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在老油田地质封存中的赋存状态

来源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Prin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CO2在老油田地质封存中的赋存状态,采用室内实验的方法,研究了 CO2与地层流体、岩石的相互作用,并结合驱替实验结果明确了地质封存中CO2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油水共存情况下,CO2主要溶解于原油中,在原油中的相对溶解量是水中相对溶解量的9.61倍;CO2溶解所形成弱酸的量和浓度对固化作用起决定作用,在含气饱和度60%以下时,固化度随含气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含气饱和度高于60%后,固化度急剧降低;驱替实验注CO2量较小时,孔隙中CO2主要为自由气、束缚气和油中溶解气,注CO2倍数较大时,孔隙中自由气最多,束缚气次之;封存的长期性与驱替试验的短期效应有所不同,地质封存CO2量较小时,CO2在地层中主要为溶解气,形成以流体溶解为主的封存模式;地质封存CO2量较大时,CO2赋存状态中自由气最多,占69%,溶解气次之,占20%,束缚气最少,形成以自由气为主、溶解气为辅的地质封存模式.研究成果为深入研究CO2的地质封存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老油田CO2驱开发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为精确地计算涵洞顶部竖向土压力集中系数,进行了土石混合体填料—涵洞室内模型试验.利用试验结果标定了 FLAC数值模型,运用该数值模型研究了结构参数与填料性质对涵洞力学特
以长城岭软岩隧道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分析了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的三维空间演化规律,得出不同施工工法、断面尺寸和围岩等级对隧道开挖面空间效应的影响;结合
轴力伺服系统因能有效控制支撑轴力而得到广泛应用,但如何通过轴力来实现对围护侧向变形的精细化控制还有待研究.为此基于结构力学体系中的影响性原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从支
通过对宁波仇毕站、儿童公园站、南高教园区站3个地铁工程的实例分析,论证了抽灌一体化、地墙隔断、大直径高压旋喷桩(本文简称N-jet)隔断3个方案在基坑工程中处理深层承压水
深埋岩石工程勘察设计阶段中岩体原位试验工作困难,针对深埋复杂岩体力学参数选取问题,提出在岩体地质分析基础上,综合原位试验和Hoek-Brown准则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方法.该方
信息集成化管理是隧道工程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BIM技术为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标准化是BIM技术实施的第一步,拥有一套统一的隧道工程BIM标准,后期平台开
爆破荷载作用下,隧道衬砌裂缝及背后空洞易对衬砌结构的动力响应产生影响.为此,以既有新岭隧道旁拟建新隧道为具体工程依托,通过调研分析裂缝与空洞的基本情况,建立与之相符
为解决因深基坑降水和基坑渗漏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通常在坑外进行地下水回灌,而回灌参数会影响地表沉降控制效果.为了选取合适的回灌参数,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进行滤管长度
为了解综合管廊通风除湿有效时长的变化规律,利用数值模拟以通风换气效率、通风除湿效率作为技术性评价指标进行比选,以最优通风形式评价6个不同影响因子作用下的综合舱通风
钻爆法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振动响应预测是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及预警的重要依据.以青岛地铁4号线某车站32炮次43个监测数据为例,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爆破振动速度传播规律,分别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