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不断加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剧增,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在重新审视自己所走过的历程(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换来的经济迅猛发展的惨重教训),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新的地理教材在设计、编排时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时,更新观念,以“启发式”的教学为主线。教学活动的安排在于“启发”,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意在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念以及科学发展观,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
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观察质疑,带疑探究,议论释疑,最后形成技能从而解决问题。
一、 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
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 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 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
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 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 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探索欲念。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动让出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符合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知识不是简单地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因,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观察质疑,带疑探究,议论释疑,最后形成技能从而解决问题。
一、 以“启发式”主线的课堂教学
系统论的观点认为整体功能等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加上各部分联结的功能。一定的功能总是由相应的结构产生的,而且是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因此,系统论强调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这正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线进行地理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方法、媒体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即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还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参与教学活动,探究性地解决问题。同时还应根据课堂内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过程,处理好信息的变换,让教师、学生、知识、媒体四者在教学过程中保持动态平衡,各要素既要有独立性,又要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结构,这样教学的结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1、 精彩导入语,创设情境 ——激趣启发式教学。
精彩有趣的导入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堂好的课堂离不开好的导入,情境的创设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究欲望。例如,我们在学习“中国的四大区域”时可以综合运用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巧妙的导入,学生的求知欲就自然调动起来,产生了追根问底的探索欲望。
2、 建构平台,以文释图——问题启发式教学。
在讲述我国地势特征及其优越性时(八年级湘教版),采用图文相结合的设计,引导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归纳,最终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步:请学生读教材上的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老师进而引导学生找出:我国地势分成几级阶梯?每一级阶梯的平均海拨大约是多少米?(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
第二步: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根据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点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①我国地势什么地方高,什么地方低?②各级地势阶梯分别有哪些地形类型,各以什么地形区为代表?
第三步:请学生读图,在图中找出长江和黄河,根据它们注入的海洋,说出我国的地势特征决定了许多大河的流向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流向对沟通什么方向的交通有利?这样的地势分布给我国带来哪些影响?
第四步:进一步提出问题:黄河、长江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向低一级阶梯时,落差会有什么变化?水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为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提供了哪些便利条件?
通过以上教师的启发提问与学生自己看图、思考、分析、归纳、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②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一方面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灌溉水源;另一方面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既沟通了东西交通,又促进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③由于我国地势落差大,使许多大河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来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教会学生看图、读图、用图,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达到以图释文,以文释图,图文结合的效果,在轻松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3、 巧设疑问,合作探究——释疑启发式教学。
精心的课堂设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时提出疑问,这是实施课堂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发展思维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例如:八年级(湘教版)地理《彩云南国——云南省》这一节内容,可以引起兴趣,培养读图能力、观察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区别概念,分析比较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设计“云南省为什么称为彩云南国”,“云南省为什么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云南省为什么形成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形”,“云南省地形以什么为主?地势有什么特点?山河分布有什么特点”,“云南省与哪几个国家接壤?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比较、形成概念、归纳总结,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精心设计提问,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能面向全体学生,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会学懂地理知识。
4、 活学智用,实践运用——运用启发式教学。
能否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是学生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既然学了“无用”那为什么要学。学生在学习太阳直射和风向时很多学生会觉得无用、空洞,那么教师可以联系当地房屋的朝向、窗户的大小等让学生观察、体会、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巩固书本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即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实际上就是生产建设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自己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 教学实践中注重学法指导,落实“启发式教学设计”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学革新是教师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也是值得深思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相应给予学法指导,交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技能。
地理教学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让学生确定重点,分清主次,理顺关系,掌握读图的技巧,学会分析地图所表示的地理特征,所蕴含的地理规律,熟练地将“图变文,文变图”。其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觉自愿地获取知识,并能够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习方法往往是潜移默化,通常教师在课堂上常用的方法常常就是学生最容易学会的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板图,学生在课堂、课外也用板图表示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运用图示法,读图能力就强;教师如果善于列表比较,要求学生列表比较不同的地理事物,那么学生就善于运用列表法,比较能力就强。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运用各种学法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兴趣入手,逐渐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启发式”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学生的探索欲念。启发式教学的优势在于教师主动让出以教为主的课堂模式,教师只充当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又增强了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符合现今素质教育的理念,更好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上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2]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八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