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但是在现实中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在写作文时存在很多问题。
一、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惧怕心理严重——源于无“源泉”
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有限,又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没有“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单调、枯燥的二点一线(学校——家),繁重的学业负担,不会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它的情趣和意义,使他们惧怕作文,甚至有很多孩子谈“作文”色变。
2.“移花接木”现象严重——拼凑作文
很多孩子因为不会写作文,便产生了应付心理,从作文书中或其它文章中找几篇老师要求写的类似的文章,进行“剪接”、“拼凑”,以此交差,甚至有些孩子背范文、抄范文。
3.段落不分,标点混乱,甚至无标点,满眼皆是错别字。
批改一些学生的作文,老师要去猜,才能知道写的是什么,全文只有几个标点,甚至有的一个标点都没有,没有层次,没有格式。
4.习作题目单调,造成学生缺乏习作兴趣和激情。
很多过时的老掉牙的文章反复出现在学生各个年段中,造成很多孩子的厌倦心理。
5.教师要求过高,让一些孩子望文生畏。
很多教师不是把学生的作文看成练习,而是视为文章来评判,挫伤了孩子的习作热情。
针对上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关于作文的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的目标,把作文教学与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的去理解掌握语言。
二、针对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我把培养低段学生听说作训练作为重点,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强化写话的训练,从最基本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进行训练。通过写学生认识了什么是词,什么是句,标点符号的练习贯穿其中。让学生写好一句话,写美一句话。抄一句话,进行感悟训练;找准一句话,读好一句话,进行标点训练;用所学字组词,写一句话,进行扩展训练;用课外所喜欢的几个词,创造性地写一段话,进行有层次地训练。为了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我用画外话形式,即学生把所画的“图”用语言文字叙述出来,学生写作热情积极,写作兴致高。这几种形式交叉使用,使学生既有兴趣又不感到疲劳,在宽松的空间里自由驰骋,打牢了基础,激发了写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学会“采摘生活浪花”,使学生做到“有米可炊”。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地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
(1)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学会观察
上课初始,我不说一句话,而是让学生进行观察,看老师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说出表示动作的词再连起来说一段话,春天和学生一起插下种子,观察生长情况,形成系列观察日记;每天清晨你是如何起床的,尤其是在风雪交加寒冷的冬日里,你在起床之前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如何做的?《温暖被窝》、《妈妈的大嗓门》、《如果时间能停止》等一篇篇生活化的文章在教师引导下应运而生。
我们难于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进行生活摄取,但是我们可以制造“场景”,以模拟、缩微、典型、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细节”,什么是“生活素材”,从而训练学生从生活中采摘自己感兴趣的浪花。
(2)让学生积极去尝试——体验生活
与其告诉孩子“炉子上的开水壶危险”不如拿着他们的小手,轻轻地在水壶上碰一下。因此,春天领着孩子走进蒙蒙细雨,让学生体验春雨的滋味,摸摸雨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让孩子在经历中感受着、品味着、酝酿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在情绪激荡中完成作文。《下雪了》、《春雨的味道》、《春雨色彩》……一首首小诗,一篇篇充满童真、意趣、童心的文章应运而生。
3.读中悟、写中用,积累巧运用,以读促写。
阅读教学的训练过程,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结合的过程,体现由读学写,读写结合的过程。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立意、构思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从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如《富绕的西沙群岛》可引导学生体会写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首尾呼应,紧紧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再让学生模仿写《美丽的 》,这样学生以“模仿”例文中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加上大胆创新,就可以自由抒发情感了。
4.修改方法多样化,激励学生会改文、爱改文。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痛的就是批改作文了,因此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很重要,在实践中我从如何修改一篇作文教起,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放手让学生共同修改一篇“典型”文章,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评头论足,从中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写出旁批和总批;让写出优秀文章的学生上台谈自己的构思和感受、素材的积累、技巧的运用,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点评,发表意见,共同交流;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发现优点,会放大优点,用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及热情。
5.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表现欲,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在三年级时我班创办了《青草集》,全集记录的都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春天的花草树木,蛙声、鸟鸣。春天的太阳、风、云、雨在孩子眼中都是极富生命力的,正如一女孩写到昨天太阳公公还露着红红的脸,今天却灰暗了,是不是它也像我一样,穿了裙子,冻感冒了。《春草集》中还记录着家长们在陪同孩子寻找春天的感悟、随笔、班刊、校报及一些杂志上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文章。校报上期期都有我们班孩子的文章,这样极大促进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在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作文大赛中,我班学生获奖率也是最高的,为了让孩子能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每学期期末,我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份《习作集》,把平时自己认为好的作文积累起来,进行封面设计,形成自己的作品集。并在班中展示,让学生从对比中找到优点,改进不足,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立足基础,找对方法,着眼未来,学生的写作激情及写作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
一、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
1.学生惧怕心理严重——源于无“源泉”
小学生毕竟生活阅历有限,又缺乏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没有“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单调、枯燥的二点一线(学校——家),繁重的学业负担,不会从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发掘出它的情趣和意义,使他们惧怕作文,甚至有很多孩子谈“作文”色变。
2.“移花接木”现象严重——拼凑作文
很多孩子因为不会写作文,便产生了应付心理,从作文书中或其它文章中找几篇老师要求写的类似的文章,进行“剪接”、“拼凑”,以此交差,甚至有些孩子背范文、抄范文。
3.段落不分,标点混乱,甚至无标点,满眼皆是错别字。
批改一些学生的作文,老师要去猜,才能知道写的是什么,全文只有几个标点,甚至有的一个标点都没有,没有层次,没有格式。
4.习作题目单调,造成学生缺乏习作兴趣和激情。
很多过时的老掉牙的文章反复出现在学生各个年段中,造成很多孩子的厌倦心理。
5.教师要求过高,让一些孩子望文生畏。
很多教师不是把学生的作文看成练习,而是视为文章来评判,挫伤了孩子的习作热情。
针对上述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要明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关于作文的总目标和各个阶段的目标,把作文教学与字、词、句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更好的去理解掌握语言。
二、针对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
1.激发兴趣,初步感知。
我把培养低段学生听说作训练作为重点,在培养学生语感的同时,强化写话的训练,从最基本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进行训练。通过写学生认识了什么是词,什么是句,标点符号的练习贯穿其中。让学生写好一句话,写美一句话。抄一句话,进行感悟训练;找准一句话,读好一句话,进行标点训练;用所学字组词,写一句话,进行扩展训练;用课外所喜欢的几个词,创造性地写一段话,进行有层次地训练。为了让学生做到言之有物。我用画外话形式,即学生把所画的“图”用语言文字叙述出来,学生写作热情积极,写作兴致高。这几种形式交叉使用,使学生既有兴趣又不感到疲劳,在宽松的空间里自由驰骋,打牢了基础,激发了写的兴趣和热情。
2.引导学生学会“采摘生活浪花”,使学生做到“有米可炊”。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地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
(1)让学生有一双慧眼——学会观察
上课初始,我不说一句话,而是让学生进行观察,看老师所做的一系列动作,让学生说出表示动作的词再连起来说一段话,春天和学生一起插下种子,观察生长情况,形成系列观察日记;每天清晨你是如何起床的,尤其是在风雪交加寒冷的冬日里,你在起床之前会想些什么,爸爸妈妈如何做的?《温暖被窝》、《妈妈的大嗓门》、《如果时间能停止》等一篇篇生活化的文章在教师引导下应运而生。
我们难于带领学生到大千世界进行生活摄取,但是我们可以制造“场景”,以模拟、缩微、典型、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生活细节”,什么是“生活素材”,从而训练学生从生活中采摘自己感兴趣的浪花。
(2)让学生积极去尝试——体验生活
与其告诉孩子“炉子上的开水壶危险”不如拿着他们的小手,轻轻地在水壶上碰一下。因此,春天领着孩子走进蒙蒙细雨,让学生体验春雨的滋味,摸摸雨中的景物,说说自己的感受。冬天和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看雪景,让孩子在经历中感受着、品味着、酝酿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观察、体验和感悟生活,在情绪激荡中完成作文。《下雪了》、《春雨的味道》、《春雨色彩》……一首首小诗,一篇篇充满童真、意趣、童心的文章应运而生。
3.读中悟、写中用,积累巧运用,以读促写。
阅读教学的训练过程,是体现学生听、说、读、写结合的过程,体现由读学写,读写结合的过程。古人云:“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作者的立意、构思及遣词造句的精妙,从感悟写作的基本知识、技能更好地实现读写结合。如《富绕的西沙群岛》可引导学生体会写文章可采用总——分——总的顺序,首尾呼应,紧紧围绕中心句写作的方法,再让学生模仿写《美丽的 》,这样学生以“模仿”例文中的知识技能为基础,加上大胆创新,就可以自由抒发情感了。
4.修改方法多样化,激励学生会改文、爱改文。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最令老师头痛的就是批改作文了,因此教会学生修改作文很重要,在实践中我从如何修改一篇作文教起,让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放手让学生共同修改一篇“典型”文章,让学生大胆发表意见,评头论足,从中训练学生的评价能力与表达能力,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在课堂上自我批改或相互批改,写出旁批和总批;让写出优秀文章的学生上台谈自己的构思和感受、素材的积累、技巧的运用,使其他学生受到启发;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作文点评,发表意见,共同交流;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讲究方法,要善于发现优点,会放大优点,用激励的手段促进学生写作兴趣及热情。
5.多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展示才能的平台
每个孩子都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表现欲,为孩子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能的平台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热情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此在三年级时我班创办了《青草集》,全集记录的都是学生们眼中的春天,春天的花草树木,蛙声、鸟鸣。春天的太阳、风、云、雨在孩子眼中都是极富生命力的,正如一女孩写到昨天太阳公公还露着红红的脸,今天却灰暗了,是不是它也像我一样,穿了裙子,冻感冒了。《春草集》中还记录着家长们在陪同孩子寻找春天的感悟、随笔、班刊、校报及一些杂志上都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文章。校报上期期都有我们班孩子的文章,这样极大促进了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在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作文大赛中,我班学生获奖率也是最高的,为了让孩子能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每学期期末,我都让学生自己制作一份《习作集》,把平时自己认为好的作文积累起来,进行封面设计,形成自己的作品集。并在班中展示,让学生从对比中找到优点,改进不足,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立足基础,找对方法,着眼未来,学生的写作激情及写作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