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村级文化建设是影响农村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村级文化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满足基层群众的需求,针对新疆昌吉州所属的木垒县的实际情况笔者谈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村级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兼结合;形式多样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128-02
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拓展和延伸。新疆木垒县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经过近几年顺利有序地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村级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活跃,村级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由14个民族聚居的仅有88000人口的偏僻的小山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全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文化室的修建工作虽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但木垒县委不等不靠,根据本地实际,依据“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以及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结合福建援建项目,在修建村委会的基础上,在功能上将会议室和文化室资源共享,没有新建的村委会也因地制宜,给文化让路,在“文化专业户”和“党员示范户”家设“农家书屋”和文化室。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建室率达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农牧民建身工程村级篮球场的建设在全县60个行政村已完成38个;“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县6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笔者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木垒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专门做了调研,对其“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以下分析。
1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2 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3 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1 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2015年完成150~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2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2.1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1)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2)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3)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镇)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2.2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2)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3)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3 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1)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2)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 结 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何玲.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J].中国市场,2012(35).
[关键词]村级文化建设;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专兼结合;形式多样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0-0128-02
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村级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在基层的拓展和延伸。新疆木垒县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经过近几年顺利有序地开展,公共文化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基层文化活动形式多样,村级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和活跃,村级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木垒哈萨克自治县是由14个民族聚居的仅有88000人口的偏僻的小山城,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全县辖13个乡(镇)场,60个行政村。文化室的修建工作虽然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完成,但木垒县委不等不靠,根据本地实际,依据“农家书屋”、“东风工程”以及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结合福建援建项目,在修建村委会的基础上,在功能上将会议室和文化室资源共享,没有新建的村委会也因地制宜,给文化让路,在“文化专业户”和“党员示范户”家设“农家书屋”和文化室。基本实现了村村有文化室,建室率达100%;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覆盖率100%;农牧民建身工程村级篮球场的建设在全县60个行政村已完成38个;“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县6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实现了“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建设目标。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已经基本建立。
笔者在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针对近年来木垒县基层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专门做了调研,对其“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作以下分析。
1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村级文化室数量不少,但设施利用率不高
全县60个行政村,虽然采取共建、资源整合等形式达到了100%的修建率,但其中80%的村级文化室是与党员活动室、村办公场所、“文化专业户”结合在一起,致使文化活动室的面积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
1.2 村级文化室的队伍建设不稳
木垒13个乡镇文化站虽有编制12人,但近20年普遍存在的情况是专干不专,文化专干往往身兼数职。而对没有编制的农村文化室来说,更是不容乐观。目前负责村级文化室工作的人员大部分是由村干部、离退休人员、教师和社会志愿者担任,既无职称又无报酬,全凭着对文化工作的一份喜爱和一腔热情来从事文化管理工作。
1.3 文化活动的内容丰富,但还不够贴近群众
木垒县人群居住分散,村落之间相距甚远,村文化室举办的文化活动大多是为了配合国庆、元旦等庆祝活动或者是为某个阶段性的工作而举行,对普通农民的吸引力不大。而广大农民喜欢的如新疆曲子、阿肯弹唱等活动,目前仍局限在自娱自乐班社,而这些班社往往都有排外性,且缺乏有效的管理,辐射力不强。而每年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也由于木垒乡镇基本在偏远山区的地理条件的限制,考虑到路途方便等多种因素,只到乡镇、集市或交通较为方便的村演出,造成这些地方本来文化生活就比较丰富的群众视觉麻木,而偏远村落群众看不到演出的现象。
2 村级文化室及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思路
2.1 加强村级文化阵地建设
村文化活动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木垒县在文化基础设施“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文化室的建设纳入其中。尚未修建村文化活动室的,要加大资金投入,依托村办公场所,通过对村公共设施和闲置校舍等的整合,2015年完成150~30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室的新建任务,确保建好一个、管好一个、用好一个。
2.2 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
2.2.1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就必须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政组织,促进文化管理的行政化
(1)目前本县13个乡镇场都有一名党政领导分管文化工作,但在管理职能上不够明确,管理也不够到位。因此在农村两委中应有一名分管文化工作的领导,将文化工作纳入村两委工作议程,使文化管理工作纵向到底,还要依靠工、青、妇、业余班社等基层组织的支持,使文化管理工作横向到边。
(2)依靠上级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队伍建设涉及队伍建立、业务培训、活动开展等,需要一定的人、财、物作保障。村级文化队伍建设应以文化馆(站)免费开放为契机,争取各级文化部门不但在人员培训上予以支持,更要在工作中督促指导,使村文化室的文化管理、队伍建设更加规范化。
(3)要规划和针对农村文化队伍根据不同岗位选取相应人才,目前木垒县部分乡(镇)场采取发挥新招收的“村官”的特长,将有较强文化管理能力的人才充实到村委会班子中分管文化工作,并配好村级文化协管员,平时注重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从组织到活动开展较以往有很大的改观,值得推广。
2.2.2 加强基层文化管理队伍建设,必须依靠专业的文化队伍,促进基层文化管理的专业化
(1)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首先要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实行挂村蹲点,管好一个村抓好一个点,从而向面上推广。其次应以农民为主,自发为主,文化干部起外在的促进作用,以指导、引导为主,切不可越俎代庖。
(2)加强对农村业余自乐班社的辅导,要充分发挥业余队伍中的业务骨干的作用,依靠业务行家力量,使他们逐步提高艺术水平和自身素质,并不断地为他们搭建参与和展示的平台,使其逐步规范化。
(3)积极培养农民文化骨干,在农村培养本土文艺人才,为基层留下一支不走的文艺队伍。同时创造和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辅导当地的业余文艺骨干,努力形成“一个人带领一群人,一群人影响全县人”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2.3 培育好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1)文化品牌,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有着凝聚人气、愉悦群众的作用。要继续发挥好“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乡村百日文体活动竞赛”活动。目前,木垒县春夏之计每周平均观众达到2000多人次,每个乡镇在广场上都有自己的专场,每个专场都是乡镇所辖的行政村的优秀节目组成,这不但给广大基层群众提供参与和表现的舞台,也极大地提升了城镇群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2)原生态的传统民间文化,是任何文化不能替代的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是建设新农村文化的根基。因此积极挖掘民间艺术和民族文化传统精华既能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也能提升农民的自信心。这就要发挥村文化室、文化户的作用,发挥民间艺人的特长,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景”的格局。木垒县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维吾尔族塔合麦西热甫、新疆曲子)在西吉尔镇屯庄子村和照壁山乡平顶山村等汉民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以新疆曲子为主的自乐活动;东城镇的沈家沟村和博斯坦乡的博斯坦村维吾尔族聚居较多的地方,形成了传承塔合麦西热甫为主的形式。而且这两项活动也成为木垒县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名片,有很大的影响力。
3 结 论
总的来说发展村级文化建设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既是农民愿望又是时代发展需求,要根据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把社会要求和群众需求联系在一起,把农民有需求以及政府能够创造条件有机结合做实做好。
参考文献:
何玲.村级文化建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J].中国市场,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