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晨曲
这是一个8月的清晨,我躺在帕米尔高原(这海拔5700米)一个塔吉克牧民的毡房里。朦胧中睁开双眼,晨光正颤抖着将一束轻纱般的光亮透过顶部圆形的天窗射进来。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屋中央牛粪炉上熬着奶茶的大铜壶噗噗地冒着热气。奶香与牛粪饼燃起所散发出的一种特有味道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门帘轻挑,老阿妈夏利汗提着一桶牛奶走进来。她嘘嘘地喘口气,提下炉子上的铜壶,再将一个黑色的大铁锅架上去,一满桶乳白色的鲜奶就咕嘟嘟瀑布般流泻到锅里。所有这一切老阿妈都在小心翼翼中完成,当她再一次将一些晶莹的米粒舀进铜盆时,发现我已经醒了。
老阿妈慈祥地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轻轻问道:“睡醒了?昨晚睡得好吗?再多睡会吧!”
我边套外衣边回答:“不睡了,我睡醒了,第一次来这里,去外面看看景色,也顺便拍几张照片。”
临出门,老阿妈追上来把一件厚厚的皮大衣披在我身上,叮咛我说,外面冷,照几张就进来吧,别冻着。
我顿觉心里暖洋洋的。
跨出门来,洁白的雪花满世界地飘飘扬扬,将空旷的山谷充塞的满满当当。
两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正打开羊栏,他俩都穿着藏蓝色的短袄,在腰间束一条白色的带子。发现我望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憨憨的微笑。随着手中鞭子甩出的清脆响声,一群黑色、白色的羊咩咩叫着鱼贯而出,片刻孩子与羊群就消失在风雪弥漫的大山深处。
这家年轻的七媳妇手里提着桶,用塔吉克语指派几个小女孩将散落在近旁草地上的母羊牵至她身边来。她着一身艳丽的火红色衣裙,戴着刺绣精美的塔吉克小花帽,帽檐上挂着一圈叮叮当当的银饰,身后几条长长的玉佩串起来的辫子随腰身的扭动而摇曳,给风雪中高原凭增了几份美艳。几个女孩轮换着拽起一只只母羊的角,送至到她面前。她微躬下身,把桶放置羊的胯下,利落地三下五下哗哗挤完奶。松开手,另一只羊又温顺地停在面前。
她挤完奶,直起腰,吮着手指上的乳汁,脸上闪现出一份陶醉的表情。
高原的8月是个酝酿幸福的季节,这个时候草儿长势正旺,牛羊也肥壮。不久将迎来的塔吉克族的皮里克节能使她们与分别几个月之久的丈夫小聚几日,这是她们一年中时不时都产生的期盼,想着想着,她的眉梢带上了喜气,脸上也显出少女般的羞涩。
她微眯起双眼,望着散落在身边花色不同的牛羊们,它们正在风雪的洗礼中悠闲地啃着脚下的青草,或用温柔的眼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们,一副慵慵懒懒的架势。
顺着小河方向,一个草棚旁,六媳妇正给牦牛挤奶。她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土灰色衣服,头发毡垫似的贴在红黑的脸膛上,见我向她举起照相机,羞涩地一笑。那是一种什么笑啊,眼神中有对陌生人的窥探与好奇,也有一种对生活的任劳任怨。据说,她长这么大还没有走出过大山,都市的繁华好像在她的梦中都不曾出现过。
家
在生存环境恶劣,牧草稀少的帕米尔高原上,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就组成了由十几人到几十人的特大家庭,这和他们的文化素养、物质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他们父子、兄弟、姑嫂、叔侄之间几代同堂,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老阿妈在这个大家族是颇具领导地位的,一方面因为她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子之妻,另一方面年轻时的老阿妈曾经是这个高原地区的妇女主任,还是这里为数不多的赤脚医生,在塔吉克大家族里,长子长孙是这个家族的领导者和统帅,是很受尊重的。对内,统管家庭生活,分配家庭收益,平衡相互关系;对外,则是社会交际的代表。大家住一样的屋,吃一样的饭,穿戴一样的服饰。所以家族中的年长妇女,在很多情况下享受同家长一样的待遇。
在这个草场上,今年由老阿妈带着2个儿媳妇辛苦支撑着。这是一个流动的家,每年5月份冰雪消融天转暖的时候,他们带着家人,拉着帐篷,赶着牲畜搬到这个海拔5700米的草场,保留山下的草场一直生长着,等到9月份时,赶在大雪封山之即再带着家人,赶着牲畜再搬回原来的草场,将生长旺盛的饲草收割了留着冬季备用,然后人畜守在冬窝子里度过漫长的冬季。在这期间,她们除了承担家庭中的放牧、挤奶、做饭等繁重的家务劳动外,还负责照看这个家庭中的部分孩子。我数了一下,现在这个山上共有13个孩子。老阿妈告诉我,还有12个孩子因为安排了工作或是正在上学留在山下的家里,我唏嘘不已,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人口的家庭。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时,几乎看不到老阿妈与2个年轻媳妇儿有闲下来的时候,时常还瞧见她们在灶台上一边打馕一边抓紧时间刺绣着手里的活儿,充分显示出了塔吉克族妇女的勤劳、善良和各种精湛的技艺。
早饭时,我们依然一字排开盘腿坐在折叠整齐的坐垫上。老阿妈铺好饭单,拎来净手的专用水壶,六媳妇端来精致的接水盆,热情地请客人洗手。塔吉克人洗手很有讲究。一是洗手只用水壶里的水冲洗;二是洗手只能冲洗3次;三是手上的水不能乱甩,只能用主人的毛巾擦拭。这样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他们也会非常高兴的。
不多久,老阿妈端上喷喷香的酥油茶,用青稞粉打制的酥油馕、奶酪、奶皮,还有一大盘叫做西尔布林济的奶稀饭,这是塔吉克族人较好的膳食,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年轻的七媳妇又带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去山脚下的河边洗衣服,她们把五颜六色的衣物随意晾晒在河边的草地上,远远地望去煞是好看。六媳妇在毡房右侧的石头屋里烤馕,炉灶里牛粪饼燃烧出的火焰红中带蓝,缕缕烟云,袅绕升腾,通过天窗飘然而去,空气里飘荡着一种清新的柴草气息。
转眼间,黑云密布,劈劈啪啪又下起了雨,雨来得凶猛,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已经毫无遮掩地暴露在风雨密布中了。
这高原的天空,真是说变就变!
我们感叹着,又躲进毡房,滚烫的酥油茶正飘荡出更浓郁的醇香。
酥油茶
勤劳的塔吉克人,常年在高原上从事牧业。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他们一直保持着以肉类和奶制类食品为主的生活习惯,并创造了一整套风味独特的制奶方法,酥油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走进毡房,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饮下,醇香浓郁,沁人肺腑,顿消倦意。
这次我有幸目睹了她们制作奶酪和酥油茶的全过程,也将一种浓香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在毡房里炉灶的一侧,用半人高的草帘子围成一个小间隔。奶完2个小孩的七媳妇萨利姆,把小家伙们轻轻放在吊起在毡房壁上的摇篮里,唤过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走进草帘里面去了。
只见年轻的萨利姆站在齐腰高的大木桶前,用一根小胳膊粗的木棍在桶中上下不停捣动。捣一会停下来,伸一只手进去,捞起一些浮在表层的乳白色豆腐渣状奶皮,随手放在架在木桶边缘的一只红塑料盆中。我发现地下还摆满着大小不等的盆盆罐罐,里面装着颜色不同,浓度不同的各类奶制品。只见萨利姆捞一会,放稳盛放奶皮的盆子,又继续在木桶中使劲搅动。等盆中乳黄色的奶皮积存的有大半盆左右,换过站在旁边的小女孩继续搅动,她蹲下身去,从边上放着的一个桶中舀一瓢清水倒在装着奶皮的盆中,再用双手像和面似的反复用劲揉动,揉一会儿再加进一些水,差不多加到满盆的程度,再站起来把盆中的水过滤到小姑娘搅动着的木桶中。这样反复多次,盆中揉动着的奶皮越发黄亮,也越发黏稠坚硬起来,酥油的雏形也已经完成了。于是萨利姆利落地腾出一只手,揪下拳头大的一块酥油,像抹墙泥一样糊在原有的一个脸盆大的酥油块上,用手反复糊抹平整了,再揪下一块继续前面重复的工作。
做好的酥油,平时拿块湿布盖着,用时切下一块盛在盘子或小碗中,供家人或客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小勺舀进滚烫的奶茶里就成了浓香的酥油茶。
不知何时她竟然哼唱起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小姑娘也跟着旋律一边捣,一边唱。
我匆忙让坐在褥垫上的老肉孜翻译,借着屋顶投下的那束亮光,缝被褥的老阿妈也笑眯眯地补充翻译着:
雪白的羊奶里,
不能落进半点的尘土,
我和乔畔的爱情里,
不能有一点的假意。
捣啊捣,捣啊捣,
捣啊捣,捣啊捣,
一棍一棍要落实,
不能有半点的杂念与私心。
捣啊捣,捣啊捣,
捣啊捣,捣啊捣,
倘若不爱那个骑马的人,
就不要走出毡房笑脸相迎!
这是一个8月的清晨,我躺在帕米尔高原(这海拔5700米)一个塔吉克牧民的毡房里。朦胧中睁开双眼,晨光正颤抖着将一束轻纱般的光亮透过顶部圆形的天窗射进来。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屋中央牛粪炉上熬着奶茶的大铜壶噗噗地冒着热气。奶香与牛粪饼燃起所散发出的一种特有味道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
门帘轻挑,老阿妈夏利汗提着一桶牛奶走进来。她嘘嘘地喘口气,提下炉子上的铜壶,再将一个黑色的大铁锅架上去,一满桶乳白色的鲜奶就咕嘟嘟瀑布般流泻到锅里。所有这一切老阿妈都在小心翼翼中完成,当她再一次将一些晶莹的米粒舀进铜盆时,发现我已经醒了。
老阿妈慈祥地笑着,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轻轻问道:“睡醒了?昨晚睡得好吗?再多睡会吧!”
我边套外衣边回答:“不睡了,我睡醒了,第一次来这里,去外面看看景色,也顺便拍几张照片。”
临出门,老阿妈追上来把一件厚厚的皮大衣披在我身上,叮咛我说,外面冷,照几张就进来吧,别冻着。
我顿觉心里暖洋洋的。
跨出门来,洁白的雪花满世界地飘飘扬扬,将空旷的山谷充塞的满满当当。
两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正打开羊栏,他俩都穿着藏蓝色的短袄,在腰间束一条白色的带子。发现我望着他们,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憨憨的微笑。随着手中鞭子甩出的清脆响声,一群黑色、白色的羊咩咩叫着鱼贯而出,片刻孩子与羊群就消失在风雪弥漫的大山深处。
这家年轻的七媳妇手里提着桶,用塔吉克语指派几个小女孩将散落在近旁草地上的母羊牵至她身边来。她着一身艳丽的火红色衣裙,戴着刺绣精美的塔吉克小花帽,帽檐上挂着一圈叮叮当当的银饰,身后几条长长的玉佩串起来的辫子随腰身的扭动而摇曳,给风雪中高原凭增了几份美艳。几个女孩轮换着拽起一只只母羊的角,送至到她面前。她微躬下身,把桶放置羊的胯下,利落地三下五下哗哗挤完奶。松开手,另一只羊又温顺地停在面前。
她挤完奶,直起腰,吮着手指上的乳汁,脸上闪现出一份陶醉的表情。
高原的8月是个酝酿幸福的季节,这个时候草儿长势正旺,牛羊也肥壮。不久将迎来的塔吉克族的皮里克节能使她们与分别几个月之久的丈夫小聚几日,这是她们一年中时不时都产生的期盼,想着想着,她的眉梢带上了喜气,脸上也显出少女般的羞涩。
她微眯起双眼,望着散落在身边花色不同的牛羊们,它们正在风雪的洗礼中悠闲地啃着脚下的青草,或用温柔的眼光注视着自己的孩子们,一副慵慵懒懒的架势。
顺着小河方向,一个草棚旁,六媳妇正给牦牛挤奶。她穿着一身脏兮兮的土灰色衣服,头发毡垫似的贴在红黑的脸膛上,见我向她举起照相机,羞涩地一笑。那是一种什么笑啊,眼神中有对陌生人的窥探与好奇,也有一种对生活的任劳任怨。据说,她长这么大还没有走出过大山,都市的繁华好像在她的梦中都不曾出现过。
家
在生存环境恶劣,牧草稀少的帕米尔高原上,为了保持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就组成了由十几人到几十人的特大家庭,这和他们的文化素养、物质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他们父子、兄弟、姑嫂、叔侄之间几代同堂,和和睦睦地生活在一起。
老阿妈在这个大家族是颇具领导地位的,一方面因为她是这个家庭中的长子之妻,另一方面年轻时的老阿妈曾经是这个高原地区的妇女主任,还是这里为数不多的赤脚医生,在塔吉克大家族里,长子长孙是这个家族的领导者和统帅,是很受尊重的。对内,统管家庭生活,分配家庭收益,平衡相互关系;对外,则是社会交际的代表。大家住一样的屋,吃一样的饭,穿戴一样的服饰。所以家族中的年长妇女,在很多情况下享受同家长一样的待遇。
在这个草场上,今年由老阿妈带着2个儿媳妇辛苦支撑着。这是一个流动的家,每年5月份冰雪消融天转暖的时候,他们带着家人,拉着帐篷,赶着牲畜搬到这个海拔5700米的草场,保留山下的草场一直生长着,等到9月份时,赶在大雪封山之即再带着家人,赶着牲畜再搬回原来的草场,将生长旺盛的饲草收割了留着冬季备用,然后人畜守在冬窝子里度过漫长的冬季。在这期间,她们除了承担家庭中的放牧、挤奶、做饭等繁重的家务劳动外,还负责照看这个家庭中的部分孩子。我数了一下,现在这个山上共有13个孩子。老阿妈告诉我,还有12个孩子因为安排了工作或是正在上学留在山下的家里,我唏嘘不已,有生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么多人口的家庭。从清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时,几乎看不到老阿妈与2个年轻媳妇儿有闲下来的时候,时常还瞧见她们在灶台上一边打馕一边抓紧时间刺绣着手里的活儿,充分显示出了塔吉克族妇女的勤劳、善良和各种精湛的技艺。
早饭时,我们依然一字排开盘腿坐在折叠整齐的坐垫上。老阿妈铺好饭单,拎来净手的专用水壶,六媳妇端来精致的接水盆,热情地请客人洗手。塔吉克人洗手很有讲究。一是洗手只用水壶里的水冲洗;二是洗手只能冲洗3次;三是手上的水不能乱甩,只能用主人的毛巾擦拭。这样表示对主人的尊重,他们也会非常高兴的。
不多久,老阿妈端上喷喷香的酥油茶,用青稞粉打制的酥油馕、奶酪、奶皮,还有一大盘叫做西尔布林济的奶稀饭,这是塔吉克族人较好的膳食,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年轻的七媳妇又带着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去山脚下的河边洗衣服,她们把五颜六色的衣物随意晾晒在河边的草地上,远远地望去煞是好看。六媳妇在毡房右侧的石头屋里烤馕,炉灶里牛粪饼燃烧出的火焰红中带蓝,缕缕烟云,袅绕升腾,通过天窗飘然而去,空气里飘荡着一种清新的柴草气息。
转眼间,黑云密布,劈劈啪啪又下起了雨,雨来得凶猛,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已经毫无遮掩地暴露在风雨密布中了。
这高原的天空,真是说变就变!
我们感叹着,又躲进毡房,滚烫的酥油茶正飘荡出更浓郁的醇香。
酥油茶
勤劳的塔吉克人,常年在高原上从事牧业。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他们一直保持着以肉类和奶制类食品为主的生活习惯,并创造了一整套风味独特的制奶方法,酥油茶是他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走进毡房,一碗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饮下,醇香浓郁,沁人肺腑,顿消倦意。
这次我有幸目睹了她们制作奶酪和酥油茶的全过程,也将一种浓香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在毡房里炉灶的一侧,用半人高的草帘子围成一个小间隔。奶完2个小孩的七媳妇萨利姆,把小家伙们轻轻放在吊起在毡房壁上的摇篮里,唤过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走进草帘里面去了。
只见年轻的萨利姆站在齐腰高的大木桶前,用一根小胳膊粗的木棍在桶中上下不停捣动。捣一会停下来,伸一只手进去,捞起一些浮在表层的乳白色豆腐渣状奶皮,随手放在架在木桶边缘的一只红塑料盆中。我发现地下还摆满着大小不等的盆盆罐罐,里面装着颜色不同,浓度不同的各类奶制品。只见萨利姆捞一会,放稳盛放奶皮的盆子,又继续在木桶中使劲搅动。等盆中乳黄色的奶皮积存的有大半盆左右,换过站在旁边的小女孩继续搅动,她蹲下身去,从边上放着的一个桶中舀一瓢清水倒在装着奶皮的盆中,再用双手像和面似的反复用劲揉动,揉一会儿再加进一些水,差不多加到满盆的程度,再站起来把盆中的水过滤到小姑娘搅动着的木桶中。这样反复多次,盆中揉动着的奶皮越发黄亮,也越发黏稠坚硬起来,酥油的雏形也已经完成了。于是萨利姆利落地腾出一只手,揪下拳头大的一块酥油,像抹墙泥一样糊在原有的一个脸盆大的酥油块上,用手反复糊抹平整了,再揪下一块继续前面重复的工作。
做好的酥油,平时拿块湿布盖着,用时切下一块盛在盘子或小碗中,供家人或客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用小勺舀进滚烫的奶茶里就成了浓香的酥油茶。
不知何时她竟然哼唱起了一首优美的歌曲,小姑娘也跟着旋律一边捣,一边唱。
我匆忙让坐在褥垫上的老肉孜翻译,借着屋顶投下的那束亮光,缝被褥的老阿妈也笑眯眯地补充翻译着:
雪白的羊奶里,
不能落进半点的尘土,
我和乔畔的爱情里,
不能有一点的假意。
捣啊捣,捣啊捣,
捣啊捣,捣啊捣,
一棍一棍要落实,
不能有半点的杂念与私心。
捣啊捣,捣啊捣,
捣啊捣,捣啊捣,
倘若不爱那个骑马的人,
就不要走出毡房笑脸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