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美国教育发展的促进力量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fafaff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金会作为一种慈善机构,在美国的整个教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它关注并资助从K-12教育到大学教育和教育研究的各个方面,从100多年前成立到现在,对美国的教育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关键词] 基金会 美国教育 资助 支持 影响
  
  私人基金会(Private Foundation)又称现代基金会、慈善基金会,是由私人出资建立,以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和扶危济困为宗旨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由政府出资创建并运营的称作公有基金会(Public Foundation)或是国家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属于前者,美国科学基金会属于后者。在整个20世纪,基金会对于美国教育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法估量,有人宣称 “美国重要的文化项目,无论大小,鲜有不直接或间接与基金会的哲学思想或影响有关的(注:Eduard C. Lindeman .Wealth and Culture. Transaction Inc.,1988:20)。”所有基金会都认为教育平等是社会最基础的平等,它关系到个人和国家的发展。1993年卡耐基基金会会长汉堡曾说“从长远看,任何一个社会的活力和远景都有赖于其人民的素质、知识、技能、健康和精力以及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注:资中筠.财富的福音[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1:279)”
  基于这样的认识,基金会纷纷对教育伸出了援助之手。本文所讨论的范围限定在私人基金会(下文简称基金会),在论述其如何支持和影响美国教育之前,先简要地回顾基金会的历史。
  
  一、基金会的产生和发展
  
  在美国基金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1743年本·富兰克林建立的“美洲博学协会”(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被称为最早的基金会雏形。1867年成立的“皮博迪教育基金会” 因为有了简单的管理机构和操作规章及程序而被称为第一个现代基金会的雏形。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集中,产生了许多大富翁。他们希望通过一种合理的散财方式服务于社会。于是,钢铁大王卡耐基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开始创建了一系列的基金会,昭示着现代基金会时代的开始。卡耐基从1901年开始,先后建立了卡耐基协会(1902年)、卡耐基英雄基金(1904年)、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1905年)和卡耐基公司(1915年);同时洛克菲勒也建立了“普通教育理事会”(1902年)。罗素·塞奇基金会(1907年)也是这期间建立的。
  自从现代基金会诞生以后,美国每年都会出现大小不一、目的各异的基金会,增长的势头迅猛。1910年前后约有144家,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基金会的资产就占去了大约1%的美国财富。基金会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增长速度最快,据美国《基金会年鉴》介绍,到2000年为止,资产在300万美元以上、每年捐款在20万美元以上的基金会共有10 492家。仅2000年一年就成立了6 317家基金会。到了2002年,美国全国就有5万多家基金会,最有影响的约1 000家;而到了2005年,基金会数量高达6.8万家,2006年升至7.1万家,当年共捐资407亿美元。基金会的迅猛发展和捐助金额的增长,使教育作为其捐助的一个领域也从中受益。
  
  二、基金会的分类及管理
  
  基金会产生后,人们对其分类标准不一。目前最权威的是美国《基金会年鉴》的四种分类:独立基金会、社区基金会、公司基金会、运作性基金会。美国现存的私人基金会大多数属于第一种独立基金会,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或家庭捐赠,运作方式主要是给各种机构捐款。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下文简称盖茨基金会)就属于此类。
  任何基金会的管理都涉及三个方面。首先,基金会从建立开始就要接受外部的监督约束,体现在基金会注册和申请免税资格上的监管。根据美国非营利机构法律的规定,基金会的创办者可以到国会、州议会或地方申请注册,同时必须提交基金会章程被存入档案。基金会注册并成功运营一年后,才可以向国税局有关部门提出免税申请,同时必须上缴一份基金会运营一年来的详细财政报表和工作报告,证明自己的实践与预设的宗旨相符后,才能获得免税资格。
  其次,基金会成立后还受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制约。每个基金会都设立董事会对基金会进行管理。早期基金会的董事大多为基金会成立者的亲属、朋友等。但后来多数大基金会聘请社会知名人士管理基金会,一般包括法律顾问、熟悉税法者、金融或投资专家、财务负责人、各类项目管理人员等,人数多少不定,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涵盖面较广,这有利于基金会在各种领域投资的正确决策。
  再次,基金会自愿接受基金会行业组织的管理。基金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遭到社会各界的批评。为了自身发展和自保的需要,全国性权威性的基金会行业组织——基金会理事会和基金会中心应运而生,对基金会的工作进行调查研究,并将调查结果公开发表,不断促进基金会工作的规范化,同时也对基金会工作进行了宣传,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合作。
  
  三、基金会对教育的支持和影响
  
  美国人相信达尔文主义和进步主义思潮的结合思想:既相信优胜劣汰,又相信可以通过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这种思想也被卡耐基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所认同,他们相信“归根结底,只有对人的教育——新知识的获得、传播和应用——才能消除人自己设置的对进步的障碍(注:The President’s Review. The Ford Foundation Annual Report. [EB/OL]. 1956:18)。”同时,美国富豪们认为,他们之所以获得巨大财富,是源于教育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基金会常把支持教育作为工作的重点,相信教育是一切之本,投资教育是一本万利之事。
  1. 基金会对教育领域的支持
  美国私人慈善家个人很早就开始了对教育的捐赠,如著名的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等都是私人捐资所建。自私人基金会产生后,教育领域获得了更多的支持。
  (1)对高等教育的支持
  在基金会产生后期,整个美国高等教育从基金会的慷慨捐助中受益,基金会的捐助有时甚至比政府机构拔款都多。最有代表性的是1913年,卡耐基基金会向高等教育捐助了560万美元,同年联邦政府对此领域的投资为500万美元。二战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成为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基金会的作用开始有所下降,但仍占高等教育机构收入经费的5%,这笔钱的绝对数值仍是不小的数目。卡耐基与福特基金会成立的全国优秀奖学金基金,曾被认为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学奖学金项目。除此之外,基金会还大力支持教师的培养,在20世纪60年代,卡耐基基金会拨巨资作为师范学生的奖学金,并资助60多家学院加强师范教育,同时用于几十家大学提高教学质量。
  基金会的捐助额不断增长,教育领域受益的资金数额也在扩大。1975年,美国共有基金会21 887家,捐赠金额为19.4亿美元;1980年为22 088家,捐助额为34.3亿美元;1990年32 401家,捐助额为86.8亿美元;2000年为56 582家,捐助额为275.6亿美元;2006年为7.1万家,捐助额为407亿美元。在基金会总捐助额中,投向教育领域的比例约占20%~30%。据美国基金会中心的资料显示,到2002年,全美大约6.5万家基金会,共有资产435.19亿美元,接受捐款221.63亿美元,发放项目资金337.786亿美元。其中教育领域接受的捐赠数额占总捐赠数的26%,而大学和学院获得的教育捐赠占了86%。统计显示:在1949~1969年间,全国所有大学的私人资金来源中基金会的捐助位列第一位,1988年基金会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总数为38亿美元,排在第三位。可见高等教育一直是从基金会受益最大的教育领域,这与美国高等教育大多是私立学校有关。
  (2)对中小学教育的支持
  长期以来,基金会对于中小学的关注较少,但近几年一些大型基金会和社区基金会开始关注中小学教育。
  福特基金会曾捐出5 000万美元资助500个小型试点项目,以促进全国K-12教育的质量。60年代,美国全社会关注平等问题,基金会也把教育机会平等作为工作重点,开始重视贫民教育。福特基金会曾投入3 000万美元,开展了“改善学校综合计划”,对25个社区的教育进行改革。随着《不让一个孩子落伍法》的颁布,全国上下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空前的关注,一些大型基金会也开始重视中小学教育。佛特汉姆基金会在择校运动中倡导自己主办特许学校,研究如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校教育。盖茨基金会支持美国小型高中的改革,曾向美国小型学校的倡导者——基础学校联合体提供大量资助;从2001年起,还投入1.24万美元创建170多所“早期大学的高中”(Early College High Schools)改革计划,提倡大学和高中联手,为学生上大学做好学术上的准备。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支持一项“学校发展计划”,加强社区成人参与学校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促进孩子的教育和学业成就提高。福特基金会也斥资2 600万美元资助公立学校改革的“毕业梦想成真”(Graduate Really Achieves Dream, GRAD)计划,在考试成绩提高、学校气氛的改善、高中毕业率的增加、十几岁学生怀孕率减少和升学率提高等几方面成绩显著。近期较著名的是盖茨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的“帮助所有学生有所成就”计划,共投入3.5亿美元,以3年为期,对选取的3个地区优先支持,进行教育改进。尽管基金会在中小学教育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总体上来说,基金会对此领域的投资与高等教育相比,仍然十分微小。
  (3)对早期教育的支持
  早期教育成为基金会20世纪80年代后关注的又一个重点。从那时开始,美国教育界和科学界一致认为,儿童的教育对人的一生乃至国家都非常重要。卡耐基基金会掀起了全国长期教育改革运动,重点是公立中小学和学龄前教育,极力强调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盖茨基金会与华盛顿政府合作开展“五岁成长”计划(Thrive by Five),2006年曾资助华盛顿早期学习基金400万美元,专门用于0~5岁儿童的早期学习。
  (4)对校外教育的支持
  教育从广义上讲,不仅仅指学校内的教育,而且泛指一切可以教育人的活动。基金会重视校外普及教育和成人教育,早期卡耐基基金会开创了以新移民、黑人和囚犯为对象的成人教育;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的电视教育委员会直接促使约翰逊政府建立了美国唯一一个不播广告的电视台——全国性的教育广播电视集团,并和福特基金会成为此领域的主要捐资者,仅福特基金会一家就为此捐出2亿多美元。此外,许多基金会向美国学校和校外图书馆大量的捐赠也对教育的普及产生了极大影响。
  2. 基金会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
  (1)基金会的研究成果对美国教育的影响
  各基金会非常重视对教育问题的研究,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学校改革到教师教育、从K-12教育到大学教育、从公立学校到私立学校。基金会的一些研究成果已经潜移默化于人们的生活中,如目前师范教育中常用的“微观教学法”,其实是查理斯·凯特林基金会资助的研究成果之一。基金会研究成果众多,不可能一一列举,下面仅举出几个对教育影响较大的范例。
  1905年成立的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启动资金1 000万美元,进行大学教授的退休金和美国教育问题的研究,后来促成了1952年“大学退休投资基金”的成立,成为目前美国大学普遍实行的一种投资咨询资金。20世纪60年代以前,卡耐基集团拨款100万美元给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成立了一个研究高等教育问题的全国性的组织,在15年内产生了23项重要报告和专题研究,对各大学的教育思想和政府关于教育的决策有重要影响。其小组成员还经常到国会作证,影响了联邦政府几十亿美元的教育经费的支出,并使政府成立基础教育机会津贴项目和中学后教育改进基金。
  20世纪70~80年代,查尔斯·凯特林基金会(Charles Kettering Foundation)设立国内政策协会、全国问题论坛、公民联盟和学校社区联系计划,探索公众政策教育的新机会等问题。该基金会认为全美有5 000多家教育机构都正在用自己研究的有关教育报告,影响广泛。美国教育改革浪潮涌起的80年代,代顿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国家处于危险之中》(A National at Risk)的发表,历数了全国教育滑坡现象,引起了全国震动并直接触发了新一轮教育改革。
  20世纪90年代,卡耐基基金会在1986~1996年期间,赞助了对青少年发展的不同时期的综合研究,发表了著名的报告《起点》、《前途有望之年》、《大过渡》,报告建议青少年(从出生到15岁)成长的各个时期都要重视学校、父母及家庭、社区、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综合教育力量,报告中的建议得到克林顿夫妇、全国州长协会和两党不少国会议员的支持和大力推动,在全国性的杂志上登载,对全国的教育政策和计划都产生了影响。
  (2)基金会工作人员的特殊身份扩大了基金会对教育的影响
  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可、扩大自己的工作范围和影响,聘请社会知名人士管理基金会成为趋势。他们代表社会的精英,在致力于“传播知识、促进文明、造福社会及整个人类”的工作中,这些人的特殊身份更容易让基金会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
  ①基金会的管理者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密切。虽然基金会的工作是独立的,不受政府机构的干预,但基金会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却与政府有着某种联系。如加德纳,先任卡耐基基金会的会长,后任肯尼迪·约翰逊政府的总统国际教育文化顾问委员会主任。邦迪,先任肯尼迪·约翰逊白宫安全委员会助理,后任福特基金会会长。
  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与教育联系密切,基金会的管理者常常是知名大学的校长或是关心教育的知名人士。1929年接任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会长梅森,曾任前芝加哥大学校长、数学物理学家。卡耐基基金会1982年上任的会长汉堡,原是哈佛大学卫生政策研究和教育部主任。
  基金会的管理者身份与教育改革的倡导者身份常常合二为一。佛特汉姆基金会的现任主席切斯特·芬,就是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而曾任福特基金会兼职主任的赫钦斯,是全国驰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他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22年之久。
  ②基金会的会长对基金会的工作重点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如卡耐基基金会主席汉堡这样看待教育:教育全体美国人,特别是青年,以适应一个以科技为基础的社会。在他任职期间,该基金会把科学教育放在了首要位置。1981年上任凯特琳基金会会长至今的大卫·马休斯是位学者,热衷于研究工作,所以他任职期间基金会的工作也强调研究。其董事会成员也都对研究有浓厚兴趣,如著名评论家、社会改良思想家和活动家、《星期六晚评论》的主编卡曾斯,盖洛普民意测验的创始人盖普洛,著名民意调查专家扬克洛维奇等。马休斯上任后支持他们的研究思路,与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
  基金会的研究报告和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会长)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美国教育,小到基金会所支持的项目、大到美国教育的方向及政策变化。很难想象,假设这些基金会突然消失,美国的教育以及社会生活会是怎样,美国的对外文化关系会受到怎样的打击。
  
  四、基金会所遭受的批评
  
  在基金会的发展中,伴随着社会各界对于基金会支持教育领域的质疑和批评。
  批评最多的是基金会对高等教育的资助和重视程度远远大于中小学教育。批评者认为,基金会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中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美国高等教育的学生质量,影响大学毕业率和学生的未来就业等许多方面。另一类批评意见是私人基金会对教育的资助削弱了政府的责任感。如基金会对州立大学的资助,常常会得到极大的宣传,容易引起人的误解,降低一般人为要求增加教育经费而对州议会施压的意识。还有,基金会自诩投资的“前沿性”也遭到批评。基金会资助领域越来越趋于保守,创新的项目得不到赞助,一些有创造性的人往往由于接受了基金会的捐赠,不得不遵循其规范和标准,结果扼杀了创造性,所以不少得到资助的人在谈话中对其“施主”充满了仇恨。另外,还有批评者提出,基金会由社会精英操纵,依靠什么来制定各种标准?他们所制定的标准是科学、客观、进步的吗?
  总的来说,私人基金会对美国教育领域的积极影响占主流,但也产生了不少新问题,面临着很多的怀疑和争议,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我们将对基金会的动向保持密切的关注。
  
  五、启示和借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国不必要照搬美国基金会的具体做法,而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基金会作为一种社会力量对于教育的支持上加以借鉴。
  众所周知,我国于1988年已经颁布了《基金会管理办法》,解决了基金会成立的合法身份问题,2004年新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为我国基金会的发展创造了法律保障。我国乐善好施的传统为基金会的成长提供了社会舆论支持。我国的经济开始迅速发展,私营企业成长很快,居民的收入较前有所提高,存在大量企业财富,这为基金会的成长提供了经济基础。但基金会的发展增长缓慢,1996~2001年,平均每年仅增长2家基金会,到2001年底,我国的基金会数量仍旧滞留在1 000家左右,而且现有基金会普遍规模较小,内部管理制度也不完善。同时,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因此思考如何以基金会为载体筹措资金支持我国的教育事业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资中筠.财富的福音[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Highlight of Foundation Year Book,2006 edition,[EB/OL]foundation center.org
  3 The Foundation Center’s Statistical Information Service(2006 edition),foundationcenter.org
  4 Aggregate Fiscal Data by Foundation Type. 2002(National Level) [EB/OL].http://www.fdncenter.org/fc.-stats.
  5 Washington Early Learning Fund,2006-8-22,http://www.gatesfoundation.org/UnitedStates/Education/EarlyLearning/Grants/Grant-44177.htm
  6 Tersea Odendahl .Charity Begins at Home:Generosity and Self-Interest Among the Philanthropic Elite. Basic Books Inc.,1990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 谢建华
其他文献
2008年,当几所美国大学宣布接受来自海内外印度人数百万美元的捐助时,印度媒体不禁为之欢呼。报道称,这种慷慨的行为无疑表明,印度已经成为一个乐善好施的国度,而不再是一个乞求施
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教育体系和高考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与我国现行高考体系进行比较.认为在诚信、课程设置、综合评定三个方面对我国亟需改革的现行高考制度
高校不应低估校园里那些独特的、富有神圣意味的地标和景观,因为它们具有神奇的力量,有助于维系学生与学院之间持久的联系。但是,一些大学却常常忽略校园景观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10月24同宣布.要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再扩招50万人以上,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与
不仅仅假货充斥市场,浸淫商界,连政治、文教、卫生也难免其染。假学历、假论文、冒牌医师、假药、假党员(不合格的)、假官位(形同虚设无作为的官僚)随处可见,连“打假”也几乎成了“
[摘 要] 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核心问题,准确有效的教育数据系统是教育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美国2005年启动的数据质量运动,旨在建立全国性的纵向教育数据库,便于政策制定者和教育者获取和利用有效的教育数据信息,开展理论研究并改进实践。纵向的数据质量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包含10个必要的数据库,涉及从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业成长轨迹,并将相关的数据库连接起
韩国的高等教育发端于20世纪中后期,用了两个15年的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普及化,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80年的14.7%升至1995年52%,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的
文章在考察香港高校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基础上分析香港高校研究生就业指导的特色,并从中引出可资借鉴的理念、经验及做法。
为改善学校人手编制状况,减轻教师工作负担,让教师安心和专心于教学工作.香港教育统筹局2006年2月27日公布了教师长远支持措施。
2004年12月9日,俄政府召开教育工作会议,主要讨论了俄罗斯教育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