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企业是国民财富的来源,而企业自身所具备的核心能力是这一来源的源泉,它支撑着一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利用资源获取财富从而泽被民众。企业经济发展为处于转型升级关键阶段的中国寻求新发展的动力源,探讨多元化的成长、发展之路。就此,对企业经济展开讨论。
关键词:企业;经济发展;创新技术;核心能力
一、企业的基本定义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西方国家的强大,正是由于他们庞大的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而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群体中的主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吸纳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出口贸易等多方面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科研经费占总收入的比重及金额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入WTO后,我国很多的行业都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所以当我国企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加剧时,就必须具备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含义。(1)主要一经济增长指标进行衡量的传统发展概念;(2)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3)经济、社会和环境互相协调的发展概念;(4)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要提质、提速、提效,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限时办结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全力服务企业扩能改造,为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给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也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要竭诚帮助本地成长型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年度任务目标顺利实现,为下一轮经济发展、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做好积极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吻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的解决体制、机制和布局结构等问题,仍然很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以“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城镇化、服务业等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竞争程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技术
1.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长胜不衰,持续发展和壮大,但有的企业却在竞争中落败掉,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找到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技术创新出发,以模型和机制来研究企业核心能力背后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就此,借助佳木斯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或利用查阅电子书刊、论文杂志和期刊;上网查询相关论文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国内外研究现状企业核心能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费雷、马歇尔等的理论中。斯密(1776)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工,企业内部的能力分工决定企业的成长。马歇尔(1925)提出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并指出这种分工直接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相关。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随后,皮萨罗和肖恩提出“动态核心能力观”。美国的迪萨(1995)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应包括: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适合的引进技术的能力;济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能力;引进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以及实现局部创新的能力。他概括了技术创新的要素,但他还是忽视了企业开发适应当地的R&D能力以及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而且,技术能力是积累的、渐进的和有差别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被称为一种经营方式。企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宗教性组织,必须在核心理念价值观上统一。
2.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反差。一方面,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是为了把中国经济建设得更好,但是每个国家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有些国家不希望中国好,国企自然会遭到一定抵制。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国际经济贸易可以营造多赢的局面,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很多经济领域已经不完全是这种局面了,而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人赢就有人输。
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長成果外溢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大量购买奢侈品,把奢侈品价格挤上来了,国际社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失衡,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努力遵守游戏规则,逐步适应逐步发展,不要动辄就想着把国外的东西都买下来。国际市场已经发展几百年了,如果中国企业不遵守规则,根本进不去市场。只有先进去,等到力量大了,才能改变游戏规则。 四、核心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不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者是不恰当的进入了一个正在衰退的行业,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很难有强的竞争优势。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是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究竟何种技术、资源或知识对核心能力起着主要的作用,这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情况来确定。
随着我国走向市场经济,随着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也必须建立起配套的相关的风险机制,鼓励和刺激社会资金流向技术创新主战场。结束语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不言而喻,这就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去研究和实施。而我认为核心能力的构建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此篇论文对核心能力的内涵以及有关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阐述,从模型和机制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以及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建立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的结合将成为热点问题。而对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性回避、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改进措施等也都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坚持围绕中国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经济热点、汇集各方观点、共谋发展思路,形成了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效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骨干作用。
最后,我个人认为对企业经济的发展还仅仅是个定性的探讨,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战略思想和观念,但如何将其量化,增强其衡量性,企业经济升级,将是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经济管理, 2001年第12期.
[2]黄群慧.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经济管理,2002年第20期.
[3]王秉安.企業核心能力.管理科学(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7期.
[4]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胡大立著.《企业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6]方统法.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识别.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20期.
作者简介:王大龙(1988.11- ),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职务/职称:学生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王燕(1962.09- ),女,籍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职称:教授
关键词:企业;经济发展;创新技术;核心能力
一、企业的基本定义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以生产或服务满足社会需要,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法设立、具有经济法人资格的一种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
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在商品经济范畴,作为组织单元的多种模式之一,按照一定的组织规律,有机构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以实现投资人、客户、员工、社会大众的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成长壮大。
西方国家的强大,正是由于他们庞大的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的企业群,而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同西方发达国家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我国,中小企业作为企业群体中的主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吸纳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出口贸易等多方面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差,科研经费占总收入的比重及金额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加入WTO后,我国很多的行业都面临着国外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所以当我国企业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及市场环境不确定的加剧时,就必须具备迅速的市场反应能力和高效的技术创新能力。
二、经济发展
1.经济发展的含义。(1)主要一经济增长指标进行衡量的传统发展概念;(2)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发展概念;(3)经济、社会和环境互相协调的发展概念;(4)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
要提质、提速、提效,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限时办结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全力服务企业扩能改造,为成长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给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也要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科学发展;要竭诚帮助本地成长型企业排忧解难,确保年度任务目标顺利实现,为下一轮经济发展、为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做好积极准备。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从中国实际出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性质、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决定所必须采取的基本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分配方式、发展方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不断解决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吻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看到,国有企业的改革仍然处于过程之中,需要进一步的解决体制、机制和布局结构等问题,仍然很多。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以“新格局、新合作、新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城镇化、服务业等有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引擎。进一步提高服务业的竞争程度、探索新型城镇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三、创新技术
1.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长胜不衰,持续发展和壮大,但有的企业却在竞争中落败掉,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要找到背后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从技术创新出发,以模型和机制来研究企业核心能力背后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因素。就此,借助佳木斯大学图书馆的资源,或利用查阅电子书刊、论文杂志和期刊;上网查询相关论文资料,进行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国内外研究现状企业核心能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阿尔费雷、马歇尔等的理论中。斯密(1776)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工,企业内部的能力分工决定企业的成长。马歇尔(1925)提出了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并指出这种分工直接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相关。根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观点,所谓核心能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的能力。随后,皮萨罗和肖恩提出“动态核心能力观”。美国的迪萨(1995)指出技术创新能力应包括:寻找可靠的可选择技术,并决定最适合的引进技术的能力;济对引进技术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能力;引进以适应当地生产条件的能力以及实现局部创新的能力。他概括了技术创新的要素,但他还是忽视了企业开发适应当地的R&D能力以及制定基础研究计划并进一步提高改进技术的能力。而且,技术能力是积累的、渐进的和有差别的,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被称为一种经营方式。企业强调文化,越来越成为一宗教性组织,必须在核心理念价值观上统一。
2.在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反差。一方面,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是为了把中国经济建设得更好,但是每个国家都是从国家利益出发的,有些国家不希望中国好,国企自然会遭到一定抵制。经典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国际经济贸易可以营造多赢的局面,但是在今天的世界,很多经济领域已经不完全是这种局面了,而是一种零和博弈,有人赢就有人输。
另一方面,当今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经济增長成果外溢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在海外大量购买奢侈品,把奢侈品价格挤上来了,国际社会存在一定的心理失衡,面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抱着一个开放的心态,努力遵守游戏规则,逐步适应逐步发展,不要动辄就想着把国外的东西都买下来。国际市场已经发展几百年了,如果中国企业不遵守规则,根本进不去市场。只有先进去,等到力量大了,才能改变游戏规则。 四、核心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果不遵循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者是不恰当的进入了一个正在衰退的行业,那么这样的企业就很难有强的竞争优势。企业提高核心能力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最为关键的是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能力。究竟何种技术、资源或知识对核心能力起着主要的作用,这需要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市场的情况来确定。
随着我国走向市场经济,随着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我国也必须建立起配套的相关的风险机制,鼓励和刺激社会资金流向技术创新主战场。结束语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对企业来说不言而喻,这就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去研究和实施。而我认为核心能力的构建要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此篇论文对核心能力的内涵以及有关的技术创新进行了阐述,从模型和机制对技术创新理论进行了探讨,以及针对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随着我国改革与发展的进程,建立适应市场的技术创新与核心能力的结合将成为热点问题。而对于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性回避、不确定性分析、技术改进措施等也都是企业必须面临的问题。坚持围绕中国社会企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经济热点、汇集各方观点、共谋发展思路,形成了媒体牵头、社会支持、共话经济、促进发展的良好社会效益。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想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挥骨干作用。
最后,我个人认为对企业经济的发展还仅仅是个定性的探讨,旨在为企业提供一种战略思想和观念,但如何将其量化,增强其衡量性,企业经济升级,将是更具挑战性和实践意义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宁建新.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合与构建.经济管理, 2001年第12期.
[2]黄群慧.企业核心能力理论与管理学学科的发展.经济管理,2002年第20期.
[3]王秉安.企業核心能力.管理科学(人大复印资料,2000年第7期.
[4]王毅,陈劲,许庆瑞.企业核心能力:理论溯源与逻辑结构剖析.管理科学学报,2000年第3期.
[5]胡大立著.《企业竞争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6]方统法.企业核心能力及其识别.经济管理.新管理,2001年第20期.
作者简介:王大龙(1988.11- ),男,民族:汉,籍贯:黑龙江职务/职称:学生学历:大学本科,单位:佳木斯大学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王燕(1962.09- ),女,籍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职称: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