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绿化林业的发展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因此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化林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了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实现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83-01
森林在陆地生态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不仅和全球的生态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对林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把林业的建设放在基础的地位,努力推进林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加快可持续发展绿化林业的建设,以更好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同步和谐发展[1]。
1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获取来对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进行满足,同时不会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即为可持续发展。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森林、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可细分为每一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绿化林业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含义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即有利于人口、社会稳定度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二是再生能力,即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的恢复能力;三是经济效益,即资源的利用率。
2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人们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化林业的建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我国来说,在林业建设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而要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许多阻碍。
2.1 林业发展相关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林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森林的培育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林业管理机制混乱,存在产销脱节、责权分离的情况;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资源补偿制度,不遵守资源的价值规律和可再生规律,对森林资源进行一味的开采,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森林的生态价值,同时初加工的木材产品价格不高,资源的消耗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此外,林业技术更新速度慢,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林业的建设。
2.3 林业发展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是特别的适应,调减木材产量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木材市场上的供需情况,相应的也就需要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而一些地方的调整工作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影响了该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2]。其次,缺乏完善的林业基础设施,降低了发展的能力,国家建设林业基础设施的力度不强,林业基础太过薄弱,比如火情了望台这一基础设施仅有不到60%的覆盖率,此外,在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防治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这些都阻碍了林业发展的进程。再次,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前,多数造林工作都忽视了林业发展的经济和自然规律,而是立刻就想获得成效,所以栽种的林木之间距离过小,树种也不多样,出现面积比较大的单一林,导致森林病虫害加剧,降低了林木的成活率,进而减少了森林的经济效益。最后,林业的发展意识不符合林业的作用和地位,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林业关系着国土生态环境的安全,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人们还没有树立强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观念。
3 实现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绿化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相关对策解决绿化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3.1 完善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完善的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包括2个部分:一是保障机制;二是法律政策机制。从保障机制来说,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有着非常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人口众多的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森林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从法律政策机制上来说,要实现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也离不开法律对林业发展中不合理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一方面,政府可改进税收政策,征取生态方面的税收,改善目前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对林业发展进行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以全民共同参与来推进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3]。
3.2 优化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林业所具有的这种生态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利用林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生态价值,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推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大力开展造林工作,采补结合,并栽种多种品种的林木,以林养林,实现林木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其次,把农业、林业结合在一起发展,引进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行以林业为中心、林草兼作的种植方式,使耕地减少和林业建设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推进农林业的共同发展[4]。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现阶段,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绿化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完善绿化林业发展机制,优化绿化林业发展模式,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卫金困.刍议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149-150.
[2] 陈恭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21):24.
[3] 向艳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构想[J].四川林勘设计,2003(1):32-36.
[4] 王琳.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6-7.
关键词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S718.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24-0183-01
森林在陆地生态中占据着主体的地位,不仅和全球的生态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对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很大的影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指出: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过程中,必须对林业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生态环境建设中,把林业的建设放在基础的地位,努力推进林业的发展。因此,在现阶段必须加快可持续发展绿化林业的建设,以更好地实现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推进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同步和谐发展[1]。
1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不对生态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获取来对当代人发展的需要进行满足,同时不会威胁到后代人发展的需要,即为可持续发展。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得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洋、森林、大气、土地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而整体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可细分为每一项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就绿化林业来说,其可持续发展含义具体包括3个方面:一是社会效益,即有利于人口、社会稳定度和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二是再生能力,即环境的承载能力和生态的恢复能力;三是经济效益,即资源的利用率。
2 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此人们开始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绿化林业的建设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就我国来说,在林业建设上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而要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许多阻碍。
2.1 林业发展相关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林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在森林的培育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多种资源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且林业管理机制混乱,存在产销脱节、责权分离的情况;另一方面,缺乏有效的资源补偿制度,不遵守资源的价值规律和可再生规律,对森林资源进行一味的开采,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森林的生态价值,同时初加工的木材产品价格不高,资源的消耗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此外,林业技术更新速度慢,科技投入不足,影响了林业的建设。
2.3 林业发展观念不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
首先,现阶段林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不是特别的适应,调减木材产量相关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改变了木材市场上的供需情况,相应的也就需要调整林业的产业结构,而一些地方的调整工作做得并不是十分到位,影响了该地区林业产业的发展[2]。其次,缺乏完善的林业基础设施,降低了发展的能力,国家建设林业基础设施的力度不强,林业基础太过薄弱,比如火情了望台这一基础设施仅有不到60%的覆盖率,此外,在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防治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这些都阻碍了林业发展的进程。再次,在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之前,多数造林工作都忽视了林业发展的经济和自然规律,而是立刻就想获得成效,所以栽种的林木之间距离过小,树种也不多样,出现面积比较大的单一林,导致森林病虫害加剧,降低了林木的成活率,进而减少了森林的经济效益。最后,林业的发展意识不符合林业的作用和地位,作为社会的公益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林业关系着国土生态环境的安全,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因为宣传力度的不足,人们还没有树立强烈的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观念。
3 实现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基于绿化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采取相关对策解决绿化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显得尤其必要。
3.1 完善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
完善的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机制包括2个部分:一是保障机制;二是法律政策机制。从保障机制来说,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有着非常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在人口众多的我国,相比于发达国家,森林的人均占有量非常低,再加上环境污染问题的日趋严重,林业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的建立显得非常重要。从法律政策机制上来说,要实现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也离不开法律对林业发展中不合理行为的规范和制约。一方面,政府可改进税收政策,征取生态方面的税收,改善目前林业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另一方面,政府通过政策对林业发展进行引导,鼓励全社会参与到林业建设中来,以全民共同参与来推进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3]。
3.2 优化绿化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林业建设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生态环境,进而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林业所具有的这种生态价值要远远大于它的经济价值。因此,在利用林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它的生态价值,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推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重的发展模式。首先,要大力开展造林工作,采补结合,并栽种多种品种的林木,以林养林,实现林木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其次,把农业、林业结合在一起发展,引进比较先进的种植技术,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行以林业为中心、林草兼作的种植方式,使耕地减少和林业建设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推进农林业的共同发展[4]。
4 结语
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作为代价。现阶段,在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发展绿化林业是改善生态环境进而优化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途径,必须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完善绿化林业发展机制,优化绿化林业发展模式,实现绿化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5 参考文献
[1] 卫金困.刍议林业可持续发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149-150.
[2] 陈恭平.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21):24.
[3] 向艳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构想[J].四川林勘设计,2003(1):32-36.
[4] 王琳.林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2(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