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学名著滋养学生的心灵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_00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7年开始,福建省高考语文考试考查内容、命题原则与往年有了许多不同之处。其中很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考纲明确规定:“《教学大纲》中推荐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家》《子夜》《围城》《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匹克威克外传》《欧也妮·葛朗台》《复活》列入考试范围。”(现为七部,删减《围城》《堂吉诃德》《匹克威克外传》)这一重大变革,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师、家长、学生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原本尘封于书店一角的中外名著摆上了最显赫的位置,各种版本应有尽有。学生人手一套,广大语文教师更是立即全力投入。但是,几年来教师在指导工作中主要是以帮助学生掌握小说情节、熟记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为主。其实,这些文学名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世态人情,比如,《红楼梦》就堪称社会百科全书。引导学生阅读这些文学名著,能滋养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一、阅读文学名著,全面了解社会,积累生活素材
  小说本就是以反映社会生活为核心的,福建省高考语文考纲明确规定列入考试范围的中外名著,都是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结构宏伟,都表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人物的成长历程,反映了某一时代的重大事件和历史面貌。比如,世情小说《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线,着重描写贾、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了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情世态及种种无法调和的矛盾。毛泽东甚至认为《红楼梦》不仅要当做小说看,而且要当做历史看。鲁迅曾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 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也可以说,文人看见了诗歌戏剧、琴棋书画;医者看见了医药保健;庖厨看见了饮食养生;工匠看见了亭台楼阁。总之,书中表现了最广阔的社会生活和世间万象、人生百态。因此,阅读文学名著,是一条迅速全面了解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捷径。
  二、阅读文学名著,训练表达技巧,积累文学语言
  “言之无文,行之不远。”《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学生作文必须“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做到规范、简明、连贯、得体。”也就是说,一篇好作文必须“文质兼美,形神兼备”。《教学大纲》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长篇小说类文学名著,是典范的文学作品,作品中除深刻的思想外,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也让人赞赏,耐人品味。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这些作品,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采,是最有帮助的。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实学习和借鉴,永远是创造的前提。让学生阅读欣赏这些文学名著后,适当摘录一些精美的句段做些仿写练习,一定能学到很多表达技巧,使他们的文章富有文学感染力。
  文学名著都是传诵已久、脍炙人口的篇章,一些文句早已成为警世励志的名言警句。比如,《红楼梦》中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三国演义》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胜为喜,勿以败为忧”,“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成败有时,不可丧志”,还有“ 集思广益”“刮目相待”等大量成语。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阅读名著,可以达到“增添文采,充实内容”的效果。
  让文学名著滋养学生的心灵,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重视文学名著的阅读。坚持有序地阅读文学名著,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文采斐然的好文章。
其他文献
高考材料作文可以说纷繁复杂,从提炼观点的角度可以把它粗略地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观点明确,感情倾向明朗的;二是感情倾向可以朝两个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向发展,需对观点做辩证分析的;三是可以多角度发散思维的。  一、观点明确型  如,朴素是一种自然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社会情操,同时,朴素又是一种责任。从语言情感流向来看,材料对“朴素”持一种褒扬的态度,如果以朴素为话题来写作的话,应该从正面立意比较恰当
期刊
学生不喜欢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效率低,是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中的不争事实。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方面:从学习客体方面来说,文言文在词汇、语法和历史文化背景等方面与现代文有“隔膜”,给学生一种“难且无用”之感;另外文言文篇目选编的合理性还有争议,按文学史年代编排的方法,导致难度大的篇目先在低年级学习的倒错现象。从学习主体方面来说,正如有些老师指出的那样,教师的教学方法失当,多把教学目标集中在古汉语知识的讲
期刊
新一轮课改的推广,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以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新理念,逐渐为大家所接受。问题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符合学生的实际,也不断地引起人们的注意、研究和探索。教学实践告诉人们: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置得好,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而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走近学生的心灵,与学生产生共鸣。古语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也是从问题开始的,能否提出恰当的问题成为课堂教学成功与
期刊
舒婷的《致橡树》,借抒情主人公倾诉爱情理想,塑造了一位见识卓然、不同凡俗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显示了一种男子之气,展现了一种阳刚之美。该诗用“木棉”的独白口吻,同“橡树”对话,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真正的爱情必须在相知、相依、相恋、相互平等、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也就是像诗人所说“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  这首诗一开始
期刊
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抗日战争的序幕。日寇的铁蹄践踏了神州大地,中国人民陷入了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之中。北平、天津告急!中国最著名的三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在战火中惨遭摧残,为保存文化力量,三校合迁湖南,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长沙临时大学开始上课。不到两个月,南京又陷入敌手。武汉告急,长沙震动!面对华北沦陷、中原动荡、三吴烽火、九夏蜩
期刊
正如法国十九世纪文艺批评家圣佩韦所说:“不去考察作家而要判断他的作品,是很困难的。我愿意说:‘有其树,必有其果。’”作家往往将对生活的观察或人生经验付诸笔端,汇集成文字。尤其是那些苦痛的、令人记忆深刻的过往或思考,更容易被作家采撷下来,有的直接记录下来,有的很隐晦地藏匿于自己所描画的人物、情节里。结合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和心理发展路程,品读《铸剑》,不难看出作品中的隐性作者。《铸剑》虽为故事新编,但
期刊
2004年,我参加教学工作刚刚两年,担任高二四班、十七班的语文课。  开学不到两个月,已写过三次作文,其中出现一篇“上乘之作”。评讲课上,我稍加修改就很满意地把作文在全班念了,但教室始终乱哄哄的,安静不下来,更远远没有达到范文应有的引人注目、令人肃然起敬的效果。我心觉不妙,莫非剽窃之作?果然,一位“大胆”的学生不顾其他学生的劝阻,将一本《小小说选刊》摊在了我的讲桌上:相同的题目,相同的情节,甚至语
期刊
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类题型包括:内容概括题、传主主要事迹和成功原因归纳整合题、探究题等。分值分别是5分、6分、6分、8分,共计25分。这个阅读题从分值上看,在整个试卷所占的比重可以说相当的大。那么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老师学生都必须正视它,并要想办法解决困难,答出水平,考出成绩。  一、内容概括题  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文本信息、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决要领:内容形式重诠释,特色作用善判断,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写作教学中,明确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论的机会。在作文教学中,进行一些尝试,把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融进写作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于作文,大部分学生除了畏难情绪,根本无兴趣可谈。怎样让沉闷的作文课堂生动起来?怎样让沉默的学生在作文课堂活动起来?在一次命题作文《美好的相遇》的课堂
期刊
锦瑟中最难解的是中间两联,就是因为难解,所以才有万千的魅力引人入胜。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前句中的“迷”可以理解为迷惑、迷惘、沉迷、迷恋、迷离、迷魂、迷失、迷醉等许多符合诗歌意境的意思,而“晓梦”和“迷蝴蝶”之间既可以是承接关系,又可以是因果关系。故而,光把“迷”解释成“迷惑”就可以感悟为:庄周在早晨做梦,然后被一只梦中的蝴蝶所迷惑(这样强调的是“被迷惑”的过程);也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