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好货也怕晾久了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long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特别留心的不是平庸的政治家,而是那些极有个人魅力的、“能干的”政治家。如果对政治家的任期加以限制,来了野心家也没关系
  
  最近,在“一声炮响”的故乡所上演的一出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戏剧很吸引中国观众的眼球。俄罗斯将要于今年12月2日举行议会选举,之后将于明年3月举行总统选举。现任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先是突然出人意料地任命了名字几乎从未见诸媒体的祖布科夫为总理,接着又在10月1日参加统一俄罗斯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时发言表示,愿意领导执政的统一俄罗斯党竞选团参加国家杜马(议会下院)选举,并作为议员的第一候选人,但拒绝成为该党成员。他还表示,计划在一定条件下于2008年出任政府总理。一个刚刚当完“沙皇”的人现在表示要当“臣相”,这就是最近发生的令全世界各国人们惊讶不已的“普京之惊”。世界各地的媒体,对此议论纷纷。
  按照现行的俄罗斯宪法规定,总统的任期以两届为限。但宪法并没有阻止普京在2012年重新担任俄罗斯总统。这就是说,到2008年,普京在总统的任期结束后,面临一个重大的抉择:是功成身退,还是在总统的职位上鞠躬尽瘁?若选择前者,那事情当然就简单了,像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一样回家养老即可。但若要是坚持不退的话,如何办到?况且,宪法对总统任期又有两届的限制。要是普京霸王硬上弓为连任修改宪法的任期限制的话,虽然有很多人支持,但是难免要背破坏宪法的骂名。所以,普京明智地表示将遵守宪法,不再寻求连任。但是,他还表示,他无意离开政治生活,因为他还年轻并且精力充沛,他还想继续为国家效力。他将尽力帮助他的继任者,他不希望他最近几年的成就被遗忘。这表明,他对宪法制度有所顾忌,但是对权力更留恋无比。
  这样,要想不退,只能走曲线连任之路。这就是当完沙皇,当臣相,当完臣相再当沙皇。这样既没有违背宪法,又实现了连任的夙愿。对于这样的惊世之举,有俄罗斯媒体这样评论,俄罗斯的总统选举因“普京之惊”已经变得没有看头,无足轻重了。也有评论说,“普京变成自己的接班人”,何人取代他出任总统也就无关紧要了。“普京之惊”的关键在于,虽然宪法没有改变,俄罗斯的宪政体制将因此举而变得面目全非。“普京总理”将使克里姆林宫边缘化,让总统成为傀儡,而总理则成为实质上的国家领袖。不知这是变政,还是宪政?
  宪政民主的一个优越性,就是政治的可预知性大大增加。规则是什么,有哪些政党和候选人,这些政党和候选人的背景,获胜方会从哪些人中间产生,选民们都是大致知道的,也预期候选人不可能作出挑战法律的惊世之举。候选人一旦当选,人们知道这些人究竟有多大的权力,哪些权力是当权者不能攫取和行使的,哪些政治底线是不能突破的。如果当权者出格了,会有哪些措施制止他?民主政治是宪法下的常规政治,没有什么惊世之处。普京一再的惊世之举,是俄罗斯的政治生活现状的一个很好的注脚。没有人知道总统普京在选举前还会干什么,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如愿当上总理之后,还会有什么惊人之举。民主政治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政府的有序更迭。如果政权更迭偏离了宪法的条文和精神,而且还变得十分难以预测,俄罗斯本来就很羸弱的宪政民主就岌岌可危了。
  “普京之惊”关系到一个由来已久的争论。这就是能干的领袖是否应该“功成身退”如期退休?还是在职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主张能干的政治家应该在职位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观点认为,如果强迫一个能干的领袖退休,换上来的是一个平庸的政治家,那怎么办?为人做事总应该追求完美吧?否则岂不是半途而废吗?能干的政治家本来就十分难得,如果很有幸碰到一位,还不把他的能力全部“榨干”?
  但是主张功成身退的观点认为,即使遇到平庸的政治家当政也不可怕,甚至更好。平庸的政治家有平庸的好处,可以降低民众对领袖的期望值。越平庸的政治家对民众的欺骗性和蛊惑性就越小。要特别留心的不是平庸的政治家,而是那些极有个人魅力的、“能干的”政治家。如果对政治家的任期加以限制,来了野心家也没关系,任满之后也要身退。野心家的野心也就难以得逞了。最怕的就是来了恶棍,没有限任制,赶也赶不走他。为了避免这种最坏的情形,即使是伟大的政治家,任满后也要把他赶走。民众应该不信任任何政治家,不盲从任何伟大的政治家。好的政治制度必须允许民众说政治家的坏话,甚至无中生有的坏话,甚至是说伟大的政治家的坏话,去反对他们,批评他们。
  有人会说,难道领袖不是越伟大越完美越好吗?难道伟大的领袖不是民众的福份吗?我以为,政治领袖最好是中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当政,谁都可以发现他的错。没有人会把他神。他所掌握的权力就不再具有神秘性和最高性,领袖也将暴露出其公仆的身份。没有神的国家,才是民众之福。如果一个领袖伟大到人人都把他当神、当救星和舵手,那么,每一个个体就停止发光了,就停止思维了,就迷失了方向了。我的看法是,伟大领袖非人民之福。如果一个国家出现伟大领袖,尤其是自封的伟大领袖,这十有八九是个坏消息。若是他们有什么惊人之举,民众终将付出代价。
其他文献
牛根生和他的蒙牛找到中粮集团作靠山,这是进步,还是退步?    牛根生终于找到宁高宁这个大靠山了,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好事。  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以来,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一直江河日下,原因无他,乃是消费者再也不相信老牛那些站在高处激情飞扬的假话。现在好了,超大型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来了,在宁高宁和牛根生“简单的三次见面”之后,中粮集团成了蒙牛的控股大股东,也就是说,作为私人企业的蒙牛从此灰飞
走马“观”牛  袁晓驰    马德里位处西班牙中央高原地区,地貌与高山耸立的巴斯克地区有所不同,道路宽广,丘陵起伏,植被较少,苍鹰时不时在高空盘旋。在马德里的环城高速上看市区,感觉最强烈的是这个城市的色彩,什么都是红色的。  我们参观了在市中心的皇宫,又去逛有5个世纪历史的传统跳蚤市场。走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不知名的小酒馆里飘出的弗拉明戈舞曲、街边小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不少建筑的外墙上都涂抹着大
通过手术,她将自己的胃扎住,开始了新一轮的减肥战争。她能成功吗?    1      早晨醒来,黄晴不想起床,或者说,也不需要起床,因为,肥胖让她的睡姿与众不同——只能坐着睡。  头仰在窗台上,背靠着水泥墙,两条腿叉成八字,像一尊熟睡的弥勒佛。不过,肚子上盖的一层薄薄的被子,显示这还是凡人。  屋里安安静静,楼下隐约传来麻将声。一会儿她又睡着了。她的床没有床腿,事实上就是两张叠合在一起的床垫,下面
萨科齐 虚幻的“大国梦”  这些看似前后矛盾、杂乱无章的外交决策,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是萨科齐随心所欲的任性胡为,而是服务于重振法国声望的长远目标的    最近,法国的一系列外交举措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3月17日,在时隔43年后,法国国民议会经过辩论和表决,通过了总统萨科齐提出的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3月30日,萨科齐威胁称,如果G20峰会不能满足法国提出的加强全球金融体系监管的要
我们节目字幕里打“本节目言论纯属嘉宾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台立场”,我说,“本人言论不代表本台立场,也不代表本人立场,管它代表什么立场    “小混混”逐渐被社会化    我小时候没想过做记者、当主持人。高中时是个文学青年,还想写小说拿诺贝尔奖呢。可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我想,要当作家有两条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那读万卷书这事只要有个图书馆就行,不必非得上中文系,我得找个能让我免费行万里路的职业,就报新闻
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周年,这意味着当代青年正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出生或者在这期间进入社会的。他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代”。  这个时代经常令人想起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下的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的时代;这是理性的时代,这是疑惑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代,这是迷茫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拥有一切,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将由此升入天堂,我们将由此坠入地狱。  这是历史的道路,也是青年的命运。
“我是不赞成放松货币政策的,但应该是货币总量紧,而不是一笔笔贷款去管”    1983年1月,年过半百的吴敬琏启程前往美国进行客座研究。在后来的回忆中,他谈到那段日子,“我像刚入大学的学生一样,从经济学原理学起。”  这段时间的学习,让他获得了关于市场经济的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此后,这位从经济学原理学起的留学生进入国务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智囊之一。  在此后中国若干年的发
留学  中国最早的非官派留学生是随外国传教士走出国门的。1872至1875年,大清王朝分四批共派出120名9岁至12岁的幼童留学美国,这是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1980年代以及1990年代前期,中国海归主要是在科技教育领域做出了贡献。到了1990年代后期,当代海归在创业方面开始发挥突出作用。  “30年前这些都是跟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为什么现在成了顶尖的一批人?”      曾经
在两年前,古力职业生涯的第10个年头,也是他只身到北京发展的第10年,他把陈奕迅的那首《十年》设为手机彩铃,说“代表了自己所有想表达的言语”。两年来他从没有换过彩铃。  这个爱唱歌、爱交朋友、爱玩爱闹爱大笑的性格棋手,有着与开朗外表并不一致的敏感内心,在拿到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之前,他甚至常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在最关键的比赛中输棋。“黑暗是你的朋友,绝望是你的领路人”,这是他的座右铭。父亲去世后
据《洛克菲勒中心的艺术》记载:“洛克菲勒家族一直坚信,未来世界将聚焦于声光交合的电子艺术。”今天,这一预见终得印证。    2月27日,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将矗起一座高达10.72米的“电动喷泉”,英国艺术家蒂姆·诺贝尔与苏·韦伯斯特以艺术创作介入公共空间,设计了这件庞大的景观照明雕塑。“这件作品很‘危险’,所有人都知道把电和水混在一块儿就是自寻死路。”艺术家顽皮地警告道。  当然,水波由灯管模拟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