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养成良好发言习惯的重要性

来源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科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htning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良好发言习惯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现状
  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其实就是一种对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现代人在与人合作交流时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强化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素质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发言习惯和其它学习习惯一样,也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发言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与平时说话是有区别的:口语是指日常口头交谈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而发言习惯是一种书面化的,需要经过酝酿和思维整理的语言。孩子的发言习惯,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语言训练的环境中,幼儿心理上容易形成思维的严密性,有利于他们身体健康以及大脑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要从小养成发言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发言习惯”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有极大的拓展空间。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具体策略
  1激励目标,培养发言兴趣
  所谓目标激励,就是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人的动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激励方法。激励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尤其是当学生发言出现问题时,我们常以批评为主要的教育方式,结果使学生养成了拘谨、缺乏自信的人格特征。现在的教育要求要学会倾听、沟通,特别是当学生犯错时,不妨绕个弯,表扬他们说的好的地方,还要说清楚好的原因,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适度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学生发言情况能否有不断的提高,并最终养成习惯,善于倾听是不可少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认真听取别人的讲话,尊重讲话人;在听取别人讲话时不随便打断别人;能及时地掌握别人讲话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能做出分析和评价;有不同意见能善于和敢于与人交流。专心听讲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获取信息的必要手段。每一次“听”前都提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语言能力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会不断提高。与自己的发言进行比较,最后用自己的话再次完整地进行表达,集体进行评议,逐渐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训练说的能力。
  3立足课堂,给予学生锻炼平台
  现代课堂教学是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下,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时也包括学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在班级授课制中,师生中的有序发言是完成这种合作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渠道。在孩子们说的过程中,不断巡视随时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读音和用词,还要教会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用示范的方法调控语速,使孩子们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学生知道什么该做,怎么做,课堂上学生回答的好,给出他们好的原因,大大激励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能力。
  4多种学习形式,全方位养成习惯
  各种活动形式中的训练,将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训练渗透到日常的晨会、思品课、班会课中,对学生良好发言习惯的养成作重点指导和训练。学生的良好发言习惯是在学习活动中通过练习和不断重复固定下来的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也是一种定型化、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在班级中,通过小组、组间、师生之间的合作讨论,互相交流信息,共同解决新问题。良好的发言习惯应是在尊重同伴或辩论对方的同时,超越自我,表现自己,这就是竞争。辩论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语言训练,它最能锻炼人的口才,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更重要的是使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采取引探、讨论式教学方法。
  5融入集体,加强榜样环境感染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能触动学生心灵的是学生直接交往中的一些榜样,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一种持久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正如班杜拉所认为的:“事实上,由直接经验导致的所有学习现象都可以在替代的基础上发生,即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 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就尤为重要。语言示范:脸上的表情写满了一个人情绪。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有生命、有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做的行为规范和不规范,直接影响到班级的集体荣誉,这样也能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6家校合力,全方位训练语言
  家庭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学习习惯影响很大,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第一个教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要帮助学生良好的发言习惯,仅仅在学校中进行是不够的,必须取得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方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为此,除了单独交流、电话访问、家长会等形式的相互交流外,还定期进行家访,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相互交流孩子学习习惯培养情况。家庭环境的状况和父母的言行,对子女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指导家长,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氛围。
  7依托各类朗读训练,提高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虽然很丰富,内容也很广泛,但毕竟不够严密、规范。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一方面规范了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通过反复朗读、背诵,并通过反复运用就可以变成自己的语言。尤其是一些名篇名段,语言清晰流畅,扣人心弦,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语言训练过程中,还应注重利用教材中的内容。现在的小语课本中每单元都安排“口语交际”练习,其中的内容丰富多彩。每次的口语交际我都精心组织,让每位学生都得到相应的锻炼。
  8预防反复,促成由“量”到“质”的巩固
  西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说过:“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意志在良好发言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 良好的发言习惯初始是不稳定的,然而又总是通过反复坚持、不断训练逐渐稳定最后达到巩固。关键在于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求统一和常抓不懈。如果教师要求不统一,则会使一些自觉性不高的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予以强化,老师在日常的训练中要善于观察,发现正反两类典型。重点帮助习惯差生,促其改正,要求学生时时处处规范言行,长期这样,才能慢慢见效。进行专门的指导,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细心扶植,逐渐提高习惯的层次。
其他文献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最重要的工具。教师语言的优劣,口头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也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发展。语言就是教师的武器,正确掌握并运用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码条件。而高超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时,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重要手段
期刊
都说备课是上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可能上好课,这就好比只有打准备充分的仗才可能胜利一样。且不说怎样备课,大凡优秀的教案都应该具备这些特点:整体上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强,重难点分明;每一堂课教学要点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所授知识点清楚、准确无误;设计问题符合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能积极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让他觉得盲目或没兴趣、没意义。  一、开场静坐,怡神醒脑  教师进入课堂,不急于打开教案,只是用亲切的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而进行的。它与一般学科的教学既有相通之处,又具有自己的特点,下面就谈谈在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指导教师应如何自处。  一、教师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我们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性、实践性,但不能说一切放手让学生去做,教师做一个旁观者就行了。在活动中,作为教师,应该既是引导者,也是参与者。  首先,
期刊
情感是文章的血液。学生作文贵在表达真情实感,这是作文吸引人、感动人,并充满活力的原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在目前的小学生作文中,很难见到充满真情实感的学生作品,或千篇一律,或生编硬造,或东拼西凑,毫无真情实感可言。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作文中找回真情实感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
期刊
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字是以后各学段习作、写作的基础,这种基础性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方面,还体现在学习心理、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而两者都需要在长期的训练中得以形成、巩固、提高。对低年级儿童来讲,更适宜以习惯养成的形式构筑这以基础,这对习作、写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促进整个语文素养的提高有着更根本的意义,更需要教育者的关注。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小学生特点,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的说话、写话训练
期刊
个性是文章的灵魂。从宏观上看,写作是思维的完善与能力的提高,是个性不断发展的过程;从微观上看,写作是用自己的语言表情达意,写作过程中的选材、谋篇、布局、立意、修改无一不是个体的主观行为,呈现出个体的差异与色彩。因此,写作是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是个性化的精神劳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呢?  一、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平时学生写作
期刊
期中考试过后,我忙着统计成绩,进行试卷分析。突然发现班里一位平时名不见经传的女生的数学成绩是101分,我的心猛的一震,这怎么可能?一向默默无闻的她从没取得过这样的高分,最好的成绩也只是八十几分,难道是我把分数合错了?于是我又检查了一遍。没错呀!难道在考试中……这也不可能啊,她虽然成绩平平,但却一直是个诚实乖巧的女孩,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情。我不敢胡乱预测,带着狐疑对试卷进行了讲评。  下课后,还没等
期刊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学校如何扩展与创建,学生与学生之间仍然存在着知识性素质的差异。一般把那些学习成绩差但表现上好或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称为“后进生”。学习对“后进生”来说并非易事。那么,如何调动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呢?现就本人教学实践,谈一谈浅见。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后进生”激发其学习兴趣的前提和基础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般来说,学生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喜欢他所教的那门学科,这
期刊
设疑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自读自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具体来说:  一、激趣设疑,让学生有学习文本的欲望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因此,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特别是课的开始,如能够巧妙设疑,激发兴趣,那效果定可事半功倍  二、换位设疑,让学生走入文本  “心理换位“是一种教育手段和方法,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换位体验,
期刊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回归生活,要为生活服务。可见教育与生活实践能力的检验密不可分,这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然而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存在的问题  1关注资源生成,却不够贴近主题,甚至缺乏价值引领。比如一名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谈人生的目标时,有的学生说:我要做“人上人”由于老师的目标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