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背景下加快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三重维度

来源 :区域治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un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全面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三全育人”,提升立德树人成效的有力抓手.教师作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主力军,其关于课程思政认知上的偏差、能力上的不足、师德上的欠缺直接制约了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行效果.因而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应牢牢把握教师这个主力军,从认知、能力、师德三个维度发力,在教师群体中形成课程思政理念广泛认同,课程思政能力游刃有余,课程思政落实师德护航的局面.
其他文献
毕业季也是就业季,很多大学生结束学校生活,为步入社会寻找更多的契机,也是从学生身份转变为职场人士的关键时期.近些年,各高校毕业生数量激增,导致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社会各行各业也对毕业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需要每一位学生把握时机,正视工作机会中掺杂的挫败,努力成长为优秀的职场人士,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本文重点概述大学生就业现状,针对具体的案例展开分析,明确现阶段相关问题的成因,提出科学的指导建议,为大学生们提供借鉴.
工业废气未经治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危害人们健康.随着中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完善,中国的工业废气处理面临着许多挑战.中国的工业废气处理工程相对落后,工业废气处理的效率、处理范围和高级监控设备的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善废气处理工艺,提高废气处理效率,具有经济、社会双重的优势.
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促进新时代高校持续健康发展,思政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作用越来越重要.借助微观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分析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寻其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特殊教育院校因学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办学特色,需要发挥好思政课的育人作用.而特殊教育院校的博爱文化,体现了一所高校的“爱的教育”和大爱精神,对在校园中的莘莘学子和教育工作者都有着灵魂的教育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当前博爱文化在特殊教育院校思政课的现状,分析其融入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博爱文化融入特殊教育院校思政课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面向未来,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党的建设各方面”“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对高校后勤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发展是社会客观规律的发展;创新是指各行各业为推动事业发展、赢得竞争优势所产生的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体制等.高校后勤改革发展需要以十八大的指导思想为精神动力坚持走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之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高等教育的体制必须进行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高等职业院校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支撑之一,思政教育信息化则是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关乎思政教育信息化实效.因此,文章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育指导水平为对象,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育指导水平提升动因,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信息化教育指导水平的提升原则、路径,希望为高等职业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当前师德师风建设仍存在育人意识不强、爱岗敬业精神淡化、职业道德淡漠、制度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政治引领筑牢教师思想根基、完善制度建设、健全评价体系,从而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双高”建设和育人事业作出贡献.
我国商标实行注册原则,2014年商标先用权首次入商标法,因为法条规定模糊,所以在商标先用权适用与法律保护方面都存在争论.导致商标先用权在司法实践中认定度很低.商标先用权旨在解决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之间的矛盾,所以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基于此,通过对商标先用权的正当性、理论性分析,以期找出我国商标先用权中的不足,并对我国商标先用权的完善提出建议.
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根本,大学生是未来的栋梁之材,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保证学生接受最好的教育、培养健康的心态、提高综合素质是一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可以引入网络技术建设心理咨询服务云平台.基于此,本文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心理咨询网络化的实践策略,即引入专业软件,建设网络化心理咨询系统;构建虚拟情景,建设网络化心理干预系统;协调多元主体,保障网络化心理咨询效果.
为提升临床专业学生中医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展开学情分析,探究临床专业中医类课程的改革与实践.结果发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中医类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课堂参与度低,对教学内容的要求较多.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采用场景教学、案例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中医类课程的兴趣,提升中医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以后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