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财也要讲究未雨绸缪
周刊第447期《封面文章》谈到了防通胀的问题,而前一期446期推出了一组2010年如何选择基金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投资者在新年之际的投资,都有非常大的启迪和帮助。
笔者认为,一本好的理财杂志,不仅应该提供理财信息、理财方法以及理财指导,更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和前瞻性的眼光。作为老读者,我觉得周刊始终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去年,无论是在楼市高涨,还是股市低迷时,周刊的文章,都非常及时并具有前瞻性。例如,2009年年初396期文章中提出的2009年上海本地股的机会,就让我选择上海本地股进行投资且有获利。
从今年的两期系列文章看,周刊在2010年通胀预期之时,率先关注未来通胀问题。帮读者理出了通胀时期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在哪里,从而让读者未雨绸缪,尽快做好准备。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始终喜欢《理财周刊》的原因吧。
苏州陈容
消费金融公司恐难负拉动消费之重
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6日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不过如要靠消费金融公司来承担拉动国内消费的重任,则不免让人担心,同时觉得其难免有夸大之嫌。
由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功能所决定,其所面对的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而且在试点阶段贷款发放针对的也只是家电与电子产品等商品。并且在此社会条件下,倘若再将国内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与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等方面因素考虑在内,应该不难设想,一旦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业务如期推出,且不要说中低收入群体是否会在短期内转变自己积久难改的消费习惯,即便是否会接受这一消费观念,恐怕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所以显而易见,在当前社会收入水平存在相当差距、社会保障也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说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是一种市场进步,应该是名副其实。但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所占社会总需求的比例,如要指望它担起拉动消费的重任,这不仅脱离社会实际,并且还真让人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了。
杭州邹欣
高铁虽好,普及更重要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高铁,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高铁票价偏高,这又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周刊近期也刊发报道,提出希望高铁莫成“贵族的火车”的观点。
我刚从日本回来,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多,感受颇深的就是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日本的新干线是全世界都有名的,从东京到大阪大约550公里左右,所需时间3小时不到。新干线的票价为140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050元。武广高铁的运行距离约为989公里。所需时间也只要3小时不到,其中一等票价也才780元,二等票价才490元。乍一看,武广高铁的票价实在不算贵,票价只有日本新干线的一半。
但是,随之出现的票价之争又不得不让我感到悲哀。关键问题不是武广高铁的定价,应该说,这个定价从比较各国高铁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并不算贵。关键问题在于票价与大众的月收入比是多少。保守来说,日本人现在的月平均工资在20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因此一张东京大阪的新干线票价相当于月收入的十分之一;而武汉广州两地的月平均收入乐观来说也只有1800元左右,一张高铁票价相当于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多。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高铁票价足足比日本的新干线贵了2倍多。
可以说,现在比起发达国家,中国在硬件上真的已经不差多少。但如何让社会大众受惠于这些高级硬件,这才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真正挑战,也是高铁定价之纷争的症结所在。
上海梵非
周刊第447期《封面文章》谈到了防通胀的问题,而前一期446期推出了一组2010年如何选择基金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投资者在新年之际的投资,都有非常大的启迪和帮助。
笔者认为,一本好的理财杂志,不仅应该提供理财信息、理财方法以及理财指导,更应该有独到的见解和前瞻性的眼光。作为老读者,我觉得周刊始终在向这个方向努力着。去年,无论是在楼市高涨,还是股市低迷时,周刊的文章,都非常及时并具有前瞻性。例如,2009年年初396期文章中提出的2009年上海本地股的机会,就让我选择上海本地股进行投资且有获利。
从今年的两期系列文章看,周刊在2010年通胀预期之时,率先关注未来通胀问题。帮读者理出了通胀时期投资、增值保值的机会在哪里,从而让读者未雨绸缪,尽快做好准备。我想这也许就是我始终喜欢《理财周刊》的原因吧。
苏州陈容
消费金融公司恐难负拉动消费之重
中国首批3家消费金融公司6日获得中国银监会同意筹建的批复,这标志着消费金融公司这种在西方市场经济中已经存在400年之久的金融业态终于在中国“破冰”。不过如要靠消费金融公司来承担拉动国内消费的重任,则不免让人担心,同时觉得其难免有夸大之嫌。
由消费金融公司本身的功能所决定,其所面对的主要是中低收入群体,而且在试点阶段贷款发放针对的也只是家电与电子产品等商品。并且在此社会条件下,倘若再将国内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习惯与社会保障尚不健全等方面因素考虑在内,应该不难设想,一旦消费金融公司的相关业务如期推出,且不要说中低收入群体是否会在短期内转变自己积久难改的消费习惯,即便是否会接受这一消费观念,恐怕也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所以显而易见,在当前社会收入水平存在相当差距、社会保障也很不健全的情况下,说消费金融公司的试点是一种市场进步,应该是名副其实。但考虑到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所占社会总需求的比例,如要指望它担起拉动消费的重任,这不仅脱离社会实际,并且还真让人觉得有点夸大其词了。
杭州邹欣
高铁虽好,普及更重要
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高铁,这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是高铁票价偏高,这又让人不得不感到遗憾。周刊近期也刊发报道,提出希望高铁莫成“贵族的火车”的观点。
我刚从日本回来,在日本生活了一年多,感受颇深的就是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日本的新干线是全世界都有名的,从东京到大阪大约550公里左右,所需时间3小时不到。新干线的票价为14000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币1050元。武广高铁的运行距离约为989公里。所需时间也只要3小时不到,其中一等票价也才780元,二等票价才490元。乍一看,武广高铁的票价实在不算贵,票价只有日本新干线的一半。
但是,随之出现的票价之争又不得不让我感到悲哀。关键问题不是武广高铁的定价,应该说,这个定价从比较各国高铁运营成本的角度来说,并不算贵。关键问题在于票价与大众的月收入比是多少。保守来说,日本人现在的月平均工资在20万日元左右,相当于人民币1.5万元,因此一张东京大阪的新干线票价相当于月收入的十分之一;而武汉广州两地的月平均收入乐观来说也只有1800元左右,一张高铁票价相当于月收入的四分之一多。从这个角度可以说,中国的高铁票价足足比日本的新干线贵了2倍多。
可以说,现在比起发达国家,中国在硬件上真的已经不差多少。但如何让社会大众受惠于这些高级硬件,这才是中国现在面临的真正挑战,也是高铁定价之纷争的症结所在。
上海梵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