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保障制度的完善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期,各大城市均呈现水价上涨的趋势,可见水资源的稀缺性价值日渐凸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对水资源的永续开发和利用,在其过程中,法律依据本身的引导性、强制性等功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个领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作用。本文立足于西安市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现有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整理分析基础上,对进一步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该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相关制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法律保障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5-052-01
  
  目前,西安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所依托的法律法规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如国家层面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等,省内层面的《陕西省水资源管理条例》,《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等。自2004年1月西安市被列入全国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后,针对西安市的立法建设大大加强,如由陕西省人大批准颁布了《西安市城市节约用水条例》、《西安市黑河引水系统保护条例》、《西安市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以及市政府先后颁布了《西安市水资源管理办法》,制定下发了涉及地下水管理、地热水保护等30余项规范性文件,同时还编制完成了《西安市节约用水规划》、《西安市雨水利用规划》、《西安市再生水利用规划》、《西安市高校节约用水规划》等多部专业规划,这一系列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实施,对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起到了有力保障作用。但由于部分条文规定仍显原则化,某些领域的立法依旧缺位,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仍显现出了一些突出问题:如水资源使用中的相对紧缺与浪费现象并存;总体水质污染较重,历史欠账短期难消;超采地下水诱发环境地质问题等等。因此,还需继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保障机制。
  一、明晰水权,改进水权交易法律制度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由于在实际现实层面,没有对相关水资源的使用权做过具体的规定和分配,这种模糊的“使用权”状况,说明我国流域水资源产权并非明晰,具体说应该是一种产权比较模糊的公有资产。据科斯定理认为,法定权利的最初分配从效率角度上看是无关紧要的,只要这些权利能自由交换。因此只有充分保证水权的自由交换,才可达到水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而其前提就是要界定清楚水权。
  西安市已在阎良区建立了水权交易市场,通过用水权有偿转让,进而探索水权流转市场的运行途径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出台了《西安市水权确立交易暂行管理办法》,但其中具体针对性不强,实际操作细节层面缺乏支持,因此要尝试进行修定:首先要在实践经验基础上,细化明确出让方和受让方的责、权、利,简化交易规制,提高交易过程的行政效率,减少水权流转过程中交易成本。为此,可以在地表水区域内,根据各地在社会、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方面的统计指标,在充分调查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基本的分配原则,形成明确的“使用权”分配集合。
  二、在法律规定中,进一步完善价格机制
  修改和完善《陕西省水资源费征收办法》,在普通居民消费领域也尝试推行超额累进定价机制,即将定额供水与累进加价相结合的办法,共同运用到工业、农业以及城市生活实际用水过程中。根据一定标准(如在城镇按家庭人口,在企业按万元工业产值等)核定基本用水量,在满足平均需求限度内(定额内)实行基本水价,对超过定额部分应实行惩罚性累进水价。同时,还应总结西安市历史上水资源丰枯周期规律,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年际水资源供给的盈亏程度,建立增添浮动定价机制,通过降价或加价调节水资源利用水平,并将其与产业结构政策调整相结合,鼓励或限制相关产业发展。
  三、明确行政责任,促使行政职权法律化
  依照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划分,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明确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监督管理等领域相对应的各个部门机关的权力和职责,在相应的行政区域和对应的生态系统环境中确立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面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责任人。并将此权限体现在对应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及配套的规范性文件当中,接受社会各个层面的监督,确保实现预期环境目标。
  四、推进公众参与式管理、监督法律制度
  探索和全面推行以各种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和公众(如居民用水者协会、农民用水者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公众参与式管理,改变过去行政机关及村委会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用水管理的模式。在对应相关法律法规中赋予各个社会组织、团体、公众适当的权利义务。这样在促进管理效率提高的同时,也扩充了环境保护领域的社会监督面,促使政府机关不敢怠于行使各种管理监督职权,同时大大增加了浪费和污染水资源的企业等单位的顾忌,从而加快改善水资源环境。
  五、根据地方特色,不断完善相应立法
  原则上强制符合条件的企业等单位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开展中水利用;在市政绿化、园林陪护、施工建设等有条件利用再生水的单位,要求不得使用自来水;并将必须使用中水的要求,落实到某些符合条件的具体的建设项目审批及核准上,使中水设施的建设与新建工程建设满足“三同时”制度规定,即达到必须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产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等相关规定。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保险合同文字本身固有的不确定性,在对合同内容发生争议时,需要对合同加以解释。在保险活动及司法实践过程中,对保险合同的解释不但要遵循合同解释的一般规则,而且针对保险合同的定型化,其特有的不利解释规则应运而生。但这一特殊规则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一旦被滥用,将会产生新的不公平。  关键词保险合同解释规则不利解释规则  中图分类号:D9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
摘 要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治社会下,社会的进步使人们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律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武器;在企业中,法律意识则显得更加重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规章制度是企业发展的前提。这个制度一经制定就成为了企业内部的“法律”。员工行为是否得到规范,利益能是否受到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是企业发展的健康环境。法律与企业的规章制度有着的天然适应性,制度本身既要合理又要合法,才能被员工接受,遵守,执行,
摘要就中学老师砸毁学生手机事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故意损害财物罪的论述,详细分析了此事件中老师的行为,确认了老师做出此行为的严重违反刑法相关规定,并就对如何保护学生合法权益提出了相关建议,得出了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某些合情而不合法的行为,也会逐步随着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而不断减少的结论。  关键词故意损害财务罪 中学老师 刑法  作者简介:叶茂青,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
摘 要 “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点,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采用社会学的调查与统计方法,对三峡大学“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就相关数据做出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90后” 大学生 思想道德调查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创新型德育试验室构建、推广和应用研究”(2010B237)阶段
摘要我国刑法中的减刑制度,是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是调动罪犯改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我国监狱体制的变革和相关制度的完善,减刑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明显,并直接影响着对罪犯改造质量的提高。本文从监狱减刑工作实践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进行实证分析的同时发现制度缺陷,进而提出相关改革思路。  关键词减刑制度 刑事政策 监狱执法  中图分类号:D924.
摘要现代性批判是马克思关注的中心问题,异化劳动理论则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序曲。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是对理性形而上学传统的反叛;也是对现代人的命运的揭示;同时还具有浓厚的生态批判意蕴。  关键词异化劳动 现代性批判 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79-02    马克思的政治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历史批判、资本批判等不同维度的现代性批判是
摘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部分,民间文学艺术与其他传统文化一起,构成了民族文化的根基与灵魂,对民间文学艺术的保护成为了近数十年来国际国内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从大理州民间文学艺术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民间文学艺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立法建议。  关键词民间文学艺术 知识产权 特殊权利保护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
摘要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立法观念的转型与立法实践的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法律监督的强化、公民环保意识与守法观念的强化、对环境构成物的物权归属思考等几个方面。本文以哈药总厂的环境污染为视角就环境法律制度作了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环境法制建设 立法理念 环保意识 法律监督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3-059-01    一、
摘要“民事诉讼主管”这一概念具有强烈的行政管理色彩,难以正确反映概念本身所承载的内容,相较之下另一概念“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则明显更为科学,也更为符合司法法治理念。民事审判权同当事人权利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应当从权利保障这一视角出发,对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予以思考。  关键词权利保障 民事审判权 公民权利 诉权  中图分类号:D9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
摘要非贸易问题和贸易的联系日渐紧密,非贸易问题和WTO机制的关系发人深思。本文试通过对贾海龙博士文章的述评阐释非贸易问题和WTO机制的冲突调和与共存方式。  关键词非贸易问题 WTO冲突 政治基础  作者简介:傅金凤,华侨大学法学院2010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11-005-02    本文述