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业内人士认为,经历过去年的大幅上涨后,今年北京市场将会是相对平淡的一年,涨幅可能会在8%左右,但是长期来看,供不应求将使北京楼市维持比较稳定的上涨走势。
分类指导成楼市调控新指南
两会上,记者们对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追访,使“双向调控”成为最值得重视的一个词。姜伟新从牙缝中透露的这4个字,让房地产的各路人士展开各类解读。
显然,双向调控代表了楼市在逐渐出现新特征后的调控政策方向。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向记者表示:“当前,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大不相同,中央政府应当不再采取一刀切制定调控政策,而是将房地产市场调控权下放,由各省级政府主导当地市场。中央可以从政策监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上,促进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政策。”
实际上,新一届政府并未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未提楼市调控,但现在各地楼市分化却日益严重,冷热大不相同,这说明通过市场手段是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双向调控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
事实上,房地产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什么传出银行停止对房地产的夹层融资的消息后,有如此多的银行同时辟谣。
房企拿地热度标志涨跌动向
判断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可能有多种衡量因素,而各位业内大佬的标准显然各不相同。这从他们近期的多空对决论就可以看出一二。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明确提出房地产存在崩盘风险,他认为,甚至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崩盘也不是不可能。与之相反,房企大佬们却清一色成为崩盘论的驳斥方。从李嘉诚对内地房地产的“短空长多”,到王健林的房地产崩盘是阴谋,再到任志强连发5篇微博批“楼市暴跌论”,今年楼市走向的多空对决不可谓不精彩。
实际上,在各地市场分化日益严重,冷热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对全国楼市的走向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有一种说法是,做房企,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卖房,而是什么时候买地。因为一旦买地的时机错过,就会被套牢,到了不得不卖地求生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链很可能断裂。由此看来,目前房企在哪里买地,那里的楼市至少在开发商眼里还是有升值空间的。
如今,房企已经全面回归一线城市。用某房企一位高管的话来说,企业经营讲求规模效应,而有的三线城市的销售额做到全市第一,也仅仅一二十亿,规模这么小,难怪大开发商都要回归一线城市。某全国性房企高管就向记者表示,全国那么多地方,我们只是选择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布局,其它的城市我们都放弃了。
张大伟认为, 2014年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很可能会陷入整体低迷。最近传出的杭州等二线城市项目价格出现调整,也预示着2014年整体楼市分化将愈加剧烈。
北京市场“短平长稳”
供求关系是房价走向的决定因素。在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人士看来,北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是房企敢于高价买地的原因。
这位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近年来卖地的数量远远超出人口消化的能力。在土地财政的指引下,有的企业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拥有上千亩的土地,这样规模庞大的开发量怎么能不供过于求呢?由于大量的卖地,现在三四线城市已出现了很多鬼城,这种大盘开发模式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
正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原因,记者采访到的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北京楼市不可能崩盘。但他们都认为,2013年大涨20%后,北京楼市今年的涨幅将会收窄。
陈晟向记者表示:“北京今年的房价上涨可能会在7%到8%,肯定低于去年。从市场走势上看,北京房地产市场将是短平长稳的态势。即今年的市场与去年的大幅上涨相比,肯定会比较平淡,长期来看,北京市场具有特殊性,需求量大将使北京楼市长期平稳。”
实际上,房价这一轮暴涨可以视为自2012年开始,进入2014年,已经从之前的大范围普涨逐渐进入涨跌分化的第二阶段。“未来局部市场出现调整的案例可能越来越多。”张大伟表示,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价格暴涨,三四线城市平稳甚至冷清,整体市场冷热不均衡。
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出现明显调整先兆。在2月24日发布的统计局数据中显示,全国房价环比下调的城市达到了6个,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但是,并非所有的业内人士都看好一线城市未来的房价。
一位由房地产行业转行的人士则对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持不乐观的态度。“谁说房价只涨不跌,东京的房价至今没有涨到高峰时期的60%,市场规律不可能总是出轨,房价也不可能总是上涨。”
张大伟对于一线城市的风险也表示了担心:“房企逐渐在三四线城市撤离,聚集在一二线狭小的市场,这种情况给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潜在风险,比如土地价格暴涨,一旦信贷等政策收紧,市场很可能调整幅度过大。”
当然,在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部长杨红旭看来,未来3至5年,房地产及其金融衍生品仍是中国较好的、眼见为实、与散户很近的投资品,只是鸡犬升天的年代已过,市场与项目的分化开始挑战人们的投资眼光。
分类指导成楼市调控新指南
两会上,记者们对住建部部长姜伟新的追访,使“双向调控”成为最值得重视的一个词。姜伟新从牙缝中透露的这4个字,让房地产的各路人士展开各类解读。
显然,双向调控代表了楼市在逐渐出现新特征后的调控政策方向。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向记者表示:“当前,各地的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大不相同,中央政府应当不再采取一刀切制定调控政策,而是将房地产市场调控权下放,由各省级政府主导当地市场。中央可以从政策监管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上,促进地方政府制定符合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的政策。”
实际上,新一届政府并未出台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未提楼市调控,但现在各地楼市分化却日益严重,冷热大不相同,这说明通过市场手段是可以调节房地产市场的。
北京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双向调控强调调控的针对性。针对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更加注重分类指导。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房价上涨过快的城市要从严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税收和住房限购政策。
事实上,房地产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是为什么传出银行停止对房地产的夹层融资的消息后,有如此多的银行同时辟谣。
房企拿地热度标志涨跌动向
判断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可能有多种衡量因素,而各位业内大佬的标准显然各不相同。这从他们近期的多空对决论就可以看出一二。在日前召开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行监事梅兴保明确提出房地产存在崩盘风险,他认为,甚至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崩盘也不是不可能。与之相反,房企大佬们却清一色成为崩盘论的驳斥方。从李嘉诚对内地房地产的“短空长多”,到王健林的房地产崩盘是阴谋,再到任志强连发5篇微博批“楼市暴跌论”,今年楼市走向的多空对决不可谓不精彩。
实际上,在各地市场分化日益严重,冷热大不相同的情况下,对全国楼市的走向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有一种说法是,做房企,重要的不是什么时候卖房,而是什么时候买地。因为一旦买地的时机错过,就会被套牢,到了不得不卖地求生的时候,企业的资金链很可能断裂。由此看来,目前房企在哪里买地,那里的楼市至少在开发商眼里还是有升值空间的。
如今,房企已经全面回归一线城市。用某房企一位高管的话来说,企业经营讲求规模效应,而有的三线城市的销售额做到全市第一,也仅仅一二十亿,规模这么小,难怪大开发商都要回归一线城市。某全国性房企高管就向记者表示,全国那么多地方,我们只是选择一线城市和少数二线城市布局,其它的城市我们都放弃了。
张大伟认为, 2014年市场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特别是三四线城市,很可能会陷入整体低迷。最近传出的杭州等二线城市项目价格出现调整,也预示着2014年整体楼市分化将愈加剧烈。
北京市场“短平长稳”
供求关系是房价走向的决定因素。在记者采访到的业内人士看来,北京市场一直供不应求,供应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这就是房企敢于高价买地的原因。
这位人士认为,三四线城市近年来卖地的数量远远超出人口消化的能力。在土地财政的指引下,有的企业在一个三四线城市拥有上千亩的土地,这样规模庞大的开发量怎么能不供过于求呢?由于大量的卖地,现在三四线城市已出现了很多鬼城,这种大盘开发模式一定会受到很大影响和冲击。
正是基于供求关系的原因,记者采访到的大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北京楼市不可能崩盘。但他们都认为,2013年大涨20%后,北京楼市今年的涨幅将会收窄。
陈晟向记者表示:“北京今年的房价上涨可能会在7%到8%,肯定低于去年。从市场走势上看,北京房地产市场将是短平长稳的态势。即今年的市场与去年的大幅上涨相比,肯定会比较平淡,长期来看,北京市场具有特殊性,需求量大将使北京楼市长期平稳。”
实际上,房价这一轮暴涨可以视为自2012年开始,进入2014年,已经从之前的大范围普涨逐渐进入涨跌分化的第二阶段。“未来局部市场出现调整的案例可能越来越多。”张大伟表示,从全国楼市看,市场已经严重分化,一二线城市价格暴涨,三四线城市平稳甚至冷清,整体市场冷热不均衡。
目前,三四线城市房价已经开始出现明显调整先兆。在2月24日发布的统计局数据中显示,全国房价环比下调的城市达到了6个,其中大部分是三四线城市。但是,并非所有的业内人士都看好一线城市未来的房价。
一位由房地产行业转行的人士则对未来一线城市的房价持不乐观的态度。“谁说房价只涨不跌,东京的房价至今没有涨到高峰时期的60%,市场规律不可能总是出轨,房价也不可能总是上涨。”
张大伟对于一线城市的风险也表示了担心:“房企逐渐在三四线城市撤离,聚集在一二线狭小的市场,这种情况给市场带来了非常大的潜在风险,比如土地价格暴涨,一旦信贷等政策收紧,市场很可能调整幅度过大。”
当然,在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部长杨红旭看来,未来3至5年,房地产及其金融衍生品仍是中国较好的、眼见为实、与散户很近的投资品,只是鸡犬升天的年代已过,市场与项目的分化开始挑战人们的投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