嫩江流域满族“非遗”的融媒体传播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std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融媒体作为传媒领域的前沿阵地,与人民生活联系紧密。嫩江流域作为满族聚居地之一,形成了繁荣的满民族文化,所产生的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民族文化瑰宝。借助融媒体多元化功效,有助于为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推广传播提供新策略新启示。
  【关键词】 嫩江流域;满族;非遗;融媒体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086-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嫩江流域满族“非遗”的保护与融媒体传播研究》(编号202110232008);2020年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新媒体时代嫩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播的创新研究》(编号UNPYSCT-2020078)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嫩江流域满族“非遗”的传播现状
  当前嫩江流域满族“非遗”在保护和传播的过程中,存在缺少保护经费、传播途径缺乏、传播形式单一、保护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作为传媒工作者,应该将继承和传播推广传统文化作为基本的责任和义务,寻找多种途径方法,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中来。
  纵观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策略,大数据、新媒体、融媒体保护和传播方式显现出独特效力。近年来,“媒体融合”成为国家战略,各生态产业链迅速重构升级,诸多传统行业均迎来一场数字化的变革与转型。借助融媒体传播优势,融合新闻学、民俗學、历史学、艺术学等学科资源,利用先进的多重媒体手段来探索嫩江流域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媒体保护传播策略,或许能成为今后助力“非遗”保护和传播的强大动力。
  二、嫩江流域满族“非遗”的融媒体传播策略
  融媒体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的载体与产物,具有无与伦比的传播效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基层融媒体与“非遗”联动产生良好的推广传播效果。一方面,本地基层融媒体的宣发可以与上级融媒体、优秀融媒体实现对接,为本地“非遗”传播推广提高更多机遇和可能。另一方面基层融媒体的受众基础优良,易于实现“二次传播”理论。使传播范围扩大,传播效能优化。
  (一)发挥融媒体优势,扩大非遗传播覆盖面
  1.充分发挥线上传播优势
  首先,利用多种新媒体平台、客户端形成传播矩阵。诸如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火山小视频等,直播平台:虎牙直播、斗鱼直播、抖音直播等,包括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平台、新闻类手机客户端等其他移动终端。通过传播矩阵扩大受众范围,增强传播效果,实现多平台、多端口联动,强化满族“非遗”的实际作用和积极影响。其次,制作与满族“非遗”相关的短视频、视频节目、音频电台、H5、AR和VR视觉体验项目等内容,利用朋友圈、微博主页、微博话题、短视频平台以及其他传播平台进行互动式传播。相较于传统“图片+文字”的传播方式,现代5G、大数据、新媒体、虚拟现实和模拟现实技术能增强传播效果,满足受众的不同审美和需求。
  2.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传播
  线上传播形成一定影响和规模时,吸取整合线下力量,增加满族“非遗”的线下亲和力和互动性,实现线上和线下联动传播。将线上的音频电台、短视频、视频节目、H5、AR和VR体验项目等进行线下展示、展播,诸如在社区、文化基地等开放满族“非遗”AR和VR体验、组织音乐和舞蹈类“非遗”项目在社区进行文艺表演;在商城和广场的电子宣传栏进行满族“非遗”的文字和音频宣讲、利用电子屏幕进行满族“非遗”视频的滚动展播;在大中小校园、相关文化专区内发放满族“非遗”的科普读物、通过扫二维码形式组织师生参与满族“非遗”H5和小游戏体验,另外还可以开展满族“非遗”进课堂活动,邀请非遗传承人在课堂上和师生进行互动,实现“非遗”教育。
  (二)通过融媒体特点,推动多元主体参与传播
  1.加强与官方融媒体中心合作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宝贵的文化财产,各地政府和各地融媒体中心都应当肩负起保护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嫩江流域有着丰富的满族“非遗”资源,分散在各市、乡、镇、村内。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国已经建立起省市县三级融媒体中心,这是各地宝贵的宣传和传播端口,充分利用融媒体中心传播优势,将满族“非遗”传播与融媒体中心工作实现深度重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发挥融媒体中心作用。在这方面,笔者所属项目研究队伍已经和克东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合作,共同制作出了克东满绣的视频节目,视频节目在克东县融媒体中心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展播,取得较高关注度和收看量,效果有目共睹。
  2.尝试“非遗”传承人互动式传播
  传承人是“非遗”的亲历者,对“非遗”的了解胜于任何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播过程中,传承人扮演着一个极其重要、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满族“非遗”而言,各地融媒体中心可以邀请传承人进行满族“非遗”的解读、宣讲,邀请受众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面对面展示满族“非遗”内容,并通过直播等形式向外界输送,还可以将之制作成短视频、访谈节目等材料,在线上线下宣传、展播。以满族“非遗”刺绣为例,融媒体中心负责拍摄传承人日常生活、刺绣过程展示、刺绣作品展示等画面,剪辑成一分钟左右的视频,在抖音或者快手等平台推送,还可以制作采访传承人的访谈节目、受众与传承人互动的综艺节目等,将视频投递到学习强国、视频平台、央视移动网等平台进行宣传展示。
  (三)创建融媒体空间,提升受众对非遗的认可
  1.依托大学资源优势,使“非遗”和融媒体进校园
  大学校园有着得天独厚的“非遗”保护和传播优势。首先是大学教师研究能力强,能提供专业性建议,对于满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播研究早已形成体系。高校相关融媒体建设效果显著,与“非遗”资源更易纵深合作,实现“非遗”继承、传播、推广的新发展。其次,大学生领悟能力强、学习能力强、兴趣广泛,有充足的时间加入满族“非遗”的保护和传播队伍中,是最年轻、最有影响的一支力量。最后,大学校园里有丰富的图书文字资料,对追根溯源、立足当下能发挥积极作用,另外,大学中关于满族“非遗”的相关研究也有多年积淀,再着手保护就有所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摘要】 汉服作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的民族服饰,千年来影响着整个东亚汉文化圈。而汉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服作为日本的传统服饰,不仅在日本国内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地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是日本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本文希望用跨文化的视角,通过借鉴日本和服的普及程度及经验,反观汉服复兴中存在的问题,为汉服的复兴和传承提供新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和服普及;汉服复兴;传统文化;传承
期刊
【摘要】 抗疫楹联是全民抗疫中文化抗疫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在纵向上,实现了楹联这一传统文学样式的进一步创新性发展;在横向上,抗疫楹联以其独特的形式为全民抗疫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合力。本文试图通过具体分析抗疫楹联的生成机制、特征及其意义,对抗疫楹联这一独特的文化艺术样式形成较为系统深刻的认识,从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及其现实意义提供具体借鉴。  【关键词】 抗疫楹联;生成机制;特征;意义;创新性发
期刊
【摘要】 继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2020年国庆档上映的《姜子牙》又进一步打开了“封神宇宙”的大门。而姜子牙作为一个中国传统的神话角色,在通过现代化影视改编的过程中,也颠覆了人们对其形象的传统认知。与以往封神题材影视剧中的姜子牙形象对比来看,动画电影《姜子牙》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角色心理转变与成长的刻画也尤为细致,在以反叛与救赎为基调的叙事语境下,《姜子牙》完成了对中国本土化
期刊
【摘要】 在视觉艺术当中,色彩、图形、文字等都能够展现出一种特殊的美学特征,并且这些元素的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例如:红色能够带给人一种红红火火、喜庆的美学特点,引发受众的关注;“圆型”均衡、完整、对称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形式美感,表达特殊的视觉构成韵味;石榴纹样能够展现出一种多子多福的特点,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以及对未来无限的期待等等。由此,本文以“视觉艺术中的美学特征”,分别从视觉艺术
期刊
【摘要】 随着当下影视行业转型升级步伐提速,市场对网剧制作有更为精尖的诉求。《隐秘的角落》作为2020年度现象级网剧,节奏利落,心思缜密,堪称良心国产剧。本文将围绕拉康的“镜像理论”,结合人物在剧中的具体表现,揭示该剧主要人物——朱朝阳的阳光与阴暗双面性格。  【关键词】 精神分析视域;朱朝阳;《隐秘的角落》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
期刊
【摘要】 连云港孔望山摩崖石刻的建造时代、题材内容历来多有争讼。其简略的雕凿手法和长久的漫漶毁损,加之史料记载的不明,导致对某些主像身份的辨识充满臆测性。针对造像事件的规模与地域历史,《后汉书》所述东汉明帝时对故废太子、东海王刘强的祭祀之史实与遗迹,应是最为接近该造像群的对应文献。据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推测该造像群的功能与建造时间,仅可说明其祭祀世俗贵族的本质,至于形象指涉的具体身份则不宜遽然论断
期刊
【摘要】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精华沉淀,提炼并将其融合在现代动画中不仅开拓设计的创作思路,也能引发人们对地域文化基因的再思考。动画电影《寻龙传说》以挖掘东南亚优秀地域文化为依据进行了有地域特色的好莱坞模式动画电影设计,本文从影片的故事选题构建、人文色彩、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来探析一条运用动画语言把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需求相融合的创新之路。  【关键词】 寻龙传说;地域文化;特色  【中
期刊
【摘要】 云南明末清初的担当,在诗书画的成就上可称“三绝”,人称“滇中第一人”。本文从担当的书画艺术成就上,分析其书画艺术特色。  【关键词】 担当;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2-02  明末清初的云南艺术界诗书画“三绝”“滇中第一人”担当,身处一个朝代更迭的时期,这意味着当时的社
期刊
【摘要】 媒体融合背景下,音乐广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有主动革新图存,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此,本文对音乐广播面临的挑战和融合发展的策略展开了研究,以期为业界提供借鉴。  【关键词】 媒体融合;音乐广播;品牌设计;互动融合;突出特色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37-0104-02  2014年,中
期刊
【摘要】 故宫(旧称紫禁城)建成于1420年,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1925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至今已收藏了一百八十万余件文物,是我国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随着故宫博物院开放面积的不断扩大,游客的参观范围也从中轴线逐渐扩展到了全院面积的80%,游客可以走进更多经过修缮后的院落和宫殿,更加贴近地参观和了解每一座宫殿,感受故宫各处所呈现出历史文化氛围。近几年,故宫博物院经历了快速的发展时期,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