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对长达半个世纪的宿命对手终于决出阶段性胜负:一个赢得了对手的部分市场,一个巧妙转身加强了自身的强项,貌似双方都各得其所……
国Ⅲ实施已经一个月,但是围绕国Ⅲ排放技术路线的争议和暗战却始终没有平息,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路线之争还将持续多久?作为前车之鉴,北美独立发动机康明斯(Cummins)与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以下简称卡特彼勒)发动机排放的路线角逐样板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些许参考。
宿命交手
从产品结构上讲,康明斯和卡特彼勒像一对合作伙伴多过竞争对手。卡特彼勒主营工矿林用机械、发电机组和燃汽轮机、卡车火车和船用柴油机、金融保险和物流服务等,而康明斯则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独立的发动机制造商。一般而言,这两家国际化程度很高、股价差不多、销售额相差3倍、业务交集不多的企业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和对手戏。
其实不然,至少在北美重卡发动机市场,二者自卡特彼勒进入重卡发动机市场起就一直是一对宿命对手,或许这也是彼此惟一交手的战场。围绕着北美重卡发动机的龙头宝座,每十年双方都几乎要轮换一下位置。尤其是过去10年,北美重卡市场最热闹的戏台就是康明斯和卡特彼勒重卡柴油机路线与市场之争。甚至,康明斯重卡发动机业务部自2000年以来就以“打败卡特彼勒”为目标,因为在2000年康明斯北美重卡市场占有率再次被卡特彼勒超越。
双方的最后决战开始于美国排放升级的技术路线之争。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满足当时的EPA98标准,美国的公路卡车发动机供应商都采用了EGR技术来降低排放。但是到了2002年,随着EPA2002标准的实施,各公司间就排放升级的技术路线出现了分歧。卡特彼勒推出了独家的ACERT(先进燃烧废气减少技术),而以康明斯为代表的其他企业普遍采用了在EGR技术基础上升级的CEGR(冷却式废气再循环)。或许,卡特彼勒的野心是想通过独特的技术一举打败众多对手,但没想到这却导致其后来折戟沉沙。
2008年6月12日,因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失误最终导致其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卡特彼勒宣布在2010年退出公路卡车发动机市场,此消息同时宣告的还有这场持续了6年的北美公路卡车发动机排放升级技术路线之争落下帷幕,而康明斯也终于如愿以偿!
“优雅”转身?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也没有完结。卡特彼勒在做出上述通告的同时,还公布了另外2件即使在康明斯看来也颇感惊讶的决定:卡特彼勒与北极星一万国公司合作开发卡特彼勒品牌的重型卡车,同时双方还计划面向海外市场开发重型和中型卡车。
第二、三项决定在康明斯看来既讶异又在情理之中。这既让康明斯松了一口气,也使卡特彼勒在自己的专长上走得更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双赢”局面。
但在专家看来,这对康明斯显然更为有利。毕竟,卡特彼勒转身重卡能否掘取这个遥远的金矿仍未可知,而康明斯至少目前已经获得了原本属于卡特彼勒的美餐——卡特彼勒退出所留下的北美重型柴油机市场份额,2008年以来北美重卡发动机的市场博弈也印证了这一点。
事实上,卡特彼勒的这一决策既是高明选择也是无奈之举。高明就像上述所言,而无奈之举则是,卡特彼勒当年确实错选路线才导致今日被迫放弃半个世纪的业务,或许未来卡特彼勒的ACERT技术可能会大行其道,但至少其并不适合当初的市场,卡特彼勒的失败或许也有部分天时不利的因由。
从某种程度上讲,卡特彼勒失败甚至是技术过于“先进”而把客户吓跑的。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罗伯茨汽车公司新车销售经理温顿·威尔斯面对媒体时表示:“卡特彼勒的2007排放标准柴油机结构上实在太复杂了,发动机上面密密麻麻地塞了两个涡轮增压器,再加上一大堆燃油管嘴和喷油器之类的外围附件,这些用户以往没见过的‘玩意’可把他们给吓坏了。”
战争的平衡点就是如此奇妙。如果市场选择了卡特彼勒的ACERT技术,没准现在倒下的就是康明斯。那么,市场为什么选择了康明斯而抛弃了卡特彼勒?康明斯北美的技术路线CEGR又赢在哪里?
简单即美?
今天当我们回头再次审视昨日的战争,发现战局胜负的伏笔早在2002年就已埋下。2002年,康明斯率先推出符合EPA2002排放标准的全系列重型柴油机,选择了CEGR路线,而卡特彼勒选择了ACERT路线,路线选择奠定了康明斯击败卡特彼勒的第一步。因为推迟达标被罚款,同时由于机型复杂、故障率高、保修成本直线上升,卡特彼勒在九十年代形成的对康明斯的市场份额优势开始缩小。
2007年,康明斯又在此基础上如期推出符合EPA 2007排放标准的重卡柴油机,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均受到用户好评,市场份额急剧攀升。反观卡特彼勒的07系列柴油机,却因交货慢、质量不稳定、结构过于复杂而备受用户诟病,市场当然也再次下滑。
双方的大战似乎证明了一点——柴油发动机越简单越受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和中国一样,世界其他国家卡车司机的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他们会自动选择那些使用、维修简单且成本低的发动机。但简单并不意味着技术含量不高,相反它对技术的集成度要求更高,康明斯对卡特彼勒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此。
不尽启示
今天,6年前摆在康明斯和卡特彼勒面前的难题同样摆在了中国重卡企业尤其是重卡发动机企业的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抉择?有没有一个路线定论?哪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或者说技术路线只有一条?那么当中国重卡走出国门的时候又该如何?康明斯和卡特彼勒的北美重卡角逐戏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事实上,高度国际化的康明斯和卡特彼勒在路线选择上都不止一条,它们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技术路线选择都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条路线走到底。康明斯2010年以前在北美选择了CEGR而在欧洲则变为SCR,在20lO年以前的北美选择CEGR,而在2010年后则选择Ⅺ可。在决定命运的路线选择上,中国的发动机企业或许同样可以进行单选和多选,关键看你的市场胃口和国际化野心。
美国、欧洲的情况显然不同于中国。但是它们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监督、处罚机制我们却可以拿来借鉴。
国Ⅲ实施已经一个月,但是围绕国Ⅲ排放技术路线的争议和暗战却始终没有平息,反而有越演越烈的趋势。路线之争还将持续多久?作为前车之鉴,北美独立发动机康明斯(Cummins)与卡特彼勒(Caterpillar,以下简称卡特彼勒)发动机排放的路线角逐样板戏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些许参考。
宿命交手
从产品结构上讲,康明斯和卡特彼勒像一对合作伙伴多过竞争对手。卡特彼勒主营工矿林用机械、发电机组和燃汽轮机、卡车火车和船用柴油机、金融保险和物流服务等,而康明斯则是目前世界上惟一独立的发动机制造商。一般而言,这两家国际化程度很高、股价差不多、销售额相差3倍、业务交集不多的企业实在没有什么可比性和对手戏。
其实不然,至少在北美重卡发动机市场,二者自卡特彼勒进入重卡发动机市场起就一直是一对宿命对手,或许这也是彼此惟一交手的战场。围绕着北美重卡发动机的龙头宝座,每十年双方都几乎要轮换一下位置。尤其是过去10年,北美重卡市场最热闹的戏台就是康明斯和卡特彼勒重卡柴油机路线与市场之争。甚至,康明斯重卡发动机业务部自2000年以来就以“打败卡特彼勒”为目标,因为在2000年康明斯北美重卡市场占有率再次被卡特彼勒超越。
双方的最后决战开始于美国排放升级的技术路线之争。上个世纪90年代,为了满足当时的EPA98标准,美国的公路卡车发动机供应商都采用了EGR技术来降低排放。但是到了2002年,随着EPA2002标准的实施,各公司间就排放升级的技术路线出现了分歧。卡特彼勒推出了独家的ACERT(先进燃烧废气减少技术),而以康明斯为代表的其他企业普遍采用了在EGR技术基础上升级的CEGR(冷却式废气再循环)。或许,卡特彼勒的野心是想通过独特的技术一举打败众多对手,但没想到这却导致其后来折戟沉沙。
2008年6月12日,因为在技术路线的选择失误最终导致其面临居高不下的成本,卡特彼勒宣布在2010年退出公路卡车发动机市场,此消息同时宣告的还有这场持续了6年的北美公路卡车发动机排放升级技术路线之争落下帷幕,而康明斯也终于如愿以偿!
“优雅”转身?
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也没有完结。卡特彼勒在做出上述通告的同时,还公布了另外2件即使在康明斯看来也颇感惊讶的决定:卡特彼勒与北极星一万国公司合作开发卡特彼勒品牌的重型卡车,同时双方还计划面向海外市场开发重型和中型卡车。
第二、三项决定在康明斯看来既讶异又在情理之中。这既让康明斯松了一口气,也使卡特彼勒在自己的专长上走得更远,从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双赢”局面。
但在专家看来,这对康明斯显然更为有利。毕竟,卡特彼勒转身重卡能否掘取这个遥远的金矿仍未可知,而康明斯至少目前已经获得了原本属于卡特彼勒的美餐——卡特彼勒退出所留下的北美重型柴油机市场份额,2008年以来北美重卡发动机的市场博弈也印证了这一点。
事实上,卡特彼勒的这一决策既是高明选择也是无奈之举。高明就像上述所言,而无奈之举则是,卡特彼勒当年确实错选路线才导致今日被迫放弃半个世纪的业务,或许未来卡特彼勒的ACERT技术可能会大行其道,但至少其并不适合当初的市场,卡特彼勒的失败或许也有部分天时不利的因由。
从某种程度上讲,卡特彼勒失败甚至是技术过于“先进”而把客户吓跑的。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罗伯茨汽车公司新车销售经理温顿·威尔斯面对媒体时表示:“卡特彼勒的2007排放标准柴油机结构上实在太复杂了,发动机上面密密麻麻地塞了两个涡轮增压器,再加上一大堆燃油管嘴和喷油器之类的外围附件,这些用户以往没见过的‘玩意’可把他们给吓坏了。”
战争的平衡点就是如此奇妙。如果市场选择了卡特彼勒的ACERT技术,没准现在倒下的就是康明斯。那么,市场为什么选择了康明斯而抛弃了卡特彼勒?康明斯北美的技术路线CEGR又赢在哪里?
简单即美?
今天当我们回头再次审视昨日的战争,发现战局胜负的伏笔早在2002年就已埋下。2002年,康明斯率先推出符合EPA2002排放标准的全系列重型柴油机,选择了CEGR路线,而卡特彼勒选择了ACERT路线,路线选择奠定了康明斯击败卡特彼勒的第一步。因为推迟达标被罚款,同时由于机型复杂、故障率高、保修成本直线上升,卡特彼勒在九十年代形成的对康明斯的市场份额优势开始缩小。
2007年,康明斯又在此基础上如期推出符合EPA 2007排放标准的重卡柴油机,可靠性和燃油经济性均受到用户好评,市场份额急剧攀升。反观卡特彼勒的07系列柴油机,却因交货慢、质量不稳定、结构过于复杂而备受用户诟病,市场当然也再次下滑。
双方的大战似乎证明了一点——柴油发动机越简单越受宠。事实上并不是这样。和中国一样,世界其他国家卡车司机的文化水平也普遍不高,他们会自动选择那些使用、维修简单且成本低的发动机。但简单并不意味着技术含量不高,相反它对技术的集成度要求更高,康明斯对卡特彼勒的胜利很大程度上也归因于此。
不尽启示
今天,6年前摆在康明斯和卡特彼勒面前的难题同样摆在了中国重卡企业尤其是重卡发动机企业的面前。中国企业该如何抉择?有没有一个路线定论?哪一条最适合中国国情?或者说技术路线只有一条?那么当中国重卡走出国门的时候又该如何?康明斯和卡特彼勒的北美重卡角逐戏又能为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事实上,高度国际化的康明斯和卡特彼勒在路线选择上都不止一条,它们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技术路线选择都是不同的,也并非一条路线走到底。康明斯2010年以前在北美选择了CEGR而在欧洲则变为SCR,在20lO年以前的北美选择CEGR,而在2010年后则选择Ⅺ可。在决定命运的路线选择上,中国的发动机企业或许同样可以进行单选和多选,关键看你的市场胃口和国际化野心。
美国、欧洲的情况显然不同于中国。但是它们的经验、教训尤其是监督、处罚机制我们却可以拿来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