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习近平
依安县文体中心大数据中心,一方大屏幕实时更新着“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的各项数据。它就像一台引擎,源源不竭地为全县13 000余名党员输出学习的动力。
近年来,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依安县面临着农村党员、高龄党员和流动党员占党员队伍大多数的现状,传统的集中式学习、开会式传达、远教式培训等党员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学习难组织、时间难集中、内容难落实、效果难保证的难题。如何解决这四个难题?依安县委组织部以问题为导向,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思考和严密论证,于2016年4月8日开通“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手段为载体,以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水平为目标,打开了全县党员乐意学这扇门。
两个月来,这场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变革带来的思考,在坐落于乌双河畔的依安县不断升温、发酵。
走进依安县龙江剧艺术中心,二胡、唢呐声声入耳,演职人员正在认真排练。排练间隙,艺术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窦晓蓬和几名演职人员边看手机边聊——手机里播放的是“两学一做”视频课程。作为省龙江剧院设立在依安县的分院,这里承担着送戏下乡、传播龙江剧魅力的重任。繁重的排练和演出任务,压缩了本就不多的党员集中学习时间。“有了‘党员乐E学’,我们就可以利用排练和演出的空当,登录手机平台进行学习了。”窦晓蓬说。
在依安县阳春乡民利村党总支办公室,67岁的老党员李满昌打开村党总支的电脑,登录“党员乐E学”网页版……他告诉我们,由于“玩不转”智能手机,加上闲暇时间多,就选择这种方式学习。据悉,全村和李满昌老人情况类似的党员都选择了以“党员乐E学”网页平台为主要学习方式,“方便”“简单”是他们对“党员乐E学”网页平台的评价。
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提供不同的学习平台,依安县“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突出了分众化。依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淑艳介绍,“党员乐E学”云平台网页版和APP移动客户端系统以“一套内容、双网发布、同步更新、同步管理”的方式运行,县委组织部为每个党员分配了一个登录账号,党员登录后便可以进行学习。这样做,解决了许多党员特别是大龄党员和流动党员不能及时参加组织学习的困扰,让情况各异的党员有了更多、更从容的选择。
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把对党员的教育从集中引向分散,从大众引向分众。同时,由于“党员乐E学”平台具备在线与离线均可学习的功能,学习内容、进度、学时等可在双平台之间同步关联的优势,很容易把党员农忙与农闲、上班和下班之间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操作简单、随时学习的特点成就了党员乐意学的基础。
“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开通两个月来,已经上传学习课件160多个,13 315名党员参与学习,总学时突破20万个。在破解党员学习难组织、难集中的问题上,“党员乐E学”开辟了新路径。
开设“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后,如何提升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成了依安县委组织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在“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的“教育学习”“阳光党务”“美丽依安”三大板块中,教育学习板块的“粉丝”最多,也最能体现县委组织部的“双模建构”思路。
“‘党员乐E学’平台里有许多‘大咖级’人物授课。”依安县依安镇泰安社区党总支书记罗文珍说。她口中的“大咖级”人物是以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的视频课程深入浅出、简洁明快,让基层党员受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为了让党员 “乐意学”,县委组织部在课程设置上做足了功课,落到实处便是“短精活”模式的探索:县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云端”数据库,整合国家行政学院、新华网等多个渠道精品课程资源,为平台提供了涵盖党性教育、时事热点、能力提升、国学常识等多方面的实用微课程,以微视频、动漫、图说等形式力争让党员更好、更轻松地学习。
今年5月,依安县人社局党员葛春燕向县委组织部提出适当增加国学类课程的建议。与葛春燕的建议相吻合的,是依安县大数据中心对国学类课程的数据分析:在已有的课程中,数量不多的国学课参与学习人数近万人。这为依安县委组织部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
如果说“短精活”模式激发了党员学习的兴趣点,那么“大数据分析”模式则为提高党员学习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全县党员学习情况,通过对党员登录次数、学习完成率、课程好评率及停留时间等海量不规则数据采集、汇总与分析,摸清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党员的学习规律和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保证党员的学习效果。“‘党员乐E学’平台上的许多课程让党员的视野开阔了,我们这些老党员也都随身带着智能手机,成了‘口袋党员’。”泰安社区退休党员吕杰幽默地说。
阳春乡民利村党员赵大勇则这样描述:“我们村有很多党员一边干农活,一边通过耳机听课。”据了解,他所在的民利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党员的人年均学时达到了84.16个,远远超过县委规定的全年32个学时的学习目标。两个月来,全县有94个党支部的人年均学时超过60个,“双模构建”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运行两个月,依安县“党员乐E学”平台得到了全县党员的普遍支持。对这一骄人的成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淑艳显得十分理性:“目前取得的成绩既是创新的结果,也有党员对于新事物好奇的成分。要保持长效性,需要继续依靠‘用户思维’和激励机制的双重保障。”
在位于依安县南郊的黑龙江省陶瓷产业示范基地,“用户思维”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员乐E学’开通前,县委组织部到我们这些企业调研,此后在平台内设置了大量管理学课程,对于企业管理有很大益处,党员在企业生产中的责任感也不断增强。”朗盛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桂顺说。这个“80后”管理者在依安县实现了入党的梦想,也在“党员乐E学”平台上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
和“朗盛”一样,县委组织部为非公企业提供了大量管理学课程,并在“美丽依安”板块对产业基地内陶瓷企业进行推介,既提高了青年管理者和党员的创新意识,也促进了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如果说以往对党员的教育多依靠行政命令,那么如今的依安县则把每名党员视为一个个用户,他们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教育管理的成效。”依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佰昌说。
思维转换带来了党员学习意识的变化。县农保局党员丁丽表示:“‘党员乐E学’,让学习成了一种习惯。”
为了激发全县党员的学习动力,依安县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考核机制,比如,在“党员乐E学”平台上显示党员和党组织学习排名,激发学习主动性;采取“学分制”管理,针对不同层面党员明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党员通过登录、学习、参与组织活动,帮助他人解答问题获得相应积分,每个学期结束后,积分可用于换取移动话费和上网流量……
县人社局党员刘亚军在全县党员学习时长中排名第二,他所在的党支部也名列前茅。而对于达不到县委既定学习目标的党员和党组织,依据依安县委组织部制定的《“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应用和管理考核办法》,将被取消当年党内评优资格。
依安县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县党员的人年均学时完成率已超过50%,每天在线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而这正是用户思维与考核机制双重保障带来的“黏合效应”。
对于“党员乐E学”平台的思考还在继续。据了解,依安县委组织部还将不断完善“阳光党务”和“美丽依安”两个相对弱势的板块,依托“阳光党务”为基层党员了解所在党支部的工作、基层党支部展示优秀做法提供平台。同时,通过“美丽依安”推介依安特产、依安文化旅游,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农村电子商务构想。
依安县文体中心大数据中心,一方大屏幕实时更新着“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的各项数据。它就像一台引擎,源源不竭地为全县13 000余名党员输出学习的动力。
近年来,在党员教育管理中,依安县面临着农村党员、高龄党员和流动党员占党员队伍大多数的现状,传统的集中式学习、开会式传达、远教式培训等党员教育模式,在实践中面临着学习难组织、时间难集中、内容难落实、效果难保证的难题。如何解决这四个难题?依安县委组织部以问题为导向,经过深入调研、反复思考和严密论证,于2016年4月8日开通“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该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新技术手段为载体,以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水平为目标,打开了全县党员乐意学这扇门。
两个月来,这场关于党员教育管理的变革带来的思考,在坐落于乌双河畔的依安县不断升温、发酵。
走进依安县龙江剧艺术中心,二胡、唢呐声声入耳,演职人员正在认真排练。排练间隙,艺术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窦晓蓬和几名演职人员边看手机边聊——手机里播放的是“两学一做”视频课程。作为省龙江剧院设立在依安县的分院,这里承担着送戏下乡、传播龙江剧魅力的重任。繁重的排练和演出任务,压缩了本就不多的党员集中学习时间。“有了‘党员乐E学’,我们就可以利用排练和演出的空当,登录手机平台进行学习了。”窦晓蓬说。
在依安县阳春乡民利村党总支办公室,67岁的老党员李满昌打开村党总支的电脑,登录“党员乐E学”网页版……他告诉我们,由于“玩不转”智能手机,加上闲暇时间多,就选择这种方式学习。据悉,全村和李满昌老人情况类似的党员都选择了以“党员乐E学”网页平台为主要学习方式,“方便”“简单”是他们对“党员乐E学”网页平台的评价。
针对不同的党员群体提供不同的学习平台,依安县“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突出了分众化。依安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淑艳介绍,“党员乐E学”云平台网页版和APP移动客户端系统以“一套内容、双网发布、同步更新、同步管理”的方式运行,县委组织部为每个党员分配了一个登录账号,党员登录后便可以进行学习。这样做,解决了许多党员特别是大龄党员和流动党员不能及时参加组织学习的困扰,让情况各异的党员有了更多、更从容的选择。
这种突破时空限制的学习方式,把对党员的教育从集中引向分散,从大众引向分众。同时,由于“党员乐E学”平台具备在线与离线均可学习的功能,学习内容、进度、学时等可在双平台之间同步关联的优势,很容易把党员农忙与农闲、上班和下班之间的“碎片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操作简单、随时学习的特点成就了党员乐意学的基础。
“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开通两个月来,已经上传学习课件160多个,13 315名党员参与学习,总学时突破20万个。在破解党员学习难组织、难集中的问题上,“党员乐E学”开辟了新路径。
开设“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后,如何提升学习内容的吸引力,成了依安县委组织部重点抓的一项工作。
在“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的“教育学习”“阳光党务”“美丽依安”三大板块中,教育学习板块的“粉丝”最多,也最能体现县委组织部的“双模建构”思路。
“‘党员乐E学’平台里有许多‘大咖级’人物授课。”依安县依安镇泰安社区党总支书记罗文珍说。她口中的“大咖级”人物是以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为代表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的视频课程深入浅出、简洁明快,让基层党员受到了更高层次的教育。”
为了让党员 “乐意学”,县委组织部在课程设置上做足了功课,落到实处便是“短精活”模式的探索:县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云端”数据库,整合国家行政学院、新华网等多个渠道精品课程资源,为平台提供了涵盖党性教育、时事热点、能力提升、国学常识等多方面的实用微课程,以微视频、动漫、图说等形式力争让党员更好、更轻松地学习。
今年5月,依安县人社局党员葛春燕向县委组织部提出适当增加国学类课程的建议。与葛春燕的建议相吻合的,是依安县大数据中心对国学类课程的数据分析:在已有的课程中,数量不多的国学课参与学习人数近万人。这为依安县委组织部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了参考。
如果说“短精活”模式激发了党员学习的兴趣点,那么“大数据分析”模式则为提高党员学习效果提供了技术支撑:大数据中心实时监测全县党员学习情况,通过对党员登录次数、学习完成率、课程好评率及停留时间等海量不规则数据采集、汇总与分析,摸清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党员的学习规律和需求,从而调整课程设置,保证党员的学习效果。“‘党员乐E学’平台上的许多课程让党员的视野开阔了,我们这些老党员也都随身带着智能手机,成了‘口袋党员’。”泰安社区退休党员吕杰幽默地说。
阳春乡民利村党员赵大勇则这样描述:“我们村有很多党员一边干农活,一边通过耳机听课。”据了解,他所在的民利村党总支第一党支部党员的人年均学时达到了84.16个,远远超过县委规定的全年32个学时的学习目标。两个月来,全县有94个党支部的人年均学时超过60个,“双模构建”的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运行两个月,依安县“党员乐E学”平台得到了全县党员的普遍支持。对这一骄人的成绩,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淑艳显得十分理性:“目前取得的成绩既是创新的结果,也有党员对于新事物好奇的成分。要保持长效性,需要继续依靠‘用户思维’和激励机制的双重保障。”
在位于依安县南郊的黑龙江省陶瓷产业示范基地,“用户思维”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员乐E学’开通前,县委组织部到我们这些企业调研,此后在平台内设置了大量管理学课程,对于企业管理有很大益处,党员在企业生产中的责任感也不断增强。”朗盛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范桂顺说。这个“80后”管理者在依安县实现了入党的梦想,也在“党员乐E学”平台上增强了党员的责任感。
和“朗盛”一样,县委组织部为非公企业提供了大量管理学课程,并在“美丽依安”板块对产业基地内陶瓷企业进行推介,既提高了青年管理者和党员的创新意识,也促进了企业与电子商务的融合。
“如果说以往对党员的教育多依靠行政命令,那么如今的依安县则把每名党员视为一个个用户,他们的满意程度决定了教育管理的成效。”依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佰昌说。
思维转换带来了党员学习意识的变化。县农保局党员丁丽表示:“‘党员乐E学’,让学习成了一种习惯。”
为了激发全县党员的学习动力,依安县还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考核机制,比如,在“党员乐E学”平台上显示党员和党组织学习排名,激发学习主动性;采取“学分制”管理,针对不同层面党员明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党员通过登录、学习、参与组织活动,帮助他人解答问题获得相应积分,每个学期结束后,积分可用于换取移动话费和上网流量……
县人社局党员刘亚军在全县党员学习时长中排名第二,他所在的党支部也名列前茅。而对于达不到县委既定学习目标的党员和党组织,依据依安县委组织部制定的《“党员乐E学”教育管理云平台应用和管理考核办法》,将被取消当年党内评优资格。
依安县大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县党员的人年均学时完成率已超过50%,每天在线学习时间超过30分钟,而这正是用户思维与考核机制双重保障带来的“黏合效应”。
对于“党员乐E学”平台的思考还在继续。据了解,依安县委组织部还将不断完善“阳光党务”和“美丽依安”两个相对弱势的板块,依托“阳光党务”为基层党员了解所在党支部的工作、基层党支部展示优秀做法提供平台。同时,通过“美丽依安”推介依安特产、依安文化旅游,实现“一乡一品、一村一特”的农村电子商务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