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设计

来源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p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NB-IOT)自动实时的传感器网络解决方案用于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包括信息感知与数据采集子系统、由NB-IOT组成数据传输子系统、由STM32组成数据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感知子系统利用温湿度、雨滴和震动等传感器对特定区域的雨量、水情和山体移位等关键参量进行监测,通过以STM32VET6为核心的处理器对数据进行算法分析,然后通过NB-IOT将处理好的数据传输到预警平台,为地质灾害的处理提供决策支持.
其他文献
干涉合成孔径雷达对1999年赫克托矿地震地表变形的观测揭示了东加利福尼亚剪切带附近几个断层的运动情况。我们记录了每公里范围内,以预先存在的断层为中心,其他断层几毫米到几厘米的垂直和水平位移。一些断层的某些部分在地震期间或之后出现了逆行运动(即与其长期地质滑动相反)。观测到的变形结果可能代表了适应性断层带对永久同震应力变化的弹性响应。诱发断层的位移意味着在千米级宽度的断层带内,有效剪切模量下降,这也
期刊
在地壳中由于地震引起的应力变化能够加速相邻断层的破坏,并在某些情况下诱发地震序列1-5。美国南加州1999年赫克特矿7.1级地震仅仅在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后7年距其20km处发生。这表明赫克特矿地震是由早先的地震以某种方式触发的。但与兰德斯地震有关的滑动分布和岩石摩擦特性的不确定性导致应力变化估计结果的范围和符号变化很大,这些变化出现在赫克特矿震源处,变化范围估计值从-4bar~6至+0.
期刊
地震力学中许多方面在21世纪初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一个可能的亮点就是通过对简单的应力变化计算的认识去解释一些地震的相互作用,就像以前和现在进行的应力变化研究,已经开始能解释人为地震活动。本文是一篇新作回顾了许多已发表的工作,并从应力变化的角度介绍了大量关于地震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1。本综述为地震力学的某些方面提供了一些线索。这也表明,在我们掌握地震如何孕育的完整过程之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期刊
触发地震是指与地震相关的应力变化可以引发或者减缓周边区域的地震发生,甚至在很远距离触发地震。计算地震断层发生位错时的静态库仑应力的变化已成为解释许多地震观测结果的强有力工具,这些观测结果包括余震分布、地震序列以及大地震后静态情况下余震的正常活跃范围。我们可以用时间-应力转化机制的复杂性来解释为何地震的触发可以延迟数秒至数十年不等,这些机制包括粘性松弛、孔隙介质或者震后余滑,以及诸如通过速率和状态本
期刊
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了利用多层银幕影像实现"多阶裸眼3D影院"的技术构想,并对其可行性和技术细节进行了简要分析,认为"多阶裸眼3D影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有可能进入实际运用,真正成为一种能让人身临其境的裸眼3D影院。
期刊
评估地震危害仍然是地球科学中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之一。经典理论认为深部构造运动是驱动地震活动断层上的应力持续加载的唯一机制。这里我们通过一个力学模型显示,在一个地震周期的时间范围内,剥蚀也会显著影响逆冲断层的应力加载。事实上,例如台湾和其他活动逆冲造山带约0.1~20mm/a的剥蚀率就可以将震中附近的逆冲断层的库仑应力提高约0.1~10bar。在连续的或短暂和强烈的地震过程中,地表所发生的物质转移
期刊
物联网在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可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塑胶射出成型机行业正在积极探讨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的模式,针对其行业需
期刊
Gefasoft是制造自动化、影像处理和识别领域的专业公司,在汽车和半导体行业各大制造商中享有盛名。其旗下的雷根斯堡分公司已有多年的RFID使用经验,并且尝试过不同制造商的系统,现在他们选择图尔克的BLident用于其装配和自动化测量设备。
期刊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袭击了西藏高原东部边界地区,对中国四川盆地西部的主要城市产生影响,造成数千人死亡。如此之大的地震过后,地壳中应力的重新分布通常会导致随后一系列破坏性地震的发生。5月12日的主震破裂造成龙门山和四川盆地之间的边界高达9m的滑移,呈现了复杂的走滑和逆冲运动。四川盆地及周边地区也被其他走滑逆冲活动断层穿越。在这里,我们提出了使用这些断层模型来计算5月12日地震引起的同震
期刊
物联网(IoT)的迅猛发展是关键的行业大趋势之一,而无线互联是IoT的重要构建块。安森美半导体提供符合Sub-GHz、2.4GHz、Sigfox、Thread、Zigbee、蓝牙低功耗(BLE)等各种标准协议的高性能、超低功耗无线互联方案,并支持各种定制协议和专有协议的开发和应用,以满足不同的IoT互联需求。重点应用市场包括工业IoT、车联网(V2X)、移动医疗和便携式设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