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画人生蓝天野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wd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野何许人也?
  他是《封神榜》中仙风道骨的姜子牙,是《渴望》中温文儒雅的老父亲王子涛,是《茶馆》中丰神俊朗的秦二爷,是《家》中虚伪道学的冯乐山,是《甲子园》中饱含家园之情的黄仿吾……蓝天野,这位在舞台上活跃至今的老艺术家,人生真是应了曹禺《原野》里的一句话——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
  “阴差阳错”的舞台情缘
  蓝天野,原名王润森,又名王皇,1927年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饶阳县大官亭乡。中国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话剧演员、导演 。2013年11月9日,86岁的蓝天野荣获“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现年87的他仍活跃在舞台上,其主要作品有《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茶馆》中的秦仲义,《蔡文姬》中的董祀,《王昭君》中的呼韩邪单于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影视剧《封神榜》中他饰演姜子牙,《渴望》中饰演王沪生的老父亲 ,其中很多角色(尤其是姜子牙)已经成就经典至今无人超越。
  蓝天野老师在谈起自己的演艺经历,总是用“阴差阳错”来形容,他曾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是画,他最早学的专业也是画画,步入演艺事业用他自己的话是“极偶然的”。蓝老读中学时,也是局势变化较大的时期。那时的青年人普遍关心时事、社会、国家,蓝老也不例外。而戏剧又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一门艺术,所以当学生剧团拉着他一起演戏时,他响应时代的召唤,步出画室,从此走上了话剧表演之路。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所在的中戏话剧团转入北京人艺,他成为这里的第一批演员。
  在这之前,蓝天野参演了堪称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大戏――《民主青年进行曲》。
  “当年我们到解放区后进入华北大学文工二团,没多久,为迎接平津解放,我们又返回京城。先是在良乡待了一个多月,因为北京和平解放正在谈判。发给我们每人五斤面,让烙成饼做干粮。后来我们又往前走,住在石景山发电厂。这期间我们还到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将那些名教授接出来。后来,谈判成功,我们是第一批进城的人。当时从西直门进来,站岗的一排是解放军,一排是傅作义的国民党兵。解放后,文工二团转入中戏话剧团,排的第一个大戏就是《民主青年进行曲》。后来我们还参加了开国大典。”
  在北京人艺,最让蓝天野难忘的是1958年《茶馆》的排演。当老舍先生念完剧本后,不少演员跃跃欲试,主动申请演剧中角色。蓝天野觉得没有适合自己演的角色,就没有去申请。但导演焦菊隐却让他演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刚开始,他完全想象不出“秦二爷”这个新兴资本家该是什么样的。
  排戏前,焦菊隐带领演员下去体验生活,并且要每个演员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编一个体现人物性格的生活片段。蓝天野就与演庞太监的童超一起,编了个《斗鹌鹑》的小品:两人争买一只名贵的鸟,最后秦二爷买到手了,满不在乎地把鸟送给了庞太监,丢了面子的庞太监一怒之下,吩咐厨房把这只价格不菲的鸟炸了。
  小品中,两个人的此番“斗气”,让蓝天野逐渐接近了“秦二爷”。
  “我们当时体验生活的时间都超过了排戏的时间。演了这么多年,我还从来没有碰到过一台戏,要在熟悉生活、体验生活上下那么大的功夫。”
  功夫不负有心人,《茶馆》成了北京人艺的经典保留剧目,蓝天野也演了300多场的“秦二爷”,并随着《茶馆》首次走出国门。
  “现在想想,我的角色都不是自己特别想演的,都是别人找来推不掉的。”蓝天野苦笑着说。
  由于睡眠不好,蓝天野身体很差,两次演出中晕倒,领导表扬说蓝天野带病坚持工作。
  “我说这不对。为什么不对呢?你干什么都得将最优质的东西、最好的东西提供给人。比如我演戏,我今天精神不够好,肯定我演的就不是最好的状态。我只能说,我今天给观众提供的是次品,你还表扬。我心里面不是滋味,总觉得对不起观众。我为什么后来不演戏了,就是因为这个。”
  1963年,蓝天野由演员转为导演。
  但导演们却仍惦记着他。
  1979年,《茶馆》复排,蓝天野仍演“秦二爷”。同时,曹禺的新戏《王昭君》也准备建组投排。
  一天中午,在史家胡同人艺宿舍的楼道里,蓝天野与《王昭君》的导演之一梅阡走了个碰头。他随口问道:“怎么样?”
  “难。”梅阡眉头紧锁。
  “不会吧?这是曹禺院长的新作,全院遴选演员,听说他还提供了一个演员参考名单。”
  梅阡仍是摇头,反问蓝天野:“你说这呼韩邪大单于让谁演?”
  “我呀!”蓝天野开玩笑地指着自己说。
  没想到梅阡却当了真,他上前一步,打量了一下蓝天野,说:“就这么定了!”
  蓝天野没有料到自己的一句笑言却揽来了这样一个与自己的形象相去甚远的角色。那时蓝天野十分清瘦,一米八的大个子,却只有六十公斤。更重要的是,蓝天野当时还在《茶馆》剧组中排戏。《王昭君》排到第二幕了,他才加入进来。“现在把我换下还来得及。”他对梅阡说。
  但梅阡认准了他。他只好背水一战。他阅读匈奴史,到历史博物馆看过所有这一时期的出土实物,想象、摸索着这一历史人物。同时在化妆上作弥补,尽量让自己显得彪悍、粗壮。
  蓝天野成功了。《王昭君》1980年赴香港演出,香港观众惊叹主角在台下那么瘦弱,在台上却是那么孔武有力。香港媒体盛赞蓝天野,演技“流露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案叫绝”。
  蓝天野“触电”拍影视,也多是被“绑”上了镜头。1984年,中国电视艺委会与北京人艺合拍电视剧《末代皇帝》,剧组有意请蓝天野饰演溥仪的父亲、醇亲王载沣。载沣一出场应该是25岁,而蓝天野当时已经50多岁了。他不想装嫩,就婉拒了。
  一个晚上,剧组来人了,软磨硬泡、连拉带拽地把蓝天野带到了设在颐和园的外景地,并特地请来了拍电影《茶馆》时给蓝天野化妆的王希中,不由分说地就给他扮上了。在王希中一顿忙活后,化了妆的蓝天野果然年轻英武。不能让人家白忙活啊,蓝天野只能接演醇亲王这一角色,在颐和园里拍了一夜。   1989年,蓝天野在电视剧《封神榜》中出演姜子牙。
  “当时我正在扬州,上海电视台找我,我到了上海,他们就让我演《封神榜》里的姜子牙,并以联系不便为由让我先签了合同。但我一看本子,这哪行啊?这剧是与香港合拍的,他们想拍成一部娱乐剧。我只好自己动手改戏,像‘姜太公钓鱼’‘文王访贤’等都是我自己重改的。”
  蓝天野版的姜子牙名扬天下,他把姜子牙的隐忍、忠厚及大智若愚演绎得入木三分。在今天看来,这部剧集虽然特技粗糙了些,穿帮多了些,但人物生动,情节曲折,堪称经典之作。
  至于观众所熟悉的《渴望》中的老干部王子涛一角,蓝天野说:“《渴望》是赵宝刚在大年三十硬拉我去剧组的,让我演剧中的父亲。我一看本子,我演的这角色根本不在这个戏的故事矛盾里面,有没有都可以。导演鲁晓威就说,那我们改,专门给你加戏。后来,边拍边改。《渴望》播出后影响很大,但我这个人物一直不在故事的矛盾中,有点游离。”
  在北京人艺,蓝天野主演过《茶馆》《王昭君》《蔡文姬》《北京人》等70余部话剧,导演了《吴王金戈越王剑》《家》《贵妇还乡》等10多部舞台剧。他气质儒雅,表演松弛自如,台词功夫让人赞叹不已,与朱琳、郑榕、苏民、朱旭等一起,成为广大观众心目中“国宝级”的表演艺术家.
  钟情于画画
  做画家是蓝天野少年时代的理想。小时候,他爱和家人去看京剧,不但爱上了京剧唱腔,那鲜明的色彩和动人的造型也触发了他对美的最初感受。小人书也是他的最爱。“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对各种能入画的东西都有兴趣。那时家住白塔寺附近,每逢逛庙会时,总会把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一一画下来;我还常去戏园子,脸谱、戏装、兵器都是我画画的对象;还自己画过小人书、插图、连环画等等。”蓝老说.
  1944年,蓝老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希望在那里实现他的艺术理想。那时的他对绘画已经达到入迷的程度,水彩画、铅笔画、版画、漫画,各种形式他都练习过。“那时我顺其自然的就成了班里板报美术、版面的设计者,还经常在课堂上偷偷画老师,甚至还在学校的板报上开辟了一个‘每期一师’的漫画专栏。”但最终还是阴差阳错走上了表演的道路。
  虽进入人艺工作,但蓝天野老师依然坚持利用业余时间练习绘画。比如,开会时,他就拿着小本练速写,到外地演出时,走到哪儿就画到哪儿,笔记本、餐巾纸……手边有什么就拿什么当画布。用蓝老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成气候的小打小闹”。
  蓝天野老师曾拜李苦禅和许麟庐两位大师大师学画。谈到李苦禅大师,蓝老说:“1962年潘天寿先生在北京办画展,在画展上我碰到李苦禅先生,我们两个人一块走出来,我就跟他聊天,这么开始认识了,后来他的学生就带我到他家里去。那正是我画画兴趣非常浓的时候,有一天在苦禅先生家里,我说李先生我也画一点,您给我指点指点,教教我。他说好啊,你画点拿来。所以我回去就画,隔些天就拿给他看。我当时画花鸟,因为他画花鸟嘛,头一次去的时候他还现场示范,一边画一边跟我讲,后来我就跟他学画。那时白天忙着演戏,有时候一画就画半夜。真正和苦禅先生接触比较多的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他为人特别耿直,所以遭受了很残酷的刑罚。我到他家里去找他,一见面真有点两世为人的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但是都很高兴。他说现在画室换地方了,在老六合饭店,于是我每个星期至少去三次。一个上午我先给他研墨,一边研墨一边聊天,看他画画,有时候我也画一点请他指点。苦禅先生健谈,他谈京戏谈得最多。”
  谈到绘画的养生好处,蓝老肯定这个说法。他说:“无论是演戏还是绘画,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深思。特别是大写意作品,所画题材比较容易雷同。因此从选景、选题材,到内容构思,我都会用相当大的工夫。比如大写意作品中常见的鹭类,多以‘白鹭’入画。但我通过细心观察,打破了常规。在一次去武夷山写生,我发现了一种叫做牛背鹭的鸟,便将它画了下来,画的内容就是一头水牛,背上落着一只牛背鹭,既生动又少见。
  身跨表演和书画两个艺术领域,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著名艺术家蓝天野,近几年,随着他几次画展的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人惊叹他还是个“画家”!他尤其擅长画鹰和历史、神话人物。他的画作用笔简练,设色典雅,颇具大气、潇洒、儒雅之风。据悉,著名书画家许麟庐曾为蓝天野题过“勤于笔墨,独辟蹊径”8个大字,这无疑是对蓝天野书画的高度肯定,这8个字让他受益良多。他说,“首先是要‘勤’,绘画必须要勤加练习,不能让其他事情分心,而且还要‘独’,要开辟自己的路,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蓝老一直勤于深思,细心观察,笔耕不辍,很受人敬重。
其他文献
电影《羊城暗哨》剧照。  在许多观众的印象里,如今的谍战影视剧取景地一般离不开几个地方:暗潮涌动的北平、龙虎争霸的上海、波谲云诡的川渝……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有一座城市诞生了许多经典谍战片——广州。  新中国成立初期,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珠三角一带反动势力盘根错节。省内有国民党余部潜伏,伪军、伪警察制造的爆破时有发生;海峡对岸和港澳方向又不断有间谍特务伺机而动。如此历史背景,使得广東成为当时
代号为“和平之泉”的军事行动正在叙利亚北部展开。由土耳其发动的战事,主要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力量,不但使中东局势进一步复杂化,也暴露出美国政府在关键时刻抛弃盟友的自私一面。  土耳其欲通过军事行动,在土叙边境叙利亚一侧建立一块纵深约32公里的“安全区”。行动前,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与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达成谅解。美国事先从叙北部撤军,在客观上起了腾出空间让土军行动的作用。  库尔德工人党指责美国这样
〔摘要〕本文以心理微课“‘破窗’之后”为例,从分析选材视角,聚焦问题生成和实现策略实施三个方面阐述了心理微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构建与应用,通过回归生本、面向全体,从“心”出发,用“心”交流以及向“心”而行,巧补“破窗”三步促进心理健康教学与学生自身心理体验的结合,助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从而使学生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自我接纳的目的,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本文在最后分享了此案例构建过
说起来真是奇怪,虽然实体书店一个接一个倒闭,我却觉得中国人的读书和学习热情比什么时候都高。  读书学习热的第一大群体是幼儿绘本的读者。绘本在幼儿教育里起的作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人重视。国内的出版社像一群饿狼一样,几年之间把西方百年来的经典之作一网打尽,再转手卖给嗷嗷待哺的猫爸虎妈。  读书学习第二狂热的群体在职场上。人类的知识从未像今天这样,以如此高频率的速度更新迭代,所以大家极其恐慌,不敢也
2014年11月,APEC(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时恰逢近年来北京雾霾多发的季节。为了保证空气质量,会前和会中,北京及周边地区采取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与管控、燃煤和工业企业停限产、工地停工、加强道路保洁、调休放假等措施。然而,为了短短几天“APEC蓝”付出如此巨大的环保成本究竟值不值,在社会上引起广泛讨论。当月月底进行的第十届首都高校环境文化季环保主题辩论赛,还专门以此
三十年代美国走红的作家都有雇佣秘书,由自己口述,而由秘书速记打字完成书稿的。当时这种阔绰的行径,颇为众多作家所艳羡。五、六十年代叉有作家雇佣大批人手为他写书搜集材料,特别是那些纸面本或黄色小说作家,腰缠万贯,以雇人写书为荣;但也备受读者所责难。认为神圣的创作事业,竟成了市侩工场作坊的产物,令人不齿。时至七十年代,有了录音机,作家就可以不必亲用笔或打字机写文章了,美国文坛正进入以录音为主的“口述文学
不  久前,我去深圳参加了Gamelook和腾讯一起主办的一场论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参加过许多Gamelook的线下活动,质量一场比一场高,场场爆满。这个只有5、6个人的游戏行业媒体,几乎可以请到游戏行业所有重量级的大佬。  像Gamelook一样,许多只有几个人的小型行业垂直媒体,正在各个细分领域爆发着惊人的能量,不管是在O2O、智能硬件、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行业,都有大量的行业垂直媒体诞生
《俄国革命五周年和世界革命的前途》一文,是列宁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在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正如列宁自己所说,这个题目,对于一次报告来说,是“太广泛太庞大了”。因此,列宁只着重谈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即关于“新经济政策”的问题。列宁之所以选择这个部分来谈,目的是为了使与会各国代表能够对这个在当时来说关系到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命运的最重要的问题,有一个总的了解。列宁论述新经济政策的报告、文章很多
10年前的11月11日,千里之外的多哈一声槌响,标志着历经10多年艰苦谈判,中国终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简称WTO)。  入世对中国而言,绝不是简单地加入一个国际组织,而是一种国家战略的选择。中国在出口导向型的国家经济战略下,通过入世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为经济发展增加强大动力。  10年间,中国消费者买到了越来越便宜的汽车,享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品牌的服务;而在世界各地,人们也看到了更多的“中国制造
春节期间,一则短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日前,我国首个太空电站实验基地在重庆启动建设。如果有了太空电站,许多开电动汽车回家过年的人就不用担心中途没有充电桩了,因为他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隔空充电”。  太空电站,简单地说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去运行。它在太空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  太空电站由太阳能发电装置、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地面接收和转换装置三大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