院党委书记李功强,清华美院离退休与在职教师、各届校友、学生代表,以及不远千里赶来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和国内外兄弟院校代表们。室外寒风凛冽,室内温暖如春,近千人沐浴在纪念大会隆重热烈的气氛中,欢聚一堂,开心畅谈,合影留念,共同庆祝母校60华诞,见证与分享了这一盛典带来的人生感动。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校友和各位来宾表示了祝贺与欢迎。在致词中,他高度赞扬了清华美院取得的成就与历史贡献,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美术学院全体师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艺术家的光荣传统,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艺术发展理念。既要扎根于民族、民间的文化土壤,也要学习国外的优秀艺术经验:既要脚踩坚实的大地,也要放飞想象的翅膀,创造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二是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思想。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卓越的创造力和崇高社会理想的杰出人才,使美术学院的优秀传统和精湛技艺薪火相传。三是希望美术学院全体师生进一步推动文理渗透。要有打破人文与科学隔阂的勇气,在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结合中培养健全人格,在交叉融合中启迪思想、拓展学术空间。要深化与其他院系的交流合作,努力促进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做文理渗透的典范。继续发扬创新实干精神,凝聚共识、携手共建,不断推动美术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中国和世界的文化艺术教育事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常沙娜先生作为清华美院发展进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的著名设计家、艺术家、教育家,一直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满含感情。她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回顾了学院初创阶段艰难的发展历程。她认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根据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新中国工艺美术适应人民“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并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和支持下诞生的。正如当年文化部领导钱俊瑞在成立大会上的致辞中所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不仅是文化美术事业的大事,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一件大事”。人们要缅怀那些学院的创办者们和前辈大师们,因为他们一生默默耕耘,为祖国培养了几代为人民服务的专业设计中坚力量。她引用了学院创建者之一的庞薰莱所作的诗句《光华路》为结语:“光华路是一条光辉的路,路都是人走出来的,光华是为中华民族增添光辉,我们要有民族的自尊与自信才能有勇气、信心和毅力……让我们还是走我们自己的光华路吧!”言之凿凿,情真意切,让人们无不动容。
校友代表刘绍荟在发言中,结合自己的艺术创作与发展,表达了对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众多老师无私传授的感谢。在老先生们的人格魅力和艺术品格的感召下,他深深受益于母校大综合、大美术教育的理念和精神,树立了自己一生艺术追求的目标和方向,始终坚持民间装饰艺术和西方现代艺术的精神相结合的道路,坚持重振复兴汉唐雄风以及艺术为大众服务的精神,实践于从云南画派发展而来的当代重彩美术创作发展过程中。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Paul Thompson表达了对清华美院建院60年的美好祝福,强调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清华美院有着悠久的合作关系与未来合作。在两所院校强强联合,共同开展多项教学和研究项目,师生往来交流频繁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在推动跨国度、跨文化、跨语言的国际化发展及院校合作,以及人类文明、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高素质国际人才培养等方面,将会有更大的合作发展前景。
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在讲话中,回顾了学院60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清华美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当前新时期的清华美院发展提出了展望。他表示,学院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体系,将在继承和发扬学院传统和文脉的基础上,以设计学科为主体,形成三个一级学科相互依托、相互支撑的学科体系:以开放、包容、科学、创新为发展理念,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艺术与科学结合,继续推进向研究型学院转变: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教学队伍,形成“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时代意识、勇于探索创新、敢于担当的设计艺术人才:加强构建多学科协同创新体系,推动艺术与科学、技术与人文的交叉融合,培养新的学科增长点,全面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全球交流合作与竞争,努力成为世界一流、中国特色、清华风格的世界著名美术学院。 二、配套活动,展示学人艺术成就
值60周年院庆之际,清华美院还举办了一系列融图片与实物于一体的配套展览,图文并茂地展示与纪念美院60年来的光辉岁月和美院人的春华秋实、美院杰出校友的设计与艺术创作成果、美院60年的传承与创新,以及校友们所展现出的孜孜不倦的艺术探索精神和旺盛的艺术创造力与生命力。展览作品涉及绘画、雕塑影像、装置、视觉传达、服装、声光电等,形式新颖,内涵丰富,让一段历史充实、真切、鲜活地再现在大家的面前。观众可以走进这段历史,去回味它,触摸它,感悟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在学院和广大校友之间架设了一座艺术、学术和情感的桥梁,为清华美院发展留下面向未来的思考。
1.回顾与展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建系60周年师生作品展
4月11日,该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展览中的“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建系六十周年文献展”,全面展示了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自1956年建系以来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历程。同时举办了“面向未来的纺织、服装设计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年第十六届全国纺织品设计大赛作品展”。
2.五月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
5月5日,清华美院和校友办、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联合主办,吴传麟艺术工作委员会承办的“五月光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校友作品展”在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开幕。展出1961年入学的66届毕业生至在读硕士研究生、教师等共60人、336件作品,包括书法、绘画、陶瓷、雕塑、漆艺、摄影、工艺美术、新媒体等,向母校六十华诞献礼。
3.艺·光华——艺术名家邀请展
9月10日,在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由北京地区的清华美院校友自发组织的“艺·光华——艺术名家邀请展”,展示了清华美院文脉传承以及艺术家的探索与追求。
4.“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校友作品邀请展”
10月31日,清华美院美术馆内,近130件作品,是清华校友们在不同专业领域的艺术探索与成就,代表着他们为国家艺术设计、美术和艺术教育事业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些材料多样、风格各异、承载时代气息的艺术作品,不仅是创作者对清华美院优秀传统和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他们面对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下,以艺术情感、审美智慧形成的多元挑战。透过作品,观众可以看到清华美院前辈们的办学理念影响下授艺育人的历史脉络与教学成果。
5.传承·跨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暨96届“20情怀”校友作品邀请展
11月12日,该展在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由96届毕业生自发组织、实施。参展作品涵盖了当代艺术、当代工艺、绘画、雕塑、视觉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商业服装设计、电影动漫、广告多媒体设计等领域,展览力图以高昂的艺术情怀和设计理想,纵横于古典与现代,解读东西方的体验实践。这是96届学生毕业20周年的成果展示,承载着他们对母校的浓厚情怀。
6.庆祝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建院60周年“清华力量”校友作品展
11月13日,该展在深圳福田九域艺术馆举行,由深圳校友会组织、实施。这些作品从纯艺术的角度呈现“清华力量”,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与艺术特色,对于探讨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教学研究及院史研究,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展览以“设计与商业、设计与文化、设计与科技、设计与生活、设计与未来”这5个子项来阐述设计对各产业的推动与融合,试图将艺术与设计,和经济、社会、科技、生活放在同一平台进行审视,以此激发并催化各产业间的深度合作与整合。
此外,还针对清华美院老艺术家个人,举办了“纪念中国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家、设计家雷圭元先生诞辰110周年”“大年百年——纪念祝大年先生百岁诞辰艺术展”等系列活动。
三、回顾历史,缅怀前辈传承发展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之初,是新中国第一所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高等学府:后来与清华大学强强合作,改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前后总计60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为国家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服务的办学理念,在不同历史阶段提出了“工艺美术”“工农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以及融合古今中外艺术精华、促进艺术与科学结合、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理念,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留下了诸多经典作品。
1.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11月1日至1999年11月9日)
1956年11月,在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直接关怀下,为发展新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事业,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
在教学理念上,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既强调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又强调继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坚持以生活为创作源泉,坚持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的发展应该面向现代生产、面向大众生活。在其院刊《装饰》杂志创刊号的封面上,“衣、食、住、行”四面旗帜的图形是其办学方向的高度概括,也是其创作和学术方向的象征。这种理念,成为了中国设计教育现代转型的基石,成为了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和设计艺术理论建设及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
经过43年的努力,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已经发展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师资力量雄厚,专业设置齐备,集专业教学、创作设计、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高等艺术设计学院,以综合性、多学科、高层次的特色享誉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艺术设计家的摇篮。
清华大学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经过多次接触并实地考察后,认为两校在学科上有很好的互补性。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国内艺术设计学科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已经形成的完整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对清华大学加强艺术学科建设,培养科学和艺术紧密结合的优秀人才可以起到重要作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工业设计、室内装饰、环境艺术、绘画等学科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制造、汽车设计等学科专业可以密切结合,提高教学与科研水平。清华大学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工艺美术学科的现代化可以起到有力的支撑作用,清华大学的人文社会学科与优良传统,對艺术人才的培养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两校领导对此达成共识,并经教育部批准,最终促成了两校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转入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师生一起学习和生活,成为了清华园的新主人。 自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完成了其光荣的历史使命。这座中国工艺美术的殿堂形式上虽然已经蜕变、转型,但其所留下的光辉与梦想,依然留在每一个具有“老工艺美院”情怀的人们心中。
2.清华大学美术学院(1999年11月9日至今)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这件事在北京的文化艺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北京市委书记贾庆林、市长刘淇以及国家轻工业局的领导,都对两校合并事宜给予了关心与支持。改革开放以来,清华大学不断调整学科布局,已逐步成为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综合大学。借助这次合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以“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并重的学科特色以及在中国艺术教育领域独树一帜的文脉传承与学术探索,汇入清华,使得清华大学由此增添了专门的艺术类学科,从而向着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方向又跨进了新的一步。
清华美院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在学科建设上,继续保持和发扬了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办学特色和艺术设计学科的优势,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加速美术学科发展,提高创作、科研、教学水平。在教育教学中,清华美院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加强专业基础教学的同时,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学习中外各民族和民间艺术的优秀传统:注重学术交流,关注和研究国内外美术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动向:提倡严谨治学、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良好学风;强调设计为生活服务,设计与工艺制作、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敏锐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创造活跃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从而培养出了一批批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合作上,清华美院积极开展国内、国际交流,吸收世界设计艺术和美术教育的最新成果,探索面向新时期设计艺术学科和美术学科的合理结构,向着建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一流的美术学院的目标,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四、辉煌业绩,砥砺学子继往开来
正如梅贻琦先生所说,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的教授。清华美院建院之初,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艺术家、教育家、学者、民族民间艺术领域的杰出研究者和海外留学归来的设计家。上个世纪20、30年代,庞薰莱、雷圭元、郑可、李有行等留学法国,陈之佛、祝大年、沈福文等留学日本,张光宇、张仃、叶浅予、丁聪、吴劳等在国内从事商业美术、漫画、装饰艺术创作,关注民间美术与工艺美术设计,他们从不同的侧重点学习工艺美术。正是这批人中的大部分成为了新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创建者、奠基人,也是我国现当代多元设计和美术创作的开拓者。此外,还有卫天霖、陈叔亮、阿老、柴扉、张景祜、汤子博、程尚红、徐振鹏、张振士、梅健鹰、柳维和、邱陵、袁迈、高庄、奚小彭、吴冠中、郑炯灶、常沙娜、田自秉、王家树、何燕明、俞致贞、田世光、刘力上、杨子美、白雪石、郑乃衡、陈若菊、权正环、冯远、袁运甫、刘巨德、杜大恺、柳冠中、张绮曼、王明旨、奚静之、白崇礼、代大权、王宏剑、鲁晓波、赵萌、包林、郑曙旸、李象群、曾成钢……可谓名家云集,拥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中国艺术最高奖得主、国家教学名师多名,构成了一支经验丰富、学术水平及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学、学术研究、创作设计以及管理的师资和梯队。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对工艺美术的多种需求,学院采用短训班、进修班、研究班、中专班等多种办学形式,接受各地工艺美术生产、设计及研究人员学习基础理论及总结创作经验,提高艺术水平,推动了我国工艺美术与设计艺术的传播和人才培养。正是在这些行业名家的努力下,清华美院为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在“衣、食、住、行”及工艺美术发展方面,进行了传承与创新研究,提出了产、学、研的教学要求,尤其是并入清华后,借助完备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实验手段,教学经验更加丰富,教学质量更加优良,在我国设计与艺术多个专业领域的教学、科研、创作、学科建设、人才引进、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
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校开始,美院先辈和师生们紧密配合,在国家重点艺术设计项目创作和研究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挥了国家级艺术机构的重要作用,履行着“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历史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完成了国家和国际间的重大艺术设计200余项,获国际和国内各类奖项300余项,包括:建国初期元帅服及国家许多重要功勋奖章的设计,人民大会堂、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钓鱼台国宾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在内的“十大建筑”等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室内装饰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共青团团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以及国家重要礼品的设计工作,中央书记处会议厅与国务院、紫光阁总理接待厅等国家重点场所的整体设计,首都机场、中国大饭店、北京王府饭店、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大剧院等公共场所与环境的室内设计与壁画、雕塑装饰创作,多项国家大型庆典活动和大型展览设计,为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全国妇联等多家国家机构和著名企事业单位做了形象标志设计工作,还为中国驻前西德、英国、比利时大使馆以及意大利联合国驻罗马粮农总部的中国厅进行了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并出版了教材、专著300多部,在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播放专题教学片和电化讲座教材100余部。
吴冠中先生曾说:“中国的发展要有文化的支撑,要有自己民族的文化代言人,要有被世界广泛认同和喜爱的艺术作品。”清华美院建院60年来,涌现出了无数的优秀艺术作品。其中,张光字的《大闹天宫》,张仃的《哪吒闹海》,郑可的浮雕《纪念章》,崔毅的《人民大会堂柱头设计》,常沙娜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天花顶设计》,祝大年的《森林之歌》,袁运甫的《巴山蜀水》(局部),權正环、李化吉的《白蛇传》,袁运生的《泼水节——生命的赞歌》,集体创作的大型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等作品,已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设计与艺术界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 同时,清华美院还出版了《工艺美术论丛》《工艺美术参考资料》《装饰》《艺术与科学》《清华美术》《学院雕塑》等理论刊物,成立了“艺术与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当代艺术研究所”“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世界艺术史研究所”“紫砂艺术研究所”“漆艺研究所”等机构,致力于工艺美术与艺术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探索;举办了“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90年:包豪斯道路——历史/遗泽/世界和中国文献展”“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辉煌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大历史题材雕塑展”“第二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清华大学户外沉浸式游戏论坛与工作营”等大型展览活动,鼓励艺术创作、设计与交流:与德国BMW、美国MIT、微软、Autodesk、丹麦哥本哈根皮草等众多国际大型公司以及清华同方等部分国内知名公司合作,成立了一系列研发中心,进行了现代产品创意与设计方面的综合开发:设立了“柒牌非物质文化研究与保护基金”“平山郁夫奖学金”“枫华奖学金”“张光字艺术奖”和“王已千创作设计研究奖”等奖励基金,为学生学习与创作提供保障:与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意大利米兰新美术学院、土耳其米玛尔·锡南美术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东京艺术大学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教育教学与科研创作方面的交流;进行了“985”专项课题、“非遗文化”等一系列专题的研究开展;众多设计与艺术作品在国内、国际各项赛展的获奖……无不展现了清华美院6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结语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事件早已尘埃落定17年之际,现在也许有人还在质疑——当年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究竟该不该并入清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阿兰·卡明斯的观点也许有助于我们的解读,他说:“一所美术学院合并入另一个研究机构存在风险,英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很多较小规模的艺术类专业学校并入综合性的大学,但大都不像美院并入清华这样具有明确的研究倾向。它们可能并入像牛津、剑桥或者帝国大学这样的高校,但是即使并入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设计学科也很难作为研究型的学科被认真对待……通过这些合作又使美术学院得以同自然科学系、工程学系、科学技术系、商学院建立良好的关系,那么世界上每个人都在期待的某种改变就会发生。”用一句话来概括,艺术和设计给予清华大学一个新的视角和与其他领域相结合的可能性,以共同应对新的变化的世界。
毕竟,在清华大学建设一流大学战略思想指导下,依托综合学科优势,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清华美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设施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改善,学科结构更趋合理,优势进一步加强,特色更加突出,17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已经做出了证明。可以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在21世紀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