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女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信息化品质的社会逐步提高,多元化产业的速成。造成社会、家长、领导等等外因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加深。农村的文化元素也走在了文化产业的先列,这就给教师加大了课业负担,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繁重的教学任务、以及来自社会期望、学生、家长、教师自身成长等方面的压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身心状态和精神风貌,造成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长期工作在高度压力下的教师,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状态。职业倦怠总分为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和知识枯竭三个维度,研究表明女教师比男教师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情绪耗竭、低成就感。其中,大于26年教龄和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职业倦怠感最强,其次是6-10年教龄段的教师,主要表现为低成就感。很多女教师需要承担大部分的家务劳动,再加上本职工作,耗费的精力通常更多。她们没有时间进修或学习,因此情绪衰竭和知识枯竭程度较高。
  关键词:农村;女教师;职业倦怠
  一、职业倦怠理论
  在心理学的研究文献中,职业倦怠(Jobburnout)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由费鲁顿伯格首次提出。在以后的20多年里,有关职业倦怠的研究迅速发展。
  关于职业倦怠涵义的界定,较有影响的理论有费鲁顿伯格为代表的临床观点,他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程度过高,并无视个体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有以马勒诗(Maslach)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观点,他们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以奎内思为代表的组织观点,认为倦怠通常也是由于专业人员感到他 们的付出与他们的回报不相匹配而产生的;以耶鲁大学的萨若森为代表的社会历史观点,认为倦怠不仅是个人的特征,也是社会面貌在个体心理特征上的一种反应。但众多的文献中,最为广大学者所广泛认可及应用的是1981年马勒诗等人的观点,即“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的症状”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伴随于长期高水平的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其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二、国外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
  近年来,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教育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有研究指出,教师职业倦怠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差。另外,也有文献指出,教师职业倦怠有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师群体凝聚力和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危害。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学者 Freudenberger和Maslach等人提出。Freudenberger认为职业倦怠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情绪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对职业倦怠的研究始于服务业及医疗领域。由于教师职业面临多重的压力与挑战,职业倦怠这一现象在教育领域已非罕见,教师的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对它的研究日渐受到重视。
  自从费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以来,该领域的研究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1980年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的召开,更加凸显了它的重要性,引起公共出版界、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的广泛注意。90年代以来,职业倦怠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变化。近年来国际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也已延伸到教学领域,教学领域最受到重视。因为教学工作本身即是一种压力情境,教师要面对的是个体差异越来越大的学生,复杂度越来越强的教学任务,家长的过度要求,社会的过高期望……久而久之,这些都会损耗教师的工作士气与热情,导致教师自身的倦怠。国外(如日本)一些学校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的“燃烧度”(为职业献身精神,疲劳度)远远超过护士,教师逐渐产生的职业倦怠心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心理生理健康,使其工作士气和激情受到损耗,并成为教师厌教、教育水平难以发挥以及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最终必然带来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对教师身心的伤害。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关注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探寻原因与对策,对于提升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成长,有效参与教学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农村女教师的职业压力来源
  1.社会赋予教师的责任过多,对女教师的期望值过大
  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在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时候,教师与大多数社会成员一样,不得不面临着转型时期包括价值观在内的各种冲突,承受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而教师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这种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业本身的要求,又促使教师必须承受着比普通的社会成员更大的压力。特别是隨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新的课程标准相继出台,教材更新力度加大、速度加快;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理念广泛传播,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纷纷涌现,所有这一切在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人们对教师的期望值也更大,他们认为,这些变革理所当然地应该带来教师教育教学绩效的提升。但是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教学理念有多好,教学内容有多全面、系统,教学手段有多先进,但就教学实效来说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具有不同生活背景和复杂心理活动的人。教师的影响是间接的,必须经过学生的内化才能见效,教育的成效还受家庭、社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又很难为教师所控制。今天,人们往往把学生的许多表现都归于教师的责任,诸如“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等。在这些归因面前教师有时显得很无助,从而感到压力巨大。   另一方面,当代社会迅速转型,农村地区由于其信息流通渠道相对较弱,获取外界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在价值观、世界观发生激烈碰撞的时候,农村小学教师往往显得不知所措。然而,在经济社会与传统观念师德要求之间存在不相一致的矛盾时,在教师知识更新与信息时代之间存在难以逾越的差距时,教师不但应满足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需求,还得调和来自各方面的对教育的影响,比如,农村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农村庸俗文化对孩子的影响等,而必须以一种个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接触,以便让学生能不断受到鼓舞和激励去承担个人学习和成长的自我责任。而由于农村小学教师自身还很难具备这些能力,所以日益觉得无助。
  2.农村小学管理太过僵化
  教师的心理压力很大程度上还与学校的管理有关。首先,一所学校的管理是否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个教育教学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心理承受能力。其次,目前许多农村小学没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做形式的事情太多,无端地增加了教师许多压力。其次,在学校管理上,许多农村小学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对教师信任不够,一味实行所谓“铁的纪律”、“钢化管理”不断对教师增加新的要求,使得教师疲惫不堪,心理负担沉重。再次,在对教师的评价机制上,以学生的考分作为考核教师工作优劣的唯一标准的评价导向,以及对教师实行终结性评价而不是发展性评价,这都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一些教师缺乏职业成就感。最后,教育管理当中检查过多,评比过多,而给教师成就、发展的机会过少,不仅增加了教师的无形工作负荷量,也促使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日趋激烈。现实的残酷竞争与诱发出的功利需求及人性的弱点让不少的教师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的人际关系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导致心力交瘁,压力加大。同时,由于农村地区相对比较闭塞,学校又不能从管理层面上创设和谐的环境来舒缓教师的心理压力。所以,教师在遇到压力时寻求解决的途径不多,往往只借助于游戏、扑克等,而这些只能暂时性的解决苦闷,于长期的压力释放并无助益,导致教师压力日臻积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痛苦。
  3.农村小学女教师工作负荷过重
  女教师工作负荷过大。教师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在8小时之外还要工作,除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外,还要个人进修、继续教育。教师早上随同学生自习,其实际工作时间最高可达14小时。另外,学校每天进行纪律卫生评比,拿不到红旗自己的尊严要受到威胁,每月进行班主任工作常检和任课教师常检;除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还规定要计算机考试、普通话考试、英语考试等等,而要应对这些任务就得花费教师们相当多的时间。对教师来说,超负荷的工作量常常会造成心理上的紧张,这种紧张在不能有效释放的时候就会转变成超强的心理压力。超长的工作时间和超重的工作负荷让许多教师常常忙得顾不上家,尤其是学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常常是“两头黑”——早晨天不亮就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家。把课带回家备,作业带回家改则是经常的事。另外身为人妻,还要照顾好丈夫和孩子,有的还要照顾双方老人。许多双教工家庭,彼此忙得家务事顾不上。单职工教师,另一半也是满腹怨言,无形之中又多了一份压力。
  4.独生子女个性强,给教学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多,都是家庭的心肝宝贝,个性较强;有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心理素质较差,问题行为很多,难于调教。学生在校学校有了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就变成了学校的全部责任,学生犯规违纪根本找不到家长配合进行教育,教师为此苦恼不已。
  5.家长的不积极配合
  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压力来自学生家长。有三类学生家长给教师的压力大:一类家长毫不理会子女的学习情形,也不愿配合学校和老师为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而采取的措施,在自己的有意义的行动无法跟学生家长达成一致或是得到他们理解的情况下,教师往往会非常苦恼,无形之中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另一类家长又过于关心子女的学习,常对学校或老师做无理地干扰,影响了教师士气;还有一类家长是既对子女的学习看得很重,但又不愿意自己去管理子女,将子女的教育责任全部归于教师,子女的学习好则是子女的聪明所致,子女的学习不好则为教师的水平太差,对教师的劳动毫无感恩之心。这种无理要求的家长带给教师的将是无言的痛苦。
  6.农村小学女教师自我发展机会太少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人的需要的不同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它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当前政通人和、社会安稳的大好局势下,对于农村小学女教师来说,自我实现的需要在他们的追求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尽管当前农村发展较快,但就教育而言,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管理手段,无论是学校的管理方式还是激励机制较之城市来说还差距甚远。尤其是在当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的情况下,农村小学教师要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城市流动都是非常艰难的。尽管有些农村小学青年女教师非常优秀,但在潜规则盛行的情况,他们也无法通过正常途径走向更好工作岗位,从而实现他们更高的理想。因此,这些年来,很多青年女教师都走向了考研之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大多数农村小学教师文凭和实质学历也考研要求相距甚远,因此,从本地区这几年的情况来看,成功者很少。这种考试失败后的挫折感,也会深深地刺痛教师的自尊心,从而也转变成深重的心理压力。
  7.经济状况及婚姻和家庭
  很多农村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女教师面临着经济压力和感情生活的困惑。虽然说目前教师的经济待遇不断在提高,但很难满足时代转型所带来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如:随着國家房改政策进一步商品化,高额的房价使得许多年轻教师只能望“屋”兴叹,由此而来的心理压力,不是教师本身能解决的问题。另外,小学教师阴盛阳衰,又因分配偏远、个性保守、生活圈子狭窄等问题,
  四、个案研究
  某女教师,已婚,32岁,与丈夫和其父母居住在一起,家庭经济条件良好,夫妻和睦,家庭关系融洽,住房紧张,其有独立的愿望。但是又碍于丈夫的面子,深深的把这个愿望埋没在心里。造成了长期的心理压力,她自述我觉得心里很压抑,烦心事很多。总是有一些胡乱的想法,有一些想法知道不应该去想,可是控制不住还要去想。对自己要求很高,不允许有一点的疏忽。现在影响了我的睡眠,整晚的做梦,清晨觉得很累,感觉腰痛,脖子难受。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我对自己很自责,觉得自己很失败,对自己缺乏信心,这样的时间已经有两年了。在工作中经常出现遗忘和动作倒错的现象,个人情绪失落,衰竭。经过我们的分析,是严重的倦怠感。   教师王某,未婚30岁,在小学中任体育学科,在工作中她积极努力,诚实肯干,每天清晨带领学生训练,然而教师的改革是心智和体质结合,所以教师王某的工作总是取得不到成绩,社会的支持力量也没有,她没有被他人欣赏,自我评价观念比较低,在工作中总是无精打采,有的时候还会把一些怨气释放在学生身上,自己也觉得很是不应该,但是又很无奈,有的时候经常会说一些倦怠的话,比如“这样的事情做不做也无所谓,就那么回事,不必那样认真等等之类的语言”。这就是低成就感的表现。
  在访谈当中,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个人的原因,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不同的压力来源,如信息的闭塞导致一些爱书教师无法及时得到有关的书讯,而另一些教师对网络比较偏爱,但苦于条件无法上网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有些“半职工”教师在辛苦的教书之余又要忙于家务,根本无法抽出时间来提高自己,但现实却要求他们必须抽出时间来拿到合格的文凭以符合政策性要求;还有一些教师苦于没有更好的途径来提高自己,自学固然是一条好的路子,但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很难得到顺利而有效的解决,苦闷不已;还有一些教师需要学校提供条件出去看看抑或说是见识一下教学名师的风采,以更实在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苦于现实不能提供条件,内心烦恼不已,如此等等,已对农村小学教师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深入了解农村小学教师的压力源,对农村小学教师的提高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有效解决这些压力将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缓解倦怠的方法
  1、更新观念,把教师职业当作一项事业来对待
  教师是职业,更是事业。如果教师仅仅成为职业那是可悲的。只有成为了事业才会产生无穷的力量。有些教师刚开始时也是满腔抱负,他们渴望有一个能施展才华的场所。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学校因为一些硬件设施不齐全或一些人为因素,不能很好地提供给他们一个成就事业的氛围。这样一来久而久之他们便失去了追求事业的欲望和热情,不妨让我们来看看《斯人已去,霞光永存》这篇文章吧!这里讲的是斯霞先生,她17岁时便选择了做教师,一直到85岁才正式退休。68年的教师生涯是普通而又平凡的也是赔偿艰辛、充满创造的,68年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健康长寿老人的年龄了。68年她经历了8年抗战,目睹了祖国的贫穷与落后,经历了恶劣的环境和生活的艰苦。然而她始终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从未离开她所热爱的教育工作,是什么支持他从事教育半个多世纪呢?是因为她把教师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一项关系到国家兴盛衰亡的事业来做的,从斯霞先生几十年如一日克服重重困难,坚守教育阵地的故事中,我们是否应该重新把教师这门职业放到事业的高度上来对待它呢?只有这样才能发挥主观积极性克服客观困难把教育事业做好。克服职业倦怠 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 更新知识,找回自信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总会感觉知识有所欠缺、老化。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了。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是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结合。一个教师专而不通或通用不专都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样也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求知欲望十分强烈的学生对于那些只懂得专业知识而缺乏其他自然、社会等学科知识,不能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教师往往感到失望。因此我们做教师的更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地与学生一同学习一同进步,给学生做出榜样,只有在学习后我们才能有自信自如地驾驭教学,得到学生的信赖与尊重。
  3. 尊重学生,提高教师的亲和力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与理解,因此,即使某个教师在教学方面有所欠缺,但学生能热情地学习主动地思考,还是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效果。反之教师自视甚高,不顾学生的感受,唯我独尊,那就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学问最高,讲得最好,最终也得不到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具有亲和力就要做到师生平等,具有合作意识。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亲切及富魅力的体态语言,思维敏捷,富于创造。这其中民主平等最重要,只有把学生看成大写的人,当作自己的朋友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尊重他们的语言权,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才能微笑着面对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关注他们成长。21世纪的教师不仅要进一步培养文化科学素养,练好基本功,更需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爱戴的良師益友。
  4.学会理性妥协
  每个教师在自己的工作过程中,总是按照自己的理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努力想让自己工作干得出色,但结果并不总随人愿,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只要我们努力过,对自己和他人都问心无愧,又何必自寻烦恼?因此学会对自己的能力、知识水平做出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适当降低成就欲和期待值,从而使自己摆脱沉重的失落,难解的怨气,无名的惆怅,“退一步海阔天空”,这难道不好吗?
  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会有些说不清道不明或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为了给人生航程“清淤”导航,为了缓解心理压力,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作为教师,您不妨学会理性的妥协。
  5.寻找成功感
  一是要调整心态,克服自卑与自傲心理。教师的职业是个清苦的职业,是个奉献的职业,不能与大官相比,也不能与富商相比。教师的收入和地位仍然不是很如意,老师的工作不是社会全部人能理解,这些暂时现象你必须接受,因为你抱怨也好,苦恼也好,自卑也好,都无法一下能改变得到。要像魏书生一样做个大度豁达的人,遇到烦恼的事情放开点,不要抱怨自己的运气不佳,境遇太差,把成败归咎于客观条件,而忽视了主观能动性。教师劳动的收获,是精神产品上的收获,是个短期无法看见效益的收获,认识这个特点,你要能细细体会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看到自己培养的人才在各条战线上为党为人民做着实实在在的贡献,哪一位教师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呢,在幸福中又怎么可能心生倦怠呢?
  二是要有兴趣。教师的职业烦琐、细腻,只要肯做就无休无止,有做不完的事,讲不完的课,教不完的学生。一个人长时间地投入在一个工作中,把压力重重地压在自己两肩而不堪重负。要想抛开压力,最好就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可以为文,可以做事,可以读书,可以锻炼,可以活泼一点,可以朴素一点,可出可入,可庄可谐,总之挖掘出自身潜能,辉闪自己长处,心生自豪,心生荣耀,心生自强,在成功中你又有什么可能倦怠呢。   6.社会支持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
  其一、把社会支持体现于挫折教育。科学家曾做過这样的实验:把两只羔羊喂养在相同的环境下,只是一只与狼相隔咫尺,这只羊在诚惶诚恐中不思进食,很快死去,而另一只则茁壮成长。这个实验启示我们:人的情绪对其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职业特征形成了教师自尊心、进取心、荣誉感都较强的心理特征。每逢考试结束,学校都会进行总结,奖优罚劣。对于考得差的学生,教师一般都以鼓励为主,批评辅之,惟恐刺伤他们受伤的心。而教师也是凡人,因此,学校领导对考试失利的教师也应该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正确对待失败,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尽快从自责、痛苦中摆脱出来,重新找到自信,全身心、高效率、更有针对性地投入工作。
  其二、把社会支持体现于日常管理。青年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多发群体。所以管理者应从小事、从细微处关心他们。牟平一中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作为省级规范化学校,该校的年轻教师来自五湖四海。每逢中秋、元旦等节日,学校都要宴请青年教师,主要领导亲自作陪。同时经常利用节假日组织他们到周围观光、考察,并及时把学校的教育理念灌输给他们,从而使青年教师激发出深厚、稳定的工作热情。
  7. 学会放松
  在空闲时间和朋友聊聊天,分享一些苦恼和快乐;和家人一起出游;听一听音乐;在适当的时机释放自己的情绪;参加一些体育锻炼;也都是一些快乐的事情。
  六、研究结果
  农村女教师的职业倦怠诱因来自于各个方面,有其农村独特的特点,我们指导了女教师学会释放自己的方法。结果女教师比试验初期倦怠人数降低了50%,只有11人表现出了轻度倦怠感。在新课改的滚滚大潮中,我们只有克服了职业倦怠、适应新形势才能从师道尊严走向师生平等,从片面追求分数走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从挑剔指责走向学会欣赏学生,从填鸭式灌输走向民主协商,才能赢得学生的亲近、信赖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张军编著,《教师职业倦怠预防》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年10月
  [2]张小乔编著《普通心理学应用教程》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李红霞著《国外教师职业倦怠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科学》
  [4]周雪梅、俞国良著《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类型、成因和对策》
  [5]王本余著《小学教师现代人格形成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其他文献
丰台区工商分局长辛店工商所党支部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红色资源,与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第一党支部、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党支部、长辛店南墙缝社区党支部等外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协同共建”活动,并针对辖区市场、行业协会、社区党组织需求多样化的实际,共同开展对社区企业和居民的“靶向服务”,取得了“小支部大共建”的丰硕成果。  6月28日,长辛店工商所党支部的党员与来自长辛店私个协党总支、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
期刊
1920年10月,年仅16岁的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由于没有技术,刚赴法国的邓小平只能干些体力活。他先是和几个同学到法国南部的克鲁梭——施耐德鋼铁厂打工,每天在40多度的高温车间里不停地用长铁钳夹着几十公斤重的钢条快跑。即使这样拼命干活,邓小平一天才能挣10个法郎,还不够维持基本的生活费用。接着,他又应聘到一家哈德森制鞋厂工作,由于眼明手巧,他一天能完成20多双,挣的钱也比原来多了。此后,由于学校
期刊
一是科学确定积分兑换项目。面向全体党员征集意见,由居民代表、党员代表、社区干部反复整理、讨论、归纳,最后确定为学习培训、外出参观、建言献策、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治安巡逻、环境治理等10个具体项目。二是合理规划积分兑换分值。根据10个具体项目的大小设定项目分值,列出分值明细。社区党员按照自己的特长和具体情况,自由参加活动。三是严格积分兑换登记。设置积分管理员,按照党员积分兑换细则登记填写党员参与活动
期刊
党员自主制定《党员公约》,逐一签订《党员公约》,积极践行《党员公约》……怀柔区渤海镇自去年开始推行《党员公约》以来,全镇21个村党支部根据党章党规,并结合本村发展实际,通过民主程序制定了《党员公约》,并通过和党员签订《党员公约》,把党员的规矩亮出来,让群众监督有依据,使农村党员加强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自觉、自愿履行党员义务,特别是在重点工程、村镇事务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农村党员日常管理取得
期刊
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带头人,其党性修养和领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真于1929年6月被捕,先后被敌人关押在天津的河北省第三监狱、陆军监狱和北平的河北省第二监狱,直至1935年秋获释。其间,彭真领导建立狱中党支部,担任支部书记,领导开展绝食斗争,取得一系列胜利。彭真以自身的革命实践,深刻地诠释了一名党支部书记所应具有的品质、担当和作为。  一是铁一般的信仰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从情感上走进学生的心田,用我们的真情赏识和关爱学生,从小事入手,用最平凡的事件来影响教育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  关键词:学生;班主任;德育;班级管理  今年,是我第一次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当我面对着那些朝气蓬勃的脸庞,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时,欣喜之余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
期刊
在京西红色革命老区门头沟,活跃着这样这一支队伍,他们默默奉献守卫一方平安的同时,还数年如一日坚持开展公益志愿服务,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海军雷锋”。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91918部队“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的官兵们。  据不完全统计,91918部队“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组建以来,服务驻地时间达3880小时。他们先后获得北京市“身边雷锋100个团队”“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示范岗”“首都绿色环保志愿
期刊
答: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两个基础为信教群众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我国各宗教自身的改革和进步。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
期刊
答: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及《宗教教职人员备案办法》的规定,宗教教职人员是指经过宗教团体按照本宗教的宗教教职人员认定办法规定,并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的从事宗教教务活动的人员。  按照我国各宗教的教职人员认定办法,宗教教职人员一般是指:汉传佛教的比丘、比丘尼,藏传佛教的活佛、喇嘛、觉母,南传佛教的比库(或称都、法、召章)、帕西提(或称“吴巴赛”)、帕萨米、帕祜巴、帕松列尚卡拉扎(或称“僧王”);道教
期刊
答:中国实行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原则,外国人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的设立和变更,不得干涉中国宗教社会团体对宗教教职人员的选任和变更,不得干涉和支配中国宗教社会团体的其他内部事务。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以任何名义或形式成立宗教组织、设立宗教办事机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校、舉办宗教培训班。不得在非宗教活动场所进行讲经、讲道、宗教聚会等活动。不得制作、销售宗教书刊、宗教音像制品、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