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所得税会计就是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准则计算税前利润(或亏损)与按照税法计算应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差异的套计理论和方法。因为各国的会计环境不同,所得税会计在世界各国的发展进程和发选程度很不平衡,根据我国国情,研究所得税会计在我国的适应性问题对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工作极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也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财政部在1994年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逐渐采纳国际惯例。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应在计算企业净利润前予以扣除。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者体现了税法原则,也就是财务会计核算遵从税法的规定,其确认所得税费用与企业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当期所得税金额一致。后者则体现两者分离的原则,财务会计遵循财务会计理论,强调按配比原则进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税法规定与财务会计规定的差异通过确认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方式予以体现。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选择上,企业可以选用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又包括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暂行规定中的债务法实际上是指损益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的。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是根据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以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列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把注意力从损益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在损益表债务法下,有一些差异的未来纳税影响未予确认,即资产负债表上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够全面、准确。可以这样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损益表债务法的基础上能够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加完备,在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增加了有关所得税的预测性信息,希望借此减少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引进了基于资产、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概念,它涵盖了时间性差异的全部内容。显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确认时点
一般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特殊交易在确认资产、负债时。
(二)基本核算程序
1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
4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廷所得税负债: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在不发生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的表现下,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如下计算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授益表债务法的主要区别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注重时间性差异,而后者则注重暂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式以及差异的转回,是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间的差额,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以后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它更强调差异的内容和原因。
(二)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用“收入/费用观”(会计利润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损益表债务法与这一收益观相对应,计算会计收益中所有收入和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并以所得税费用列示在损益表上;递延所得税则是会计所得税费用与税法应交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资产负债表是一种最可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报表,因此用“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这就要求收益确认与计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等会计概念的要求。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税基间的差异直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而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所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相比加以确定。与此对比,损益表债务法计算程序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标准不易把握,而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报表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
(三)核算对象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的概念依据是暂时性差异,而损益表债务法则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提示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因此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为基础。强调时间性差异形成与转回是对本期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的差异。税法和会计不一致导致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税基间的差异。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从暂时性差异本质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出于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异,所以此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是本期的影响额。出于资产或负债时点上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累计影响额,因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反映的是账面价值。
(四)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 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以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及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与损益表债务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差额。而非当期差额。
(五)对“递延税款”概念的理解不同
据美国109号会计公告,除少数特例外,企业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对全部暂时性差异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含义。与损益表债务法使用的“递延税款”相比,前者更具有现实意义。损益表债务法首先将时间性差异分为在未来期间的应纳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再将应纳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采用资产负债,债务法的优点
(一)提供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所以,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符合会计的可比性原则的需要。
(三)贯彻费用观在所得税会计上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投资多元化的独立实体,企业须向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纳税,税后净利润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权益。
(四)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其他方法更为科学,能提供更符合投资者决策需求的财务信息,因此,它被国际会计准则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深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及企业合并、重组、资产评估、企业跨国经营和股份制改造等经济现象日益增多,企业间合并、重组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调整资本结构的方式。这为所得税表达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规范资产兼并、重组、上市等交易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由于跨国公司经营和各种经济形式并存,企业所得税率变化的频率在增加。这一切都要求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适用性最强的资产债务法。这样既可以适应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要求。又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
关键词:所得税会计;新会计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所得税会计是研究处理会计收益和应税收益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是会计学科的一个分支。所得税会计诞生于西方的会计学领域,并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而我国所得税会计则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的一个标志性变化,也是所得税会计的一次重大改革。该准则废止了应付税款法等我国现行会计实务所采用的方法,要求改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与国际会计准则实现了趋同,对我国所得税会计的理论与实务将产生重大影响。
财政部在1994年颁布了《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标志着我国所得税会计开始逐渐采纳国际惯例。暂行规定明确了所得税是企业的一项费用,应在计算企业净利润前予以扣除。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前者体现了税法原则,也就是财务会计核算遵从税法的规定,其确认所得税费用与企业按税法规定缴纳的当期所得税金额一致。后者则体现两者分离的原则,财务会计遵循财务会计理论,强调按配比原则进行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税法规定与财务会计规定的差异通过确认所得税负债或资产的方式予以体现。在纳税影响会计法的选择上,企业可以选用递延法和债务法。而债务法又包括损益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两种,暂行规定中的债务法实际上是指损益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以估计转回年度的所得税税率为依据,计算递延税款的一种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它确认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其目的在于使资产负债表上的递延税款账户余额更符合资产和负债的定义。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企业的收益应根据“资产,负债观”来定义。因而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也是以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出发来加以倒推计算的。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是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业主权益理论和资产/负债观是根据产生暂时性差异的原因分析暂时性差异的内容以及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并将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列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把注意力从损益表转移到资产负债表。在损益表债务法下,有一些差异的未来纳税影响未予确认,即资产负债表上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够全面、准确。可以这样说,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损益表债务法的基础上能够使财务会计信息更加完备,在有足够证据的前提下,增加了有关所得税的预测性信息,希望借此减少会计信息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值得注意的是,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引进了基于资产、负债的暂时性差异概念,它涵盖了时间性差异的全部内容。显然。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能够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所以,新会计准则明确提出所得税会计核算必须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的基本要求
(一)确认时点
一般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特殊交易在确认资产、负债时。
(二)基本核算程序
1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
2 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 确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的暂时性差异;
4 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廷所得税负债:
5 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在不发生在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纳税影响的表现下,一定时期的所得税费用与本期应交所得税之间存在如下计算公式:
本期所得税费用=本期应交所得税 (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授益表债务法的主要区别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损益表债务法作为债务法下的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进行所得税会计核算时注重时间性差异,而后者则注重暂性差异时间性差异强调差异的形式以及差异的转回,是应税利润与会计利润间的差额,它在一个期间内形成,可在以后一个或几个期间内转回。暂时性差异是指一项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金额之间的差额,它更强调差异的内容和原因。
(二)对收益的理解不同
用“收入/费用观”(会计利润观)定义收益,强调收益是收入和费用的配比。损益表债务法与这一收益观相对应,计算会计收益中所有收入和费用对所得税的影响,并以所得税费用列示在损益表上;递延所得税则是会计所得税费用与税法应交所得税相对比的结果。资产负债表是一种最可能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报表,因此用“资产/负债观”定义收益,提出了“全面收益”的概念。这就要求收益确认与计量都要服从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等会计概念的要求。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税基间的差异直接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而所得税费用依据当期所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期初相比加以确定。与此对比,损益表债务法计算程序确认和计量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标准不易把握,而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企业在报表中对财务状况和未来现金流量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和预测。
(三)核算对象不同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递延所得税的概念依据是暂时性差异,而损益表债务法则是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侧重于从收入和费用角度分析会计利润和应税所得之间的差异,提示的是某个期间内的差异。因此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为基础。强调时间性差异形成与转回是对本期所得之间的差异,揭示的是某个时点上的差异。税法和会计不一致导致资产或负债账面金额与其税基间的差异。因此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从暂时性差异本质出发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出于时间性差异反映的是收入和费用在本期发生的差异,所以此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应是本期的影响额。出于资产或负债时点上的差异,暂时性差异是累计影响额,因而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反映的是账面价值。
(四)对所得税费用的计算程序不同
损益表债务法以损益表中的收入和费用为着眼点,逐一确认收入和费用项目在 会计和税法上的时间性差异,并将这种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则以调整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为着眼点,逐一确认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金额及其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与损益表债务法不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的暂时性差异所反映的是累计差额。而非当期差额。
(五)对“递延税款”概念的理解不同
据美国109号会计公告,除少数特例外,企业采用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应对全部暂时性差异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大大拓展了“递延税款”的含义。与损益表债务法使用的“递延税款”相比,前者更具有现实意义。损益表债务法首先将时间性差异分为在未来期间的应纳时间性差异和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再将应纳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负债。将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乘以适用税率得出递延所得税资产。
四、采用资产负债,债务法的优点
(一)提供全面有用的会计信息。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更注重暂时性差异的处理和披露,所以,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二)符合会计的可比性原则的需要。
(三)贯彻费用观在所得税会计上的需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成为投资多元化的独立实体,企业须向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纳税,税后净利润是企业真正的所有者权益。
(四)有利于进一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由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较其他方法更为科学,能提供更符合投资者决策需求的财务信息,因此,它被国际会计准则和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及国企改革的深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及企业合并、重组、资产评估、企业跨国经营和股份制改造等经济现象日益增多,企业间合并、重组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调整资本结构的方式。这为所得税表达带来重大的影响,尤其是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规范资产兼并、重组、上市等交易活动将产生重大影响:另外,由于跨国公司经营和各种经济形式并存,企业所得税率变化的频率在增加。这一切都要求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适用性最强的资产债务法。这样既可以适应我国所得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要求。又实现了与国际的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