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原有优势基础上向着更高更强的发展方向迈进,追求高质量、高效率以及更高的全球市场地位。制造业的设备升级是制造业产业格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本文就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多种因素进行论述,最后采用灰色关联性分析法,包括对诸多影响因素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由内需消费、国外投资、人力资源、技术创新等因素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协同性排名大小表明,加大技术创新,加快设备升级是改变我国制造业以往所具备的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格局的转型升级。
关联词:制造业;产业格局;设备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957X(2021)15-0178-02
0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家强国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板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表现,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和地区要重视制造业发展,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实力和行业竞争优势。一开始,我国国内劳动力多,劳动成本少,在成本上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我国制造业的原始优势,以此,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绩显著。但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外市场竞争和技术改革、传统优势逐渐势微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优势,早在2015年国家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就提到了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而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制造行业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改造,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又取决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对新兴科技甚至于核心技术的掌握,抓住历史机遇,开展新一轮优势转换,对于国家和地区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1 我国制造业现状
1.1 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制造业在积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随着国内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产业格局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第一,我国地域广泛,各个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市场化水平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如果按照同一转型升级的总要求,往往并不适用于国内各个层次的制造行业的发展,可能导致满足不了相应区域的需求。同时各个区域的制造业相互转移也存在困难。比如工业化起步较早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带的制造业在向内陆转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而我国中西部尽管工业化水平已经较高,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展、环境因素以及相应的地区政策的束缚导致东部先进的制造业难以往内陆转移发展。东部沿海区域的制造业产业能够更快的学习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驱动传统制造业产业格局转型升级,相较于制造业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经济激励不强。第二,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当今世界局势变化多端的新时期打开思路,扩展国际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呈衰退趋势,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也遭受了阻碍,我国对外出口产品收益较大幅度缩减。同时由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也逐渐模糊,其他优势也尚在发展之中,传统制造业跻身产业链上游的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国外欧美市场因为受到疫情和相应国外政治政策的影响,市场经济萎靡,国外市场需求减少,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市场。
1.2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
在我国传统优势逐渐流失,国外金融危机爆发的局势下,国外发达国家对制造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振策略,走高端制造业路线,与我国中低端制造业走向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现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国制造业要抓住国外发达国家转型期,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特点,积极构筑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快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满足内需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国际产业链大循环,提升循环地位,要达到这个目标总的来说需要走好以下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针对国内需求,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增强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这是转型基础。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下,国内区域经济环境以及市场发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提升,为我国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我国制造业要紧紧跟随国家的战略脚步,从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与国家战略做到相互衔接,这样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在满足内需的国内大循环中探索转型升级的方向。
第二条路径是针对国外市场,我国传统制造业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拓宽国际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合作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虽然在一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基础技术、市场规模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这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长板,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是我国制造业存在的短板,短板效应限制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技术含量等,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在加强自身产业领域的发展时,要敢于探索应用新材料,开发新能源,采用新型工艺,加强制造业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加快普及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以明显优势拓宽国际市场。 2 制造业产业格局变化和设备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2.1 我国制造业设备升级空间
21世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发展制造业作为强国战略之一,智能制造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同时应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在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起到信息自动感应和条件优化自动决策自动精准控制、自动执行等作用。设备升级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制造业装备的智能化,我国制造业现如今已经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3D打印、智能物流、智能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与装配硬件设备等诸多智能化新型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自我感知、自动分析和自动判断决策等功能,实现生产自动化、高效化,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个是制造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控制系统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物理信息技术等设计制作的控制系统,结合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生产智能化。如同智能手机的控制系统,可以灵敏的传递和接收信号,及时做出指令或者对自身进行优化,可以随着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第三个是制造服务业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服务业是指在產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一个生产服务链,可以做到全周期管控、定制化生产、业务制造双向联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的需求,使得制造业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柔性,有利于优化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制造、销售等过程的稳定性。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在设备升级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比如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提升、生产标准化的普及程度、加强大数据应用价值的挖掘等方面。我国制造业在设备升级过程中应逐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加快推动我国前沿数字技术发展,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奠定扎实的数字化基础;同时积极与相应的科技企业相互合作,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发新型制造装备,减少核心技术对国外进口的依赖,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大数据智能管控平台,同时利用智能化设备做好智能化服务业,做好产品的维护、定制、后期增值服务的开展。
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常用于对信息不全系统的诸多元素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计算关联度探究哪些因素是主要地位,哪些占次要地位。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制造业格局转型升级的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转换优势,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2.3 制造业产业格局变化与设备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鉴于制造业产业格局与制造业设备之间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法来衡量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设备升级之间的关联性。此法是将制造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程度作为参考数列,同时将制造业产业格局转型升级的各个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结合影响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其他因素,分别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了相应的关联度,此为横向分析。同时为了更好地厘清各指标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一步从纵向角度分析影响因子关联度的动态变化利用纵向分析对各个影响因子关联度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表现各个影响因子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
横向和纵向分析表明了在2018年之前十五年之间,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消费水平关系紧密且往后时间段一直处于最佳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处于次要地位,其他影响因子诸如政策、国际投资、劳动力等排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之后。提升国内消费消费水平有利于为制造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通过完善国内消费市场制度维护良性竞争的前提下,刺激国内消费,有助于激励国内制造业开发新型技术,设备完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设备转型升级是推进我国制造业由传统优势转向技术优势的重要动力。对制度和技术水平实施双向创新,加大研发科技力度,将我国制造业中低端困境打破,向高端制造业模式迈进。同时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创新政策,以达到产业协同地区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内部要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协调能力,企业要引进技术人才,同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科研部门、制造产业三者之间形成互相联系,不断为企业科研部门输送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3 总结
制造业加快产业格局转型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已手上,减少对外依赖;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标准化并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充分挖掘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以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设备智能化升级;另外还要发展智能化、体系完备的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展开必要的管控和调整。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局势下,在我国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扎实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加快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做到独立自主,独当一面,培育自身独特优势,提升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制造业全球产业格局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21(01):31-42.
[2]戴圣良.“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73-80.
[3]张颖.中国制造业的区域格局及其演变[D].云南财经大学,2019.
[4]赵蓉,赵立祥,苏映雪.全球价值链嵌入、区域融合发展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J].南方经济,2020(10):1-19.
[5]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梁曼,郭泉恩.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8,37(08):1558-1574.
关联词:制造业;产业格局;设备升级
中图分类号:F4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957X(2021)15-0178-02
0 引言
制造业作为国家强国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板块,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表现,随着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其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国家和地区要重视制造业发展,着力提升制造业产业实力和行业竞争优势。一开始,我国国内劳动力多,劳动成本少,在成本上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这也是我国制造业的原始优势,以此,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绩显著。但是,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国外市场竞争和技术改革、传统优势逐渐势微的情况下,我国制造业急需转型升级,培育新的优势,早在2015年国家颁布的《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就提到了将智能制造作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而实现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在于制造行业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改造,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又取决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对新兴科技甚至于核心技术的掌握,抓住历史机遇,开展新一轮优势转换,对于国家和地区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1 我国制造业现状
1.1 新发展格局对传统制造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制造业在积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随着国内以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在产业格局转型升级方面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第一,我国地域广泛,各个地区的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市场化水平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如果按照同一转型升级的总要求,往往并不适用于国内各个层次的制造行业的发展,可能导致满足不了相应区域的需求。同时各个区域的制造业相互转移也存在困难。比如工业化起步较早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带的制造业在向内陆转移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而我国中西部尽管工业化水平已经较高,但是由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发展、环境因素以及相应的地区政策的束缚导致东部先进的制造业难以往内陆转移发展。东部沿海区域的制造业产业能够更快的学习利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驱动传统制造业产业格局转型升级,相较于制造业相对滞后的中西部地区来说,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中西部地区的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经济激励不强。第二,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在当今世界局势变化多端的新时期打开思路,扩展国际市场。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呈衰退趋势,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循环也遭受了阻碍,我国对外出口产品收益较大幅度缩减。同时由于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以及劳动力资源廉价丰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成本上的优势也逐渐模糊,其他优势也尚在发展之中,传统制造业跻身产业链上游的目标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国外欧美市场因为受到疫情和相应国外政治政策的影响,市场经济萎靡,国外市场需求减少,我国传统制造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需要寻找新的替代市场。
1.2 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
在我国传统优势逐渐流失,国外金融危机爆发的局势下,国外发达国家对制造业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振策略,走高端制造业路线,与我国中低端制造业走向格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现我国制造业向高端转型是中国发展的关键。我国制造业要抓住国外发达国家转型期,充分利用我国劳动密集型以及资源密集型的产业特点,积极构筑发展空间。我国制造业需要加快推动自身的转型升级,满足内需的基础上努力促进国际产业链大循环,提升循环地位,要达到这个目标总的来说需要走好以下两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是针对国内需求,我国传统制造业要增强满足国内需求的能力,这是转型基础。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持续深入推进下,国内区域经济环境以及市场发育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优化提升,为我国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我国制造业要紧紧跟随国家的战略脚步,从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要脚踏实地,认真落实,与国家战略做到相互衔接,这样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在满足内需的国内大循环中探索转型升级的方向。
第二条路径是针对国外市场,我国传统制造业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拓宽国际市场,提升产品质量,培育国际合作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虽然在一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比如基础技术、市场规模以及生产效率等方面,这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的长板,目前我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领域仍然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这是我国制造业存在的短板,短板效应限制着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技术含量等,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我国制造业在加强自身产业领域的发展时,要敢于探索应用新材料,开发新能源,采用新型工艺,加强制造业技术研发和设备升级,加快普及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技术含量,以明显优势拓宽国际市场。 2 制造业产业格局变化和设备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2.1 我国制造业设备升级空间
21世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离不开设备的智能化、自动化升级。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发展制造业作为强国战略之一,智能制造是利用数字信息技术作为技术支撑,同时应用新的材料和工艺,在产品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起到信息自动感应和条件优化自动决策自动精准控制、自动执行等作用。设备升级包含了三个层次:第一个是制造业装备的智能化,我国制造业现如今已经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3D打印、智能物流、智能智能传感器,智能检测与装配硬件设备等诸多智能化新型设备,这些设备具有自我感知、自动分析和自动判断决策等功能,实现生产自动化、高效化,极大的节省了人力,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第二个是制造业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控制系统是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物理信息技术等设计制作的控制系统,结合智能制造装备实现生产智能化。如同智能手机的控制系统,可以灵敏的传递和接收信号,及时做出指令或者对自身进行优化,可以随着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第三个是制造服务业的智能化,智能制造服务业是指在產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建立一个生产服务链,可以做到全周期管控、定制化生产、业务制造双向联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的需求,使得制造业生产环境具有一定的柔性,有利于优化生产效率,保证产品制造、销售等过程的稳定性。但是目前我国制造业在设备升级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比如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提升、生产标准化的普及程度、加强大数据应用价值的挖掘等方面。我国制造业在设备升级过程中应逐步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加快推动我国前沿数字技术发展,为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奠定扎实的数字化基础;同时积极与相应的科技企业相互合作,加大对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发新型制造装备,减少核心技术对国外进口的依赖,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大数据智能管控平台,同时利用智能化设备做好智能化服务业,做好产品的维护、定制、后期增值服务的开展。
2.2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常用于对信息不全系统的诸多元素关联性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计算关联度探究哪些因素是主要地位,哪些占次要地位。本文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影响我国制造业格局转型升级的因素的关联度进行计算分析,探究我国制造业转换优势,转型升级的最佳路径。
2.3 制造业产业格局变化与设备升级的关联性分析
鉴于制造业产业格局与制造业设备之间的关系,利用灰色关联法来衡量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与设备升级之间的关联性。此法是将制造业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程度作为参考数列,同时将制造业产业格局转型升级的各个指标作为比较数列,结合影响制造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其他因素,分别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出了相应的关联度,此为横向分析。同时为了更好地厘清各指标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一步从纵向角度分析影响因子关联度的动态变化利用纵向分析对各个影响因子关联度进行动态变化分析,有利于更好的表现各个影响因子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程度。
横向和纵向分析表明了在2018年之前十五年之间,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消费水平关系紧密且往后时间段一直处于最佳的稳定状态,技术创新处于次要地位,其他影响因子诸如政策、国际投资、劳动力等排在技术创新设备升级之后。提升国内消费消费水平有利于为制造业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政府通过完善国内消费市场制度维护良性竞争的前提下,刺激国内消费,有助于激励国内制造业开发新型技术,设备完善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加强技术创新,促进设备转型升级是推进我国制造业由传统优势转向技术优势的重要动力。对制度和技术水平实施双向创新,加大研发科技力度,将我国制造业中低端困境打破,向高端制造业模式迈进。同时要依据不同地区的具体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创新政策,以达到产业协同地区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制造业企业内部要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协调能力,企业要引进技术人才,同时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科研部门、制造产业三者之间形成互相联系,不断为企业科研部门输送培养创新型人才,完成技术升级设备升级,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
3 总结
制造业加快产业格局转型升级必须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已手上,减少对外依赖;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标准化并建立统一标准,保障设备正常高效运转;充分挖掘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以数字技术驱动制造业设备智能化升级;另外还要发展智能化、体系完备的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周期的各个环节展开必要的管控和调整。我国制造业在新时期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局势下,在我国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扎实提升自我综合能力,加快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做到独立自主,独当一面,培育自身独特优势,提升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助力国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华.制造业全球产业格局演变趋势与中国应对策略[J].财经问题研究,2021(01):31-42.
[2]戴圣良.“十四五”时期福建省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1):73-80.
[3]张颖.中国制造业的区域格局及其演变[D].云南财经大学,2019.
[4]赵蓉,赵立祥,苏映雪.全球价值链嵌入、区域融合发展与制造业产业升级——基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J].南方经济,2020(10):1-19.
[5]李建新,杨永春,蒋小荣,梁曼,郭泉恩.中国制造业产业结构高级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8,37(08):1558-1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